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VGCC表达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曹鹂俪 胡荣城 朴正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的表达变化。方法:用荧光染料Dil神经逆行示踪确定面神经核位置,并通过尼氏染色确认。建立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左侧为手术组行面神经主干切断,右侧为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的表达变化。方法:用荧光染料Dil神经逆行示踪确定面神经核位置,并通过尼氏染色确认。建立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左侧为手术组行面神经主干切断,右侧为假手术组仅暴露面神经。于术后3、7、14、28 d取面神经核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Q、N、L、R型钙离子通道α_(1A)、α_(1B)、α_(1C)、α_(1E)亚基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手术组α_(1B)、α_(1C)亚基阳性表达在术后3 d开始降低,14 d达到最低(P<0.01),28 d回升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α_(1A)、α_(1E)亚基阳性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手术组α_(1B)、α_(1C)亚基mRNA表达水平下降,14 d表达最弱(P<0.01),28 d基本恢复至正常(P>0.05),α_(1A)、α_(1E)亚基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VGCC参与面神经损伤,N型和L型钙离子通道可能以下调方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 面神经 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元 神经再生
下载PDF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关系
2
作者 曹鹂俪 胡荣城 朴正根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0期557-560,共4页
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可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钙离子通道在疼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本文就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可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钙离子通道在疼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本文就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关系作一综述,为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的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 口腔颌面部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叉神经损伤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荣城 曹鹂俪 朴正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2期30-32,共3页
面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面神经的再生机制对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面神经修复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对于面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面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面神经的再生机制对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面神经修复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对于面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轴突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增龄性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荣城 曹鹂俪 +2 位作者 谢卫 胡亚群 朴正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增龄性变化,为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290例患者的405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按年龄分为6组...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增龄性变化,为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290例患者的405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按年龄分为6组:11 ~ 20岁、21~ 30岁、31~ 40岁、41~ 50岁、51 ~ 60岁及>60岁组,分析各组根管类型、单根牙双根管发生率、双根管两根管口之间距离、根管横断面形态4项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对6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4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同时采用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其增龄性变化.结果 各年龄组根管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类型以Ⅳ型最多见[51.8% (210/405)],其次为Ⅱ型[16.0%(65/405)]、Ⅰ型[13.6%(55/405)]及Ⅲ型[6.7% (27/405)],随着年龄的增长,Ⅰ型和Ⅲ型逐渐减少,Ⅱ型逐渐增多,而Ⅳ型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单根牙双根管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20岁以后双根管发生率出现快速增长,由11~ 20岁的51.7%(31/60)上升至21~ 30岁的83.0%(44/53),而40岁以后增幅明显减缓;双根管两根管口之间距离随着年龄增长而缩短,40岁以后缩短的幅度明显减缓;根管横断面形态以扁形[48.5%(1 020/2 105)]和椭圆形[28.2%(594/2 105)]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圆形逐渐增加,扁形和椭圆形呈下降趋势.结论 锥形束CT能清晰显示根管的形态及走向,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与年龄存在一定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根管形态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前磨牙 年龄因素 根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