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生物力学分析棒球运动中的肩关节损伤 被引量:5
1
作者 曾令劼 韦志辉 刘卫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4-2157,共4页
棒球投掷运动常可导致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肩关节损伤。基于此,采用绘图的方式描述棒球运动导致肩关节损伤的力学机制,并从动作技术方面简单形象地说明多种肩关节损伤的形成原因,以及发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棒球 肩关节损伤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校企合作”高校实践环节的现状、困惑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令劼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0-42,共3页
高校实践环节是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通常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展开。本文探讨了在"校企合作"下高校实践环节的现状、困惑及对策,从校方、企业方及学生三方面综合权量,提出了在校企合作下三方协调... 高校实践环节是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通常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展开。本文探讨了在"校企合作"下高校实践环节的现状、困惑及对策,从校方、企业方及学生三方面综合权量,提出了在校企合作下三方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铁代谢与运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令劼 叶姝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0期19-19,36,共2页
铁被人体用以供氧运输和能源生产,因此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必要元素。耐力运动员常存在铁储备不足、血色素低下的问题,而运动导致缺铁引起铁代谢失调可能与运动导致铁吸收下降、摄入不足、铁丢失增加、不良的饮食习惯、溶血以及机体应激有... 铁被人体用以供氧运输和能源生产,因此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必要元素。耐力运动员常存在铁储备不足、血色素低下的问题,而运动导致缺铁引起铁代谢失调可能与运动导致铁吸收下降、摄入不足、铁丢失增加、不良的饮食习惯、溶血以及机体应激有关。本文着重探讨了铁与运动的关系以及补铁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血红蛋白 运动
下载PDF
炎症、hepcidin与运动
4
作者 曾令劼 叶姝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急性时相反应是运动和疾病领域公认的反应,它导致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能上调hepcidin,而Hepcidin上调给铁的吸收运输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试图探讨这三者的关系以及评估的指标。
关键词 炎症 HEPCIDIN 运动
下载PDF
大负荷力量训练举重运动员血液IL-6和瘦素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刚 曾令劼 +6 位作者 唐晖 洪长清 严翊 李依璇 李飞霏 王馨塘 谢敏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同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测定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瘦素水平,探讨大负荷力量训练时举重运动员运动负荷与IL-6、瘦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作为运动训练机能评定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运动强度加... 以同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测定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瘦素水平,探讨大负荷力量训练时举重运动员运动负荷与IL-6、瘦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作为运动训练机能评定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运动强度加大伴随着IL-6水平上升,运动强度减小伴随着IL-6水平下降,但瘦素水平的变化较少。安静状态时,举重运动员和健康人的瘦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IL-6水平差异却不显著。可见,在机能评定时,举重运动员IL-6对运动强度敏感,可以作为运动强度评价的一个指标,而瘦素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力量训练 举重运动员 白细胞介素-6 瘦素
下载PDF
槲皮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刚 曾令劼 谢敏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综述了槲皮素生物学知识以及槲皮素与运动性贫血、不同运动及训练方式下槲皮素对机体的作用。探讨运动时槲皮素机体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运动 槲皮素 抗氧化剂
下载PDF
运动与内脂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刚 曾令劼 谢敏豪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3,共4页
采用综述的方法阐述内脂素基因,内脂素代谢与相关代谢病,内脂素信号传导途径及其调节因素以及运动对内脂素的影响。内脂素与代谢病之间的相关机制仍不清楚,运动可能通过cAMP途径和PPARs分子参与内脂素表达的调控。
关键词 运动 内脂素 综述
下载PDF
同群效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研究
8
作者 曾令劼 龚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6期39-41,共3页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同伴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因素统称为同群效应。然而,目前在体育消费领域,探索同群效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仍然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筛选了8个与同...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同伴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因素统称为同群效应。然而,目前在体育消费领域,探索同群效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仍然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筛选了8个与同群效应有关的因素,并通过权重计算将它们划分为家庭、地域、个人发展和性别4个大的集群。随后,通过因子分析法探讨了这些因素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家庭背景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金额。性别差异影响了消费类别的选择,但对于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没有明显影响。4个集群因子中,个人发展因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最不明显。因此,建议营造良好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环境,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体育消费产品,并进一步挖掘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以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