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公共领域审美交往式美育的启蒙功能
1
作者 曾仲权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22-31,共10页
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文学公共领域的公众讨论文化具有审美教育与启蒙教育合一的特征。而在文学公共领域向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的转型过程中,审美教育向启蒙教育嬗变。在文学公共领域中,作为政治批判预演的文艺批评,是... 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文学公共领域的公众讨论文化具有审美教育与启蒙教育合一的特征。而在文学公共领域向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的转型过程中,审美教育向启蒙教育嬗变。在文学公共领域中,作为政治批判预演的文艺批评,是一种具有启蒙功能的审美交往式美育,其启蒙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审美知识启蒙。第二,审美政治批判启蒙。第三,私人主体性启蒙。第四,交往理性的启蒙。第五,自由民主平等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公共领域 审美教育 启蒙教育 启蒙功能 审美交往式美育
下载PDF
论孔子交往行为美学的独特性及其历史传统和重要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曾仲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3,共7页
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美学相参照,孔子"诗可以群"、"以文会友"、"孔子乐处"的思想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美学在诸多方面有相通契合之处。如礼是社会交往行为,主张审美交往,突出精神交往,强调言语行为,对&q... 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美学相参照,孔子"诗可以群"、"以文会友"、"孔子乐处"的思想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美学在诸多方面有相通契合之处。如礼是社会交往行为,主张审美交往,突出精神交往,强调言语行为,对"利"进行批判。孔子交往行为美学同哈氏美学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孔子 交往行为 诗可以群 以文会友 孔子乐处
下载PDF
身体的意向性及其批判——“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仲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由现象学的意向性分析出意向性的直观必须建立在知觉基础之上,而知觉必须是建立在感觉之上的,由此在知觉意向性的三个维度——可视见、可述听、可触觉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在可视见维度上借鉴胡塞尔图像意识中的图像本体、图像... 由现象学的意向性分析出意向性的直观必须建立在知觉基础之上,而知觉必须是建立在感觉之上的,由此在知觉意向性的三个维度——可视见、可述听、可触觉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在可视见维度上借鉴胡塞尔图像意识中的图像本体、图像客体、图像事物概念将世界依其图像意向的不同划分为本象、直象、间象、想象,从而将身体分为本象身体、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在可述听维度上可以将身体划分为述元身体和述构身体;在可触知维度上又有他在身体与此在身体。身体呈现出本象身体与间象身体、想象身体、他在的直象身体,述构身体与述元身体,他在身体与此在身体的他者机制,继而反思和批判当下语境——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消费文化下的身体和身体美现象,发现资本正是利用了身体的他者机制。最后,提出四象论,其理论基础在于胡塞尔自己对现象学、现象学还原的解释和它的图像意识学说,四象论中的本象、直象、间象、想象的实质是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现象学 意向性 四象论
下载PDF
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中的身体美学思想——身体美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仲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从身体的维度审视中西美学思想发展史,按照身体和身体思想的发展变化、灵与肉的相互关系,根据灵内涵——神,西方的上帝、理性,中国的伦理实践理性、佛家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可以将中西身体和身体美学思想大致分为神肉崇拜、灵肉和... 从身体的维度审视中西美学思想发展史,按照身体和身体思想的发展变化、灵与肉的相互关系,根据灵内涵——神,西方的上帝、理性,中国的伦理实践理性、佛家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可以将中西身体和身体美学思想大致分为神肉崇拜、灵肉和谐、灵肉相分、肉的凸显几个阶段。由此对中西身体美学思想进行划界,分析出中西身体美学特质及其发展趋势——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神肉崇拜 灵肉和谐 灵肉相分 肉的凸显
下载PDF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仲权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104,117,共5页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q...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因文传画 意象程式化积淀 自学 去贵族性
下载PDF
现象学时间性视野下当下身体美批判:从向死而在到避死无终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仲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现象学时间性(内时间意识)是通过滞留——原印象——前摄实现的。由现象学的时间性对身体进行考察得出身体作为从现象学走向存在论分析上的此在本象身体向死而在的特质,具有生成性和本真性。与现象学时间性还原下的本象身体相比,大众文... 现象学时间性(内时间意识)是通过滞留——原印象——前摄实现的。由现象学的时间性对身体进行考察得出身体作为从现象学走向存在论分析上的此在本象身体向死而在的特质,具有生成性和本真性。与现象学时间性还原下的本象身体相比,大众文化中的本象身体表现出避死无终的特质,即此中身体迷恋身体的青春生殖段,不是生成和发展的,而是凝滞的,具有凝滞性和非本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现象学 本象身体 向死而在 避死无终
下载PDF
身体的主体间性及其批判——“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仲权 《阴山学刊》 2015年第3期45-49,共5页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建立在身体的结对、联想、同感、共现、体现、统觉的基础上。然后从现象学的主体间性对身体进行考察,发现胡塞尔主体间性论述以身体为基础,主体间性下的身体是生活世界中的身体,具有平等性、伦理性、情感...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建立在身体的结对、联想、同感、共现、体现、统觉的基础上。然后从现象学的主体间性对身体进行考察,发现胡塞尔主体间性论述以身体为基础,主体间性下的身体是生活世界中的身体,具有平等性、伦理性、情感性、群体性。反观当下语境,世界已由前科学的生活世界、科学的观念世界变为间象世界,主体间性维度下间象世界中的身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是:一、间象身体与以直象身体在场的本象身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二、间象世界中的间象身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间象世界中的身体因此丧失了平等性、伦理性、情感性,也就丧失了伦理美、情感美,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世界中的身体被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现象学 主体间性 本象身体 直象身体 间象身体 想象身体 间象世界
下载PDF
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分析与建构——“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仲权 《阴山学刊》 2015年第5期43-47,80,共6页
在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及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进行反思、批判之后,进一步思考身体美。身体美源于原始生殖崇拜积淀,具有潜在的欲望化倾向。纯粹的身体美只能属于康德美的分类:纯... 在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及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进行反思、批判之后,进一步思考身体美。身体美源于原始生殖崇拜积淀,具有潜在的欲望化倾向。纯粹的身体美只能属于康德美的分类:纯粹美和依存美之外的第三种类型,即暗含、符合道德而对身体做纯粹审美观照而得的身体的形式美。为了追求一种纯粹的身体美,从四个维度上进行展望,即现象学的意向性、时间性、空间性、主体间性,以建立四种身体美:本己美、本真美、本然美、本生美。并在本象、直象、间象、想象的基础上提出四象论,探讨其对于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本己美 本真美 本然美 本生美 四象论
下载PDF
六朝之理与六朝美学——以张岱年论中国古代哲学之理的五个意谓为根据
9
作者 曾仲权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7,共7页
以张岱年总结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呈现出的儒理崩坏、玄理洞见、佛理隆... 以张岱年总结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呈现出的儒理崩坏、玄理洞见、佛理隆盛的特征及受其影响的六朝美学思想,即美在自然深情、美在玄心妙赏、美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美学 张岱年 至当 规律 所以 形式
下载PDF
六朝美学的理之透视——以张岱年关于中国哲学之理的解释为依据
10
作者 曾仲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7-63,68,共8页
以张岱年先生所总结出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并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呈现出的儒理崩坏、玄理洞... 以张岱年先生所总结出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并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呈现出的儒理崩坏、玄理洞见、佛理隆盛的特征,及其所相应影响的六朝美学思想,即美在自然深情,美在玄心妙赏,美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美学 张岱年 至当 规律 所以 形式
下载PDF
以“唤起论”为核心的“美在关系说”
11
作者 曾仲权 《武陵学刊》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是以"唤起论"为核心的,即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关系因素唤起经过习得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关系"一词包含四层含义:真实的关系、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悟性活动(唤起活动)或见...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是以"唤起论"为核心的,即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关系因素唤起经过习得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关系"一词包含四层含义:真实的关系、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悟性活动(唤起活动)或见到的关系、唤起关系的情境。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在关系,美可以分为能够唤起的、客观事物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已经唤起的、见到的关系的见到的美。在狄德罗看来,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和见到的美一样都是和主体相关,因此狄德罗从主体出发探究产生美的判断分歧的原因,并站在知识启蒙的立场为厘清和矫正美的判断分歧提供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德罗 关系 悟性 “唤起论”
下载PDF
他者视野下叙述者的产生、分类及其演变
12
作者 曾仲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4期97-99,共3页
由能指的分化与发展——即能指文字层的出现产生的作者、叙述者、人物的他者关系来看,叙事文学是对于他者的叙述。在叙述者与人物的他者关系的三种类型——他者可知、我知他者、绝缘他者中,我们将叙述者分为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意向性叙... 由能指的分化与发展——即能指文字层的出现产生的作者、叙述者、人物的他者关系来看,叙事文学是对于他者的叙述。在叙述者与人物的他者关系的三种类型——他者可知、我知他者、绝缘他者中,我们将叙述者分为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意向性叙述者、客观型叙述者。而这三种叙述者类型随着西方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同一性哲学、意向性哲学、非同一性哲学依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叙述者 能指 同一性 绝缘 非同一性哲学
下载PDF
里仁为美的儒家共同体美学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仲权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6,共8页
里仁为美的儒家共同体美学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儒家五伦的交往关系之上通过儒家交往行为所形成的交往共同体“仁里”,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道德情感规范的社会存在境遇;里仁为美的仁爱之情,是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与儒家交往关... 里仁为美的儒家共同体美学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儒家五伦的交往关系之上通过儒家交往行为所形成的交往共同体“仁里”,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道德情感规范的社会存在境遇;里仁为美的仁爱之情,是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与儒家交往关系、交往行为相伴随的情感共同体“里仁”,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道德情感规范的情感存在境遇;依赖礼乐建构的“仁里”,是审美交往共同体,有共同的审美对象,是仁爱和谐的美境;“仁里”是通过尊于太一天神之命,模拟太一天神之运的礼,所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是儒家命运共同体的审美乌托邦。里仁为美内在蕴含四种儒家共同体,即交往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审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并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仁为美” 儒家美学 交往 审美 共同体
下载PDF
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立元 曾仲权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4期149-156,86,共9页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性的美学批评的具体形式,又是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设想的源头。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实质上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理性和实践性理性的融合。鲍氏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对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发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嘉通 美学 二重性 感性学 审美学 美学批评
下载PDF
多样文化形态中审美价值的融合与范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立元 曾仲权 《武陵学刊》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文化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各种形式的亚文化多元共生,相互影响。大众文化凭借大众传媒的力量试图越过自身边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文化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各种形式的亚文化多元共生,相互影响。大众文化凭借大众传媒的力量试图越过自身边界同质化其他文化形态,但是不同的文化形态仍然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背景下,正能量作为多样文化形态的价值契合点,对实现多样文化形态中审美价值的融合与范导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利用正能量这一价值契合点,为文艺批评实现多样文化形态中审美价值范导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 正能量 价值契合点 审美价值 融合 范导
下载PDF
论优先支持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更名工作的必要性、合法性及其重要意义——从《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高等教育法规文件谈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仲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183,共7页
新时期以来高校更名如火如荼,从《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公布开始,国家迅速颁布相关法令使其高等教育法规化,从此高校更名便有规可循。优先支持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更名工作具有客观必要性和主观必要性,同时又具有合法性。此合法性... 新时期以来高校更名如火如荼,从《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公布开始,国家迅速颁布相关法令使其高等教育法规化,从此高校更名便有规可循。优先支持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更名工作具有客观必要性和主观必要性,同时又具有合法性。此合法性包含三个层面:符合高等教育法规中的高校设置法规涉及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相关规定,符合高等教育法规中指导性法律的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根本大法和国家基本政策大法的相关规定。优先支持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更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以及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区 高校更名 高等教育法规 必要性 合法性 重要意义
下载PDF
失独体验下的身份与生命之思——试论沈从文的小说《爹爹》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弥 曾仲权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沈从文在其小说《爹爹》中,以悲悯的笔调抒写了傩寿失去独子后的自虐回忆体验和孤独悲伤体验。这种失独体验的背后,一方面是傩寿作为"爹爹"的身份丧失后而感到焦虑和孤立,令其余生不知如何安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沈从文自身的... 沈从文在其小说《爹爹》中,以悲悯的笔调抒写了傩寿失去独子后的自虐回忆体验和孤独悲伤体验。这种失独体验的背后,一方面是傩寿作为"爹爹"的身份丧失后而感到焦虑和孤立,令其余生不知如何安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沈从文自身的创伤性经验以及他关于生命严肃性和文学意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爹爹 失独 身份 生命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交往哲学维度与实践交往美学的哲学基础
18
作者 曾仲权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53,共21页
本文旨在回到马克思所论及的最宽泛意义的交往概念,深入剖析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理论、人、物、自然界的相关论述所体现的交往思想、所包含的实践交往哲学维度,溯源西方哲学传统,探寻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旨在回到马克思所论及的最宽泛意义的交往概念,深入剖析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理论、人、物、自然界的相关论述所体现的交往思想、所包含的实践交往哲学维度,溯源西方哲学传统,探寻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交往哲学维度及其维度的双重转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继而在分析论证借鉴现象学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借鉴现象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意识和行为两个角度全面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最宽泛意义上的交往概念,全面分析和阐释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交往行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具有四维三类一体的结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包含物的生产、人的生产、符号生产、社会生产四个维度。所有的实践都直接和间接是交往行为,实践和交往行为都包含三种行为类型:身体行为、符号行为和意向行为。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原初意义上最宽泛的交往的界定中来,回到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交往行为中来,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交往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实践美学和交往行为的内在关联,这就是实践交往美学的哲学基础。在分析论证借鉴现象学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借鉴现象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意识和行为两个角度全面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最宽泛意义上的交往概念,全面分析和阐释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经典马克思主义 四维三类一体结构 物的生产 人的生产 符号生产 社会生产 身体行为 符号行为 意向行为 实践交往哲学 实践交往行为美学
下载PDF
公共领域结构转型脉络中教育类型与教育功能的嬗变
19
作者 曾仲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5-86,共12页
哈贝马斯认为,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脉络是沿着古典型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广告(消费)公共领域、公共权力领域的类型衍化和转型的。与之相对应,哈贝马斯在论述中揭橥了与... 哈贝马斯认为,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脉络是沿着古典型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广告(消费)公共领域、公共权力领域的类型衍化和转型的。与之相对应,哈贝马斯在论述中揭橥了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公共领域相匹配的具有不同教育功能的教育类型,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奴隶主民主教育、宫廷教育、审美教育和启蒙教育、消费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六大教育类型,他们分别与古典型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广告消费公共领域、公共权力领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公共领域 审美教育 启蒙教育 消费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
下载PDF
间象的类型:映摄间象、模拟间象、符号间象、空间间象
20
作者 曾仲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27,共20页
四象论的间象分为映摄间象、模拟间象、符号间象、空间间象。映摄间象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光滑的质地、物质具有反射光线的特性、机器具有摄取影像的功能而映显或摄取的间象,包含映显间象和摄取间象,它们都与直象视域存在的对应之物保持... 四象论的间象分为映摄间象、模拟间象、符号间象、空间间象。映摄间象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光滑的质地、物质具有反射光线的特性、机器具有摄取影像的功能而映显或摄取的间象,包含映显间象和摄取间象,它们都与直象视域存在的对应之物保持了极高程度的相似性。模拟间象是以摹仿直象视域之物、呈现想象视域创造之对象乃至间象视域之对象而存在的绘画作品、电子图片,就其一般呈现的内容而言,模拟间象的形成呈现为从直象或想象、间象向模拟间象进行转化的过程。符号间象具有能指和所指的符号结构,可以作为生产性间象,成为具有先天性的形而上学范型,具有凸显记忆性、淡化相似性的符号代现功能。空间间象是存在于流形空间上的图像客体,具有相似性代现功能。空间间象为理解西方绘画受雕刻影响所呈现的空间特性、雕刻具有绘画风格的相关论点,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论 映摄间象 模拟间象 符号间象 空间间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