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水软土地铁车站压顶梁抗震设计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曾佳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85,共5页
基于大变形和黏性边界条件,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埋深、不同断面宽度条件下,富水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铁车站压顶梁与车站顶板的相对位移反... 基于大变形和黏性边界条件,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埋深、不同断面宽度条件下,富水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铁车站压顶梁与车站顶板的相对位移反应、车站压顶梁内力,对地铁车站压顶梁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压顶梁 地震响应 有限元 位移反应
下载PDF
翔安海底隧道结构维修养护分区研究
2
作者 曾佳亮 曾超 +1 位作者 张建斌 王明年 《公路隧道》 2011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以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和围岩级别作为1级分区指标,隧道埋深为2级分区指标,地下水为3级分区指标,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为4级分区指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详尽的分区原则进行逐级分区,最终... 本文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以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和围岩级别作为1级分区指标,隧道埋深为2级分区指标,地下水为3级分区指标,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为4级分区指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详尽的分区原则进行逐级分区,最终得到主隧道以及服务隧道的分区情况,左线隧道沿纵向方向共29个区,右线隧道沿纵向方向共分28个区,服务隧道沿纵向方向共分为21个区。海底隧道将来的维修养护工作可以针对各个分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维修养护手段及对策,使得海底隧道的维修养护工作和长期监测工作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隧道结构 维修养护分区 分区指标
下载PDF
城市地铁结构钢筋腐蚀监测探讨
3
作者 曾佳亮 李永福 李建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文章根据沿海地区城市地铁结构的腐蚀特点,从腐蚀监测传感器的选择、腐蚀断面和测点的布置、采集设备的选择、腐蚀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地铁结构钢筋腐蚀监测系统的构想。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区间隧道 腐蚀监测 传感器
下载PDF
海底隧道二次衬砌承载力试验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童建军 王明年 +2 位作者 梁东 曾佳亮 朱招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3-578,共6页
海底隧道长达100年的使用寿命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二次衬砌承担荷载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其破坏。为模拟二次衬砌这一受力过程,进行了海底隧道7种二次衬砌类型的承载力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在荷载增大过程中,二次衬砌裂缝发生、发展... 海底隧道长达100年的使用寿命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二次衬砌承担荷载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其破坏。为模拟二次衬砌这一受力过程,进行了海底隧道7种二次衬砌类型的承载力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在荷载增大过程中,二次衬砌裂缝发生、发展规律和位移、内力变化规律,得到二次衬砌裂缝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将试验数据与二次衬砌内力和承担荷载的长期监测数据比较,评价二次衬砌的安全性。研究表明:二次衬砌产生裂缝的顺序依次是仰拱、墙角、边墙、拱部;7种二次衬砌类型具有较高承载力,尤其是S5d型;二次衬砌内力及承受荷载监测数据远小于试验数据,二次衬砌具有较高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二次衬砌 承载力 长期监测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眼科日间全麻手术患者由麻醉复苏室出院模式及护理应对措施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祝斌 黄婷 +1 位作者 曾佳亮 叶燕花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全麻患者由麻醉复苏室(PACU)出院模式及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麻醉复苏室出院的16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10岁组(91例)和≤10岁组(70例),术后进行分期复苏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PADS评分达9分的...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全麻患者由麻醉复苏室(PACU)出院模式及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麻醉复苏室出院的16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10岁组(91例)和≤10岁组(70例),术后进行分期复苏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PADS评分达9分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结果 161例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为23(20~30)min,PADS评分达9分的时间为20(10~28.5)min,VAS评分为1(0~2)分。离院前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10岁组的PADS评分达9分的时间明显长于<10岁组(P<0.05)。术后当晚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按照流程与标准实施护理是保障眼科日间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出院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日间手术 全麻 麻醉复苏室
下载PDF
城市U形溶沟富水巨厚砂层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研究
6
作者 高超 张继清 +1 位作者 曾佳亮 李博 《铁道勘察》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线路穿越岩溶强发育的溶洞、溶沟槽等地质复杂区域,在这些区域修建地下车站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极高的建设风险。为了设计在岩溶发育、富水厚砂层等不良地质下深基坑支护方案,解决...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线路穿越岩溶强发育的溶洞、溶沟槽等地质复杂区域,在这些区域修建地下车站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极高的建设风险。为了设计在岩溶发育、富水厚砂层等不良地质下深基坑支护方案,解决地下水降深过大,工程经济性较差等问题,以深圳某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岩溶承压水控制措施及经济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富水厚砂层且岩溶发育的溶沟地层进行基坑开挖时,可采用悬浮式水平封底止水帷幕+坑内疏干降水措施,能有效控制地下水水位。实践表明,施工完成后车站基坑变形稳定,支撑受力合理,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坑底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U形溶沟 岩溶承压水 巨厚砂层 硬咬合桩 悬浮式止水帷幕
下载PDF
地铁长大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佳亮 申荣杰 张继清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第6期49-53,共5页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工设计等方面对长大盾构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风井位置、风井尺寸和盾构掘进及始发模式,以期为后续类似长大区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长大盾构区间 区间风井 施工条件
下载PDF
基于遗传优化设计的复杂工况下基坑支护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佳亮 《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文章依托某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基坑支护工程,采用遗传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以拉森钢板桩、旋喷桩和轻型井点降水法相结合的专项处理方案,并完成了基坑支护相应的设计工作。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遗传优化设计得到的专项支护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 文章依托某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基坑支护工程,采用遗传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以拉森钢板桩、旋喷桩和轻型井点降水法相结合的专项处理方案,并完成了基坑支护相应的设计工作。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遗传优化设计得到的专项支护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与既有线运营的安全,验证了遗传优化在基坑工程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基坑 复杂工况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地面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磊 李建伟 +1 位作者 李永福 曾佳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对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农林站至车公庙站区间上下重叠段隧道施工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手段研究上下盾构重叠隧道地面变形规律以及施工控制技术。通过研究可知:施工过程中地表主要沉降区域为离隧道中心线对应地表点左右15 m... 对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农林站至车公庙站区间上下重叠段隧道施工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手段研究上下盾构重叠隧道地面变形规律以及施工控制技术。通过研究可知:施工过程中地表主要沉降区域为离隧道中心线对应地表点左右15 m范围的区域内;先下洞后上洞施工更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建筑物基底注浆对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明显,而二次注浆对控制纵向影响范围的效果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重叠盾构隧道 施工 地面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种围护结构型式在轨道交通枢纽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西巡 李平安 +2 位作者 张晨明 曾佳亮 杨励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S01期102-107,共6页
以深圳地铁黄木岗交通枢纽工程为例,介绍不同围护工法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在分析围护结构型式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特定环境下围护方案的合理性和地下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有效控制工程风险,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铁 围护结构型式 设计方案 工程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