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陈名桂 梁雪妃 +6 位作者 王芳芳 黄丽霞 曾锐祥 何雅凤 张敏州 曾佳萍 张晓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 目的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28 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每隔4 h评估并记录1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评定CRP、PCT、APACHEⅡ评分,并电话随访28 d再入院情况。结果最终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有43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3 d和7 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3 d为4.49(4.23,4.74)比3.07(2.80,3.33),治疗7 d为4.79(4.49,5.10)比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3 d为20.93(9.22,32.64)比53.52(41.16,65.88),治疗后7 d为3.72(0.17,7.28)比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比33.64±11.30,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2.73(1.36,4.09),APACHEⅡ评分(分):24.11±7.01比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比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比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28 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比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27.9%(12/43),均P<0.05〕。结论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 脓毒症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