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氮掺杂空心碳球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
1
作者 余龙 王德贵 +4 位作者 刘天鸿 邱慧婕 曾依娜 魏瑜漫 王素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空心碳球(CS),通过活化反应分别将尿素和硫脲接枝到表面富含羟基的空心碳球上,制备了两种用于去除Pb^(2+)的新型增强吸附剂Urea-CS和Thiourea-CS。在吸附剂质量为40 mg、Pb^(2+)初始质量浓度为800 mg/L、溶液pH为6和温... 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空心碳球(CS),通过活化反应分别将尿素和硫脲接枝到表面富含羟基的空心碳球上,制备了两种用于去除Pb^(2+)的新型增强吸附剂Urea-CS和Thiourea-CS。在吸附剂质量为40 mg、Pb^(2+)初始质量浓度为800 mg/L、溶液pH为6和温度为25℃的吸附实验条件下,Thiourea-CS和Urea-CS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2.35 mg/g和166.54 mg/g,去除率分别为42.30%和33.30%,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与Urea-CS和Thiourea-CS的实验数据吻合。200 mg/L的Pb^(2+)溶液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Urea-CS和Thiourea-CS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去除率分别为95.24%和98.40%。XPS结果表明,氮/氧与Pb^(2+)之间的络合作用在吸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方法对Pb^(2+)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碳球 Urea-CS Thiourea-CS 铅吸附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科技风险感知的现状及特征——基于上海市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曾依娜 蒋悦 汪欣悦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0期62-65,共4页
继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科技风险的巨大争议后,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再次凸显了科研专家与公众之间科技风险感知的相互作用与密切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和树立其正确的科技风险认知对我国科技发... 继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科技风险的巨大争议后,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再次凸显了科研专家与公众之间科技风险感知的相互作用与密切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和树立其正确的科技风险认知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部分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的科技风险感知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考察,并对当代科技风险规避路径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相关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风险感知 当代大学生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