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吸附作用的生物鉴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用生 曾兆 +2 位作者 王秀芹 王剑 李秀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活性炭 生长调节物质 培养基 苹果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严丽 曾兆 +1 位作者 熊宗恒 朱嗣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治疗,对...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39/45),高于对照组64.71%(22/34),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5年中位生存时间28.7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20.8个月(log-rank=24.576,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45),对照组发生率为8.82%(3/3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296,P〉0.05)。【结论】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应用 肝肿瘤/放射疗法 胖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严丽 曾兆 +1 位作者 熊宗恒 吕春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碘125(125I)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NSCLC 9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碘125(125I)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NSCLC 9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卡氏评分(KPS)、体重指数(BMI)改善情况及疾病进展时间(TTP),比较2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PS、BMI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TP、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参麦注射液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TCD 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华军 曾兆雲 饶朝楷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72-1573,共2页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两组患者均行脑梗死常规治...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两组患者均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普罗布考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指标、TCD指标、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行斑块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Vs、Vm、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3)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提升患者颅内脑底动脉血流学水平,促进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溶解,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源性脑梗死 血液黏度 经颅多普勒检查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治疗 YL-1型颅内血肿 引流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兆 王定波 华军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783-784,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少量脑出血组和多量脑出血组),再选取同一阶段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0... 目的综合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少量脑出血组和多量脑出血组),再选取同一阶段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等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2 d和3 d时,实验组中的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P<0.05),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1 d时达到最高峰,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2 d时达到最高峰,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868,P<0.05)。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病情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检测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 早期血肿变化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顽固性头痛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兆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0年我院神经科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24例临床资料。结果: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效果显著。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0年我院神经科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24例临床资料。结果: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效果显著。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蛛网膜下腔出血 顽固性头痛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8
作者 曾兆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7X期887-888,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探讨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伤残率。方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了CT定位下颅骨钻孔,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术后积极采用药物治...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探讨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伤残率。方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了CT定位下颅骨钻孔,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术后积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降温,康复功能锻炼等措施综合治疗。结果:30例中ADL15例,ADL210例,ADL35例,ADL43例,死亡7例,治愈好转率76.6%。结论:钻孔引流加血肿腔内尿激酶灌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对患者干扰小且治疗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术后积极给矛药物治疗,物理降温等综合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银杏达莫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世君 曾兆 +1 位作者 徐青青 胡静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银杏达莫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安康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银杏达莫...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银杏达莫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安康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2次/d;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内皮素-1(ET-1)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HCT和R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ET-1水平均显著降低,NO、BDNF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银杏达莫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丹通络胶囊 银杏达莫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聚集指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