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吴海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1例。甲组患者通过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1例。甲组患者通过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撤机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2.21±2.47)分,高于乙组的(8.45±2.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为(7.17±2.34)d,短于乙组的(12.36±3.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来说,早期给予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防治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12期1089-1090,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防治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01—2015-12间入院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防治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01—2015-12间入院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痉挛、迟发脑梗死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痉挛及迟发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管痉挛、迟发脑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尼莫地平 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 血管痉挛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6-7,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几率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等因素对于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疒间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凡猛 梁军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癫疒间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及安全等优点,目前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癫疒间。SRS治疗癫疒间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射线影响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功能,引起致疒间...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癫疒间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及安全等优点,目前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癫疒间。SRS治疗癫疒间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射线影响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功能,引起致疒间神经元传导阻滞,致疒间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射线致癫疒间神经元递质失衡,射线直接破坏癫疒间神经元等几种机制相关。本文结合文献,对SRS治疗癫疒间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疒间 放射外科手术 离子通道 神经递质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建广 梁理娟 +4 位作者 符伟平 曾凡猛 梁亚明 张丽丽 尹志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CT血管造影与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 30例蛛网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CT血管造影与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 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血管栓塞介入或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25例,其中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23例,符合率为92%(23/25),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24例,符合率为96%(24/25)。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深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梁亚明 方凯 +2 位作者 卢伟坤 曾凡猛 陈文焰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514-351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及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原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及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原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而治疗组患者则行微创置管引流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57%,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置管引流术 开颅手术
下载PDF
气管插管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亚明 方凯 +2 位作者 卢伟坤 曾凡猛 陈文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5期1157-1158,共2页
随机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84例,均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对A组患者行常规插管,对B组患者行早期插管,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在插管治疗前后的呼吸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SpO2、PaO... 随机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84例,均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对A组患者行常规插管,对B组患者行早期插管,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在插管治疗前后的呼吸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SpO2、PaO2/FO2变化及出院后的预后情况比较,B组效果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A组的死亡率高于B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中,采用气管插管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早期插管比常规插管的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插管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亚明 方凯 +1 位作者 何亚文 曾凡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130例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及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130例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及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3%)相比对照组(21.7%)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神经介入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创伤小、适应证广,恢复快,临床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神经外科 并发症
下载PDF
去骨减影CT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9
作者 吕建广 梁理娟 +4 位作者 符伟平 曾凡猛 梁亚明 张丽丽 尹志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完整疑似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3例,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与手术或血管内介入结果对比。结果 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完整疑似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3例,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与手术或血管内介入结果对比。结果 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手术或血管介入栓塞术确诊颅内动脉瘤44例,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40例,敏感性为90.91%(40/44)。DSA诊断动脉瘤42例,敏感性为95.45%(42/44)。CTA与DSA相比较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无创、安全、快捷的检查技术,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文焰 方凯 曾凡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5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比...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GOSV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I级、Ⅱ级、Ⅲ级、Ⅳ级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性脑疝出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应用标准去大骨瓣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标准去大骨瓣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外科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文焰 方凯 +2 位作者 梁亚明 曾凡猛 卢伟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1期3940-3941,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对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发生脑血管痉挛和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可能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后有4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占51.25%。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年龄、术前出血次数、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以及改良Fisher分级是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是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该类患者术后进行严密随访,对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伟坤 方凯 +3 位作者 梁亚明 何亚文 陈文焰 曾凡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每组30例。使用显微镜进行切除的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进行切除的为观察组,两组均经鼻孔蝶窦入路...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每组30例。使用显微镜进行切除的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进行切除的为观察组,两组均经鼻孔蝶窦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情况,记录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结果 通过对所记录数据进行详细整理,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其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相关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者22例,激素水平改善6例,对照组分别为12、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治疗较以往显微镜下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临床使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瘤
下载PDF
介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焰 方凯 +1 位作者 梁亚明 曾凡猛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96-597,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手术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s IC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 ICAS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Wingspan支架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手术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s IC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 ICAS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Wingspan支架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3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80例患者的血管平均狭窄率均明显缩小(P<0.05);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未见死亡病例;随访12个月,80例患者中未见再狭窄病例,复发率为5.00%。结论对s ICAS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手术效果良好,且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介入手术 Wingspan支架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伟坤 方凯 +3 位作者 梁亚明 何亚文 陈文焰 曾凡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1期81-81,8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内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内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肿平均清除率(94.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3.3)%;术后2个月治疗组的GO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的GCS及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GOS GCS
下载PDF
伽玛刀低剂量照射对致疒间大鼠海马中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15
作者 武登峰 梁军潮 +5 位作者 关慧 曾凡猛 伍犹梁 张聿浩 刘德平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伽玛刀低剂量照射对致疒间大鼠海马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疒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各25只,另取正常大鼠2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伽玛刀低剂量照射对致疒间大鼠海马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疒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各25只,另取正常大鼠2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照射组大鼠进行伽玛刀低剂量照射(周边剂量20Gy),对照组和非照射组大鼠不进行伽玛刀照射。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lu、GABA的含量。结果伽玛刀照射2周后,照射组和非照射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照射组GLu含量低于非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和非照射组GAB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照射组GABA含量高于非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低剂量照射通过调节海马中Glu与GABA的平衡,以达到抗癫疒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放射外科手术 海马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神经内镜对梗阻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
16
作者 卢伟坤 方凯 +4 位作者 蒋晓星 梁亚明 朱永晖 陈文焰 曾凡猛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20例(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B组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20例(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B组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B组,但手术费用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近期疗效为95.00%、远期疗效为80.00%,均优于B组的70.0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远期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梗阻性脑积水
下载PDF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立基 殷万春 +3 位作者 叶建俊 曾凡猛 李雷 廖智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50例。夹闭组患者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栓塞组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研究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50例。夹闭组患者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栓塞组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夹闭组患者术后1、3、7、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52%、32%、20%;栓塞组患者术后1、3、7、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6%、14%、6%。夹闭组患者术后1、3、7、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术,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术 血管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凡猛 殷万春 +3 位作者 彭立基 叶建俊 李雷 廖智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0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肿清除与骨瓣复位情况、围手术期情况、ALD评分与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清除率和骨瓣复位率分别为95.00%、90.00%,较对照组的65.00%、60.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较对照组的55.00%更低(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予以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提升患者临床效果、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的同时,改善围手术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ALD评分与GCS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凡猛 殷万春 +3 位作者 彭立基 叶建俊 李雷 廖智睿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5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开颅血管畸形切除术治疗,实验组16例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开颅血管畸形切除术治疗,实验组16例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GOS评分、血清MMP-2、MMP-9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P<0.05);术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GO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实验组7 d 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MMP-2、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MMP-2、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实验组7 d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小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昏迷程度,降低血清MMP-2、MMP-9含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血管畸形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的建立及致痫大鼠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凡猛 梁军潮 +3 位作者 詹纯列 武登峰 伍犹梁 肖育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致痫后痫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分析致痫大鼠早期死亡原因。方法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SE1小时后腹腔注射地西泮终... 目的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致痫后痫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分析致痫大鼠早期死亡原因。方法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SE1小时后腹腔注射地西泮终止SE,连续观察其自发性癫痫发作(SRS),并分别于造模时、点燃SE后的第1、3、7天监测脑电图(EEG)。SE后1周内每天2次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3~5ml腹腔注射。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92%的大鼠可诱发出SE,经过4~7天的缄默期后,可观察到Ⅰ~Ⅲ级的反复SRS。SE期死亡致痫大鼠尸解及组织切片见轻-中度全脑水肿及重度肺水肿。结论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与人类颞叶癫痫有类似发作特点,致痫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制作简单、可控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罗卡品 颞叶癫痫 肺水肿 地西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