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张强 李栋梁 +12 位作者 姚玉璧 王芝兰 王莺 王静 王劲松 王素萍 岳平 王慧 韩兰英 司东 李清泉 曾刚 王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已在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风险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通过动力诊断、数值模拟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开展了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作用和多尺度叠加机制、干旱致灾过程的逐阶递进特征,以及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演化的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如下几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1)厘清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热力、海温、夏季风、遥相关等多因子对干旱形成的作用机制。(2)发现了降水亏缺时间尺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敏感性规律。(3)揭示了变暖背景下典型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及其变异的新特征;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新概念模型。(4)研发了东亚季风区的季节和次季节干旱集成预测系统。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干旱形成机制及其灾害风险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1)多因子联动及其多尺度叠加效应对干旱形成的影响;(2)系统整合人类活动和决策以及相关反馈的气候模式研究;(3)揭示陆-气耦合和大气环流协同作用对干旱的影响;(4)认识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的关键过程;(5)提高不同气候情景下干旱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形成机制 预测理论 风险特征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得零售者可以得天下——基于银行利润效率视角
2
作者 刘妍 宫长亮 +1 位作者 曾刚 李琦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零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和战略性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以我国48家商业银行2011—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产出定位的非单调异质性随机前沿方法为基础,测度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并利用2SL... 零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和战略性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以我国48家商业银行2011—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产出定位的非单调异质性随机前沿方法为基础,测度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并利用2SLS探究零售业务对银行利润效率的整体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的利润效率,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对利润效率的正向影响最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利润效率的影响次之,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影响最小;第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零售业务对利润效率的促进程度远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第三,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位居榜首,城商行利润效率自2011年以来一路上升,2021年增长到0.5872,而农商行的利润效率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务 盈利能力 利润效率 风险承担 SFA
下载PDF
全球数字贸易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马菁 曾刚 孙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0,共12页
世界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数字贸易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典型特征。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中2008-2019年的贸易数据,筛选出6类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从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探究了全球数字贸易结构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①全球... 世界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数字贸易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典型特征。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中2008-2019年的贸易数据,筛选出6类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从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探究了全球数字贸易结构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①全球数字贸易格局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的贸易节点和贸易联系都分布在西半球和北半球,“美日欧”作为全球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引领者,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②不同行业数字贸易网络的结构和紧密程度有一定差异,但除金融服务的贸易网络为多中心结构外,其他行业的贸易网络均呈现以美国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中国在6类行业的数字贸易网络中均处于外围位置。③信息通信技术、对外开放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同收入水平、共同货币、共同语言及区域贸易协定均对促进双边贸易流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接壤关系仅在早期有利于贸易流量的提升,宗教文化对数字贸易并无显著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开展数字贸易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打破了“距离已死”的说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演化,以期增强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的辐射能力,寻求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贸易网络 数字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贸易引力模型
下载PDF
曾刚:没有数字化能力的银行将难以生存
4
作者 曾刚 《经济研究信息》 2023年第3期56-57,共2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之相应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速成为可以预见的必然趋势。实际上,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个被业内探讨颇多的话题。从实践角度来看,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标准答案和方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之相应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速成为可以预见的必然趋势。实际上,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个被业内探讨颇多的话题。从实践角度来看,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标准答案和方法,唯-.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某一个部门或者条线的责任,而是一场银行机构由内及外的自我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商业银行 数字化转型 金融服务 由内及外 《政府工作报告》 系统性工程 实践角度 标准答案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前沿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贤忠 吕磊 曾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3,共7页
创新网络是经济地理学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现有经济地理研究成果,从创新网络类型与结构、演化过程与机理、效应与治理等方面论述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类型主要可通过知识创造方式、网络地位和... 创新网络是经济地理学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现有经济地理研究成果,从创新网络类型与结构、演化过程与机理、效应与治理等方面论述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类型主要可通过知识创造方式、网络地位和知识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主要集中于探究主体结构和空间结构,而关于不同空间尺度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差异尚存争议。(2)多维邻近性、合作基础、知识水平、空间交易成本、三元闭合效应以及主体属性、创新区位等是影响创新网络演化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因子,但对不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多空间尺度创新网络的耦合作用与机理研究不足。(3)创新主体构建创新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创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区域增长。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分析为主,对创新网络的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关注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网络演化 网络效应 网络治理
下载PDF
楹联匾额的哲理性和实用性——以《红楼梦》为例
6
作者 曾刚 《非遗传承研究》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楹联为匾额的补充说明,匾额乃楹联的提炼总结。《红楼梦》中的楹联与匾额早已超出了装饰物的范畴,它们是承载了深厚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瑰宝,寄寓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其楹联是建筑物的点睛之笔,一是园外之联多见哲理之思,二是园中之联更... 楹联为匾额的补充说明,匾额乃楹联的提炼总结。《红楼梦》中的楹联与匾额早已超出了装饰物的范畴,它们是承载了深厚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瑰宝,寄寓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其楹联是建筑物的点睛之笔,一是园外之联多见哲理之思,二是园中之联更显实用之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如同时间的窗口,让人们能够穿越时光,感受不同时代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匾额 《红楼梦》 哲理性 实用性
下载PDF
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吴昊宸 朱彬 +4 位作者 房宸蔚 周顺武 曾刚 章炎麟 廖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5-1966,共12页
硫酸盐气溶胶(SO_4^(2-))和黑碳气溶胶(BC)可以通过散射或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地气系统能量收支,进而引起局地热力和云过程变化乃至大气环流的调整而影响气候系统。南海夏季风(SCSSM)作为东亚夏季风的子系统之一,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有着... 硫酸盐气溶胶(SO_4^(2-))和黑碳气溶胶(BC)可以通过散射或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地气系统能量收支,进而引起局地热力和云过程变化乃至大气环流的调整而影响气候系统。南海夏季风(SCSSM)作为东亚夏季风的子系统之一,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有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前人对SO_4^(2-)和BC对东亚副热带季风已有详细研究,但对SO_4^(2-)和BC影响南海夏季风的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CESM(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式CAM5.1模块模拟研究了SO_4^(2-)和BC对南海—华南经向海陆热力差异、中南半岛对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断裂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气溶胶影响SCSSM爆发的动力和热力机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SO_4^(2-)和BC均有利于中南半岛对流层整层大气稳定性增强,引发了中南半岛上空的下沉气流异常,动力上抑制了中南半岛对流,分别使得春末夏初时副高带断裂时间推迟了2候和1候。同时,热力上SO_4^(2-)(BC)又推迟(提前)了春季经向海陆温差逆转时间。综合而言,SO_4^(2-)一致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得SCSSM爆发推迟了1候。而BC对SCSSM爆发基本无影响,可能是由于BC相反的动力和热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南海夏季风 中南半岛对流 季风爆发
下载PDF
全球城市顶尖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基于AI顶尖人才成长流动轨迹数据
8
作者 陈鹏鑫 何金廖 +2 位作者 曾刚 李炜 杨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69-2079,共11页
借助空间分析与网络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全球顶尖人才教育和工作流动网络的空间格局、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球AI顶尖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教育阶段流动空间范围相较于工作阶段更为广泛。②全球AI顶尖人... 借助空间分析与网络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全球顶尖人才教育和工作流动网络的空间格局、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球AI顶尖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教育阶段流动空间范围相较于工作阶段更为广泛。②全球AI顶尖人才教育和工作流动网络均具等级层次性和社团结构,教育流动网络中社团以单中心组织模式为主,工作流动网络中社团以多中心组织模式为主。③国家(地区)边界与AI顶尖人才教育和工作流动均显著正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仅与AI顶尖人才工作流动显著正相关;地理邻近性与AI顶尖人才教育和工作流动均不显著相关,这表明国际顶尖人才流动几乎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才流动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科技全球化
下载PDF
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型改进及时空演化
9
作者 朱妮娜 曾刚 +2 位作者 史正燕 宋艳姣 陈鹏鑫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60,共17页
旅游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局部区域且各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缺乏对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研究。文章... 旅游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局部区域且各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缺乏对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研究。文章基于气象站点数据,并结合中国内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进国际上典型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内地1961—2020年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内地的实际情况。时间上,中国内地旅游气候舒适度在近60年中表现出非线性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空间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呈增加趋势。该结论为我国未来旅游气候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候舒适度 中国内地 气候变化 多时间尺度变化 非线性变化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曾刚 付朝伟 +4 位作者 栾荣生 王小莉 孙荣国 李苑 徐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1-1142,共2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患病率为5.6%,焦虑症患病率为6.7%;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均未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11.8%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待岗或失业、自觉目前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较劳累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共患病率高,而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 焦虑 共病率
下载PDF
舒适性视角下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1
作者 陈鹏鑫 朱妮娜 +2 位作者 何金廖 胡浩 曾刚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0,共9页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流动人才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基于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城市舒适性理论,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空间格...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流动人才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基于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城市舒适性理论,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以上海-池州线为界,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受其自身特征和流入地城市舒适性的共同影响,且城市舒适性表现为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实了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流动人才居留意愿方面的适用性;不同类型舒适性对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才 居留意愿 城市舒适性 人才政策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4
12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1 位作者 王丰龙 叶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发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资源,占据区域相对优势地位,并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Z"形空间格局,其他沿线城市拥有创新资源的相对优势地位,而长三角边缘城市则拥有绿色发展资源的相对优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作用显著,创新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议设立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级长三角管理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发展国有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基于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 Cam3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2 位作者 王维强 林朝晖 倪东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利用1950-1999年逐月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的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50年模拟结果及1958-1999年ECMWF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比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 利用1950-1999年逐月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的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50年模拟结果及1958-1999年ECMWF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比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模拟的东亚夏季风具有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由强夏季风转为弱夏季风,大气环流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强夏季风时期,500hPa距平高度场上,在亚太地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为负、正、负距平分布,呈现出一个西南东北向的波列;850hPa距平风场上,在孟加拉湾及南海附近为异常反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则为强大的异常气旋,日本北部有一异常反气旋存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南压、西伸。在垂直经向环流上,东亚Hadley环流减弱,对流层低层出现异常南风,东亚夏季风加强。在弱夏季风时期,大气环流变化则基本相反。通过对模拟的东亚夏季风与观测海温关系的探讨,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可能与北印度洋和南海附近海温年代际增暖并导致孟加拉湾、南海及日本附近产生异常气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测度及分布特征——基于31个省份及重点区域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李国才 曾刚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0,共10页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低,17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9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地区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西强东弱状态;(3)城市群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状态。由此提出建立以效率为准绳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以效益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科研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BCC模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众创空间孵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
15
作者 李国才 曾刚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30,共6页
以2018—2021年中国31个省级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Malmquist指数、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Tobit模型对其孵化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级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整体偏低,其... 以2018—2021年中国31个省级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Malmquist指数、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Tobit模型对其孵化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级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整体偏低,其中技术衰退是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已经趋向于空间负相关集聚发展,区域间孵化效率差距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结构占比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自身盈利能力和当地高速公路密度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提升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效率,应该优化政府资源支持机制,调整全国众创空间网络布局,建立众创空间分类卓越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创空间 孵化效率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不同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1 位作者 林朝晖 倪东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22,共16页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观测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西北太...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观测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有重要作用,即在这些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影响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其后副高面积增大、强度增强、位置偏西、偏南,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也有重要作用,在其作用下,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面积在1960年代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南界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这些时段以后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偏南;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比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驱动模拟的副高更接近于观测结果,且年代际变化更显著,其差异的可能原因在于两区海表温度在197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年代际变化能在孟加拉湾-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强迫产生的异常环流不同,前者强迫产生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有利于副高的增强、面积增大和西伸,而后者强迫产生出气旋性环流异常,不利于副高的西伸;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冷、暖年代际背景变化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有重要作用;热带外海表温度变化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表温度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曾刚 伯忠凯 +2 位作者 孙照渤 倪东鸿 李忠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曾刚:直销银行的发展方向
18
作者 曾刚 《银行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45,共2页
直销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核心因素的推动:一是成本节约的动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物理网点和人员成本持续上升,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网点渠道优化和业务模式转型来降低成本。二是互联网时代的催化。一方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直销 成本节约 互联网时代 市场竞争 人员成本 模式转型 网点
原文传递
不同海域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2 位作者 邓伟涛 林朝晖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均能模拟出索马里、120°E和150°E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由弱变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模拟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关系均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而热带外海表温度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未能模拟出此年代际变化现象,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太平洋是关键海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背景变化密切相关,当热带太平洋处于暖(冷)背景年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从北到南呈"+、-、+"("-、+、-")"三明治"式距平分布,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南北两侧产生一对距平反气旋(气旋),然后可能通过"大气桥"的作用,与热带印度洋赤道南北两侧的一对距平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增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 数值模拟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0
20
作者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4-1323,共10页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回弹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