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6
1
作者 曾加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运用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概念分析高等教育 ,提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市场是目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根据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应该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政府调控为主导 ,学... 运用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概念分析高等教育 ,提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市场是目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根据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应该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政府调控为主导 ,学校办学为主体的基本框架。认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思考
下载PDF
重振国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加荣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重振国学与20世纪初的国学热一脉相承,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强国梦,本质上是把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放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全方位地认识、发现和整理,继承优良传统,实现创造性创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 重振国学 社会主义新文化 思考 强国梦 学术文化
下载PDF
“时风”与“士风”影响下的廖平与郭沫若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加荣 黄进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4期14-18,共5页
廖平与郭沫若都是生活在变革时代的四川学人,他们的人生选择和思想学术,必然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反映地域文化的影响。认真梳理廖平经学与郭沫若史学的共同点,可以看出他们对蜀学传统的继承。
关键词 廖平 郭沫若 蜀学传统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加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一思想可以概况为重民、爱民、富民、顺民、信民等五个方面,但这种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民主仍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一思想可以概况为重民、爱民、富民、顺民、信民等五个方面,但这种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民主仍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梳理它的发展衍变脉络,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民本思想 转换
下载PDF
简论郭沫若与蜀学传统(下)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加荣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3-55,共3页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蜀学 传统
下载PDF
追求幻美与抒写穷愁——郭沫若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加荣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关键词 郭沫若 叙事 艺术 分析
下载PDF
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加荣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当代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和开发儒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重建普世伦理,还是对于我国在社会体制...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当代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和开发儒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重建普世伦理,还是对于我国在社会体制转型期加强道德建设,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文精神 道德建设
下载PDF
简论郭沫若与蜀学传统(上)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加荣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0-22,共3页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蜀学 传统
下载PDF
谈谈大学语文的定位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加荣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48-50,共3页
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够准确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症结之一。文章从对大学语文的概念分析入手,列举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种种尴尬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结合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生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高校 课程定位 教学质量 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加荣 《社科纵横》 2006年第6期110-111,120,共3页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围绕着“和”的内涵、意义及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围绕着“和”的内涵、意义及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平衡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民族和社会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和谐社会 文化基础
下载PDF
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加荣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8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艺术教育 创新人才 艺术追求 艺术作品 创新思维 艺术灵感 科学教育
下载PDF
费密的《弘道论》与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
12
作者 曾加荣 王方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弘道书》是清初学者费密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费氏的儒学观点,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提出了自己的道统论和中实思想。胡适有感于《弘道书》的独特价值,对费氏家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是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对费密... 《弘道书》是清初学者费密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费氏的儒学观点,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提出了自己的道统论和中实思想。胡适有感于《弘道书》的独特价值,对费氏家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是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对费密思想评价最高的一位学者。胡适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阐释明清实学,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沟通,体现了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密 弘道书 胡适 实用主义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
作者 曾加荣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3,共4页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加荣儒家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形态和宗法封建专制相适应的意识态,不可避免地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因此,从本质上说,儒家文化不适应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发...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加荣儒家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形态和宗法封建专制相适应的意识态,不可避免地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因此,从本质上说,儒家文化不适应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然而,正如马克思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仁爱精神 爱国主义传统 理想人格 “五四”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 思想道德素质 宋明理学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宗教情怀
14
作者 曾加荣 郭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09-112,118,共5页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他深刻发掘儒家文化的宗教精神,详细阐述其宗教意义,在认真比较世界各大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凸显中国儒教的特色,并提出建立一种由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发展起来的中国新宗教,以实现"为...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他深刻发掘儒家文化的宗教精神,详细阐述其宗教意义,在认真比较世界各大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凸显中国儒教的特色,并提出建立一种由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发展起来的中国新宗教,以实现"为四海之人道立极,为世界之宗教立枢,以转移世运,斡旋天心"的宗教般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宗教 情怀
下载PDF
四川省首届蜀学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曾加荣 《文史杂志》 2004年第5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蜀学 学术研讨会 地方文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影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亚先 曾加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70,共2页
影视艺术的育人功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伴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 影视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艺术范畴而作为一种文化普遍存在。面对这种深刻的文化变革,影视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大... 影视艺术的育人功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伴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 影视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艺术范畴而作为一种文化普遍存在。面对这种深刻的文化变革,影视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教育 培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郭沫若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17
作者 杜蒸民 西田淑子 +2 位作者 罗传芳 刘茂林 曾加荣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4期6-9,共4页
杜蒸民(安徽师大历史系副教授):郭沫若与胡适在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上,我现在从三个方面作一扼要的比较。 首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估计上,两人的相同之处,都曾对封建文化作过程度不同的批判和否定,表现了他们反封建的积极性。但... 杜蒸民(安徽师大历史系副教授):郭沫若与胡适在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上,我现在从三个方面作一扼要的比较。 首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估计上,两人的相同之处,都曾对封建文化作过程度不同的批判和否定,表现了他们反封建的积极性。但是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胡适是“全盘西化”的始作俑者,他不仅对祖国文化给了全面的贬低和否定,而且对传统的思想文化也给了全面的否定,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说成是妖魔鬼怪,把中华民族说成是“不长进的民族”,所以他的传统文化观与他的“全盘西化”说是完全一致的。诚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全盘西化 历史系 蒸民 研讨会发言 整理国故 青年学生 灵魂崇拜 同化力 王锦厚
下载PDF
郭沫若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
18
作者 曾加荣 《乐山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20-27,共8页
人们在阅读和分析小说的时候,总是首先关注它写了什么,很少有人首先关注它的怎么写,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定势。小说是什么?《辞海》解释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的多方面... 人们在阅读和分析小说的时候,总是首先关注它写了什么,很少有人首先关注它的怎么写,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定势。小说是什么?《辞海》解释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的多方面的反映社会生活。”显然,在这种“反映论”的支配下,小说的再现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作家的主观性,艺术的虚构性却被忽视了。既然如此,写什么总是第一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小说观 人物形象 虚构性 作品人物 身边小说 漂流三部曲 《女神》 叙事功能 小说语言
下载PDF
浅谈中西意象的流变
19
作者 曾加荣 《乐山师专学报》 1991年第1期12-16,11,共6页
意象,故名思义,意与象的统一,抑或客观物象的主体化,主体思想感情的客体化。如庞德言“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如《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都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然而,如果仔细考察中西意象的形成和流变,就会发现,中西民族由于... 意象,故名思义,意与象的统一,抑或客观物象的主体化,主体思想感情的客体化。如庞德言“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如《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都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然而,如果仔细考察中西意象的形成和流变,就会发现,中西民族由于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感观方式,以及语言文字结构的不同,意象的指陈和蕴涵显然有别,但在两种文化的相互文流与碰撞中,又互相吸取互相融汇,展现出一种异源而同流的趋势。 一 中国意象的渊源应追溯至上古时代的易经八卦。《易经》由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蕴含着丰富的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立象以尽意 客观物象 理智与情感 上古时代 两种文化 语言文字 文化心理结构 象征意义 客体化
下载PDF
“玄默自守”的“深湛之思”——论扬雄《太玄》与《法言》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加 《蜀学》 2010年第1期72-79,共8页
扬雄是两汉之际顶尖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据班固《汉书·扬雄传》记载,他'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扬雄一生于功名利禄无所求,... 扬雄是两汉之际顶尖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据班固《汉书·扬雄传》记载,他'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扬雄一生于功名利禄无所求,'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刻苦读书,勤奋写作,留下不少传世之作。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