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麦粒灸配合头穴久留针对卒中恢复期非痴呆型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
曾友华
袁健辉
逄锦熙
周文姬
包烨华
|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
2024 |
0 |
|
2
|
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研究 |
曾友华
周文姬
逄锦熙
袁健辉
包烨华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4 |
0 |
|
3
|
伏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
曾友华
包烨华
楚佳梅
李海燕
朱国祥
张文忠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0 |
15
|
|
4
|
头穴配合体针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
曾友华
包烨华
李丽萍
朱敏
方剑乔
|
《上海针灸杂志》
|
2016 |
18
|
|
5
|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脑干GABABR1的影响 |
曾友华
包烨华
楚佳梅
李海燕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0 |
10
|
|
6
|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 |
曾友华
包烨华
楚佳梅
李海燕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0 |
9
|
|
7
|
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
曾友华
包烨华
葛芳
朱敏
王懿娜
|
《上海针灸杂志》
|
2019 |
7
|
|
8
|
针刺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步行障碍的临床研究 |
曾友华
包烨华
朱敏
陈顺喜
方剑乔
|
《上海针灸杂志》
|
2016 |
6
|
|
9
|
富硅氮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
曾友华
郭亨群
王启明
|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0
|
眼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 |
曾友华
包烨华
葛芳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0 |
5
|
|
11
|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康复的分期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
曾友华
朱国祥
|
《上海针灸杂志》
|
2007 |
6
|
|
12
|
富纳米硅氮化硅薄膜光致发光机制 |
曾友华
郭亨群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3
|
眼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效果观察 |
曾友华
包烨华
葛芳
|
《中国乡村医药》
|
2020 |
0 |
|
14
|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
李丽萍
包烨华
楚佳梅
曾友华
宣丽华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2 |
35
|
|
15
|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高痉挛患者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
朱国祥
包烨华
曾友华
陈红薇
龚燕
邹超
王翀敏
李江
张文忠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08 |
13
|
|
16
|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
包烨华
楚佳梅
李丽萍
曾友华
王延武
陈顺喜
丁璇
|
《上海针灸杂志》
|
2016 |
30
|
|
17
|
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VEGF的影响 |
包烨华
曾友华
王延武
王翀敏
楚佳梅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3 |
9
|
|
18
|
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
包烨华
曾友华
王延武
王翀敏
楚佳梅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2 |
6
|
|
19
|
中医“和”的诊疗思想及其在脾胃病中的临床意义 |
孙云廷
王淑玲
包烨华
曾友华
赵文波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3 |
6
|
|
20
|
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20例临床观察 |
朱敏
楚佳梅
曾友华
陈顺喜
|
《江苏中医药》
CAS
|
2013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