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大脑深静脉的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司鲁 袁龙庆 李旭光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本文在立体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侧大脑半球的大脑深静脉,同时应用灌注、厚切片、透明等方法观察了死后24小时内的11个新生儿的大脑深静脉,结果为:一、大脑内静脉主要由丘纹上静脉弯曲向内后方形成。按其接受属支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型。在室... 本文在立体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侧大脑半球的大脑深静脉,同时应用灌注、厚切片、透明等方法观察了死后24小时内的11个新生儿的大脑深静脉,结果为:一、大脑内静脉主要由丘纹上静脉弯曲向内后方形成。按其接受属支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型。在室间孔后缘起始的占80.00%±5.66;在丘脑前1/3处和中1/3处起始的分别占12.00%±4.60和8.00%±3.84,其静脉角的位置均向后移。对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膜丛上静脉等的位置行程及汇流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描述。二、基底静脉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和侧脑室下静脉合成。侧脑室下静脉汇入基底静脉的占96.00%±2.77;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参与形成基底静脉的分别只占70.00%±6.48和68.00%±6.60,其它直接注入附近硬膜静脉窦。三、在透明冠状厚切脑片中,可见侧脑室外侧角以外的髓质内有纵行吻合静脉,收集髓质内的辐射状小静脉,汇流于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侧脑室内侧静脉等。并证实髓质内辐射状小静脉与引向大脑表面的浅静脉是互相交错和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内静脉 前静脉 室间孔 丘脑 髓质 小静脉 间脑 白质 浅静脉 基底静脉 国人
下载PDF
人大脑内血管铸型的显微解剖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司鲁 袁龙庆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47-351,448,共6页
应用6212-Ⅲ型手术显微镜,观察了灌注ABS的10个儿童脑半球的脑内血管,并用TSM-Ⅰ型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1.软膜动脉网为不规则的吻合网,网眼内有许多未梢支并未吻合,而直角弯曲穿入脑实质。穿入点多沿脑回纵行排成非直线的两行,且多偏... 应用6212-Ⅲ型手术显微镜,观察了灌注ABS的10个儿童脑半球的脑内血管,并用TSM-Ⅰ型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1.软膜动脉网为不规则的吻合网,网眼内有许多未梢支并未吻合,而直角弯曲穿入脑实质。穿入点多沿脑回纵行排成非直线的两行,且多偏于一侧。2.软膜静脉网多在动脉网深面,汇成较大的支以后才越至动脉网的浅面。3.皮质动脉平均直径44.30±6.28μm,可由各级分支直接发出,垂直穿入,丛密如刷毛样。4.皮质静脉属支汇集成倒置的宝塔松样。5.髓质动脉长短粗细不一,平均直径158.20±75.71μm,在脑回顶穿入的是直的,在脑沟穿入的,穿过皮质后有不同程度的弯曲。穿经皮质无分支,中段直角分支呈“T”形分岔,深段又锐角分支如树根样,与中央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还发现不少波浪形扭曲的髓质动脉。本文还把这些动脉的铸型标本经扫描电镜观察。对髓质静脉和中央动脉等也进行了显微解剖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脑 大脑血管 血管铸型 显微解剖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五、新生儿大脑内动脉的配布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司鲁 李旭光 袁龙庆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4期358-362,450,共6页
用注射、固定透明的脑厚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十一个新生儿大脑内微动脉的走行与配布。各大脑动脉在大脑表面反复分支,互相吻合,形成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的软膜动脉网。各脑回内微动脉的走行和配布形象具有共同特征。皮质动脉由软... 用注射、固定透明的脑厚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十一个新生儿大脑内微动脉的走行与配布。各大脑动脉在大脑表面反复分支,互相吻合,形成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的软膜动脉网。各脑回内微动脉的走行和配布形象具有共同特征。皮质动脉由软膜动脉网发出,与脑表面垂直穿入大脑皮质,在皮质内是直行的,排列整齐,随沟回起伏。皮质长动脉管径为16~31微米,短的为7.5~15.4微米,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毛细血管网。髓质动脉从回顶穿入的完全直行,长的直达髓质深部,管径为48~61微米,短的只35~47微米。从脑沟穿入的髓质动脉在皮质内是直行的,至髓质则有不同程度的弯曲,随同纤维方向行走。髓质动脉的分支也都以直角分出,行一短程,又“T”形分叉,互相连接,构成近似长方格形的毛细血管网。中央动脉由脑底等处穿入,至纹状体的动脉在穿入脑实质以后,沿壳核浅层扇形分开,弧形上行;丘脑的动脉从后外、下内及上面各方面穿入,分支也均呈锐角,经3~4级分支后形成多角形,三角形、近圆形和不规则形毛细血管网。内囊的动脉多顺纤维方向行走,也直角分支,“T”形分叉,形成近似长方格形的毛细血管网,但杂有横行从豆状核至尾状核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内囊 脑回 大脑 髓质 白质 配布 新生儿 丘脑 间脑 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 国人
下载PDF
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 Ⅲ.小脑的动脉 被引量:9
4
作者 曾司鲁 李旭光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2期113-120,225,共9页
在解剖学某些专著[1,2]和神经解剖学课本中[3]对小脑动脉的叙述均较简单。毛增荣[4]、钟世镇[5]、侯竞存[6]和Огнева[7]等观察过小脑动脉的发出部位、支数和管径等。Крулачев[8]与Огнев[9]研究了小脑动脉的分支和分... 在解剖学某些专著[1,2]和神经解剖学课本中[3]对小脑动脉的叙述均较简单。毛增荣[4]、钟世镇[5]、侯竞存[6]和Огнева[7]等观察过小脑动脉的发出部位、支数和管径等。Крулачев[8]与Огнев[9]研究了小脑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齿状核 分支 小脑 内侧支 国人
下载PDF
人脑视皮质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9
5
作者 林雪群 袁龙庆 曾司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1,T001,2,共7页
用铸型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动-静脉连续灌注及马利根(Malligan)透明法,观察了15例(30侧)人脑视皮质距状裂上、下唇的软膜血管和皮质内血管构筑与细胞构筑的关系。1.视皮质表面软膜动脉来源于距状裂动脉、顶枕动脉、颞下后动脉... 用铸型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动-静脉连续灌注及马利根(Malligan)透明法,观察了15例(30侧)人脑视皮质距状裂上、下唇的软膜血管和皮质内血管构筑与细胞构筑的关系。1.视皮质表面软膜动脉来源于距状裂动脉、顶枕动脉、颞下后动脉,其分支呈梳状分布于距状裂上、下唇表面。可见2种类型的动脉吻合。距状裂上唇软膜静脉汇流至顶枕内侧静脉,下唇的主要汇流入枕内侧静脉。2.皮质内的动脉可分为皮质短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长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群,一般发出顺行和逆行分支。静脉亦可分为相应的5群。有纹区皮质可见4层血管网,第3层血管网又明显地分为3a、3b、3c三个亚层,3b亚层毛细血管密度稀疏,相当Gennari带。无纹区皮质血管构筑较稀疏。测量了各层血管密度,并讨论了视皮质血管供应与临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视皮质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脑内血管TH能神经分布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袁龙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应用ABC法,以酪氨酸羟化酶作为标记物,对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每组各10只)脑实质内血管的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纤维密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是:在三组不同年龄大鼠脑皮质血管壁上均出现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应用ABC法,以酪氨酸羟化酶作为标记物,对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每组各10只)脑实质内血管的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纤维密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是:在三组不同年龄大鼠脑皮质血管壁上均出现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幼年鼠脑皮质血管神经纤维分布类型有环行型(占58.14%)和纵行型(占41.86%),纤维密度较小;成年鼠分布类型主要有网状型(占89.12%),其次为环行型(占8.34%),少数为纵行型,纤维密度较大;老年鼠分布类型大多数为环行型(76.03%),其余为网状型(占23.97%),纤维密度明显较成年鼠稀疏。本文讨论了脑内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纤维密度与脑内微循环的神经源性调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酪氨酸羟化酶 神经纤维
下载PDF
大鼠脑内血管的胆硷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胡贤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胆硷乙酰转移酶(ChAT)作为标记物,对12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纤维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是:端脑皮质区(第Ⅰ感觉运动皮质,第Ⅱ感觉运动皮质,中... 本文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胆硷乙酰转移酶(ChAT)作为标记物,对12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纤维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是:端脑皮质区(第Ⅰ感觉运动皮质,第Ⅱ感觉运动皮质,中央前区,纹状皮质)的血管;海马(CA1区,CA2区)血管;下丘脑(前区、外侧区)血管;脑桥(被盖部)及延髓实质内血管均可见明显免疫反应阳性胆硷能神经纤维分布。纤维呈棕褐色,多数为单一细线状结构。纤维走行不一,有的与血管长轴垂直走行或斜行,有的与血管长轴平行。可见类似膨体样结构。各部脑实质内血管阳性纤维分布均较稀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胆硷能神经 神经纤维 分布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脑视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林雪群 袁龙庆 曾司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按立体学方法观测了不同年龄(14岁以下儿童4例,成年人2例,60岁以上老人2例)共8例人脑视皮质有纹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密度(各层均取40个数据).结果:成年组视皮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位于皮质第Ⅳc层)毛细血管密度平...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按立体学方法观测了不同年龄(14岁以下儿童4例,成年人2例,60岁以上老人2例)共8例人脑视皮质有纹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密度(各层均取40个数据).结果:成年组视皮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位于皮质第Ⅳc层)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580.79±47.73mm/mm^3;儿童组为1087.19±44.90mm/mm^3;老年组为619.95±21.39mm/mm^3.经方差分析检验,P<0.01,说明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三个年龄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讨论了各年龄组之间视皮质有纹区毛细血管密度差异与机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毛细血管 立体学
下载PDF
脑血管的神经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袁龙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0,共4页
早在十七世纪,一些科学工作者就提出了脑血管是否有神经分布的问题。到本世纪60~70年代,随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神经分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进而弄清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 早在十七世纪,一些科学工作者就提出了脑血管是否有神经分布的问题。到本世纪60~70年代,随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神经分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进而弄清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力求揭示脑循环的神经调控机制,为脑血管疾患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神经 分布
下载PDF
人脑皮质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袁龙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3-376,共4页
急性脑血管疾患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后遗症重.自从Galen时代以来,脑血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诸如大血管的相互关系以及脑浅动脉的研究资料较为多见,但大脑内血管的分布特点,尤其是人脑皮质各区的血管构筑和... 急性脑血管疾患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后遗症重.自从Galen时代以来,脑血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诸如大血管的相互关系以及脑浅动脉的研究资料较为多见,但大脑内血管的分布特点,尤其是人脑皮质各区的血管构筑和在各种疾病中所累及的脑毛细血管数量的研究还相当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皮质血管 血管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雪群 袁龙庆 曾司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本实验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脑实质内血管壁明显可见免疫反应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对端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桥、延髓... 本实验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脑实质内血管壁明显可见免疫反应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对端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桥、延髓各部位血管的神经形态进行了描述。皮质血管的阳性纤维数量较多,纤维较细,相互交织成网,膨体可见;髓质内血管的阳性纤维较稀,似线样结构。讨论了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对脑实质内血管以及局部脑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 神经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大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起源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袁龙庆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直流电极单极损毁核团法及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28只(分正常组、手术Ⅰ组、手术Ⅱ组、手术Ⅲ组)成年Wister大白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蓝... 本研究采用直流电极单极损毁核团法及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28只(分正常组、手术Ⅰ组、手术Ⅱ组、手术Ⅲ组)成年Wister大白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蓝斑区及脑桥网状结构内均可见大量密集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体及交织成网的阳性纤维,端脑、间脑、中脑及脑桥各部血管壁上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手术Ⅰ组损毁蓝斑,该区阳性细胞体及纤维消失,同时观察到端脑皮质、间脑、中脑及脑桥实质内血管壁上的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手术Ⅱ组同时损毁蓝斑及脑桥网状核,脑各部实质内血管的阳性纤维均不可见;手术Ⅲ组损毁脑桥网状核,端脑、间脑、中脑及脑桥实质内血管壁上仍可见棕褐色的阳性纤维。结果提示: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除主要起源于蓝斑外,还与脑桥网状结构有关。讨论了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起源对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及对脑内微循环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 单胺能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胚胎及早期胎儿脑内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摄渊 袁龙庆 +1 位作者 曾司鲁 袁豫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4期247-249,330,共4页
作者研究了人胚及早期胎儿脑内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并与正常成体及脑肿瘤患者作对比。除窦状毛细血管仅见于50天的胚胎中以外,在晚期胚胎及早期胎儿中均可见到厚薄不等的内皮细胞,长而弯曲的连接复合体,突向管腔围成空泡的突起及毛细血... 作者研究了人胚及早期胎儿脑内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并与正常成体及脑肿瘤患者作对比。除窦状毛细血管仅见于50天的胚胎中以外,在晚期胚胎及早期胎儿中均可见到厚薄不等的内皮细胞,长而弯曲的连接复合体,突向管腔围成空泡的突起及毛细血管芽。周细胞和基膜在胚胎后期出现。儿童期内皮细胞变扁,突起短少,内皮细胞间连接直而短,基膜明显。脑肿瘤患者的内皮细胞突起和空泡增多,基膜不规则并趋向消失,毛细血管周周出现间隙。本观察所得可为胎儿发育中脑内血管基膜的形成和脑病患者血脑屏障的损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脑内 周细胞 超微结构 内皮细胞 胎儿脑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0-314,379,共6页
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对8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和4只正常血压鼠(WKY)作为对照组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进行了观察。在自发性高血压鼠的端脑皮质、下丘... 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对8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和4只正常血压鼠(WKY)作为对照组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进行了观察。在自发性高血压鼠的端脑皮质、下丘脑、脑桥实质内血管均可见呈棕褐色,似单一细线状结构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测量了各部脑实质内血管的纤维密度,与正常血压鼠同部位脑实质内血管上的纤维密度比较明显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各部P值均<0.05,表明在高血压鼠和正常血压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密度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为高血压鼠较正常血压鼠有更高的交感神经活性提供一个形态学基础,并提示交感神经在自发性高血压鼠的高血压维持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高血压 神经分布
下载PDF
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桦 曾司鲁 +1 位作者 袁龙庆 袁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本文报道用脑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动-静脉连续灌注和同时显示脑内微动脉及微静脉的方法,研究了30例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认为脑表面软膜动脉主支的分支可分为双侧树枝状分支型(44.44%)、单侧树枝状分支型(17.99%)、梳状分... 本文报道用脑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动-静脉连续灌注和同时显示脑内微动脉及微静脉的方法,研究了30例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认为脑表面软膜动脉主支的分支可分为双侧树枝状分支型(44.44%)、单侧树枝状分支型(17.99%)、梳状分支型(16.93%)、不规则分支型(20.63%)4型。中央前、后回各由几个主支供应,各主支的分支穿入点之间,有一不规则的乏血管线。软膜动脉之间有一般吻合和直线吻合两种形式。根据脑内微动脉的长度不同,可分为皮质短动脉、皮质中等动脉、皮质长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群。它们发出的分支有顺行、逆行和水平3种。中央前回皮质长动脉较多,中央后回皮质中等动脉较多。脑内微静脉同样可分为上述5群,但不完全与动脉伴行。皮质血管网可分为3层,第2层占皮质Ⅲ、Ⅳ层,该层血管网最密;第3层占皮质Ⅴ、Ⅵ层在中央前回,该层广阔,网眼较大。本文还对脑内动、静脉的区分和动脉的一些特殊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血管构筑 脑动脉 血液供应
下载PDF
脑动—静脉连续灌注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光明 张学军 +2 位作者 袁龙庆 曾司鲁 袁豫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71-171,共1页
利用填充剂灌注管腔器官是常用的解剖学方法。目前多数学者都用墨汁明胶灌注脑血管,但动脉和静脉的分辨极为困难。最近,我们摸索成功一种脑动—静脉连续灌注法,使动脉显红色,静脉呈黑色,经透明不褪色,能用于造影,且可长期保存。一、取... 利用填充剂灌注管腔器官是常用的解剖学方法。目前多数学者都用墨汁明胶灌注脑血管,但动脉和静脉的分辨极为困难。最近,我们摸索成功一种脑动—静脉连续灌注法,使动脉显红色,静脉呈黑色,经透明不褪色,能用于造影,且可长期保存。一、取材取无脑血管疾患的新鲜人脑,死后24~48小时的均可,一般以未出现尸斑和角膜混浊的适用。取脑时应保留大脑镰和小脑幕,并尽可能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 填充剂 明胶 银朱 墨汁 分散剂 硫化汞 灌注法 动脉
下载PDF
脑干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中脑和延髓的动脉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光明 袁龙庆 曾司鲁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应用动-静脉连续灌注与厚切片透明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了60侧国人脑干(中脑和延髓)外部动脉和18侧内部动脉的来源、支数、行程、吻合、穿入点与分布范围。脑干动脉可分成前内群、前外群、外侧群和后群。各群动脉都有许多不同的来源,... 应用动-静脉连续灌注与厚切片透明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了60侧国人脑干(中脑和延髓)外部动脉和18侧内部动脉的来源、支数、行程、吻合、穿入点与分布范围。脑干动脉可分成前内群、前外群、外侧群和后群。各群动脉都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其穿入脑实质的穿入点,显示有集中的密集穿入区。中脑动脉的密集穿入区是脚间窝和大脑脚外侧沟;延髓是前正中裂和橄榄后沟。脑干表面存在纤细的软膜动脉网。在中脑和延髓关闭部,内部动脉呈向心性行走;在延髓开放部则行向第四脑室底。各群动脉的管径由前向后逐次减小,并均有较恒定的供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中脑 延髓 动脉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 Ⅳ.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旭光 曾司鲁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1-7,共7页
在103个(成人80,儿童23)脑标本上观察了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形态、位置和分支。椎动脉颅内段以左大于右的最多,占52.42±4.82%;左等于右的次之,左小于右的较少。脊髓前动脉以由左、右椎动脉各发出1支,至前正中裂合并为1支的最... 在103个(成人80,儿童23)脑标本上观察了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形态、位置和分支。椎动脉颅内段以左大于右的最多,占52.42±4.82%;左等于右的次之,左小于右的较少。脊髓前动脉以由左、右椎动脉各发出1支,至前正中裂合并为1支的最多,占46.66±5.76%。椎动脉一般发出1~3支延髓动脉,以从后外侧沟穿入的最多。此外,对延髓的血液供给作了综合和讨论。基底动脉的起始部,在成人以平脑桥下部为最多,在儿童则平桥延交界处的最多。内听动脉以起自小脑下前动脉的最多,起自基底动脉的次之,有少数还发自其它各小脑动脉和椎动脉。左、右侧脑桥支的支数,以3~4支的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儿童 成人 脑桥支 脊髓前动脉 延髓 脑干 颅内 脑动脉 国人
下载PDF
不同年龄豚鼠诸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光全 曾司鲁 +1 位作者 刘蔚天 袁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本文用乙醛酸诱发荧光组化法对三组不同年龄的豚鼠诸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Ad)神经分布类型、纤维密度、膨体密度和荧光强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是:Ad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豚鼠胎儿以纵行型较多,占76.27%,老年豚鼠纵行、环行和网状型的出现... 本文用乙醛酸诱发荧光组化法对三组不同年龄的豚鼠诸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Ad)神经分布类型、纤维密度、膨体密度和荧光强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是:Ad神经纤维的分布类型,豚鼠胎儿以纵行型较多,占76.27%,老年豚鼠纵行、环行和网状型的出现率极为接近,成年豚鼠网,状型最多,占92.79%,显示了Ad纤维分布类型的个体发育是由纵行型逐步向环行型,再向网状型发展。Ad神经纤维密度、膨体密度和荧光强度,从豚鼠胎儿发育到成年是逐渐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肾上腺素能 纤维 周围神经
下载PDF
国人延髓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军 曾司鲁 袁龙庆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动一静脉连续灌注和厚切片透明法,在SXP-1手术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27个成人延髓浅层的延髓前正中、前外侧、外侧、后正中、中、下横静脉、橄榄后静脉、桥延沟静脉和第四脑室带静脉等的形态、类型及汇流情况和10个延髓内部静脉的行程... 采用动一静脉连续灌注和厚切片透明法,在SXP-1手术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27个成人延髓浅层的延髓前正中、前外侧、外侧、后正中、中、下横静脉、橄榄后静脉、桥延沟静脉和第四脑室带静脉等的形态、类型及汇流情况和10个延髓内部静脉的行程、位置及穿出点,并结合静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第四脑室 静脉网 前外侧沟 横静脉 橄榄核 延髓 脑干 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