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功能恢复相关性
1
作者 江伟成 莫少英 +3 位作者 曾学琴 罗建彬 李敬矿 康国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50例均接受Ma-Griffith缝合术治疗跟腱断裂并接受SWE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患侧及...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50例均接受Ma-Griffith缝合术治疗跟腱断裂并接受SWE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患侧及健侧、不同临床效果者、不同功能康复效果者患侧跟腱、小腿三头肌SWV,并分析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与跟腱断裂术后功能康复效果、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患侧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低于健侧(P<0.05)。不同Ma-Griffith缝合术临床效果及康复效果者患侧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与跟腱断裂临床效果、功能康复效果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SWE检查可明确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SWV,且其与疾病治疗效果、功能康复效果间具有密切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 小腿三头肌 跟腱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奶牛乳房炎关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曾学琴 柳陈坚 +1 位作者 杨雪 李晓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37-1445,共9页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上,乳头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牛奶则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头样品均含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而牛奶中几乎没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细菌仅存在于乳头中;在属的水平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仅在乳头上检测到,牛奶中丰度最高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其仅存在于2个乳头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在两类样品中都有,但乳头的含量高于牛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头和牛奶的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奶牛也有差异: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仅在乳房炎奶牛乳头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乳房炎奶牛乳头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高于正常奶牛,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在乳房炎奶牛牛奶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奶牛乳头与牛奶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极大,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房外和乳房内微生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外源病原菌和内源病原菌都可能引起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乳头 牛奶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学琴 高江玉 陈美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将6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结果术后7 d:两组DVT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的发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将6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结果术后7 d:两组DVT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前改善,但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能更好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膀胱肿瘤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学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0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的作用。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的作用。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发生膀胱痉挛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痉挛 中西医护理
下载PDF
基于不同通用引物比较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 吴边 +3 位作者 柳陈坚 董勇宏 曾学琴 李晓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56-2565,共10页
肠道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证实,目前,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采用基于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古菌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选择了一对可以同时扩增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的引物,通过比较人为... 肠道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证实,目前,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采用基于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古菌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选择了一对可以同时扩增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的引物,通过比较人为干扰肠道微生物前后的群落变化,说明这对引物适宜分析人类肠道细菌和古菌群落变化并具有一定优越性。采集志愿者粪便样品,同时用仅能扩增细菌引物(B引物)和细菌古菌通用引物(AB引物)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几个常用的rRNA数据库判断引物对细菌的覆盖度和对古菌的扩增能力。结果表明,AB引物在可以展示B引物扩增出的细菌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肠道中常见的产甲烷古菌的序列,同时也展示出人为干扰肠道微生物前后的群落结构变化。AB引物可以仅通过一次扩增和测序同时分析肠道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更加全面展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适用于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引物 肠道微生物 细菌 古菌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及去铁敏对缺血缺氧创面愈合的影响
6
作者 聂开瑜 胡鹏 +3 位作者 王达利 魏在荣 曾学琴 孙广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及去铁敏对缺血缺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质量(300±20)g,于背部制备缺血缺氧创面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去铁敏干预组(B组)、雷帕霉素干预...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及去铁敏对缺血缺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质量(300±20)g,于背部制备缺血缺氧创面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去铁敏干预组(B组)、雷帕霉素干预组(C组)、去铁敏+雷帕霉素共同干预组(D组)。模型制备后3、6、9 d,A、B、C、D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去铁敏(10 mg/kg)、雷帕霉素(3 mg/kg)、去铁敏(10 mg/kg)+雷帕霉素(3 mg/kg)。模型制备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于创面完全愈合后第2天切取创面愈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VEGF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均成活至实验完成,创面均愈合;其中A、B、D组创面愈合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P<0.05);A、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C、D组m TOR m RNA表达较A、B组明显下调(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HIF-1α、VEGF m RNA表达较A、C组明显上调,A组较C组表达上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C、D组m TOR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B组明显下调(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组(P<0.05),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组明显下调,D组低于B、C组,C组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敏可促进大鼠缺血缺氧创面愈合,而雷帕霉素作用相反;可能与慢性缺血缺氧创面中存在m TOR与HIF-1信号调节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去铁敏 雷帕霉素靶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