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丑角”的表演形态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建设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希卓 《戏剧之家》 2019年第7期141-142,共2页
汉族秧歌"丑角"人物的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通过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来支撑民间舞演绎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本文旨在从"丑角"表演形态的提炼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教材建设的意义阐释入手,进而挖掘其对舞台创作和文化... 汉族秧歌"丑角"人物的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通过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来支撑民间舞演绎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本文旨在从"丑角"表演形态的提炼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教材建设的意义阐释入手,进而挖掘其对舞台创作和文化研究层面的价值,并认为"丑角"的表演形态在学院派民间舞的建设体系中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角 表演形态 学院派民间舞 价值意义
下载PDF
舞蹈美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建设内涵——以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希卓 《艺术教育》 2023年第10期40-43,共4页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是一项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应契合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之内涵,在呈现舞蹈艺术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寻求艺术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双向互动,探索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联共生,从而构...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是一项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应契合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之内涵,在呈现舞蹈艺术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寻求艺术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双向互动,探索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联共生,从而构筑“大思政”“大美育”联动的育人生态。文章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对华中科技大学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剖析,归纳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总结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以期为高校舞蹈美育课程的可持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美育 课程思政 育人目标 建设内涵
原文传递
基于“身体民俗”视角下的民俗舞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希卓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34-38,共5页
'身体民俗'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基本视角,由美国民俗学家凯瑟琳·扬于1989年正式提出。此后,民俗学关于'身体'相关概念的学术讨论引起了民俗学家对身体研究的兴趣。随着研究范式的扩展,'身体'走入众多学... '身体民俗'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基本视角,由美国民俗学家凯瑟琳·扬于1989年正式提出。此后,民俗学关于'身体'相关概念的学术讨论引起了民俗学家对身体研究的兴趣。随着研究范式的扩展,'身体'走入众多学者的视野中,使得各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扩充。民俗学将'身体'引入其研究视角的做法,为我们拓宽了一条考察民俗文化和民俗舞蹈的路径:舞蹈学和民俗学亟需更多的跨学科交流与互动才有可能成就舞蹈和民俗在未来发展中的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民俗 民俗舞蹈 身体技术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而进行的文化阐释——对民间舞蹈田野调查的反思
4
作者 曾希卓 《舞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5,共4页
作为文化表征的一种非物质形态,舞蹈通过最直观可视的身体伴以人类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得以呈现,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闻一多《说舞》选自《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为文化表征的一种非物质形态,舞蹈通过最直观可视的身体伴以人类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得以呈现,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闻一多《说舞》选自《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在某种程度上,舞蹈在抒情达意方面有着优于语言文字的表达魅力。通常,人们在考察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和捕捉动态规律之外,也会因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迥异而产生一窥其独特性究竟的好奇心,从而试图穿过舞蹈形态的表层去发现其为何而动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人民出版社 舞蹈形态 民间舞蹈 地方性知识 文化表征 生命情调 动态规律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