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模拟研究
1
作者 胡运迪 赵敏 +4 位作者 鲍乾 李栋 魏榆 马松 曾广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7-338,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壤CO_(2)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岩溶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控制性实验,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壤CO_(2)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岩溶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控制性实验,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仅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普定沙湾模拟试验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数据,研究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CO_(2)的浓度和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下的土壤CO_(2)通量呈现昼夜变化规律,温度和降雨影响着土壤CO_(2)的排放,前者可促进排放量,后者可抑制排放量,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2)耕作活动也会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耕作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加上岩溶区下伏基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土壤CO_(2)向含水层的扩散,导致春季耕地表现为负通量;(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量不同,具体为草地(897.53 tC km^(-2)a^(-1))>灌木地(258.15 tC km^(-2)a^(-1))>耕地(207.66 tC km^(-2)a^(-1))>裸土地(92.68 tC km^(-2)a^(-1)),究其原因,主要受不同土地利用下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4)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草地(29.33 g/kg)>灌木地(23.31 g/kg)>耕地(22.08 g/kg)>裸土地(19.00 g/kg),鉴于这些土壤的初始性质相同,研究发现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除无植被的裸土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小外,其余有植被的类型均有增加,且增加的程度和植被覆盖的程度有关。综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以通过影响上覆植被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控制土壤CO_(2)的排放,而排放强弱与温度、降雨和耕作活动有关,可以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储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CO_(2)排放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广能 王铭 《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4期72-73,76,共3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时量不足、实践环节匮乏、教师缺乏环评专业背景和社会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尤为突出。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包括选取有代表性知识进行讲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时量不足、实践环节匮乏、教师缺乏环评专业背景和社会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尤为突出。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包括选取有代表性知识进行讲授,着重方法论的学习,强化案例教学,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快校外基地的建设等,为今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实践 方法论 案例教学
下载PDF
贵州两处茶园溶磷青霉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能力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彭艳 孙鑫 +3 位作者 周培富 杨成 曾广能 范百龄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为维持土壤自然完整性、活化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磷,从贵州名茶产地都匀、贵定茶园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制备真菌肥料提供菌种资源。利用溶磷指数(SPI)、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筛选、鉴定菌株,并采用液体摇床培养实验测定鉴定菌株在... 为维持土壤自然完整性、活化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磷,从贵州名茶产地都匀、贵定茶园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制备真菌肥料提供菌种资源。利用溶磷指数(SPI)、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筛选、鉴定菌株,并采用液体摇床培养实验测定鉴定菌株在以磷酸钙、磷酸铁或磷酸铝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共筛选到7个高效溶磷菌落,经形态观察分属2种菌株,鉴定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和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液体培养基接种、摇床培养15 d,微紫青霉菌在以Ca3(PO4)2、Fe3(PO4)2或AlPO4为唯一磷源的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分别为73.47 mg·L^-1、30.93 mg·L^-1和14.00 mg·L^-1,4℃继续保存至30d后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72.20 mg·L^-1、32.84 mg·L^-1;赭绿青霉菌培养15d的溶磷量分别为30.72 mg·L^-1、4.14 mg·L^-1和1.51 mg·L^-1,30d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35.19 mg·L^-1和10.98 mg·L^-1。微紫青霉菌溶解无机磷能力明显优于赭绿青霉菌,有望应用于地区缺磷茶园土壤真菌肥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溶磷真菌 溶磷能力 微紫青霉 赭绿青霉
下载PDF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办学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铭 曾广能 +1 位作者 朱四喜 杨成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219-224,共6页
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对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我国高校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办学条件不足、培养目标模糊及教学实践薄弱等问题;引发对于环境生态工程本科... 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对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我国高校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办学条件不足、培养目标模糊及教学实践薄弱等问题;引发对于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的办学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为高校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 办学思考 实践
下载PDF
复合金樱子保健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有贵 曾广能 《邵阳高专学报》 1997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金樱子、玉米须和西瓜皮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饮料。产品具有果香浓郁、清凉爽口、低糖低热的特点,更适于糖尿病人的饮用。以明胶作澄清剂,清除金樱子果汁中的多酚物质,有效地防止了产品的浑浊,适量添加西瓜皮... 以金樱子、玉米须和西瓜皮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饮料。产品具有果香浓郁、清凉爽口、低糖低热的特点,更适于糖尿病人的饮用。以明胶作澄清剂,清除金樱子果汁中的多酚物质,有效地防止了产品的浑浊,适量添加西瓜皮汁和柠檬酸,有效地抑制金樱子汁的涩味,提高产品的适口性;确定了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果 复合饮料 饮料 配方 保健饮料
下载PDF
贵州部分水稻主产区土壤和大米Cd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江菊 卢旺彪 +8 位作者 张珍 蒋科 张奇 曾广能 黄承玲 杨成 张林 罗维均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了解贵州水稻田土壤和大米Cd污染特征,对贵州部分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田土壤和对应水稻样品的采集,并测试土壤pH和所有样品的Cd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为4.81~7.56,平均值为6.45;土壤Cd含量为0.37~3.22 mg/kg,平均值为0.88 mg/kg... 为了解贵州水稻田土壤和大米Cd污染特征,对贵州部分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田土壤和对应水稻样品的采集,并测试土壤pH和所有样品的Cd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为4.81~7.56,平均值为6.45;土壤Cd含量为0.37~3.22 mg/kg,平均值为0.88 mg/kg,点位超标(风险筛选值)率为96.43%,喀斯特地区土壤Cd含量整体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大米中Cd含量为0.00~0.44 mg/kg,平均值为0.04 mg/kg,超大米安全限量值的样品比率为3.65%。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Cd除来自成土母质(母岩)贡献外,还受人为排放的影响;水稻在灌浆成熟期,由于水稻田水分条件不良,土壤出现氧化环境的频率高或者氧化环境持续的时间长,可能是导致大米Cd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人为保障灌浆成熟期水稻田供水充足是降低水稻Cd含量、避免大米Cd超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土壤 污染特征 氧化还原电位
原文传递
喀斯特洞穴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广能 罗维均 +2 位作者 王彦伟 李勇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甲烷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此前对全球甲烷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但在源汇关系和通量的认识上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下空间(洞穴和裂隙等)是大气甲烷重要的汇;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微生物氧化作... 甲烷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此前对全球甲烷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但在源汇关系和通量的认识上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下空间(洞穴和裂隙等)是大气甲烷重要的汇;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微生物氧化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但对二者的影响大小认识不足;喀斯特洞穴甲烷碳库大小及其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影响认识尚不清楚。下一步工作应该加强洞穴甲烷的系统研究,分析甲烷的碳汇机制以及估算碳库大小;同时,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大气、土壤和洞穴甲烷通量的研究,以揭示喀斯特地下空间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甲烷 源汇关系 碳汇机制 通量
原文传递
贵州某锑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锑、砷污染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8
作者 姚冬菊 刘恩光 +6 位作者 宁增平 肖唐付 马良 曾广能 刘意章 胡峰 刘承帅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83,共11页
本研究以贵州省独山县某锑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17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Sb、As总含量,并采用生理提取试验(PBET)和简化生物可给性提取试验(SBET)两种体外胃肠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土壤中Sb、As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基于... 本研究以贵州省独山县某锑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17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Sb、As总含量,并采用生理提取试验(PBET)和简化生物可给性提取试验(SBET)两种体外胃肠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土壤中Sb、As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基于土壤Sb、As总量和生物可给性(PBET和SBET)评估了研究区锑、砷污染土壤暴露引起的潜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锑、砷污染严重,土壤中Sb(55.63±75.59 mg/kg)和As(44.31±38.34 mg/kg)的平均含量均超过贵州省区域背景值和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中SBET和PBET提取的生物可给态Sb和As含量和计算得到的生物可给性都较低,大多数样品的生物可给性低于40%。相对于元素总量,基于Sb和As生物可给性(PBET和SBET)的人体非致癌风险(HQ和HI)和致癌风险(CR)均显著降低,其中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值均降至安全值范围,但是As的致癌风险除了CR_(SBET-成人)降至安全水平,CR_(PBET-成人)、CR_(SBET-儿童)及CR_(PBET-儿童)仍处于1.0E-06-1.0E-04之间,表明As对当地成人和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给性 农田土壤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