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肝移植围术期管理
1
作者 侯斐 孙丽莹 +12 位作者 熊号峰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姜亦洲 张译之 赵爽 亢倩 刘颖 张梁 何恩辉 易展雄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肝移植围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13例肝移植术后MMA患者的围术期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尿MMA变化及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13例患者均... 目的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肝移植围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13例肝移植术后MMA患者的围术期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尿MMA变化及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13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单纯型MMA,5例患者接受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肝脏移植(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DDLT),8例接受了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肝移植术后早期MMA患儿代谢情况有所波动,碱剩余及HCO3-水平在术后3 d及2周较术前逐渐好转。肝移植术后C3、C3/C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尿MMA水平较术前下降了82.41%(P<0.01),但仍高于正常值上限。在肝移植围术期,通过制定个性化免疫抑制方案,2例肝移植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恢复并趋于稳定。2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改变。所有患儿至今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63.6(30~100.8)个月。结论肝移植是MMA患者代谢危象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围术期需严密监测血气结果,避免酸中毒发生,酌情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MMA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 肝移植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志贵 《学周刊》 2024年第15期76-78,共3页
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观察、讨论、实验等探究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建立认知模型。将探究式教学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内容的认识。文章详细说明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应用... 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观察、讨论、实验等探究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建立认知模型。将探究式教学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内容的认识。文章详细说明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应用策略展开研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布置预习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 应用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肠瘘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琬婷 孙丽莹 +6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刘颖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刘静怡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儿童受者术后肠瘘的发病率为2.8%(18/642),成人为0.4%(2/487)。20例肠瘘患者中儿童受者18例(90%),肠瘘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3.5(3.0~404.0)d。成人2例,肠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年及16 d。术后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部分可出现腹泻、呕吐等。7例患者行立位腹平片,4例可见膈下或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2例患者行胃肠道造影,均可见造影剂外溢。20例肠瘘患者均行病原学培养,70%(14/20)患者细菌培养阳性。95%(19/20)的肠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余1例成人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死亡,均死于重症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肠瘘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且术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监测引流液化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用药方案,一旦确诊立即行剖腹探查及肠修补术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瘘 儿童 感染
下载PDF
Dectin-1过表达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
4
作者 张轶西 宋飞玉 +1 位作者 郭义文 曾志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4-1000,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Dectin-1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阐明Dectin-1基因抑制DCs成熟活化发挥免疫学功能的机制及对小鼠心脏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形成DCs后进行体外培养扩增,采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 目的:探讨过表达Dectin-1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阐明Dectin-1基因抑制DCs成熟活化发挥免疫学功能的机制及对小鼠心脏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形成DCs后进行体外培养扩增,采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腺病毒载体将Dectin-1基因转染至DCs,经过Dectin-1基因修饰的未成熟DCs (imDCs)为DC-Dectin-1组,同时设未经病毒转染的DCs组和转染GFP (DC-GFP)组,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腺病毒转染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Cs中Dectin-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前后各组DCs表型、功能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 (IL-12)水平。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DCs组、DC-GFP组和DC-Dectin-1组,于移植术后第1、3和5天分别输入DCs、DC-GFP和DC-Dectin-1,移植术后第7天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移植物病理形态表现,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移植物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MST)。结果:经基因修饰的Ad5F35载体可提高Dectin-1基因转染效率,转染后GFP可持续在DCs中表达。LPS刺激前,DCs、DC-GFP和DC-Dectin-1组细胞中CD40、CD80、CD86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表达水平均较低,呈现imDCs表型;与LPS刺激前比较,LPS刺激后DCs组和DC-GFP组细胞中CD40、CD80、CD86和MHC-Ⅱ表达水平升高,呈现成熟DC表型,而DC-Dectin-1组细胞中CD40、CD80、CD86和MHC-Ⅱ表达水平仍较低。LPS刺激前,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与DCs组和DC-GFP组比较,DC-Dectin-1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2水平明显降低(P<0.05)。移植术后第7天,与DCs组和DC-GFP组比较,DC-Dectin-1组小鼠心脏移植物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排斥反应表现明显减轻,TUNEL染色呈阳性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DCs组和DC-GFP组比较,DC-Dectin-1组小鼠术后心脏移植物MST明显延长(P<0.01)。结论:Dectin-1基因可抑制未成熟DCs在LPS作用下的成熟和活化,减弱其抗原提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心脏移植物MST,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TIN-1 基因转染 树突状细胞 心脏移植物 免疫耐受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志贵 朱志军 +7 位作者 蒋文涛 张雅敏 张建军 淮明生 魏林 崔子林 唐缨 沈中阳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单一外科组共实施110例活体肝移植,移植术后7d内每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肝动脉造影或腹...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单一外科组共实施110例活体肝移植,移植术后7d内每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肝动脉造影或腹部CT检查,确诊者予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3例术后5~6d发生肝动脉血栓,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7%(3/110)。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肝动脉取栓,术后血流正常;2例行介入治疗,放置支架,术后1例再次血栓形成,1例血流流速偏低,2例均发生胆道并发症,但肝功能正常。3例均存活。结论术后早期用彩超监测对肝动脉血栓的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手术取栓或介入放置支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胆道并发症 多普勒超声检查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伟 孙丽莹 +8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张海明 何恩辉 徐瑞芳 檀玉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5例行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49例)。观察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受者痰液、腹腔引... 目的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5例行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49例)。观察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受者痰液、腹腔引流液进行培养,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受者术后1.5年的生存曲线。结果阳性组受者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受者(P<0.05)。75例肝移植受者中,发生术后感染者33例(44%),受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以肺部和腹腔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10例、11例,其中4例受者痰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6例受者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经过抗感染治疗后,阳性组中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5、12 d死亡,其余受者的培养结果均转阴。阴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7例、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培养结果均转阴,2例受者因移植物肝衰竭分别于术后1个月、1年死亡。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移植术后1.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中晚期预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灌洗液 肝移植 供者来源性感染 并发症 早期感染 生存率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高伟 朱志军 +5 位作者 魏林 曾志贵 杨涛 吴迪 李俊杰 王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IQQA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17例拟行精确肝切除的患者进行肝脏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明确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全肝体积、拟切除肝脏...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IQQA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17例拟行精确肝切除的患者进行肝脏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明确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全肝体积、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计算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RSLVR),并据此设计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的全肝体积平均为(1744.5±881.6)cm3,拟切除肝体积平均为(919.2±884.4)cm3,剩余肝体积平均为(825.3±228.6)cm3,RSLVR平均为(67.6±22.3)%。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例,胸腔积液6例,中等量以上腹水4例,肺感染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肝肿瘤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单中心8年治疗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3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占2.0%(15/743)。15例ALF患儿均急性起病,多数伴有发热、腹泻、进行性皮肤及巩膜黄染加重。13例患儿术前合并肝性脑病(其中6例为4期脑病),2例患儿术前合并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10例患儿行亲属供肝的活体肝移植,4例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例行多米诺供肝辅助性肝移植。15例患儿中,12例供、受者血型相同,1例血型相容,2例跨血型。15例患儿中,有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脑水肿5例,其中4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另1例为持续植物状态(睁眼昏迷)。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例,2例术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移植治疗后生存,1例死于CMV性肝炎、病毒性脑炎,2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1例患儿术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行骨髓移植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存活的9例患儿随访期间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ALF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脑水肿是ALF患儿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行降颅压、改善脑代谢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在ALF患儿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前尽早行肝移植手术,有望延长患儿的生存期和改善其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脑水肿 活体肝移植(LDLT)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对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玥 朱志军 +4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刘颖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用于改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至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受者28例,术后即开始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3个月转换为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6个月。... 目的比较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用于改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至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受者28例,术后即开始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3个月转换为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6个月。比较入组前,入组后1、2、3、4、5、6、9个月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情况。其中5例分别于入组3个月和9个月行胆汁酸成分测定,比较疏水性胆汁酸与亲水性胆汁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熊去氧胆酸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在入组3个月内均有所上升。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后,与入组3个月比较,TBA在入组5、9个月明显降低;ALT在入组5、6个月时下降;AST在入组4、5个月下降;ALP在入组9个月明显下降;GGT在入组6、9个月下降(均为P<0.05)。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后,患者胆汁酸中亲水性胆汁酸富集,以牛磺熊去氧胆酸为主。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利胆及保护肝功能作用比熊去氧胆酸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汁淤积 牛磺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宪全 何恩辉 +6 位作者 宿愿 钱林学 徐瑞芳 易展雄 朱志军 魏林 曾志贵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常规超声检测结果,对14例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随...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常规超声检测结果,对14例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与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两种肝移植手术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67,P<0.001)。结论:超声造影在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怀疑肝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管并发症 肝动脉闭塞 超声造影 超声成像仪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4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赵新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生率为0.8%(2/239),中位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5(1.7,9.0)个月。HSO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胀、腹腔积液、肝肿大、胆红素升高,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4例HSOS患者的腹部增强CT均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肝窦扩张伴淤血。4例患者均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将他克莫司(Tac)转换为环孢素,并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好转后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HSOS是肝移植术后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移植物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移植 药物性肝损伤 抗凝治疗 腹腔积液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他克莫司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伟 孙丽莹 +3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9,共8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16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术后6个月的粪便样本及肝功能指标等临床数据,1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粪便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宏基因组测序,采用R语言等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16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术后6个月的粪便样本及肝功能指标等临床数据,1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粪便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宏基因组测序,采用R语言等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物种结构及功能组成的改变情况,检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恢复的程度,分析肠道菌群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后,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物种数量增加。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肠道菌群以机会致病菌为主,移植术后机会致病菌丰度下降,产短链脂肪酸菌丰度升高(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代谢通路增强,而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抵抗等相关代谢通路减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移植术后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仍存在差异物种。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001)。肠道有益菌的丰度与肝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而机会致病菌丰度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改善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基因测序 病原微生物 代谢通路 肝功能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诊断及预后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瑞芳 何恩辉 +8 位作者 易展雄 朱志军 孙丽颖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519例儿童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29例被超声诊断为PVS的肝移植患儿,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519例儿童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29例被超声诊断为PVS的肝移植患儿,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结果:在29例PVS患者中,1例由门静脉CT血管重建除外PVS,28例PVS均由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DSA诊断,PVS发生率为5.4%(28/519),PVS相关病死率为0。PVS患儿狭窄处内径为0.2~0.4 cm,中位数为0.3 cm,狭窄处平均流速(210.5±8.7)cm/s。超声诊断PVS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8%,诊断指数为199.8%,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VS与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DSA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81,P=0.000)。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多参数测量诊断PV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与金标准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诊断和随访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天成 朱志军 +8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何恩辉 张梁 王永翠 王玥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胆道闭锁致肝硬化接受肝脏移植的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据EBV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30例与非感染组35例,对所有患儿的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胆道闭锁致肝硬化接受肝脏移植的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据EBV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30例与非感染组35例,对所有患儿的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组间比较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5例肝移植受者中,共有30例(46.15%)出现EBV感染,其中23例(76.67%)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手术时年龄<1岁、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术后联合应用骁悉抗排异的比例以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超过目标浓度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变量及采用亲体供肝(P=0.060)、术中红细胞输入量(P=0.063)同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他克莫司药物浓度超过目标浓度次数多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多次超过目标浓度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BV感染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应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预防E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疱疹病毒4型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丽莹 沈中阳 +6 位作者 朱志军 饶伟 张雅敏 孙晓叶 曾志贵 曲伟 薛芳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的发病及防治情况。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2003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术后乙肝相关检查及复发情况。结果:在351例病人中,围手术期(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的发病及防治情况。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2003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术后乙肝相关检查及复发情况。结果:在351例病人中,围手术期(术后30d以内)因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病人59例。生存>30d的292例病人中有19例出现乙肝复发,乙肝复发率为6.51%(19/292),其中未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7例病人中,复发率为71.43%(5/7);单用拉米夫定的15例病人中,复发率为13.33%(2/15),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270例病人中,复发率为4.44%(12/270)。3组病人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乙肝复发时间在0.3~66.6个月(中位值为6.1个月);复发后采取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Adefovir)或恩替卡韦(Enticavir)等措施,疾病得到控制。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及时发现及治疗可改善乙肝复发病人预后。定期监测术后长期生存病人的乙肝标记物及HBV-DNA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乙型 复发
下载PDF
抗HBsAg-Fab重组体在小鼠肝脏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莉 曾志贵 +4 位作者 潘桃 袁劲 陈必成 陈忠华 陈知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554-1560,共7页
目的:研究人抗HBsAg-Fab重组体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分泌.方法:将所构建的pXXUF1-HBs-Fab质粒以 5、10、20和40μg的剂量分别利用尾静脉液压法转染C57BL/6小鼠,建立实验1-4组;同时设立pXXUF1质粒转染对照组和空白组.转染 3 d后采集血清... 目的:研究人抗HBsAg-Fab重组体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分泌.方法:将所构建的pXXUF1-HBs-Fab质粒以 5、10、20和40μg的剂量分别利用尾静脉液压法转染C57BL/6小鼠,建立实验1-4组;同时设立pXXUF1质粒转染对照组和空白组.转染 3 d后采集血清和肝、肾、脾等组织标本,运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析基因工程抗体人抗 HBsAg-Fab在体内的表达能力.结果:尾静脉液压注射pXXUF1-HBs-Fab组小鼠血清中证实了人源性Fab蛋白的分泌性表达,各实验组血清中表达量分别为201.3± 13.7、213.1±13.5、513.6±12.8和954.1± 12.7μg/L,并具有与HBsAg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蛋白表达与注射质粒剂量有正相关(r= 0.912,P<0.01);对照组和空白组血清中则未测到目的蛋白.实验组肝、肾、脾组织RT-PCR 检测可见肝组织中有Fd重链及κ轻链的mRNA 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肝细胞胞质中有棕黄色阳性颗粒,且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壁和肾脏集合管壁可见附着的Fab蛋白, 肾实质细胞及脾脏均未见Fd重链及κ轻链的 mRNA和目的蛋白表达;对照组和空白组均未检測到目的蛋白.结论:pXXUF1-HBs-Fab成功于小鼠肝脏分泌表达人抗HBsAg-Fab重组体,其表达水平与质粒DNA注射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 小分子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 小鼠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远期并发症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丽莹 薛芳箐 +5 位作者 孙晓叶 饶伟 曾志贵 孙继三 朱志军 沈中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随访我院1998年12月30日-2002年5月28日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随访至2007年10月仍继续存活的患者共计85例。随访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压、血糖、血脂、超声以及必要的其他项...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随访我院1998年12月30日-2002年5月28日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随访至2007年10月仍继续存活的患者共计85例。随访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压、血糖、血脂、超声以及必要的其他项目。结果85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患者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为: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率21.18%(18/85)、移植后高血压10.59%(9/85)、移植后肾功能不全8.24%(7/85)、移植后高脂血症7.06%(6/85)、移植后高尿酸血症7.06%(6/85)、移植后新发肿瘤2.35%(2/85)、移植后新发丙型肝炎7.06%(6/85)、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5.56%(4/72)。结论对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患者重视其远期并发症,以获得受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远期并发症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彤 王建华 +2 位作者 朱志军 曾志贵 沈中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2000U/d、第2~4周2000U/周、第2~6个月2000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乙型 复发 预防和防护用药 免疫球蛋白类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肝移植诊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君 朱志军 +6 位作者 曲伟 魏林 孙丽莹 刘颖 檀玉乐 曾志贵 张海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9期2095-209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诊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的15例PSC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6.0±13.0)岁。分析其一般...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诊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的15例PSC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6.0±13.0)岁。分析其一般情况、移植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生存期等。结果15例PSC患者中,平均诊断年龄36.3±8.2(22.8~47.6)岁;移植等待时间为0.2~2.0年,平均1.1±0.6年。1例患者合并胆管癌。随访最长74个月,4例(26.7%)患者出现移植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出现排异伴感染性疾病,2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2例(13.3%)患者出现PSC复发,时间分别为31和74个月。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别为(37.3±18.9)个月,(38.1±21.3)个月。结论目前肝移植仍是PSC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时间等方面评价,肝移植治疗PSC总体预后良好,但同时也伴随着疾复发、胆道并发症、排异反应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密切随访可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肝移植 胆汁淤积性肝病 排异反应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瑞芳 何恩辉 +7 位作者 易展雄 李丽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7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受体门静脉狭窄(PV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519例患儿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被诊断为PVS的31例患儿纳入PVS组,通过一对一...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受体门静脉狭窄(PV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519例患儿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被诊断为PVS的31例患儿纳入PVS组,通过一对一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及移植物类型,再将其中31例无PVS的患儿纳入非PVS组。通过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例PVS组患儿PVS发生平均时间为(14.6±12.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潜在危险因素(t=-2.635,P<0.05);体重(≤7.0 kg)、术中是否使用间置血管及门静脉吻合口位置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x^(2)=5.429,x^(2)=8.952,x^(2)=7.6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62,P<0.05)。结论:PVS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PV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PVS) 血管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