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佩枯错早全新世以来湖泊退缩过程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黄龙 陈怡伟 +3 位作者 吴洋 崔灏 韦刚健 曾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①约10.0±0.8~11.0±1.3 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 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②在6.4±0.6~7.4±0.5 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③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 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水位变化 光释光定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探测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提 徐兴新 +2 位作者 李富才 吴晋 吴相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对广东、湖南等省5个溶岩地区堤坝隐患地质雷达探测及其影像特征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探测中,地质雷达可以解决坝体白蚁巢、溶洞、土洞隐患探测;坝体岩性界面划分;坝体断裂探测;水库坝体浸润线和库底防渗土... 通过对广东、湖南等省5个溶岩地区堤坝隐患地质雷达探测及其影像特征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探测中,地质雷达可以解决坝体白蚁巢、溶洞、土洞隐患探测;坝体岩性界面划分;坝体断裂探测;水库坝体浸润线和库底防渗土工膜完整性检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岩溶地区 堤坝 隐患 浸润线 探测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湖南邵阳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提 徐兴新 李富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86-393,共8页
在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使用地质雷达发现坝体的主要隐患来自坝体基岩的溶洞和因断裂、裂隙等渗漏通道在残坡积土层中所成的土洞。水库水位浸润线标高和残坡积土与基岩接触界面标高较接近,而使此高程的防渗能力更加薄弱,这也是此... 在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使用地质雷达发现坝体的主要隐患来自坝体基岩的溶洞和因断裂、裂隙等渗漏通道在残坡积土层中所成的土洞。水库水位浸润线标高和残坡积土与基岩接触界面标高较接近,而使此高程的防渗能力更加薄弱,这也是此坝体的隐患之一。同时,根据地质雷达影像特征可探测灌浆工程的灌浆深度和水泥浆扩散半径,提出它可作为水利部门堤坝灌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水库 坝体 隐患探测 灌浆工程
下载PDF
多层遥感多源信息优选尖底金矿远景区的研究
4
作者 曾提 徐瑞松 李富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68-75,共8页
如何经济、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区和风化区的矿产和地质信息,是当今遥感地质的一大难题。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中的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等多层遥感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植被地球化学效应等多源信息,成功地优选... 如何经济、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区和风化区的矿产和地质信息,是当今遥感地质的一大难题。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中的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等多层遥感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植被地球化学效应等多源信息,成功地优选出广东云浮尖底金矿远景区,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 遥感资料 广东省云浮县 尖底金矿 遥感图象特征 地质意义 野外验证 金矿靶区
下载PDF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梁华英 莫济海 +4 位作者 孙卫东 张玉泉 曾提 胡光黔 Charllote ALLEN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5-392,共8页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斑...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晚期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早期岩体富Al2O3.MgO,CaO,Na2O,Fe2OT3,TiO2,晚期岩体则相对富SiO2及K2O;马拉松多早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4Ma,MSWD=1.52)与晚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3Ma,MSWD=1.38)相同,也和黑云母K-Ar年龄(36.9±0.6Ma)及前人的辉钼矿Re-Os年龄一致.早期和晚期岩体是在现有同位素体系难以区别的相同的时闻间隔内脉动侵入形成的,马拉松多成岩成矿系统在很短时期内从高温(800℃,锆石U-Pb封闭温度)冷却至中低温(300℃黑云母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成岩成矿时间跨度小于1Ma.玉龙矿带主要赋矿岩体锆石年龄表明,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时间跨度4.3Ma内,约发生过四次成岩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成矿年龄 斑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梁华英 喻亨祥 +2 位作者 莫济海 曾提 胡光黔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岩浆活动 冈底斯带 西藏
下载PDF
珠江水系桂平、高要和清远站河水化学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对化学风化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韦刚健 谢露华 +5 位作者 卢伟健 刘颖 邓文峰 曾提 杨永红 孙亚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5,共9页
文章报道了珠江水系桂平、高要和清远3个站河水主要离子及部分微量元素近一年持续观测数据。结果显示,河水中的Cl^-主要通过夏季风降雨从海洋输送而来,Cl^-/Na比值呈现季风雨季较高的特点,K含量则与Rb含量显著相关,指示河水中K主要是由... 文章报道了珠江水系桂平、高要和清远3个站河水主要离子及部分微量元素近一年持续观测数据。结果显示,河水中的Cl^-主要通过夏季风降雨从海洋输送而来,Cl^-/Na比值呈现季风雨季较高的特点,K含量则与Rb含量显著相关,指示河水中K主要是由硅酸盐化学风化贡献,而Rb/K比值与水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暗示植物分解对河水中K的贡献不大。3个站点中河水的主要离子及微量元素均主要来自碳酸盐的化学风化的贡献,相对而言桂平站碳酸盐化学风化的贡献最大,高要站次之,而清远站则来自硅酸盐化学风化的贡献较大。流域的化学风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硅酸盐的化学风化主要呈现夏秋季节较强,冬季相对较弱的特点,而碳酸盐的化学风化也呈现显著的季节波动,但3个站的变化样式并不一致,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化学组成 化学风化 季节变化 珠江水系
下载PDF
粤中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华英 孙卫东 +3 位作者 莫济海 胡光黔 曾提 Charlotte M Allen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21-1128,共8页
粤中三水盆地喜山期银矿化粗面质凝灰岩中锆石LA-ICP-MSU-Pb年龄90~3175Ma。火山岩中锆石主要为其在形成及上升过程中捕获围岩中的碎屑锆石。火山岩中锆石U-Pb年龄表明粤中三水盆地基底含太古宙的残余锆石(2489Ma±30Ma,3175Ma... 粤中三水盆地喜山期银矿化粗面质凝灰岩中锆石LA-ICP-MSU-Pb年龄90~3175Ma。火山岩中锆石主要为其在形成及上升过程中捕获围岩中的碎屑锆石。火山岩中锆石U-Pb年龄表明粤中三水盆地基底含太古宙的残余锆石(2489Ma±30Ma,3175Ma±38Ma),华夏陆块元古宙基底存在与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对比的构造岩浆事件(955~1148Ma)及在新元古代(798Ma±12Ma,883Ma±10Ma)发生了较强烈的岩浆活动。粤中三水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438.0Ma±6.8Ma),之后至少经历了燕山早期(~160Ma)、燕山晚期(98.2Ma±1.1Ma)及喜山期3次构造岩浆事件。三水盆地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是控制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华南褶皱带岩浆活动强烈,经历新生代成矿作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是找矿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矿集区 锆石年龄 华夏地块 三水盆地
下载PDF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Ar-Ar年龄、铅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华英 喻亨祥 +1 位作者 曾提 夏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73,共7页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为脉状,产于下石炭统灰岩与长坑赋金硅质岩接触带及其下的破碎带中。银矿床矿化石英^40Ar-^39Ar年龄为(64.3±0.1)Ma。矿床铅同位素μ值(10.67~10.95)与赋矿地层的μ值(9.79~10.33)不同,而与...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为脉状,产于下石炭统灰岩与长坑赋金硅质岩接触带及其下的破碎带中。银矿床矿化石英^40Ar-^39Ar年龄为(64.3±0.1)Ma。矿床铅同位素μ值(10.67~10.95)与赋矿地层的μ值(9.79~10.33)不同,而与粤西地区元古字基底中矿床的μ值(10.62~10.66)相似。富湾超大型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变质基底,矿床形成与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强烈火山活动形成的有利成矿环境有关。有利于形成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地质条件包括:(1)深大断裂构造交汇及盆地边缘同生断裂构造组成的连通网;(2)特殊岩性组合形成的聚矿-圈闭环境;(3)丰富成矿物质源区、多期矿化及成矿元素多次活化迁移;(4)多期次火山活动形成的循环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超大型矿床 矿床成因 粤中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评估县域地质灾害人口易损性——以广州市萝岗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敬 朱照宇 +4 位作者 张金兰 欧阳婷萍 邱世藩 邹毅 曾提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91,共6页
人口易损性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别出易损的人群并为灾害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在以往的地质灾害人口易损性评估中,所用数据几乎全来自统计数据,其评估结果精度往往只能达到次一级的行政区划。对于难以获得统计数据的区域,人口易损... 人口易损性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别出易损的人群并为灾害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在以往的地质灾害人口易损性评估中,所用数据几乎全来自统计数据,其评估结果精度往往只能达到次一级的行政区划。对于难以获得统计数据的区域,人口易损性评估难以进行。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图像融合、图像解译、人口易损性模型构建、人口易损性计算等主要内容。在人口易损性评估中,人口分布是一个必要且重要的因素。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人口数据,利用统计模型方法进行人口估算,考虑到人口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的人口活动强度指数”作为新指标替代原有的人口数学密度反映人口分布。其它两个参与评估的指标包括距离医院的距离和年龄结构。应用指数加权方法,本文对广州市萝岗区进行了人口易损性评估,结果显示低、较低、中、较高、高人口易损区分别占萝岗区总面积的61.80%、25.29%、5.18%、5.21%和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易损性 地质灾害 土地利用 3S 萝岗区
下载PDF
西藏长青温池-波弄贡变质带片麻岩锆石ELA-ICP-MS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华英 喻亨祥 +4 位作者 莫测辉 曾提 谢应雯 Charlotte M. Allen 莫济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2-478,共7页
西藏林芝至通麦一带出露大面积变质岩,变质岩中含长柱状锆石。长柱状锆石晶体形态特征、矿物包裹体、CL图像及Th/U比值在0.1~0.4之间,表明锆石主要来自火山岩,受后期变质流体改造。长柱状锆石ELA-ICP-MSU-Th-Pb年龄为(40.7±0.3)Ma... 西藏林芝至通麦一带出露大面积变质岩,变质岩中含长柱状锆石。长柱状锆石晶体形态特征、矿物包裹体、CL图像及Th/U比值在0.1~0.4之间,表明锆石主要来自火山岩,受后期变质流体改造。长柱状锆石ELA-ICP-MSU-Th-Pb年龄为(40.7±0.3)Ma,MSWD=2.35。变质流体改造边缘部分年龄和核部年龄基本一致。长柱状锆石特征及年龄表明长青温池至通麦一带片麻岩原岩为新生代含火山物质的沉积岩而不是元古宙变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ELA-ICP-MS 锆石 变质岩 西藏
下载PDF
粤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虎贵朋 韦刚健 +2 位作者 马金龙 曾提 刘志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5,共13页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对于大型水系以及海水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认识尚存一些争议。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的一个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矿物组成和主元素、微量元素...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对于大型水系以及海水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认识尚存一些争议。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的一个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矿物组成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试图探讨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结果显示,碱土金属Ca、Sr大量迁出剖面,这与碳酸钙的溶解直接相关;而其他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可能归因于黏土矿物对这些元素的吸附;过渡金属元素也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可能与Fe、Al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对其的吸附有关。平均上地壳(UCC)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图解显示,相对新鲜的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稀土元素发生了显著的富集与分异,同时伴随着Ce的显著负异常(δCe=0.30~0.84)。本剖面上REE的迁移和再分配主要受控于介质p H值的变化:在近中性的条件下,碳酸根离子可以和REE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显著提高了REE迁移能力,并在碱性较强的层位之上富集和再分配。然而,由于重稀土元素(HREE)的原子半径小于轻稀土元素(LREE),造成HREE与碳酸根络合物的稳定性显著大于LREE,最终导致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HREE的富集程度明显超过L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 主元素 微量元素 矿物组成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13
作者 梁华英 喻亨祥 +1 位作者 曾提 莫济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51-152,共2页
  近年来在冈底斯矿带发现了大量斑岩铜矿床,形成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冈底斯矿带南部除发育碰撞期后的斑岩铜矿床外,近年来还发现了一大批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铁矿床、金-铜矿床、金-银矿床等,形成了-条铁-铜-铅-锌...   近年来在冈底斯矿带发现了大量斑岩铜矿床,形成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冈底斯矿带南部除发育碰撞期后的斑岩铜矿床外,近年来还发现了一大批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铁矿床、金-铜矿床、金-银矿床等,形成了-条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多位于斑岩铜矿带北侧,东西方向长约600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这表明冈底斯矿带不仅是一条巨型斑岩铜矿成矿带,亦是一条资源潜力巨大的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此外,在冈底斯矿带北缘也发现了大型规模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及大规模的矿化指示标志,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广州流溪河河水主要化学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谨立 王志兵 +3 位作者 王希杰 韦刚健 谢露华 曾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本次研究报道了位于广州市典型热带-亚热带河流流溪河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站点(东星、乌石和江高)河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近1年的持续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3个站点河水的阳离子均主要来自硅酸盐的化学风化输出,但贡献率略有差异,其中... 本次研究报道了位于广州市典型热带-亚热带河流流溪河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站点(东星、乌石和江高)河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近1年的持续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3个站点河水的阳离子均主要来自硅酸盐的化学风化输出,但贡献率略有差异,其中在上游的东星站贡献率最大,下游的江高站次之,中游的乌石站相对较少。相较之下,阴离子的来源更为多样,其中F^(−)主要来自于岩石风化,Cl^(−)、SO_(4)^(2−)和NO_(3)^(−)更多地受到海洋源降雨或咸潮作用的影响。流域内主要化学风化反应以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的溶解为主。从上游到下游,Si/TZ^(+*)比值和Si/(Na^(*)+K)比值逐渐降低,说明上游硅酸盐岩风化较下游更为强烈。从上游到下游,随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人类活动对河流水化学组成的贡献逐渐增大,岩石风化输出的相对贡献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组成 化学风化 物质来源 流溪河
下载PDF
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仿 叶丰 +4 位作者 黄超 韦刚健 曾提 王志兵 王利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本文基于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沉积物岩心(WS)中陆源碎屑指标、TOC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等环境指标以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河口近2000 a来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演变历史,探讨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珠... 本文基于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沉积物岩心(WS)中陆源碎屑指标、TOC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等环境指标以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河口近2000 a来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演变历史,探讨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珠江口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垂向分布和富集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V主要受有机质吸附控制,而Mo主要通过Fe、Mn氧化物结合在沉积物中富集。基于Fe-Mn-Mo的共变性作为判断古氧化还原程度的指标,珠江口水体在过去2000 a整体表现为微弱的氧化性减弱或还原性增强的趋势,而在主要暖期水体的氧化性趋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近2000 a以来持续加强的人类活动促进了陆源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不断提升了该区域海洋初级生产力,从而影响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变化。因此,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驱动的河口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共同控制着该区域水体溶解氧的长期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季节性低氧事件 珠江口 人类活动 沉积记录
下载PDF
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Sr-Nd同位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虎贵朋 韦刚健 +1 位作者 马金龙 曾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石灰岩化学风化显著控制着其所在流域盆地的河水Sr同位素组成,进而制约全球Sr循环。然而,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报道依旧很少。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一个典型石灰岩风化剖面的Sr同位素组成变化... 石灰岩化学风化显著控制着其所在流域盆地的河水Sr同位素组成,进而制约全球Sr循环。然而,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报道依旧很少。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一个典型石灰岩风化剖面的Sr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试图探讨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变化的控制机制。结果显示:该剖面上,^(87)Sr/^(86)Sr比值介于0.70979~0.72216之间;自剖面底部到顶部,^(87)Sr/^(86)Sr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Nd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Nd(t)=–15.0±0.5)。研究区的潜在源区(如大气降水、地表水),其^(87)Sr/^(86)Sr比值明显低于该剖面上部的最大值,加之,该剖面的风化产物与典型的中国黄土剖面具有截然不同的Sr-Nd同位素组成,暗示了这些潜在源区的输入不大可能造成该剖面上Sr同位素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该剖面上^(87)Sr/^(86)Sr比值与Sr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r=–0.95),暗示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的演化受控于碳酸盐矿物与硅酸盐矿物在抗风化强度以及Sr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显著差异:相对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抗风化强度较弱,于是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原岩中具有较低^(87)Sr/^(86)Sr比值的方解石中的Sr大量迁出剖面,而具有较高^(87)Sr/^(86)Sr比值的硅酸盐矿物中的Sr残留在风化产物中,因此,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加,风化产物中的^(87)Sr/^(86)Sr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同位素 ND同位素 石灰岩 化学风化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可溶有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国元 曾提 贾国东 《绿色科技》 201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论述了淡水环境中可溶有机质(DOM)在分离与分析方法、来源与特征,以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分离方法上,从XAD树脂分离到反渗透膜分离已经发展出各种分离技术;在分析方法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DOM是由在来... 论述了淡水环境中可溶有机质(DOM)在分离与分析方法、来源与特征,以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分离方法上,从XAD树脂分离到反渗透膜分离已经发展出各种分离技术;在分析方法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DOM是由在来源、年龄、存在状态、后生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不同有机质混合构成的,因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非均质结构。DOM通过其自身的生物可利用性、改变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耗氧能力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其自身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也能用来反映环境的变化特点。最后简述了湿地淡水环境中DOM的研究趋势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有机质 分离与表征 来源与特征 环境意义
下载PDF
铷同位素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卓盈 马金龙 +3 位作者 张乐 曾提 刘颖 韦刚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Rb作为一个具有中度挥发性、流体活动性、在岩浆过程中呈不相容性的碱金属元素,能为各种地质过程和物质源区提供制约;同时,^87Rb是放射性母体,Rb-Sr定年体系在确定长时间尺度的地质体年龄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研究认为特定地质年代... Rb作为一个具有中度挥发性、流体活动性、在岩浆过程中呈不相容性的碱金属元素,能为各种地质过程和物质源区提供制约;同时,^87Rb是放射性母体,Rb-Sr定年体系在确定长时间尺度的地质体年龄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研究认为特定地质年代下Rb同位素比值(^87Rb/^85Rb)是一个定值,但随着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和质谱分析精度的提高,高精度Rb同位素组成得以测定,其结果显示,不同地质样品存在明显的Rb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意味着地质过程中存在Rb同位素的分馏。Rb同位素分馏能否为示踪Rb的地质过程提供更多有用信息,是否会对传统Rb-Sr定年体系产生影响,这些基础性的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地质储库的Rb同位素组成,发现不同地质过程中的Rb同位素分馏,探讨其发生的控制机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非常欠缺。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国际上地球科学领域中的Rb同位素已有的研究,包括技术方法、分馏机理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主要包括:(1)总结了Rb同位素组成测定的化学纯化及仪器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点评,同时指出谨慎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及质谱测定流程是获得高精度Rb同位素组成结果的基本前提;(2)收集了现有的地外样品Rb同位素组成数据,简述了Rb同位素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指出Rb作为一个中度挥发性元素,对太阳系行星的吸积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3)对Rb同位素在地质过程中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例如完善经典的Rb-Sr定年体系,限定壳幔及地壳内部的分异过程,制约大陆硅酸盐岩风化,以及揭示超大型Rb矿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稳定同位素 Rb化学分离 MC-ICP-MS 宇宙化学过程 潜在应用
下载PDF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梅杰克里克矿床的一个泥盆纪浅成热液金矿床
19
作者 B.A.Wake G.R.Taylor 曾提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10,55,共6页
梅杰克里克金矿田的矿化脉主要由石英和碳酸盐脉组成,伴有Au,Au-Ag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围岩为硅化、绢云母化岩墙或布雷德伍德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沉淀作用是在350~380℃温度范围内由低盐度流体发生的。重要的... 梅杰克里克金矿田的矿化脉主要由石英和碳酸盐脉组成,伴有Au,Au-Ag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围岩为硅化、绢云母化岩墙或布雷德伍德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沉淀作用是在350~380℃温度范围内由低盐度流体发生的。重要的Au-Ag碲化物矿化作用发生于155℃温度时。矿物沉淀是由于初始富CO_2含水流体中液相CO_2的分离造成的。所观察到的泥质蚀变是沸腾带上酸淋滤作用的结果。矿化作用属于浅成热液性质,可能是在热液对流体系存在时形成的。我们推断,毗邻的埃顿-亚尔瓦尔裂谷带中具有形成类似的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床 热液型 泥盆纪 澳大利亚
下载PDF
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及埋藏记录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雪松 叶丰 +3 位作者 王利伟 黄超 韦刚健 曾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9-447,共9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河口近海碳源汇途径的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对南海北部河口-近岸-陆架海区3根沉积物柱状样顶部沉积记录约2000年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与稳定同位素...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河口近海碳源汇途径的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对南海北部河口-近岸-陆架海区3根沉积物柱状样顶部沉积记录约2000年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与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沉积物TOC含量在过去2000年表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根据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TOC/TN比值构建的蒙特卡洛模拟估算,发现不同海区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存在差异,其中陆源有机碳在近岸区贡献最高,河口区次之,南海北部陆坡贡献最小。在时间尺度上,陆坡区TOC来源在过去2000年维持稳定,而河口近岸区中海源有机碳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河口区海源有机碳在过去1000年快速增加,同时与TN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人类活动持续输入的陆源营养盐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升高;另一方面,河口区陆源有机碳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华南地区减弱的东亚夏季风和人类活动与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围垦活动等。不同于河口近岸海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增加主要与东亚冬季风增强对营养盐供应和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密切关联。整体而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埋藏 沉积记录 南海北部 近2000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