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明庆 董飞 +3 位作者 李奥 曹玺 曾柯涵 周秋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5,共8页
为确定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从围岩膨胀机理出发,分析膨胀性围岩遇水膨胀后引起的隧道仰拱底鼓破坏模式及过程,推导仰拱各截面弯矩及轴力的计算公式;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及扩展有限元模拟对膨胀性围岩时仰拱... 为确定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从围岩膨胀机理出发,分析膨胀性围岩遇水膨胀后引起的隧道仰拱底鼓破坏模式及过程,推导仰拱各截面弯矩及轴力的计算公式;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及扩展有限元模拟对膨胀性围岩时仰拱底鼓的基本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膨胀性围岩吸水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同时作用于仰拱和围岩,迫使未膨胀围岩裂隙扩展,并提供水分迁移路径,导致未膨胀围岩膨胀;围岩膨胀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作用于仰拱上,迫使仰拱产生向上的隆起变形;仰拱底鼓属于受弯破坏,中心位置首先出现拉裂缝,随后逐步沿纵向和竖向贯通;最大弯矩出现在仰拱中心位置;仰拱2侧拱脚位置受上部衬砌的限制而隆起变形有限,仰拱中心位置基本处于无约束状态而隆起变形较大,导致仰拱形成W形的隆起破坏模式,故中心位置为仰拱的易损位置,在进行高速铁路隧道仰拱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中心位置的仰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仰拱 膨胀性围岩 底鼓机理 仰拱破坏模式 仰拱内力
下载PDF
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烈英 叶家利 +3 位作者 苟艳姝 李淋 曾柯涵 邱乐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8-944,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病原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利用SPSS 22.0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病原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利用SPSS 22.0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临床和确诊手足口病病例7485例,年均发病率为192.31/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121,P<0.001);每年有1~2个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5至7月和10至12月;男女性别比为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95,P<0.001);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91.76%;职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其中散居儿童4301例(57.46%),托幼儿童2703例(36.11%);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依次为万安(342.45/10万)、华阳(308.32/10万)和正兴(138.24/10万),各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934,P<0.001);病原学结果显示,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7.66%),CV A16和EV 71分别为10.71%和1.62%。结论针对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人群和地区特点,以及病原学特征,应加强发病高峰时段、散居和幼托儿童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加强人口密集社区和幼托机构防控,进一步对优势毒株其它肠道病毒进行分型,以明确病原谱和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原文传递
大断面隧道仰拱底鼓破坏模式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明庆 张顶立 +3 位作者 王旭春 管晓明 曾柯涵 周秋爽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2-301,358,共11页
仰拱作为隧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底鼓变形是影响路面及轨道平顺性的关键因素,与车辆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为确定大断面隧道仰拱底鼓的基本破坏模式,弄清仰拱底鼓产生机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扩展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加载模... 仰拱作为隧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底鼓变形是影响路面及轨道平顺性的关键因素,与车辆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为确定大断面隧道仰拱底鼓的基本破坏模式,弄清仰拱底鼓产生机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扩展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加载模式下仰拱底鼓的基本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扩展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试验中破坏模式的准确性。将围岩压力分为底部受力占优,侧面受力占优以及底部和侧面受力同时占优3种情况,以确保模型试验加载方式的可靠性,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隧道仰拱底鼓破坏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U-W形破坏、U-LJ形破坏以及U-H形破坏3种;U-W形底鼓时仰拱底部承受较大的顶升力,引起仰拱隆起变形,以仰拱中心受弯破坏为主,仰拱两侧拱腰处与上部衬砌相连,对其隆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中心部位隆起速度明显高于两侧,最终形成W形的破坏形态;U-LJ形破坏时仰拱承受较大的水平轴力,导致仰拱出现剪切破坏,最终形成W形的破坏形态;U-H形破坏时仰拱在底部和侧面荷载的挤压下,仰拱与边墙的连接部位受剪破坏,无法有效传递轴力,最终导致仰拱与边墙脱开;仰拱中心以及仰拱与边墙连接部位为仰拱的易损薄弱位置;研究成果可为隧道仰拱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底鼓模式 模型试验 扩展有限元 大断面隧道 隧道仰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