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紫外诱变及摇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建成 崔贞华 +2 位作者 尹姣 曾洁莉 杨艳燕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0,67,共5页
对马疫链球菌SH-0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SH-2,使透明质酸产量提高5倍;突变株经5次传代,其产酸量及HA的相对分子质量保持稳定.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摇瓶条件是初始pH7.6,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4h.
关键词 透明质酸酶 SH 缺陷型 溶血素 HA 链球菌 突变菌株 产生菌 紫外诱变 产酸量
下载PDF
一例黄冠亚马逊鹦鹉感染博尔纳病毒的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洁莉 谢伟骏 +1 位作者 彭仕明 邹洁建 《当代畜牧》 2021年第8期51-52,共2页
鸟类博尔纳病毒(Avian Borna Virus,ABV)引起的前胃扩张(Proventricular di atation disease,PDD)是一种可以影响鸟类神经系统的疾病。最初在金刚鹦鹉中发现并被称为“金刚鹦鹉消瘦综合征”,至今为1上,已经在50多种鹦鹉中发现该病。研... 鸟类博尔纳病毒(Avian Borna Virus,ABV)引起的前胃扩张(Proventricular di atation disease,PDD)是一种可以影响鸟类神经系统的疾病。最初在金刚鹦鹉中发现并被称为“金刚鹦鹉消瘦综合征”,至今为1上,已经在50多种鹦鹉中发现该病。研究表明,许多临床表现为健康的鹦鹉也携带病毒,但对触发这些携带个体发病的机理和病毒传播方式尚不清楚。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死后的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近日,南方某养殖单位发现了一例PDD死亡个体,对其进行剖检、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笔者对该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学及分子牛物学诊断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从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毒 鹦鹉 病理学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