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5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晓旭 胡灼军 +1 位作者 曾玲双 张栋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7期2515-2516,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s)型号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简称总院)703例DLTs病历及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二院)202例DLTs病历。结果 905例DLTs病例中,左侧DLTs使用率为77.8%,... 目的探讨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s)型号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简称总院)703例DLTs病历及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二院)202例DLTs病历。结果 905例DLTs病例中,左侧DLTs使用率为77.8%,右侧管DLTs使用率为22.2%。随着体重、身高和年龄的增加、男性的比例增高,管号增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总院35号DLTs使用率为15.2%,低于二院35号DLTs 27.7%的使用率(P<0.01)。总院39号DLTs使用率为28.3%,高于二院39号DLTs 10.0%的使用率(P<0.01)。二院使用35号DLTs导管患者的身高、性别及体重与总院使用37号导管患者的上述指标无差异,二院使用37号导管患者的身高、性别及体重与总院使用39号管患者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身高、体重、性别及年龄是影响DLTs导管型号选择的主要因素,选择小一号的DLTs也能满足手术和单肺通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shaw 双腔 支气管 导管 型号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2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3 位作者 李忠田 高军 陈桂英 杨力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曾玲双 马晓阳 高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喉镜暴露困难患者65例(病例组),按照性别与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喉镜暴露正常患者65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下颌前伸幅度、颈部后仰角度和颈围... 目的探讨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喉镜暴露困难患者65例(病例组),按照性别与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喉镜暴露正常患者65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下颌前伸幅度、颈部后仰角度和颈围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新系统,用诊断试验评价的平行(并联)试验评价新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共4项相关因素按估计优势比(OR)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切牙间距(44.826,95%CI1.317~152.5,P=0.032),颈围(12.458,95%CI1.549~100.179,P=0.033),改良Mallam-pati分级(11.217,95%CI1.223~102.901,P=0.035),下颌前伸幅度(3.390,95%CI1.114~10.316,P=0.018)。新预测系统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2%、63.1%、70.0%和82.0%。结论用上下切牙间距、颈围、改良Mallampati分级和下颌前伸幅度4项因素建立的预测系统可以预测86%的喉镜暴露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暴露困难 困难气道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玲双 李忠田 +3 位作者 王学斌 王涛 高军 杨力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704-705,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n=153)、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双泵输注组(Ⅱ组,n=124)。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 目的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n=153)、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双泵输注组(Ⅱ组,n=124)。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34±0.05)μg/(kg.min)和(0.33±0.04)μg/(kg.min)。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情况有差异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质量好。结论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混合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脉搏图变异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玲双 高军 王学斌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964-965,共2页
目的观察脉搏图变异性在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腹腔内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病例30例,记录麻醉前后、手术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测量麻醉后、术中与术毕脉搏图波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脉搏... 目的观察脉搏图变异性在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腹腔内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病例30例,记录麻醉前后、手术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测量麻醉后、术中与术毕脉搏图波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脉搏图变异率(△POP),比较各时段POP阳性率(△POP>15%)。结果手术结束时SBP由麻醉前(82.7±21.6)mmHg升至(103.0±11.1)mmHg(P<0.01);HR由麻醉前(118.8±20.3)次.min-1降至(88.3±10.2)次.min-1(P<0.01);CVP由麻醉前(5.0±1.70cmH2O升至98.7±2.3)cmH2O(P<0.01)。麻醉后POP阳性12例(,占40%)、术中26例(占86.7%)、术毕3例(占10.0%),三个时段的PO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8,P<0.01)。结论可将POP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指标,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容量治疗评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图 脉氧波 变异性 变异率 休克 出血
下载PDF
臂神经丛联合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玲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总结"四针法"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经验,指导神经刺激仪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臂神经丛阻滞356例,根据阻滞方法分为联合组(n=148),联合组同时实施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加肋间臂神经阻滞;传统组(n=208),传统组只实施肌... 目的总结"四针法"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经验,指导神经刺激仪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臂神经丛阻滞356例,根据阻滞方法分为联合组(n=148),联合组同时实施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加肋间臂神经阻滞;传统组(n=208),传统组只实施肌间沟阻滞(n=176),或腋路阻滞(n=32),不行肋间臂神经阻滞。结果联合组麻醉效果优占97.3%,穿刺异感占47.3%;传统组优占87.0%,穿刺异感占69.7%。联合组与传统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四针法"臂神经丛联合阻滞可提高臂神经丛阻滞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神经丛 阻滞 联合
下载PDF
0.3%罗比卡因液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3 位作者 李忠田 杨晨 杨学锋 杨力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低浓度液腰麻对循环的影响和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低浓度组(A组):0.75%罗比卡因2ml+注射用水3ml。重比重组(B组):0.75%罗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原液组(C组):0.75%罗比卡因2ml。腰...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低浓度液腰麻对循环的影响和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低浓度组(A组):0.75%罗比卡因2ml+注射用水3ml。重比重组(B组):0.75%罗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原液组(C组):0.75%罗比卡因2ml。腰硬联合技术L3-4间隙一针法穿刺,腰麻注药速度1ml/10s。结果低浓度液腰麻平面固定快(P<0.001)。平面集中在T6-4之间(P<0.001)。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消退快(P<0.001)。麻醉效果与同剂量重比重液相同(F=2.205,P=0.332)。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P=0.001和P=0.003),低血压的发生率低(χ2=24.419,P=0.000)。结论0.3%罗比卡因15mg低浓度液腰麻可获得同剂量0.5%重比重液腰麻相同的效果。麻醉平面固定快、平面扩散集中、麻醉作用消退快,运动阻滞程度轻。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具有轻比重液腰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比重 腰麻 浓度
下载PDF
心脏穿刺伤的麻醉与手术处理
8
作者 曾玲双 杨乃毅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618-619,共2页
目的 总结心脏穿刺伤的麻醉与手术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心脏穿刺伤 16例 ,7例心包填塞症状典型。手术前 4例心包穿刺减压、麻醉前 9例胸腔闭式引流 ,手术治疗 14例。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CVP同时快速诱导全身麻醉 ,静脉或静脉吸... 目的 总结心脏穿刺伤的麻醉与手术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心脏穿刺伤 16例 ,7例心包填塞症状典型。手术前 4例心包穿刺减压、麻醉前 9例胸腔闭式引流 ,手术治疗 14例。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CVP同时快速诱导全身麻醉 ,静脉或静脉吸入复合维持麻醉。结果 麻醉前中心静脉压(CVP)明显增高 (F =117.4,P <0 .0 1)。心包积血量 ( 195± 93 )ml。手术治愈 14例 ,未手术死亡 2例。其中心脏贯通伤共 6例 (尸检证实 2例 ) ,心肌割裂伤 10例。结论 CVP监测与术前心包穿刺既可辅助诊断又具治疗作用。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穿刺伤 麻醉 手术治疗 心跳骤停
下载PDF
脉搏图变异性与血容量关系的探讨
9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高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44-945,共2页
目的研究脉搏图变异性(POP)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后出现POP阳性(脉搏图变异率△POP>15%)的75例病例均分三组分别给予干预因素:Ⅰ组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μ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多巴酚丁胺10μg/kg静脉注射、Ⅲ组给予羟乙基淀... 目的研究脉搏图变异性(POP)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后出现POP阳性(脉搏图变异率△POP>15%)的75例病例均分三组分别给予干预因素:Ⅰ组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μ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多巴酚丁胺10μg/kg静脉注射、Ⅲ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00m l/m in输注5m in,比较三种干预因素在干预前、干预后2m in和5m in三个时段△POP的变化程度。结果干预后5m in三组的△POP降低(P<0.01):Ⅰ组24.2±3.2 VS 20.7±3.8;Ⅱ组29.3±9.8 VS 21.5±4.6;Ⅲ组28.8±6.1 VS 10.0±3.0,Ⅲ组的△POP降低到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容量是影响POP的主要因素,应用POP监测血容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图 脉氧波 变异性 变异率 容量
下载PDF
脉搏图变异性不能预测全麻后低血压
10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高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70-170,共1页
目的探讨脉搏图变异性(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记录100例患者全麻前的深呼吸脉搏图,测量计算脉搏图变异率(△POP)后分为POP阳性组(△POP>15%)和POP阴性组(△POP<15%),观察和比较两组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17例... 目的探讨脉搏图变异性(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记录100例患者全麻前的深呼吸脉搏图,测量计算脉搏图变异率(△POP)后分为POP阳性组(△POP>15%)和POP阴性组(△POP<15%),观察和比较两组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17例脉搏图无法分析被剔除,83例纳入研究。83例麻醉后低血压总发生率为50.60%(42/83)。POP阳性组有27.27%(3/11)、阴性组有54.17%(39/72)麻醉后发生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761,P=0.097)。用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的敏感度为27.27%(3/11),特异度为45.83%(33/72)。结论 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敏感度低、特异度差,POP不能预测全麻后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图 变异性 低血压 预测
下载PDF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处理紧急困难气道一例报生口
11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景勇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体重68kg,身高175cm。因咳嗽、咳痰、伴喘息一月入院。平素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吸烟40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查体:脉搏128次/分钟、呼吸25次/分钟、SpO2 95%、血压110/70mmH...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体重68kg,身高175cm。因咳嗽、咳痰、伴喘息一月入院。平素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吸烟40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查体:脉搏128次/分钟、呼吸25次/分钟、SpO2 95%、血压110/70mmHg,头颈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呼吸运动 头颈部检查 临床资料 SPO2 高血压 冠心病
下载PDF
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目标导向输注技术的研究
12
作者 曾玲双 李丹 +2 位作者 付园园 侯义祥 刘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率(heart rate,HR)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作为监测导向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病情分为低危组(L组,n=50)和高危组(H组,n=50)。机械通气后收缩压(syst... 目的探讨心率(heart rate,HR)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作为监测导向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病情分为低危组(L组,n=50)和高危组(H组,n=50)。机械通气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SBP)降低20%或<80 mmHg持续5 min后开始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记录入室安静后(T1)、镇静后(T2)、诱导后(T3)、气管插管后(T4)、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前(T5)、术中(T6)的监测项目:SBP、HR、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输出量(cardic output,CO)、PI、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等。检测术前及术毕的血浆乳酸(lactate,Lac)值。结果与L组比较,H组在T6时点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在术毕时的Lac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2时点比较,T6时点L组的HR、CO降低,TPR升高(P均<0.05)。与T2时点比较,T6时点H组的CO、SV均升高(P均<0.05),HR、MAP、PI、T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以HR和PI作为监测导向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低血压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心率 灌注指数 输注导向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致低血压的临床病例分析
13
作者 曾玲双 哈梅芳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 (EC -GA)后低血压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 1996~ 1997两年内ASAⅠ级、年龄小于 6 0岁、麻醉记录完整、择期胆囊切除术 35 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 (EA) 2 17例 (Ⅰ组 ) ,ECG -A133例 (Ⅱ组 )。比较两... 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 (EC -GA)后低血压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 1996~ 1997两年内ASAⅠ级、年龄小于 6 0岁、麻醉记录完整、择期胆囊切除术 35 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 (EA) 2 17例 (Ⅰ组 ) ,ECG -A133例 (Ⅱ组 )。比较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Ⅰ组低血压发生率 76 5 % ,Ⅱ组 89 5 % (P <0 0 5 )。Ⅱ组程度重于Ⅰ组 (P<0 0 5 )。低血压多发生在气管插管后 3min内。说明在EA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基础之上 ,又增加了全麻用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影响 ,ECGA将会产生较严重的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复合浅全麻 副作用 低血压
下载PDF
安氟醚紧闭定量麻醉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曾玲双 陈红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1-31,共1页
安氟醚紧闭定量麻醉的临床应用曾玲双陈红为克服紧闭吸入式麻醉诱导期长,麻醉深度不易控制的缺点,本文对21例患者实施安氟醚紧闭吸入式定量麻醉,观察安氟醚每小时用药量及麻醉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食道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患... 安氟醚紧闭定量麻醉的临床应用曾玲双陈红为克服紧闭吸入式麻醉诱导期长,麻醉深度不易控制的缺点,本文对21例患者实施安氟醚紧闭吸入式定量麻醉,观察安氟醚每小时用药量及麻醉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食道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21例。ASAⅠ~Ⅱ级,男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紧闭吸入式 定量麻醉 安氟醚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学斌 高军 +1 位作者 曾玲双 李忠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序贯法测定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硬膜外(T89)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实验剂量局麻药.静脉快速诱导,丙泊酚效应室浓度1.5 mg/L输注、瑞芬太...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序贯法测定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硬膜外(T89)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实验剂量局麻药.静脉快速诱导,丙泊酚效应室浓度1.5 mg/L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注射后以序贯法输注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分别为150.0,135.5,122.5,110.7,100.0 ng/(kg·min);气管插管并控制呼吸,硬膜外腔再追加20 mL/L利多卡因3~5 mL.结果: 序贯法测定瑞芬太尼输注其ED50为108.3~118.1 ng/(kg·min).麻醉后血压下降(P=0.002),心率减慢(P=0.024),气管插管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小.结论: 瑞芬太尼1.0 mg/L负荷量注射后以略高于0.10 μg/(kg·min)的速率输注,丙泊酚以1.5 mg/L靶浓度输注,可满足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EDSO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下载PDF
丙泊酚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静 王文娟 曾玲双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46-149,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SAS统计软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心肌肥厚模型组(n=40)。心肌肥厚组再随机均分四个亚组(n=10):模型组、丙泊酚30mg组、丙泊酚60mg组和脂...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SAS统计软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心肌肥厚模型组(n=40)。心肌肥厚组再随机均分四个亚组(n=10):模型组、丙泊酚30mg组、丙泊酚60mg组和脂肪乳剂组。采用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NE 1.5mg.kg-1腹腔注射,每天2次,连续15d得到心肌肥厚模型。次日麻醉后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不同剂量丙泊酚及脂肪乳,输注30mins后处死大鼠,测量心肌组织Ca2+浓度及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厚模型组各亚组心肌组织Ca2+浓度增高(P<0.05),而肥厚模型组各亚组比较C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厚模型组各亚组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降低(P<0.05),肥厚模型组各亚组比较:模型组、脂肪乳剂组高于丙泊酚30mg组、丙泊酚60mg组,丙泊酚30mg组高于丙泊酚60mg组(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与丙泊酚的剂量有关,随着剂量增大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左室肥厚 CA2+-ATP酶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学宁 曾玲双 +4 位作者 王学斌 李忠田 高军 杨力琼 杨学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219例,分靶控输注Ⅰ组;静吸复合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为1.5~3mg/L和2~3μg/L。Ⅰ组丙泊酚按5∶4∶3方案,即5、4、3mg/(kg.h)间隔1...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219例,分靶控输注Ⅰ组;静吸复合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为1.5~3mg/L和2~3μg/L。Ⅰ组丙泊酚按5∶4∶3方案,即5、4、3mg/(kg.h)间隔10min;瑞芬太尼(0.33±0.04)μg/(kg.min)输注。Ⅱ组芬太尼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1%~2%异氟醚吸入维持,间断应用芬太尼。观察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副作用。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P>0.05),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F=5.161,P<0.001),麻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知晓。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适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异氟醚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咽腭成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学锋 曾玲双 哈梅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24-224,共1页
15例病人 ,全麻组 7例 ,局麻组 8例 ,观察麻醉前及术中各时段HR、SPO2 、MAP的变化 ,结果手术期间局麻组的HR、SPO2 、MAP增高明显 (P <0 .0 1)。结果提示咽腭成形术选择全麻比局麻更安全 ,更有利于术中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 咽腭成形术 麻醉 睡眠性 OSAS 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麻黄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涛 曾玲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探讨麻黄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7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 ,实验组腰麻液中加入麻黄素 ,对照组中不加麻黄素。观察两组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平面高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阻滞维持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麻... 目的 探讨麻黄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7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 ,实验组腰麻液中加入麻黄素 ,对照组中不加麻黄素。观察两组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平面高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阻滞维持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较长 ,平面不易上升过高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阻滞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加入麻黄素在临床应用中有其优点 ,方法可取 ,效果可信 ,但要防止穿刺时出血或伤及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麻黄碱 麻醉
下载PDF
经硬支气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海斌 张楠 曾玲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评价经硬支气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行气道异物取出术、无其它合并症的健康患儿共72例,按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分三组,A组保留自立呼吸;B组采用KR-Ⅱ型高频呼吸机,喷射导管经硬支气管镜侧孔行高... 目的评价经硬支气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行气道异物取出术、无其它合并症的健康患儿共72例,按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分三组,A组保留自立呼吸;B组采用KR-Ⅱ型高频呼吸机,喷射导管经硬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C组采用硬支气管镜目镜连接麻醉机行手控通气。记录术者置镜满意情况、术中缺氧发生情况、异物移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缩短,置镜满意率升高,术中缺氧发生率、屏气和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术中缺氧率降低(P<0.05)。结论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术中经硬支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可降低术中缺氧的发生几率,增加了无通气期安全时限且不影响术者操作,增大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控通气 异物取出 硬支气管镜 小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