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脑出血后重度焦虑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曾瑞锚 吴光辉 丁志君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059-2060,共2页
目的:研究将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应用于脑出血后重度焦虑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后重度焦虑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施予文... 目的:研究将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应用于脑出血后重度焦虑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后重度焦虑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施予文拉法辛,而观察组施予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观察并比较其最终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应用到脑出血后重度焦虑患者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治疗 艾司唑仑 效果 脑出血 重度焦虑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效果分析
2
作者 曾瑞锚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4期162-162,171,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照单双号法分组,对照组47例患者运用常规手术疗法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运用介入术疗法治... 目的分析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照单双号法分组,对照组47例患者运用常规手术疗法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运用介入术疗法治疗,评析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其与对照组85.1%经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建城 吴光辉 +2 位作者 曾瑞锚 陈正雄 汤明章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197-2198,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探究将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出血量在25~50 ml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药物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探究将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出血量在25~50 ml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药物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39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可观的临床价值,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均可起到降低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介入与溶栓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建城 吴光辉 +3 位作者 曾瑞锚 吴亮 刘明 刘美秋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5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介入治疗和常规溶栓治疗在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导致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7月该院颅内大动脉狭窄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介入治疗组)40例,B组(常规溶栓组)3... 目的分析采用介入治疗和常规溶栓治疗在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导致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7月该院颅内大动脉狭窄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介入治疗组)40例,B组(常规溶栓组)39例,比较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生活功能、并发症和患者病死率。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37/40)高于B组64.10%(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9,P=0.002);治疗后1周,A组NIHSS评分(6.86±2.46)分优于B组(10.48±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01);随访3个月后,A组恢复优良率42.5%(17/40)高于B组17.95%(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17);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0/40)与B组28.21%(11/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7);A组病死率2.50%(1/40)低于B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02)。结论进行颅内大动脉狭窄继发急性闭塞脑梗死治疗时,介入治疗方法比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血管再通率较高,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生活功能,未显著增加并发症风险,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取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靶向药物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价值--评《肺癌生物靶向治疗》
5
作者 周旺 曾瑞锚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203-205,共3页
靶向药物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包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等,利用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 靶向药物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包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等,利用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疾病,可发挥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临床目前实践方向。临床为了有效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病情,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重点研究了靶向药物代表药物及其治疗价值,以期临床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患者生存时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生物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药物 有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