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双平面超声应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曾祥灵 汪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20-23,共4页
研究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06月在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需行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动脉穿刺置管是否使用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随机分为两组: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real... 研究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06月在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需行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动脉穿刺置管是否使用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随机分为两组: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real-time biplane ultrasound-guided)实验组(R组)和平面外穿刺对照组(B组)。实验组29例,其中男性:女性(15例:14例),年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63.0(58.0,68.5 )岁;对照组29例,其中男性:女性(19例:14例),年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64.0(47.0,72.0 )岁。比较两组病例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总体失败率等指标,以评价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能否减少穿刺置管时间、提升动脉穿刺首次成功率及减少总体失败率、并发症。结果 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实验R组穿刺置管时间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29.0(20.5,39.0)s,对照B组穿刺置管时间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38.0(29.0,46.5)s,两组总体穿刺置管时间分布存在着统计学差异(Z=2.52,P=0.012<0.05)。结论 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用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双平面 超声引导 动脉穿刺
下载PDF
氢吗啡酮替代吗啡改善术后镇痛的效能 被引量:27
2
作者 蔡哲 曾祥灵 +5 位作者 顾祥阳 贺云鹏 梁海洲 孙来保 陈竹梅 黃霖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目的】调研氢吗啡酮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能。【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肝胆或胃肠开腹手术120例,手术后随机双盲等分为4组,每组3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静脉氢吗啡酮组(VH)、静脉吗啡组(VM)、硬膜外氢吗啡酮组(EH)、硬膜外吗啡组... 【目的】调研氢吗啡酮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能。【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肝胆或胃肠开腹手术120例,手术后随机双盲等分为4组,每组3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静脉氢吗啡酮组(VH)、静脉吗啡组(VM)、硬膜外氢吗啡酮组(EH)、硬膜外吗啡组(EM)。VH组首剂量生理盐水5 mL+氢吗啡酮0.4 mg,维持为生理盐水100 mL+氢吗啡酮3.6 mg;VM组首剂量生理盐水5 mL+吗啡2 mg,维持为生理盐水100 mL+吗啡18 mg;EH组首剂量0.25%罗派卡因5 mL+氢吗啡酮0.4mg,维持为0.125%罗派卡因100 mL+氢吗啡酮1.6 mg;EM组首剂量0.25%罗派卡因5 mL+吗啡2 mg,维持为0.125%罗派卡因100 mL+吗啡8 mg,所有镇痛泵速度2 mL/h,镇痛48 h。围术期监测呼吸、循环、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返病房,术后镇痛满意度达98%,Ramsey镇静评分均为2~3分,属于满意镇静。VH组镇痛后12 h、24 h、48 h时与镇痛前SPO2比较下降,P〈0.05;VM组镇痛后2 h Sp O2较镇痛前下降,P〈0.05;VH组镇痛后48 h R-VAS评分较镇痛后6 h下降,P〈0.05;VH组镇痛后24 h、48 h M-VAS评分较镇痛后2 h、6 h下降,P〈0.05;VM组镇痛后6 h MVAS评分较镇痛后2 h下降,P〈0.05。EH组镇痛后2、6、12、24、48 h较镇痛前SBP下降,P〈0.05;EH组镇痛后12、24、48 h较镇痛前HR增快,P〈0.05;EH组镇痛后6、12、24、48 h较镇痛前SPO2下降,P〈0.05;EH组镇痛后48 h M-VAS评分较镇痛后2 h下降,P〈0.05。EH组镇痛后24 h、48 h时DBP较VH组下降,P〈0.05;VH组镇痛后12~48 h Sp O2较镇痛前下降,P〈0.05。四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硬膜外用药组瘙痒发生率均高于静脉用药组,P〈0.05;EM组和VH组嗜睡发生率均多于EH组,P〈0.05;EM组和VM组头晕发生率分别多于EH组和VH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可以代替吗啡,无论静脉与硬膜外应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氢吗啡酮的副作用相对少于吗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术后镇痛 硬膜外 静脉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镜聪 钟瑜 +4 位作者 刘贵华 曾祥灵 翟少智 陈康胤 蓝博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9-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分级;比较腰椎间盘突出L_(4)~S_(1)神经根受压侧与健侧之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受压侧DTI参数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3例患者中,受压侧神经根与健侧对应神经根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7例为轻度,38例为中度,8例为重度,轻、中、重度患者的FA值、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受压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均与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881,-0.540,-0.803;均P<0.05);ADC值与VAS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即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发生改变,且与VAS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示踪 磁共振成像 腰骶神经根 疼痛
下载PDF
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有效的预防静脉穿刺疼痛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祥灵 邓雪芬 +3 位作者 许颖 肖春阳 蔡哲 孙来保 《北方药学》 2021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研究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预防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妇科无痛人工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成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P组30例、5%利多卡因乳膏L组30例和空白对照C组30例。P组贴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L组涂5%... 目的:研究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预防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妇科无痛人工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成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P组30例、5%利多卡因乳膏L组30例和空白对照C组30例。P组贴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L组涂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涂抹生理盐水,1小时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穿刺疼痛评分。结果:5%利多卡因贴膏P组、5%利多卡因乳膏L组分别与空白对照C组比较疼痛评分VAS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利多卡因贴膏P组与5%利多卡因乳膏L组效果相同,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与5%利多卡因乳膏效果相同,1小时后可以有效减轻静脉穿刺中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 镇痛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贺云鹏 黄晓梅 +3 位作者 梁海洲 曾祥灵 蔡哲 孙来保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角度出发,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时,TAP阻滞组在静脉镇痛加切口局部浸润的基础上联合TAP阻滞,对照组仅给予静... 目的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角度出发,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时,TAP阻滞组在静脉镇痛加切口局部浸润的基础上联合TAP阻滞,对照组仅给予静脉镇痛加切口局部浸润。比较两组间术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术后3 d内疼痛的VA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但TAP阻滞组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同时,TAP阻滞组患者肠道排气、尿管拔除、耐受经口进食的时间均显著提前(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联合TAP阻滞不能进一步改善镇痛效果,但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相应并发症,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可以作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优化术后镇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无线智能PCA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哲 顾祥阳 +2 位作者 梁海洲 曾祥灵 孙来葆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70-71,7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无线智能PCA(病人自控镇痛)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后简单随机化等分为PM组与IM组,每组50例,均接受静... 目的研究临床上无线智能PCA(病人自控镇痛)管理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后简单随机化等分为PM组与IM组,每组50例,均接受静脉术后镇痛,均采用氢吗啡酮配方为患者进行镇痛,对比首剂量镇痛前和镇痛后2、6、12、24、48h不同时机静息及翻身运动VAS疼痛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呼吸,循环情况,随访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IM组镇痛效果情况明显优于PM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满意度方面,IM组术后不良反应与满意度数据明显优于PM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无线智能PCA泵的镇痛效果与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传统PCA镇痛泵,同时无线智能PCA管理相对传统PCA管理在患者镇痛满意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 PCA 舒芬太尼 氢吗啡酮 镇痛管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盛雪 黄霖彦 +1 位作者 曾祥灵 王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收治的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双盲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收治的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双盲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T2~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1时的HR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4的MAP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1~T4的HR、MAP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的血氧饱和度(SpO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5~T9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在罗哌卡因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加用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确切,且能够提高镇痛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旁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基于多期CT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与乏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祥灵 吴嘉良 +6 位作者 孙磊 陈嘉伟 赖胜圣 甄鑫 魏新华 江新青 杨蕊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期CT定量影像组学特征筛选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与乏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的CT优势扫描期相及构建最佳分类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195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n=131)及fpAML(n=64)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多期CT定量影像组学特征筛选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与乏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的CT优势扫描期相及构建最佳分类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195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n=131)及fpAML(n=64)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皮髓质期、肾实质期、排泄期)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在病灶最大径层面手工勾画ROI后对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筛选出CT各期扫描图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特征集。基于29种特征选择算法,采用后向淘汰原则进行特征选择(前10个),结合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对8种分类器分别进行训练,构建出232个分类模型。对各分类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记录ROC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筛选出鉴别ccRCC与fpAML的CT扫描优势期相及最佳分类模型,并获得关键影像组学特征。结果131例ccRCC病灶的最大径为(3.9±1.4)cm,64例fpAML病灶的最大径为(3.5±1.7)cm,两组病灶的最大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影像组学特征共102个,经统计学筛选各期图像候选特征集(P<0.05)相应的总特征数量为平扫期(n=26)、皮髓质期(n=71)、肾实质期(n=68)、肾排泄期(n=62)。232个分类模型中,获得最大AUC值的分类模型数在CT各期扫描中所占比例为:平扫期(n=106,45.7%)、皮髓质期(n=94,40.5%)、肾实质期(n=23,9.9%)、排泄期(n=9,3.9%),CT平扫期及皮髓质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对分类模型的贡献优于肾实质期和排泄期,相应的最佳分类模型分别为SVM-fisher_score与Logistic Regression-RFS,所对应的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7、83%、84%、80%及0.891、83%、81%、89%。结论肾脏CT平扫期及皮髓质期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对鉴别ccRCC与fpAML的分类模型效能作用明显优于肾实质期及排泄期,通过对不同分类器和特征选择算法的组合筛选出最佳分类模型,对鉴别ccRCC和fpAML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