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相近美学追求 别样情境表达——沈从文和萧红乡土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穗菁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沈从文和萧红虽然生活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的乡土小说创作却有相似的审美特征。同样漂泊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使他们对故乡有着同样强烈的思念与关切之情。虽然传统民俗不同,两片天地却都景色优美、民风纯朴;虽然人物性格命...
沈从文和萧红虽然生活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的乡土小说创作却有相似的审美特征。同样漂泊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使他们对故乡有着同样强烈的思念与关切之情。虽然传统民俗不同,两片天地却都景色优美、民风纯朴;虽然人物性格命运不同,却都充满理想希望;虽然远离世俗和主流,却都要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想处所和情绪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萧红
乡土
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手段探析:以现代文学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穗菁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3期48-51,56,共5页
作为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等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而现代文学部分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语言和时间距离方面的接近使其在...
作为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等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而现代文学部分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语言和时间距离方面的接近使其在人文教育中更显优势,其人文精神体现在文化语境、作家的人生道路与人生态度以及作品本身。本文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手段,更好地将时代与历史贯穿起来,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将知识与人文融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现代文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隐性课程的建设
被引量:
3
3
作者
曾穗菁
《职业技术》
2008年第5期4-5,共2页
在德育受到高度重视的21世纪,德育理想和德育现实间的反差明显。要从根本上使高校德育更为自信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直面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充分关注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隐性课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想表达安稳的百转千回——论张爱玲的创作情结
4
作者
曾穗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5,120,共4页
"安稳情结"是张爱玲天性里最为深刻的因素,影响着她对于人生及世界的理解方式,并成为她的一种创作情结。她与乱世中的"洋场社会"生活有着一种深层的暧昧关系,那"惘惘的威胁"一旦触及她对于"现世安稳...
"安稳情结"是张爱玲天性里最为深刻的因素,影响着她对于人生及世界的理解方式,并成为她的一种创作情结。她与乱世中的"洋场社会"生活有着一种深层的暧昧关系,那"惘惘的威胁"一旦触及她对于"现世安稳"的情感需求,张爱玲又是怎样让她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经验的思辨色彩,以及要与现实"保持距离"的"高级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安稳
创作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性追求
5
作者
曾穗菁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1,共3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间的挽留唯有靠同时代人的记忆和书写。今天,关于思想启蒙的声音在部分作家中日渐衰弱和边缘化,或者走向实惠主义的现世享乐,或者走向不问政治的经济攫取,或者走向自然主义的身体写作,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间的挽留唯有靠同时代人的记忆和书写。今天,关于思想启蒙的声音在部分作家中日渐衰弱和边缘化,或者走向实惠主义的现世享乐,或者走向不问政治的经济攫取,或者走向自然主义的身体写作,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文学创作症候。与庄严的文学目标相比,我们现在的文学到底缺少些什么呢?如何保持自己民族文学的特色与鲜明的个性,使其成为一种难以复制、不可遮蔽的世界性存在?本文试着从我们今天的文学实践出发,探讨全球化与文学民族性之间所生成的诸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学创作
民族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世纪文学:遭遇、弱化与延伸
6
作者
曾穗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117-119,共3页
从对"新世纪文学"的想象至今,"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学术命名,已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一个社会性时间的"新世纪文学",也即所谓的"文学新世纪",对分析认识晚近以来中国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初,...
从对"新世纪文学"的想象至今,"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学术命名,已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一个社会性时间的"新世纪文学",也即所谓的"文学新世纪",对分析认识晚近以来中国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初,是因为人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忽然意识到当代文学的文化背景、整体氛围和格局,乃至人们的文学意识都已悄然改观,因此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个概念试图对其进行现象探讨。本文描绘新世纪文学的图景,针对当代文学想象力弱化的现状,分析传统文学法则在遭遇不同亚文化群体时所陷的困境,并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可能的因应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遭遇
想象力
延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瑕瑜互见的变奏曲——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7
作者
曾穗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丁玲1930年前后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革命诉求与现代个体自我发展的关系角度,力图重新阐释30年代丁玲"向左转"前后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创作脉络。其间的对立和统一、得失兼具和瑕瑜互见清晰地呈现在丁玲的文学活动中...
以丁玲1930年前后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革命诉求与现代个体自我发展的关系角度,力图重新阐释30年代丁玲"向左转"前后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创作脉络。其间的对立和统一、得失兼具和瑕瑜互见清晰地呈现在丁玲的文学活动中,成为考察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以及文学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左翼
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在的“荒凉”——论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悲剧色泽
8
作者
曾穗菁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7期31-32,共2页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轻的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名声大噪。她的小说以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直至今天仍绵延不绝,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传奇"之谜。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上海文坛
现代文坛
四十年代
悲剧意识
宝钗
黛玉
女性世界
红玫瑰与白玫瑰
木石前盟
原文传递
题名
相近美学追求 别样情境表达——沈从文和萧红乡土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文摘
沈从文和萧红虽然生活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的乡土小说创作却有相似的审美特征。同样漂泊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使他们对故乡有着同样强烈的思念与关切之情。虽然传统民俗不同,两片天地却都景色优美、民风纯朴;虽然人物性格命运不同,却都充满理想希望;虽然远离世俗和主流,却都要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想处所和情绪记忆。
关键词
沈从文
萧红
乡土
创作
Keywords
Shen Congwen
Xiao Hong
local
creation
comparis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手段探析:以现代文学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3期48-51,56,共5页
基金
200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研究"(08SJY026)成果
文摘
作为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等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而现代文学部分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语言和时间距离方面的接近使其在人文教育中更显优势,其人文精神体现在文化语境、作家的人生道路与人生态度以及作品本身。本文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手段,更好地将时代与历史贯穿起来,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将知识与人文融合起来。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现代文学
人文精神
Keywords
college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humanistic spirit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隐性课程的建设
被引量:
3
3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职业技术》
2008年第5期4-5,共2页
文摘
在德育受到高度重视的21世纪,德育理想和德育现实间的反差明显。要从根本上使高校德育更为自信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直面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充分关注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隐性课程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想表达安稳的百转千回——论张爱玲的创作情结
4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5,120,共4页
基金
广东金融学院校级课题
项目批准号07XJ03-06的阶段成果
文摘
"安稳情结"是张爱玲天性里最为深刻的因素,影响着她对于人生及世界的理解方式,并成为她的一种创作情结。她与乱世中的"洋场社会"生活有着一种深层的暧昧关系,那"惘惘的威胁"一旦触及她对于"现世安稳"的情感需求,张爱玲又是怎样让她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经验的思辨色彩,以及要与现实"保持距离"的"高级情调"?
关键词
张爱玲
安稳
创作情结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性追求
5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1,共3页
文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间的挽留唯有靠同时代人的记忆和书写。今天,关于思想启蒙的声音在部分作家中日渐衰弱和边缘化,或者走向实惠主义的现世享乐,或者走向不问政治的经济攫取,或者走向自然主义的身体写作,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文学创作症候。与庄严的文学目标相比,我们现在的文学到底缺少些什么呢?如何保持自己民族文学的特色与鲜明的个性,使其成为一种难以复制、不可遮蔽的世界性存在?本文试着从我们今天的文学实践出发,探讨全球化与文学民族性之间所生成的诸多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学创作
民族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文学:遭遇、弱化与延伸
6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117-119,共3页
文摘
从对"新世纪文学"的想象至今,"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学术命名,已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一个社会性时间的"新世纪文学",也即所谓的"文学新世纪",对分析认识晚近以来中国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初,是因为人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忽然意识到当代文学的文化背景、整体氛围和格局,乃至人们的文学意识都已悄然改观,因此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个概念试图对其进行现象探讨。本文描绘新世纪文学的图景,针对当代文学想象力弱化的现状,分析传统文学法则在遭遇不同亚文化群体时所陷的困境,并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可能的因应之道。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遭遇
想象力
延伸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瑕瑜互见的变奏曲——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7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文摘
以丁玲1930年前后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革命诉求与现代个体自我发展的关系角度,力图重新阐释30年代丁玲"向左转"前后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创作脉络。其间的对立和统一、得失兼具和瑕瑜互见清晰地呈现在丁玲的文学活动中,成为考察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以及文学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文本。
关键词
丁玲
左翼
转向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在的“荒凉”——论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悲剧色泽
8
作者
曾穗菁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7期31-32,共2页
文摘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轻的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名声大噪。她的小说以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直至今天仍绵延不绝,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传奇"之谜。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上海文坛
现代文坛
四十年代
悲剧意识
宝钗
黛玉
女性世界
红玫瑰与白玫瑰
木石前盟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相近美学追求 别样情境表达——沈从文和萧红乡土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曾穗菁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手段探析:以现代文学为例
曾穗菁
《现代教育论丛》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隐性课程的建设
曾穗菁
《职业技术》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想表达安稳的百转千回——论张爱玲的创作情结
曾穗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性追求
曾穗菁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世纪文学:遭遇、弱化与延伸
曾穗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瑕瑜互见的变奏曲——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曾穗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存在的“荒凉”——论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悲剧色泽
曾穗菁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