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乌调查》“子”尾名词英译的信息对等与缺失
1
作者 曾繁健 刘丹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方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给方言英译也带了难题。为了促进方言英译和传播,本文以汤若杰(Thompson,Roger R)的《寻乌调查》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借助NVivo质性研究软件,探析其中客... 方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给方言英译也带了难题。为了促进方言英译和传播,本文以汤若杰(Thompson,Roger R)的《寻乌调查》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借助NVivo质性研究软件,探析其中客家方言“子”尾名词英译信息对等与缺失。为了实现“子”尾名词英译的信息对等,译者应首先分析汉语“子”尾的功能,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蕴含的信息,进一步实现语义和文化信息对等。研究发现,《寻乌调查》英译本中关于“子”尾词的英译绝大多数实现了信息对等,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相同的信息;少部分由于译者汤若杰未能很好地理解到“子”尾功能,导致译文信息存在部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调查》 “子”尾功能 英译 信息对等 信息缺失
下载PDF
英伦茶风:英语文学的茶文化范式及汉译启示
2
作者 曾繁健 孙新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茶叶风靡英伦三岛,成为“国民饮品”的同时也走上了文人的书桌,走进了诗人的颂歌。以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2为工具,以11部题材各异的英语文学作品为研究样本,对其指涉的茶文化进行编码赋值。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表现为物... 茶叶风靡英伦三岛,成为“国民饮品”的同时也走上了文人的书桌,走进了诗人的颂歌。以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2为工具,以11部题材各异的英语文学作品为研究样本,对其指涉的茶文化进行编码赋值。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表现为物态文化、体制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范式。在文学与茶的联姻中,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叙事模式建构的主要地位,体制文化受到故事主题的宰制最为明显;心态文化蕴含英伦茶风的哲学思考,游动于众多文学作品之中。数据揭示了英语文学作品的茶语特征,即以茶为媒的本土意识、音义结合的茶名及茶意象的美学赋予。基于以上发现,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得出英语文学作品茶文化汉译的三大启示:尊重茶文化差异;合理进行翻译补偿;再现茶物语言的诗性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语文学 茶语特征 汉译启示
下载PDF
诗学复刻与改写:《边城》金介甫英译本女性形象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曾繁健 廖伟斌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当前,对《边城》英译本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集中于民俗文化翻译分析、中国文化传播及翻译策略选择等。本文首先依据操纵学派的翻译观,给出可视化分析的技术路线。其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边城》金介甫英译本Border Town进... 当前,对《边城》英译本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集中于民俗文化翻译分析、中国文化传播及翻译策略选择等。本文首先依据操纵学派的翻译观,给出可视化分析的技术路线。其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边城》金介甫英译本Border Town进行文本编码,获取对应的原语文本编码数据。随后将编码内容进行词性标注,收集其中的形容词数量等信息,获得直观的中英文本女性形象对比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将译文中翠翠等六大女性形象的诗学复刻与改写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梳理出金介甫英译本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之道——了解背景、尊重原文、践行译者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介甫英译本 女性形象 诗学复刻 改写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地方馆藏文物介绍的英译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4
作者 曾繁健 刘沛云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以国内地方博物馆文物介绍的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依照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基于Nvivo12数据与案例,对汉语源语文本和英语目标语文本进行对比分析。Nvivo12研究数据发现译文存在文化、语言及质量管控三大层面的问题,具体为文化漏译、文化误... 以国内地方博物馆文物介绍的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依照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基于Nvivo12数据与案例,对汉语源语文本和英语目标语文本进行对比分析。Nvivo12研究数据发现译文存在文化、语言及质量管控三大层面的问题,具体为文化漏译、文化误译、语义模糊、选词不当、专有名词英译未统一、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大小写不一致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英语译文的总体质量较低,话语的流畅性及信息的透明性不足,中国文化核心信息难以通过英语加以有效传达,甚至自我制造了目标英语读者理解的陷阱。为解决上述问题,分别从三大层面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具体细分为:博物馆应做好文物翻译项目管理工作、统一翻译的标准、聘请资深专家和专业译者、加强馆内人员的素质教育;译者应参考平行文本、灵活采用翻译方法等等。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博物馆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文物英译的问题意识起到警醒的作用,也为英译文本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宝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目的论 英译问题 优化策略 有效传达
下载PDF
英语语音选择与语义联想的自觉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繁健 严蓉 刘炎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56-58,共3页
从语音选择的文体实践价值入手,从四个方面例证了语音选择能够使听众或读者产生语义自觉的联想,即文学、广告、课堂与网络四个方面的语义自觉联想。
关键词 语音选择 语义自觉联想
下载PDF
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学术性及职业性之原则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繁健 林愉 邓晓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152,共2页
文章提出英语专业教学在"厚基础"的同时,为什么以及如何加强英语课程的学术性及其职业应用性,做到三管齐下,以培养集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于一身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实干人才。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 加强 英语的职业应用性 学术性 对策
下载PDF
中国成品茶英译名的失落与复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繁健 王真真 《学术探索》 2019年第8期138-144,共7页
茶源于中国、产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浓缩符号。然而,目前中国成品茶英译名漏洞颇多,策略单一,许多成品茶英译名采用音译策略,鲜少涉及与传播中国文化内涵,此谓之为成品茶英译名的失落。针对当前中国成品茶英译名的窘状与文化失落,以跨... 茶源于中国、产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浓缩符号。然而,目前中国成品茶英译名漏洞颇多,策略单一,许多成品茶英译名采用音译策略,鲜少涉及与传播中国文化内涵,此谓之为成品茶英译名的失落。针对当前中国成品茶英译名的窘状与文化失落,以跨文化形象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结合中西方成品茶英译名的相关文献,借鉴西方品牌茶叶商业语言策略,对中国成品茶英译名进行对读与批判,从而推导出其再译原则与解决方案,以此实现中国成品茶英译名之复乐,即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重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茶名 英译名失落 跨文化形象学 文化人类学 英译名复乐
下载PDF
中国丝绸术语英译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繁健 潘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117,共7页
术语是表征特定领域专业概念的语言符号,承载着概念认知与言语交际的双重功能。目前丝绸术语存在英译不统一、不完整等问题,难以传达织物的工艺之美与文化内涵,不利于中国形象的世界传播与建构。文章以现代丝绸术语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 术语是表征特定领域专业概念的语言符号,承载着概念认知与言语交际的双重功能。目前丝绸术语存在英译不统一、不完整等问题,难以传达织物的工艺之美与文化内涵,不利于中国形象的世界传播与建构。文章以现代丝绸术语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于织物的织法、纹理和文化内涵,结合霍克斯和杨宪益《红楼梦》译本、相关英语文学作品中丝绸术语英译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品英译,优化丝绸术语的英译,以传播中国丝绸文化,重塑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术语 英译 丝绸文化 中国形象 社会符号学
下载PDF
英诗中国形象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繁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在质性研究理论的框架指导下,以观察法、次级资料法等手段,对有关英诗的质性资料展开叙述性的分析,逐步归纳出同质现象,建立英诗中国形象的范式概念,并从具体的英诗语言数据中推断与论证这些范式的存在,即:乌托邦的中国形象、意识形态... 在质性研究理论的框架指导下,以观察法、次级资料法等手段,对有关英诗的质性资料展开叙述性的分析,逐步归纳出同质现象,建立英诗中国形象的范式概念,并从具体的英诗语言数据中推断与论证这些范式的存在,即:乌托邦的中国形象、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和褒贬并生的中国形象等;但一首英诗并不必然只能包含一种范式,而是两种甚至多种范式的杂合并生,它们历史性地变动不居,反映了中"英"之间的参照性确认与文化对等之下的文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中国形象 范式
下载PDF
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的中国套盒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繁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9-95,共7页
内容分析之下的Nvivo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存在大量乌托邦化、意识形态化及褒贬并生的毛泽东形象。上述质性数据与跨文化形象学合力揭示了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的套盒属性,即:文学虚构与想象的中国套话,西方意识与他者,中国事实与钟摆效... 内容分析之下的Nvivo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存在大量乌托邦化、意识形态化及褒贬并生的毛泽东形象。上述质性数据与跨文化形象学合力揭示了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的套盒属性,即:文学虚构与想象的中国套话,西方意识与他者,中国事实与钟摆效应等。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上述四大中国套盒特征既对立又统一,其中西方意识与他者起到了宰制其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 毛泽东形象 中国套盒 想象与虚构 他者意识 中国事实 钟摆效应
下载PDF
中国学人“西”渐:“丝路”华文教育兴盛的缘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繁健 王真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借由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而"丝路"华文教育则肇始于17世纪,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落第举子被动受聘国外教育机构。及至当代,中国学人西渐日趋主动,或留学,或访学,其中的一些学人因学术卓著,为国外华文教育及汉... 借由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而"丝路"华文教育则肇始于17世纪,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落第举子被动受聘国外教育机构。及至当代,中国学人西渐日趋主动,或留学,或访学,其中的一些学人因学术卓著,为国外华文教育及汉学研究机构荣誉聘用。基于这些研究事实,从教育比较研究的视角,以内容分析为方法,建立了50篇"丝路"华文教育的论文样本,且把这些电子文本导入NVivo软件,对这些数据展开类目归属、编码赋值。质性数据表明,"西"渐的中国学人以学贯中西的汉学知识,在"丝路"沿线国家从事华文教育、汉学研究及文化传播等活动,他们践行的中学西渐,助推了"丝路"华文教育的兴盛,有所作为地实现了中国形象的自我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渐中国学人 丝路 华文教育兴盛 缘起 内容分析
下载PDF
高等学校文化再生产教育的生态指南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繁健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8,共4页
中国高等教育舍弃人本、"重理工轻人文"、"体用"分裂、"致用"不能经世的现状窘境,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包含技术知识在内的生态性文化再生产教育路径。文化再生产教育必须以"中国梦"文... 中国高等教育舍弃人本、"重理工轻人文"、"体用"分裂、"致用"不能经世的现状窘境,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包含技术知识在内的生态性文化再生产教育路径。文化再生产教育必须以"中国梦"文化为核心,并使之充当教育的生态指南,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文化的定位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文化再生产教育 “中国梦” 生态指南
下载PDF
高校本科专业英语诗歌教学的“潘多拉魔盒”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繁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从教材内容的选择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具体通用的文学诗篇为分析解构的素材,高校本科专业英诗教学的窘状就被解剖了出来,长此以往,形成了其中的"潘多拉魔盒"效应。
关键词 诗歌教学 窘状 “潘多拉魔盒”
下载PDF
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繁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5-97,共3页
按照当代电影叙事学的观点,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模式为典型的交织式对比结构,多条互不相干但又充满对立与冲突的叙事线索,在时间的T轴上,推动着传统封闭与革新开放对峙的"名校"教育的故事进程,但叙事的目的不在于讲述故事... 按照当代电影叙事学的观点,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模式为典型的交织式对比结构,多条互不相干但又充满对立与冲突的叙事线索,在时间的T轴上,推动着传统封闭与革新开放对峙的"名校"教育的故事进程,但叙事的目的不在于讲述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实现强化冲突、表情达意的影片叙事功能,使观众能够发现自我,创造精神,进行思想自由的刻写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叙事结构 功能
下载PDF
韵律美之外的广告英语语音修辞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繁健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Z期74-75,共2页
应用文体学与语音修辞理论,借助话语分析的一些方法,通过对一定领域的一些广告英语进行具体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广告英语语音修辞韵律美之外的其他具体作用.
关键词 广告英语 语音修辞作用 韵律美 应用文体学
下载PDF
英诗中国形象:文学虚构与西方意识的对读
16
作者 曾繁健 刘汉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英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来看,它必然是虚构、想象与事实的对立统一;其中虚构与想象是诗性的必然,而中国事实与西方主体意识却是前两者存在的基础与归宿。假如兼以本土诗论方法对读考察英诗中国形象的本质,... 英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来看,它必然是虚构、想象与事实的对立统一;其中虚构与想象是诗性的必然,而中国事实与西方主体意识却是前两者存在的基础与归宿。假如兼以本土诗论方法对读考察英诗中国形象的本质,尤其从文学虚构与西方意识的角度主客观照,从具体的英诗语言数据进行实证,它虚构、想象、西方意识及中国事实的核心特质则得以越发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中国形象 文学虚构 想象 西方意识 对读
下载PDF
创新英语学科档案管理 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目标
17
作者 曾繁健 邓晓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3-44,共2页
高校沿用已久的现行英语专业的学科档案管理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和合理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它既是应试教育的服务载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无助于英语专业"宽口径、厚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更无法适... 高校沿用已久的现行英语专业的学科档案管理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和合理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它既是应试教育的服务载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无助于英语专业"宽口径、厚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更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学科档案管理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学科档案管理创新 必要性 条件分析 创新内容
下载PDF
“中国梦”和“美国梦”:中国高校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对读
18
作者 曾繁健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3,共4页
当前,我国高校在凸显政治思想与知识教育的同时,忽视了人性、文化及创造性教育,学生对中国传统优势文化与他者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改变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是高校跨文化教育理念的贯彻。"中国梦"与"美国梦"文化之间... 当前,我国高校在凸显政治思想与知识教育的同时,忽视了人性、文化及创造性教育,学生对中国传统优势文化与他者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改变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是高校跨文化教育理念的贯彻。"中国梦"与"美国梦"文化之间的内容对读,是实现人性、文化及创造性三合一体的中国高校跨文化教育的典型范式。它使高校学生能够主动建构世界体系的文化知识,对中国文化既优势继承,又复兴重建,最终实现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并重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跨文化教育 中国梦 内容对读 文化教育
下载PDF
“美国梦”的建构与解构:美国核心文化的是与非
19
作者 曾繁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美国梦"是美国核心文化的符号浓缩,它建构起了世界帝国精神与财富的主轴,构成了当今世人竞相效仿的美国"优势",这就是美国核心文化求"是"的一面。但如果以欧陆哲学的解构方法,在"美国梦优势"... "美国梦"是美国核心文化的符号浓缩,它建构起了世界帝国精神与财富的主轴,构成了当今世人竞相效仿的美国"优势",这就是美国核心文化求"是"的一面。但如果以欧陆哲学的解构方法,在"美国梦优势"之外对其批评指瑕,那么,美国核心文化所内置的各种冲突与谬论就能够条分细缕地加以凸显;世人就能够对美国核心文化的"是非"纷扰"善"待有加,在预见美国核心文化"优势"的同时,也能看到其与生俱来的消解力量,它们让美国与世界的前途扑朔迷离,岐路重重,世界之路的重构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美国核心文化 建构 解构
下载PDF
英诗中式误读范式
20
作者 曾繁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中国读者对英诗的阅读,误读必然伴随其中,而且还呈现出中式误读的倾向,这在学生对英诗理解的作业中已见端倪。为了验证这些假设,量化与质化的混合方法及新历史主义批评得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英诗中式误读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着五大主... 中国读者对英诗的阅读,误读必然伴随其中,而且还呈现出中式误读的倾向,这在学生对英诗理解的作业中已见端倪。为了验证这些假设,量化与质化的混合方法及新历史主义批评得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英诗中式误读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着五大主要范式,即:道德本位模式、政治本位模式、阴柔哀怨模式、情景交融模式、写意模式;它们有时以某一形态单独出现,有时以两种或者多种模态的形式杂合呈现于中国读者英诗理解的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中国读者 误读 中式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