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在慢性盆腔疼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曾纪仪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1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在慢性盆腔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究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在慢性盆腔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91.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变部位红外热成像图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采取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电生理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 慢性盆腔疼痛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纪仪 林忠 +2 位作者 银河 王慧 黄青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最终有70例孕妇选择了经阴道分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最终有70例孕妇选择了经阴道分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尿动力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盆底肌张力正常率为82.86%,高于参照组的57.14%(P<0.05);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妊娠晚期孕妇中能够预防产后膀胱功能障碍,保障产后尿动力正常,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妊娠晚期 膀胱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纪仪 林忠 +2 位作者 银河 王慧 黄青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经膀胱镜和排尿期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后,确诊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44例,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3...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经膀胱镜和排尿期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后,确诊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44例,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32例,正常4例。确诊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RV、膀胱总容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治疗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地诊断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经药物和手术治疗能提高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对膀胱出口梗阻进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 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检查
下载PDF
可视化电生理精准治疗在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覃琼丽 许峰 +2 位作者 曾纪仪 杨小龙 何翠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应用可视化电生理精准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效果。方法 纳入确诊KOA者150例,患者均为早中期患者。以随机法分成A组(可视化电生理组)、B组(常规电生理组)、C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组]三组各50例。各组患者采取对应... 探讨应用可视化电生理精准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效果。方法 纳入确诊KOA者150例,患者均为早中期患者。以随机法分成A组(可视化电生理组)、B组(常规电生理组)、C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组]三组各50例。各组患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对比三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程度;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评分。结果 在治疗了两周后,A组患者的VAS评分比B组和C组更低(P<0.05)。同时,A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也比B组和C组高(P<0.05)。经过两周的治疗后,A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比例也高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所提高,其中A组的提高幅度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对于早中期KOA患者,应用可视化电生理精准治疗方式,相对比常规电生理与TDP治疗,可以取得更满意的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关节肿胀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早中期 可视化电生理精准治疗 疼痛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