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纳 任小丽 +4 位作者 何洪林 张黎 李攀 李志强 张林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该区域草地生物量信息,根据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采样点的地上生物量实测值,结合遥感植被指数、海...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该区域草地生物量信息,根据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采样点的地上生物量实测值,结合遥感植被指数、海拔、气象观测数据(光合有效辐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2001—2010年三江源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对其进行分县统计和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与测验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分别为0.73、0.79,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多年平均值为172.34 g/m^2,其中高寒草甸为214.81 g/m^2,高寒草原为130.07 g/m^2.3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位于东部的河南县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13.46g/m^2;而北部的曲麻莱最低,仅为69.04 g/m^2.4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升幅为0.93g/(m^2·a).研究显示,利用站点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地上生物量进行模拟,对于分析区域尺度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三江源 BP神经网络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曾纳 任小丽 +6 位作者 何洪林 张黎 徐茜 张梦宇 陈秀芝 高超 刘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5-1184,共10页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基于三江源区域草地AGB的野外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分析的方式构建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AGB时空估...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基于三江源区域草地AGB的野外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分析的方式构建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AGB时空估算。基于AGB时空模拟结果,分析了近19年(2000—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多种机器学习结合贝叶斯平均模型,草地AGB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为0.88,RMSE为71.60g/m^(2),表明多模型集成分析的方式对草地AGB估算获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2)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3)2000—2018年长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国家公园和澜沧江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多年平均值分别为82.96 g/m^(2)、117.54g/m^(2)和168.39 g/m^(2)。(4)近19年间,在黄河和长江源园区受到温度上升的影响草地AGB呈现出非显著性上升趋势;澜沧江区域,由于2015和2016年的降水量偏低,年际动态统计结果表现为非显著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草地地上生物量 时空变化 降水敏感性
下载PDF
在快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童谣夯实小学起步英语的教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7期138-140,共3页
英语童谣运用于小学起步英语的教学实践符合适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与英语的自然教学法,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能寓教于美,使儿童获得了英语的感性知识并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为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关键词 童谣 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 自然教学法 快乐 想象力
下载PDF
运用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纳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6年第3期73-75,共3页
本文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新型课堂教学,即转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纠错的理念,转而关注和呵护学生身上的积极特质,从教师、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设备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新型课堂教学,即转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纠错的理念,转而关注和呵护学生身上的积极特质,从教师、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设备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消解学生英文学习的"无力感"和教师教学的"倦怠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优化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圣经《创世纪》中“伊甸园”的生态美学
5
作者 曾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70-71,共2页
本文通过对《圣经》原典的仔细解读,对旧约圣经《创世纪》第一至三章中上帝造物及伊甸园意象加以探讨和阐发,指出受造自然与动植物有着跟人类同等的美学价值和存在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建构"神创论"基础之... 本文通过对《圣经》原典的仔细解读,对旧约圣经《创世纪》第一至三章中上帝造物及伊甸园意象加以探讨和阐发,指出受造自然与动植物有着跟人类同等的美学价值和存在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建构"神创论"基础之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创世纪 生态 美学 伊甸园
下载PDF
电影《功夫熊猫1》中的禅意与禅道
6
作者 曾纳 《科教文汇》 2016年第23期151-152,共2页
本文通过对电影《功夫熊猫1》中的音乐编排与场景设计,乌龟大师的角色设定,浣熊师傅和熊猫阿宝的顿悟情节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揭示该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禅宗文化的准确把握和传神运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的价值。
关键词 电影 功夫熊猫 禅意 禅道
下载PDF
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评析
7
作者 曾纳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雪夜林畔小驻》是弗罗斯特的名作之一,这首诗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经典,词句精巧,韵律优美,意境丰满含蓄,易于引发读者的联想。本文通过分析此诗歌的一篇中译文,评价了它在传达原文的文化意境和语言风格方面的特点,认为译者必须... 《雪夜林畔小驻》是弗罗斯特的名作之一,这首诗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经典,词句精巧,韵律优美,意境丰满含蓄,易于引发读者的联想。本文通过分析此诗歌的一篇中译文,评价了它在传达原文的文化意境和语言风格方面的特点,认为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本对汉语读者可能产生的审美感觉,灵活选择贴近于原诗风格的得体词语,力求最大限度地重塑原诗的意境和整体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境 汉译
下载PDF
4种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生成高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李思源 叶真妮 +2 位作者 毛勇伟 陈玉玲 曾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7-435,共9页
【目的】针对时空融合方法在遥感植被状况调查及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比对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Fit-FC)和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RPRTM)等4种... 【目的】针对时空融合方法在遥感植被状况调查及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比对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Fit-FC)和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RPRTM)等4种时空融合模型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融合效果。【方法】以三江源地区2块具有差异性地表特征的区域为研究样地,采用上述4种时空融合方法,融合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 8影像和250 m时间步长16 d的MODIS NDVI数据,生成步长为16 d的30 m空间分辨率的NDVI数据。基于Landsat NDVI影像通过定性的目视判别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来评价不同融合模型结果的空间特征模拟效果,并以真实的MODIS NDVI时间动态为参考,分析了不同融合方法对地表植被动态特征的拟合效果。【结果】(1)关于空间特征的捕捉,在地表覆盖状况较复杂的区域,RPRTM融合效果最佳(R2=0.82);而对于输入影像差异较大的区域,ESTARFM融合效果最佳(R2=0.95)。(2)关于时间动态的捕捉,RPRTM针对不同的植被型均取得了最佳效果(R2为0.97~0.99)。(3)相对于模型输入数据的时空可比性,地表异质性对STARFM和ESTARFM融合效果的影响更大。【结论】4种时空融合模型能有效用于生成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数据,不同模型其融合效果各有不同,RPRTM在复杂地表区域与模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中均有较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数据融合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 规则集回归树融合模型 回归拟合空间滤波和残差补偿模型
下载PDF
散射辐射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总初级生产力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任小丽 何洪林 +4 位作者 张黎 葛蓉 曾纳 李攀 于贵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8-1907,共10页
太阳辐射的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LUE(light use efficiency,光能利用率),因此需要在生产力模型中显式地加入散射辐射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模拟植被冠层光合作用.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光能利用率模型,增加散射辐射模块,... 太阳辐射的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LUE(light use efficiency,光能利用率),因此需要在生产力模型中显式地加入散射辐射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模拟植被冠层光合作用.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光能利用率模型,增加散射辐射模块,利用站点通量观测数据估计模型关键参数;结合区域尺度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模拟了2003—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区域尺度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力),并量化了GPP模拟的不确定性,进而通过分析模型改进前后GPP空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差异量化了散射辐射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散射辐射对LUE的影响后,模型参数优化效果明显提升,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的模拟效果得到提升;2003—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模拟值呈现东南部较大,西北部较小的空间格局,与不考虑散射辐射的结果一致,但GPP平均值由312.3 g/(m^2·a)增至341.7 g/(m^2·a),增幅约9.4%,说明不考虑散射辐射会低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GPP模拟值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与不考虑散射辐射的结果一致,但是平均不确定性大小有所降低,从9.15%降至8.66%.研究显示,若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GPP模拟中不考虑散射辐射,虽不会影响其空间格局,但会低估GPP模拟值的大小,同时增加其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辐射 光能利用率 总初级生产力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牛忠恩 胡克梅 +7 位作者 何洪林 任小丽 张黎 葛蓉 李攀 郑涵 朱晓波 曾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697-4709,共13页
准确量化区域蒸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候波动,亟须探讨蒸散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T-JPL(Priestly 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模型... 准确量化区域蒸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候波动,亟须探讨蒸散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T-JPL(Priestly 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模型,集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 2015年蒸散,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数优化后PT JPL模型可解释蒸散年际变化的68%,优于原始模型及MODIS蒸散产品;2)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蒸散为440.16mm/a,呈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3)2000 2015年蒸散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slope=6.48Gt/a,P=0.17),但具有年代际差异,2000 2010年中国地区蒸散呈显著下降趋势(slope=21.05,P<0.01),占全国蒸散总量45.05%的内蒙古地区、甘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解释了61.88%的年际变化;2010 2015年呈轻微上升趋势(slope=10.48,P=0.71),各地区均无显著变化趋势;4)辐射主导了蒸散的年代际差异,分别解释了2010年前后蒸散下降及上升趋势的51.45%、85.26%。蒸散呈显著变化趋势的内蒙古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主要受辐射控制,甘新地区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PT-JPL模型 时空格局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