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请回答1985”:Live Aid演唱会的跨时空旅行、数字展演与神话再生产
1
作者 李红涛 曾维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4,共15页
1985年席卷全世界的Live Aid援非义演,并未出现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电视屏幕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此与中国民众绝缘。在过去三十多年间,不同代际的个体基于不同契机和情境、借助各种媒介手段展开与事件的“跨时空接触”。事件原初脚本被... 1985年席卷全世界的Live Aid援非义演,并未出现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电视屏幕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此与中国民众绝缘。在过去三十多年间,不同代际的个体基于不同契机和情境、借助各种媒介手段展开与事件的“跨时空接触”。事件原初脚本被个体经验、摇滚社群和流行文化改写,最终沉淀为围绕皇后乐队及其主唱的超凡魅力、摇滚乐“黄金时代”和世界主义理想的三重神话。在赛博空间中,网民投入林林总总的数字展演实践,通过修复高清视频、策展演唱会内容,将事件再语境化,挖掘被淹没的历史片段。这既再生产了上述记忆神话,也创造出消解仪式庄严感的另类神话。作为媒介事件的“异例”,Live Aid的中国之旅揭示出个体如何从媒介和社会变迁中汲取资源,勾连自我认同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实践,由此延续媒介事件的生命,续写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 Aid 媒介事件 记忆旅行 记忆神话 数字展演
下载PDF
热点时刻的摇滚诠释:以《乐队的夏天》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黄顺铭 曾维涵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6,共15页
在一家视频平台上播出的音乐节目《乐队的夏天》为中国摇滚乐创造了一个“热点时刻”。本文以“诠释社群”作为统摄性的理论视角,辅以“边界工作”、“集体记忆”与“怀旧”的支持性视角,系统考察乐队、嘉宾、乐评人等各种诠释者如何围... 在一家视频平台上播出的音乐节目《乐队的夏天》为中国摇滚乐创造了一个“热点时刻”。本文以“诠释社群”作为统摄性的理论视角,辅以“边界工作”、“集体记忆”与“怀旧”的支持性视角,系统考察乐队、嘉宾、乐评人等各种诠释者如何围绕摇滚展开话语实践。从“乐夏”和其他衍生性节目诠释者的话语中,浮现出了三组重要的摇滚元素:乐队作为主要音乐实践主体、摇滚的现场音乐特质、摇滚所表征的乌托邦。这些元素也被他们作为话语资源,针对摇滚展开边界工作和记忆工作。“乐夏”还被纳入中国摇滚的历史中,并被赋予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外,作为大众文化之产物,《乐夏》通过多种方式形塑了中国摇滚的诠释社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队的夏天》 摇滚 诠释社群 边界工作 集体记忆 怀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