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寨碉楼原始与现代理念的共鸣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香敏 曾艺军 季富政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分析羌族碉楼民居聚落外部空间的界面及内容 ,找寻能够打动人的空间表达理念 。
关键词 羌族 羌寨 碉楼 外部空间 界面 民居聚落建筑
下载PDF
肝脾硬度联合门静脉宽度与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郭声 罗颖敏 +2 位作者 曾艺军 包龙远 魏应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30-33,41,共5页
目的探究肝脾硬度联合门静脉宽度与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分为A组(60例,轻度食管胃底静... 目的探究肝脾硬度联合门静脉宽度与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分为A组(60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组(60例,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组(60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D组(60例,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测及比较四组的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及门静脉宽度检测值及异常率、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门静脉宽度、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与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组、B组及C组的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及门静脉宽度检测值、脾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高于D组,门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低于D组,A组、B组及C组的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及门静脉宽度检测值、脾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及门静脉宽度异常率高于D组,C组高于A组及B组,B组则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组、B组及C组的门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硬度值、脾脏硬度值、门静脉宽度、脾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与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0.836,0.819,0.793,0.761,0.802,P<0.05)。结论肝脾硬度与门静脉宽度在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呈现显著异常的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硬度 门静脉宽度 酒精性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严重程度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结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3
作者 包龙远 郭声 +2 位作者 曾艺军 罗颖敏 周观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结合内镜下套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结合内镜下套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以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以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结合内镜下套扎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胃镜特征变化、治疗次数与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在曲张静脉数目、曲张静脉直径以及红色征上的表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结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改变胃镜特征表现,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组织胶注射 内镜套扎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包龙远 曹文韬 +6 位作者 郭声 罗颖敏 曾艺军 刘长虹 黄富烽 周观林 王红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IG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IG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IG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IG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胃底静脉曲张(GV)、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发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GV、PHG发生率均低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低于术后2周、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GV、PHG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术后2周,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术后2周,且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点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术后较易发生再出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 内镜下套扎治疗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华华 王芳芳 +1 位作者 曾艺军 黄慧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2例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作...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2例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包括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健康宣教、引流管固定、规范引流袋摆放位置、引流管道完全封闭4方面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运用4项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引流质量、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知识知晓率、引流管固定合格率、引流袋摆放位置正确率、引流管完全封闭率及腹胀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态度、专业能力、健康宣教、综合服务质量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引流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肝硬化腹水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与单用恩替卡韦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抗病毒疗效
6
作者 曾艺军 包龙远 +1 位作者 郭声 罗颖敏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6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与单用恩替卡韦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抗病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74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与单用恩替卡韦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抗病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74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每组37例。联合组给予人工肝PDF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单用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ELD评分、HBV-DNA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PDF联合恩替卡韦在ACLF短期抗病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短期抗病毒 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 恩替卡韦
下载PDF
空气波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华华 熊英领 +2 位作者 王芳芳 曾艺军 黄慧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93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空气波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93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采用空气波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空气波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乳酸测定在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观林 许守连 +4 位作者 罗颖敏 于璐 曾艺军 包龙远 郭声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712-713,748,共3页
目的动态乳酸测定在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肝病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按血乳酸分3组,其中2.0-4.0mmol/L低乳酸组共12例,4.0-6.0mmol/L为中乳酸组共10例;大... 目的动态乳酸测定在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肝病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按血乳酸分3组,其中2.0-4.0mmol/L低乳酸组共12例,4.0-6.0mmol/L为中乳酸组共10例;大于6.0mmol/L为高乳酸组共8例,分别观察各组28d死亡率、90d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检验指标情况。结果 28d死亡率高乳酸组高于中乳酸组和低乳酸组,中乳酸组高于低乳酸组,(P<0.05);90d死亡率高乳酸组高于中乳酸组和低乳酸组,中乳酸组高于低乳酸组,(P<0.05)。乳酸水平与CRP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21,P=0.03;乳酸水平与PCT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6,P=0.047;乳酸水平与白细胞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22,P=0.03。结论肝衰竭患者乳酸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乳酸水平高提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乳酸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血液流变学探讨局部抗凝在肝肾综合征患者CRRT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吉登亮 谢良冬 +2 位作者 谢宝昌 曾艺军 曾忠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0期8-10,共3页
目的在血液流变学特性基础上探讨局部抗凝(肝素+鱼精蛋白)在肝肾综合征患者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运用,不断提高CRRT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在血液流变学特性基础上探讨局部抗凝(肝素+鱼精蛋白)在肝肾综合征患者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运用,不断提高CRRT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低分子肝素局部抗凝模式下实施CRRT治疗,观察组在肝素+鱼精蛋白局部抗凝模式下实施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治疗指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血液流变学应用局部抗凝(肝素+鱼精蛋白)模式下CRRT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局部抗凝 肝肾综合征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临床运用 安全性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罗颖敏 曾艺军 +1 位作者 包龙远 刘长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加亚急性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加亚急性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及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救治效果、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疾病,临床使用人工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恩替卡韦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早期疾病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素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前后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邓鹏 肖国龙 +2 位作者 陈良忠 曾艺军 肖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前后血清甲状腺素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甲状腺素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实施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50例,均接受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并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保证动态... 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前后血清甲状腺素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甲状腺素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实施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50例,均接受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并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保证动态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将存活和死亡病例归为存活、死亡两组,对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比较,了解预后、血清甲状腺素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甲状腺素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比较P<0.05;而治疗前和治疗后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对比并不明显,数据对比P>0.05;与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更为正常,对比差异P<0.05,证实甲状腺功能正常者预后更好。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越正常患者预后越好,生存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血清甲状腺素 人工肝 预后
下载PDF
从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监测网络看当前耐药状况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艺军 孙丽娜 +20 位作者 刘学恩 张继明 孙剑 徐东平 黄利华 陆忠华 张淑芹 龙波 刘云华 陈士俊 朱同海 刘锦堂 汪茂荣 王海舰 张跃新 郝沛 韩悦 于德敏 张东华 张欣欣 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目的依托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方法采用网络信息与生物信息技术,建立并初步完善中国乙肝病毒(HBV)耐药网络监测平... 目的依托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方法采用网络信息与生物信息技术,建立并初步完善中国乙肝病毒(HBV)耐药网络监测平台,分析当前HBV逆转录酶(RT)区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耐药现状。结果建立了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大型HBV基因多功能共享数据库。截至2012年12月,已对267家单位的9 998例乙肝患者进行了基因耐药检测,其中基因型明确的患者有7 551例,B基因型为2 421例,占32.06%(2 421/7 551),C基因型为5 088例,占67.38%(5 088/7 551),D基因型患者为42例,占0.56%(42/7 551)。在检测到原发性耐药相关位点突变及代偿性突变的5 207例(5 207/7 551,68.96%)患者中,C基因型占3 700例(3 700/5 088,72.72%),B基因型占1 482例(1 482/2 421,61.21%),C基因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在原发性耐药位点突变中,主要耐药突变(rtM204V/I,rtA181T/V,rtN236T)的检出率为43.64%(3 295/7 551),其中M204I、rtA181T(sW172*)和rtA181V突变常见于C基因型(P值均<0.01),而N236T突变却在B基因型中多见(P<0.01)。在恩替卡韦继发性耐药突变的患者中,M204V比M204I更常见(P<0.01)。国内部分地区或医院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药物应用方案纷繁复杂,不够规范,多药耐药的构成比高达1.73%(131/7 551)。结论为实现对乙肝患者耐药数据的实时监控、共享和标准化,本研究建立了我国HBV耐药监测网络平台。目前国内HBV基因突变及其导致的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现状值得关注,其致病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 突变 耐药监测平台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特性与肝细胞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艺军 张欣欣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88-391,共4页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因癌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每年约新增50万~100万的HCC患者,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发展成HCC的高危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he...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因癌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每年约新增50万~100万的HCC患者,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发展成HCC的高危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突变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沛华 曾艺军 +5 位作者 谢永忠 夏金荣 杜传策 包月妃 周观林 王利勤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2期2-2,共1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6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众所周知...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6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众所周知,慢性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可人为的划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复制期及再活动期等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不一定按先后顺序发生.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再激活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HBV感染 原发性肝细胞癌 病毒感染后 慢性感染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免疫耐受期
下载PDF
组织胶注射治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在上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包龙远 郭声 +1 位作者 曾艺军 罗颖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探讨组织胶注射治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在上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人/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素干预,观察组... 探讨组织胶注射治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在上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人/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素干预,观察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组织胶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和再出血情况、炎症变化、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率升高,再止血率,IL-8、IL-6等炎症反应,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表达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穿孔、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胶注射治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可改善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中的止血率、再止血率,并降低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胶注射 艾司奥美拉唑钠 消化道溃疡 急性出血
下载PDF
粪菌移植在肝硬化患者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罗颖敏 郭声 +2 位作者 周观林 曾艺军 包龙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47-49,共3页
探究粪菌移植在肝硬化患者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肝硬化患者4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粪菌移植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治疗3个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探究粪菌移植在肝硬化患者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肝硬化患者4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粪菌移植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治疗3个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水平、Alb水平、Cr水平、CRP水平、INR水平、WBC水平、PLT水平、血氨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等,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 从上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粪菌移植组20个肝硬化样本之中,有2例并发了肝性脑病,粪菌移植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高达了10%;在对照这一组之中的20个样本中,合并发生了肝性的脑病样本是有9个,发生的几率达到了45.00%。我们进行横向的比较之后发现,这两个组别的几率比较,粪菌移植组几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中针对40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对比研究,粪菌移植组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粪菌移植在肝硬化患者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重大,但由于本研究所涉病例数目局限,具体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粪菌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