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众源地理数据的个性化路线服务框架及应用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涛 汪璐 +2 位作者 秦建新 向隆刚 曾芷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6,85,共7页
随着移动通信与LBS的蓬勃发展,能够描述个体行为的众源时空大数据大量涌现,为感知群体时空行为模式与探究个性化路线提供了新视角。该文将众源时空信息与出行者的个人意愿映射到实际路网空间,融合大众偏好和定制趋势,构建包含主题序列... 随着移动通信与LBS的蓬勃发展,能够描述个体行为的众源时空大数据大量涌现,为感知群体时空行为模式与探究个性化路线提供了新视角。该文将众源时空信息与出行者的个人意愿映射到实际路网空间,融合大众偏好和定制趋势,构建包含主题序列生成、POI推荐、历史路线推荐的局部路网模型,进而实现一种利用众源时空数据改进的HMM路线规划方法,为用户提供合适且个性化的出行方案;以长沙市岳麓区为研究案例,利用真实路网数据与相关兴趣点作为实验数据,基于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同月份的最优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源感知 个性化路线 路线规划
下载PDF
我国碳市场研究进展与前瞻性分析——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拥华 曾芷萱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89,共8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新阶段,“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市场新规的出台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塑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必要对我国碳市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新阶段,“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市场新规的出台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塑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必要对我国碳市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8~2021年我国碳市场有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发文量、关键词等知识图谱的详细解读,探析我国碳市场的研究进展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碳市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紧跟国际前沿,研究体系也日益成熟;“碳排放”“碳金融”“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等是近年来碳市场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碳市场研究经历了运行机制构建与国外经验借鉴、碳减排与配额分配、碳市场的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确立三个阶段;以“碳配额”为主的配额选择方式研究、以“碳减排”为主的多元化行业管控机制研究和以“碳价”为主的数据检验与政策导向的市场效应研究是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双碳”目标 CITESPACE 碳减排 碳配额 碳价
下载PDF
光学公司价值创造路径探析
3
作者 曾芷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第5期81-83,共3页
光学技术是现代科学重要的领域之一,与人们出行和生活密不可分,给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此探析光学公司的价值创造机理。计算得知S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并且价值创造总量较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文章基于财务驱动模型从营运资金管理活动... 光学技术是现代科学重要的领域之一,与人们出行和生活密不可分,给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此探析光学公司的价值创造机理。计算得知S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并且价值创造总量较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文章基于财务驱动模型从营运资金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活动、融资管理活动几个方面探讨了S公司的价值创造的财务驱动因素。随后收集各类财经资料,对S公司的非财务驱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四大创造路径。最后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出发,对企业如何利用关键性财务驱动因素和非财务取得因素为企业提高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创造新型产品、整合产业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创造 路径机理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共创机制探析
4
作者 曾芷萱 《品牌与标准化》 2022年第1期19-21,共3页
虚拟品牌社群的建立逐渐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常态,品牌方和用户的共同利益需求推动了两者的价值共创行为,产生了"互动+资源整合"的经典模式。根据虚拟社群的群体特征划分,认为虚拟品牌社群具备产品技术特征、个人交际特征和... 虚拟品牌社群的建立逐渐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常态,品牌方和用户的共同利益需求推动了两者的价值共创行为,产生了"互动+资源整合"的经典模式。根据虚拟社群的群体特征划分,认为虚拟品牌社群具备产品技术特征、个人交际特征和平台环境特征。归纳总结出四大价值共创机制:消费的信息性推动利益感知水平、社群的互动性增强顾客的活跃度、技术的易得性鼓励产品创新和自我成就需求推进顾客公民行为。最后提出四种优化建议:合理管控信息的需求性、加强品牌社群的氛围构建、提升用户参与感的品牌体验和培养用户品牌忠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品牌 社群 价值共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