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尹翎 马良飞 +1 位作者 严小勤 曾西西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氏腰痛方内服外用配合温针... 目的:探讨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氏腰痛方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疼痛、腰椎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疗效指标。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上述4个指标除VAS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2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效评定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葛氏腰痛方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其直指病机,疗效确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腰痛方 温针灸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寒湿瘀阻证
下载PDF
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罗健 曾西西 肖国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常规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对上述4个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能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 疗效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马良飞 何蓬莉 +2 位作者 曾西西 王蕊 尹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495-499,505,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下肢机器人训练,改良组采用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眼动/平衡训练技术、非侵入...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下肢机器人训练,改良组采用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眼动/平衡训练技术、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可穿戴设备、远程诊疗的下肢机器人。两组干预9周,观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BBS评分、MBI指数评定,9周后两组在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改良组在FMA评分、BBS评分、MBI指数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方面,9周后两组在Holden分级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改良组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能够实现视听多感官、多通道刺激和训练,通过眼球运动捕捉建立自适应算法;并在传统下肢机器人的步态参数采集基础上,融入表面肌电系统和近红外光脑成像系统的肌电参数、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进行多指标的同步监测,最终实现具有自适应功能、可调整、优化、可更新训练方案的智能技术,提高干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下肢机器人 多任务 可穿戴设备 眼动仪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马良飞 尹翎 +3 位作者 方婷 曾西西 佟佳璇 马献昆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46-351,共6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R)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3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rTMS组和对照组,根据纳...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R)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3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rTMS组和对照组,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得到联用组49例,rTMS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假磁刺激,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真实的rTMS刺激,联用组在rTMS组基础上加用VR技术,3组均干预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Stroop色词试验(SCW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联用组的MoCA评分和SCWT结果均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的BDNF水平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SE、HCY水平低于rTMS组和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能够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相关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虚拟现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