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青东 方国华 +2 位作者 陈雪荣 李志龙 孙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讨论分析肱骨髁间骨折AO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治肱骨髁间骨折 2 4例 ,均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 4个月~ 3年 7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均在 8~ 1 2周 ,1 8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 75 %。结... 目的 讨论分析肱骨髁间骨折AO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治肱骨髁间骨折 2 4例 ,均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 4个月~ 3年 7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均在 8~ 1 2周 ,1 8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 75 %。结论 肱骨远端形态构造特殊 ,双钢板及螺钉能有效固定骨折端 ,并早期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双钢板 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 疗效分析 内固定
下载PDF
AO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附28例报告)
2
作者 曾青东 陈雪荣 +1 位作者 孙新 车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 钢板治疗 支撑 膝关节功能障碍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不愈合 复杂骨折 创伤骨折 关节僵硬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7
3
作者 方国华 曾青东 +1 位作者 孙新 李志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把具有可比性 2组各 5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分别采用两种内固定 ,比较 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带锁髓内钉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4 .8个月 ,深部感染 3例 ,内固定... 目的 :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把具有可比性 2组各 5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分别采用两种内固定 ,比较 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带锁髓内钉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4 .8个月 ,深部感染 3例 ,内固定失败 1例。50例加压钢板组深部感染 6例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5 .9个月 ,内固定失败 4例。把深部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的病例作为治疗失败病例比较 (x2 =5 .3 ,P <0 .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会进一步损伤皮肤、肌肉、骨膜和骨折端的血供 ,内固定坚强可靠 ,应力遮挡效应小 ,感染率低 ,骨折愈合时间短 ,内固定失败率低 ,优于加压钢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治疗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下载PDF
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方国华 曾青东 +1 位作者 骆剑敏 樊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腰腿痛病人 ,根据每一病人的腰椎功能位X线片和腰椎MRI图片 ,确定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及有无节段不稳 ,并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 :L3~S1共有 36个节段不稳 ,占 12 % ...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腰腿痛病人 ,根据每一病人的腰椎功能位X线片和腰椎MRI图片 ,确定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及有无节段不稳 ,并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 :L3~S1共有 36个节段不稳 ,占 12 % ;腰椎不稳 2 9例 ,占病人总数的 2 9% ,L4/ 5、L3/ 4、L5 /S1的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 2 2 %、10 %和 4% ;腰椎不稳与病人年龄分组呈现密切正相关 ,腰椎不稳与单节段退变及总退变度密切正相关。结论 :腰椎不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不稳 病理
下载PDF
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居适 朱国庆 +1 位作者 赵霞清 曾青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259-260,共2页
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张居适,朱国庆,赵霞清,曾青东Halo-Vest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已被广泛用于颈椎外科。我院自1989年开始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颈椎损伤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 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张居适,朱国庆,赵霞清,曾青东Halo-Vest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已被广泛用于颈椎外科。我院自1989年开始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颈椎损伤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锥损伤 固定术 HALO-VEST
下载PDF
下肢等长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宏斌 朱振安 +4 位作者 陈雪荣 曾青东 骆剑敏 范洪辉 骆宏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中的作用。方法将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应用于2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前确定患者双下肢长度,术中根据下肢等长装置测量的结果对双下肢长度进行调节,以尽量减少或消...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中的作用。方法将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应用于2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前确定患者双下肢长度,术中根据下肢等长装置测量的结果对双下肢长度进行调节,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及早期松动等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双下肢长度相等者13例,不等长者7例(0.5~4 cm),术后双下肢等长者5例,相差<0.5 cm者11例,相差0.5~1 cm者3例,双下肢长度相差>1 cm 1例(达4 cm)。术后6个月,除1例>1 cm者外,余患者行走时均无明显跛行感。1例骨质疏松明显者,髋臼假体安装偏下,通过调整股骨假体颈长获得双下肢长度等长。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安装良好。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本下肢等长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长度 下肢等长装置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宏斌 骆剑敏 +2 位作者 骆宏伟 曾青东 陈雪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对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3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在THA术中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对照组在THA术中不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对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3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在THA术中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对照组在THA术中不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摄标准位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术后6个月对患髋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并调查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实验组为(85.00±13.86)min,对照组为(75.00±12.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为(238.5±101.17)ml,对照组为(235.65±98.8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假体侧倾角和前倾角,实验组分别为43.97°±2.12°和16.37°±2.08°,对照组分别为45.19°±4.46°和15.58°±4.43°;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实验组为88.95分±6.86分,对照组为88.17分±6.13分;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00%;以上3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小,可重复性好,对照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为明显。结论在THA术中应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可将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杯 前倾角 侧倾角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预防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宏斌 朱振安 +4 位作者 陈雪荣 曾青东 骆剑敏 范洪辉 骆宏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实验组术中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根据术前测量值调节手术侧肢体长... 目的探讨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实验组术中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根据术前测量值调节手术侧肢体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后第2天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术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患髋的Harri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满意,但在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下肢等长测量装置,可有效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下肢等长装置 下肢不等长
下载PDF
应用Kaneda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居适 曾青东 +1 位作者 张辉 章才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260-261,共2页
应用Kaneda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张居适,曾青东,张辉,章才军1989~1993年我院应用Kaneda固定器对1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病例施行了前路椎管减压及脊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进... 应用Kaneda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张居适,曾青东,张辉,章才军1989~1993年我院应用Kaneda固定器对1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病例施行了前路椎管减压及脊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脊柱重建 固定器 前路椎管 减压
下载PDF
小腿严重创伤伴血管损伤41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雪荣 孙文 +1 位作者 周平 曾青东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创伤伴血管损伤患者非桥式交叉修复方法。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41例。结果 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创伤伴血管损伤患者非桥式交叉修复方法。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41例。结果 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伴感染截肢2例,皮瓣部分坏死3例,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41例失访15例。26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8个月。功能基本恢复23例,大部分恢复3例。结论小腿严重创伤伴血管损伤患者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血管的非桥式交叉技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伤肢血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创伤 骨折 移植
下载PDF
颈、腰并发椎间盘病的MRI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张居适 曾青东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2期138-139,共2页
颈、腰并发椎间盘病的MRI诊断及治疗王磊张居适曾青东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单纯颈椎间盘病,腰椎间盘病在骨科临床已不少见,但国内对颈、腰并发椎间盘病已有较多报告。近几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广泛... 颈、腰并发椎间盘病的MRI诊断及治疗王磊张居适曾青东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单纯颈椎间盘病,腰椎间盘病在骨科临床已不少见,但国内对颈、腰并发椎间盘病已有较多报告。近几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该类疾病的患者人数报告较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间盘病 MRI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改良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国华 曾青东 +1 位作者 孙新 李志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6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改良 三叶形钢板 内固定 治疗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
下载PDF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居适 曾青东 王磊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2期78-80,共3页
应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6例颈椎疾患,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6例、多椎间隙颈椎间盘病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8例行双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双开门式十中央植骨固定术,5例行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本组病... 应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6例颈椎疾患,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6例、多椎间隙颈椎间盘病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8例行双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双开门式十中央植骨固定术,5例行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本组病例经5个月以上(平均1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作者认为经后路多节段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又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 扩大成形术 颈椎病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的临床应用研究
14
作者 骆剑敏 李宏斌 +4 位作者 钱宇 金以军 张军 陈雪荣 曾青东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分类法
下载PDF
下颈椎损伤标准和改良Moore分类法的应用比较
15
作者 骆剑敏 李宏斌 +4 位作者 钱宇 陈雪荣 金以军 张军 曾青东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34-636,639,共4页
目的 比较标准和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下颈椎损伤患者先后应用标准及改良Moore分类法进行分类诊断,确定治疗方法,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标准Moore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96... 目的 比较标准和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下颈椎损伤患者先后应用标准及改良Moore分类法进行分类诊断,确定治疗方法,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标准Moore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96例,应当手术而患方要求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84例.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确定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98例,应当手术而患方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63例.只有在前柱损伤及前柱、后柱均损伤患者中,使用两种分类法后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改良Moore分类法表述更为全面,在指导治疗方面更加简易可行,优于标准Moore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 Moore分类 稳定性量化评分 应用比较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16
作者 陈雪荣 孙文 +1 位作者 曾青东 周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78-579,共2页
目的通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研究,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87侧,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以及掌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结合... 目的通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研究,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87侧,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以及掌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结合石膏外固定3种手术方式。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1个月。3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为83.3%,87.1%,88.6%。结论3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颈前路镙钉固定骨折端错位分离原因分析与对策
17
作者 陈雪荣 曾青东 +1 位作者 金以军 范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 目的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空镙钉时4例骨折端再次出现错位分离,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次数。结论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确保导针正位X线片上居中,侧位X线片上呈15°~20°后倾经骨折线到达尖端;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特别是螺纹长度的中空螺钉,才能有效防止齿状突骨折端的错位与分离,保证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顺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空心螺钉 前路
下载PDF
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修复小腿足踝部严重创伤
18
作者 陈雪荣 曾青东 +1 位作者 周平 孙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血管桥接 移植皮瓣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 小腿 修复 复合组织瓣转移
下载PDF
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青东 梁文清 +1 位作者 胡旭军 李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1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探讨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03—2013-05采用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73例,根据AO/ASIF分型:C1型骨折35例,C2型骨折26例,C3型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03—2013-05采用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73例,根据AO/ASIF分型:C1型骨折35例,C2型骨折26例,C3型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9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感染、背侧肌腱激惹症状、腕管综合征、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Dienst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37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为91.8%;按照改良的McBride评分腕关节评估标准评定:优35例,良31例,可7例,优良率90.4%。结论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内固定 Henry入路 掌侧解剖锁定钛板
原文传递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不短缩再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雪荣 孙文 +1 位作者 曾青东 车斌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92,共1页
2001年6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及局部皮瓣转位方式,对19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进行不短缩拇指再植术,成活17例,失败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外形和功能。
关键词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 拇指再植术 短缩 血管神经 皮瓣转位 肌腱移位 离断伤 成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