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脑性瘫痪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聂玉琴 许菊芳 +4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郑慧芳 栾新平 莫红 热孜亚.阿不都赛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相关因素。方法脑瘫患儿239例,正常儿童5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脑瘫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脑瘫患儿和正常儿童的母亲的年龄、母亲的民族、母亲的职业、近亲结婚...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相关因素。方法脑瘫患儿239例,正常儿童5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脑瘫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脑瘫患儿和正常儿童的母亲的年龄、母亲的民族、母亲的职业、近亲结婚、人均家庭年收、居住地、分娩地点、父母有害物质接触史、家族有脑瘫相关疾病史、母亲孕期有相关疾病、孕期服药、孕期营养摄取差、孕前有月经紊乱、经历躯体损害、受到精神刺激、孕前有流产史、异常产史、孕期有阴道出血史、脑瘫患儿的胎数、分娩孕周中早产、难产、产程中意外、生后窒息、低出生体质量、脑瘫患儿新生儿期患相关疾病比例比较P均<0.05。母亲年龄越小、维吾尔族、父母接触有害物质史、孕期有服药史、孕前遭受重大精神刺激、既往有异常产史、早产、难产、有产程意外、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期发生相关疾病是新疆地区小儿脑瘫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年龄、维吾尔族、父母接触有害物质史、孕期有服药史、孕前遭受重大精神刺激、既往有异常产史、早产、难产、有产程意外、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期发生相关疾病是新疆地区小儿脑瘫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近亲结婚 孕期服药
下载PDF
脑电图反应性分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逯霞 艾克拜尔.哈里克 +5 位作者 张晶晶 闫宝锋 许健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菊芳 栾新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脑电图反应性分级(ECBER)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早期诊断及预后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4例临床诊断为急性CO中毒昏迷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DEACMP将其分为发生DEACMP的观察组(31例)和未发生DEACMP的对... 目的:评估脑电图反应性分级(ECBER)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早期诊断及预后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4例临床诊断为急性CO中毒昏迷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DEACMP将其分为发生DEACMP的观察组(31例)和未发生DEACMP的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病史、中毒后昏迷时间、脑电图(EEG)评分及ECBER分级等临床指标差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估ECBER分级对DEACMP的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发病3个月患者生存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既往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EEG评分及ECBER分级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1,t=2.822,t=3.398,t=3.279;P<0.05)。ECBER早期诊断DEACM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9%、76.7%和7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BER分级是发病3个月DEACM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3.624,P<0.05)。结论:ECBER能够早期诊断DEACMP,并且能较好地评估急性CO中毒昏迷的患者短期预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分级标准 脑电图反应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头颅MRI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逯霞 艾克拜尔.哈里克 +5 位作者 闫宝锋 许健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菊芳 尔阿芭 栾新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364-2365,2368,共3页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9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所有患儿进行aEEG及头颅MRI检查,同时给予所...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9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所有患儿进行aEEG及头颅MRI检查,同时给予所有患儿相应治疗,并随访1年。分析临床病情程度、MRI分度及远期预后与aEEG改变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患儿病情程度不断加重,aEEG检查异常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轻、中、重度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RI分度不断增加,aEEG检查异常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轻、中、重度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检查正常患儿的正常率为100.00%(25/25),明显高于aEEG检查轻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79.17%(19/24)],以及aEEG检查重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0.00%(0/20)],而aEEG检查轻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又明显高于aEEG检查重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aEEG改变与患儿临床病情程度、MRI分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患儿远期预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 aEEG联合头颅MRI检查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振幅整合脑电图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 评估
下载PDF
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逯霞 艾克拜尔.哈里克 +4 位作者 许健 闫宝锋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尔阿芭 栾新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9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腓总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未... 目的评估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腓总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未接受肌电图仪电刺激;短程组24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2周;长程组21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三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趾短伸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等腓总神经肌电生理数据。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优良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NCV、CMAP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MEPLP均较治疗前减短(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的恢复,长疗程患者恢复程度更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肌电图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彬 闫宝锋 +3 位作者 木依.阿不里米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尔阿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her流涎分级法(TDS)对手术组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及同期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流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及6个月时洼田评分、TDS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2周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吞咽功能,减少其流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 吞咽障碍 流涎 儿童
下载PDF
高分辨薄层CT扫描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栾新平 刘继新 +7 位作者 贾宏宇 党金山 木依.阿不 丛海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王兵 李林玉 杨水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2 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 CT表现 ,研究薄层 CT扫描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扫描时采用层厚 2 mm,层间距 2 m m,对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 2 9例病人进行视神经和视神经管扫描。结果...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2 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 CT表现 ,研究薄层 CT扫描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扫描时采用层厚 2 mm,层间距 2 m m,对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 2 9例病人进行视神经和视神经管扫描。结果 :CT扫描发现视神经管骨折 15例 ,视神经周围血肿 3例 ,同侧蝶窦积血 11例 ,同侧筛窦积血 18例 ,视神经肿胀 8例。结论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 CT表现为视神经管骨折、骨折的间接征象和视神经损伤的本身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薄层CT扫描 诊断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维吾尔族、汉族脑瘫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菊芳 杨培娥 +3 位作者 闫宝锋 聂玉琴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热孜亚.阿布都赛麦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98-199,共2页
目的: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维吾尔族、汉脑瘫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父亲或母亲作为对照,均于入院3天内、出院... 目的: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维吾尔族、汉脑瘫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父亲或母亲作为对照,均于入院3天内、出院1年后填写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间SF-36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入院3天内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儿父母SF-36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1年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瘫患儿的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患儿父母生活质量,使其有精力护理和配合脑瘫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脑瘫患儿 父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尔阿芭 哈尼帕 +3 位作者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里克 闫宝锋 《新疆医学》 2016年第2期178-179,183,共3页
目的分析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方法收集78例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混合型脑瘫患者术前术后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术前EEG异常61例(78.2%),术后症状改善62例(79.4%),术后EEG改善12例(1... 目的分析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方法收集78例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混合型脑瘫患者术前术后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术前EEG异常61例(78.2%),术后症状改善62例(79.4%),术后EEG改善12例(19.7%),无明显改善16例(20.5%)。结论脑电图对术后混合型脑瘫患儿症状及脑功能的改善可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仍不能提供较全面的脑功能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脑电图
下载PDF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9
作者 栾新平 贾宏宇 +5 位作者 刘继新 党金山 木依.阿不 丛海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林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总结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的经验和教训 ,以利提高手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颞枕硬膜内入路、枕部经小脑幕与枕下联合入路、枕下内侧入路、旁正中入路 ,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 6例 ,次全切除 2例。术... 目的 :总结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的经验和教训 ,以利提高手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颞枕硬膜内入路、枕部经小脑幕与枕下联合入路、枕下内侧入路、旁正中入路 ,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 6例 ,次全切除 2例。术后死亡 1例 ,共济失调 1例 ,构音障碍和饮水咳呛 1例 ,5例痊愈。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切除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手术时必须切除窦内肿瘤 ,在切除肿瘤侵入的横窦前 ,必须有血管造影完全闭塞的证据。脑干附近的肿瘤先行包膜内切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2
10
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 +1 位作者 栾新平 尔阿芭逯霞 《新疆医学》 2012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施行L1-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们在脊髓圆锥部行SPR治疗70例痉挛型CP。术前和术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施行L1-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们在脊髓圆锥部行SPR治疗70例痉挛型CP。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按Ashworth痉挛评分法对下肢肌肉不同肌群的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2周、4周、和6个月的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痉挛的解除率100%,功能改善率83%,踝阵挛消失率90%,剪刀步均消失,肌力均在3级以上,与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少数患儿出现暂时性下肢麻木、乏力外,未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圆锥部行SPR术具有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有效缓痉挛型CP病人的下肢肌肉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脊髓圆锥
下载PDF
低血钠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11
作者 刘继新 栾新平 +1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林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低血钠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轻度脑外伤致脑梗塞3例
12
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党金山 +1 位作者 贾宏宇 苑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51-451,共1页
关键词 轻度 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塞 病例报道 常见 脑缺血 MRI 青年 儿童
下载PDF
血清胆固醇联合hs-CRP预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
13
作者 李彬 闫宝锋 +3 位作者 尔阿芭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里克 栾新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TC、LDL-C)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发病在6小时内的103例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发病24小时对患者行头颅CT扫描,同时在入院时行血清hs-CRP和TC、LDL-...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TC、LDL-C)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发病在6小时内的103例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发病24小时对患者行头颅CT扫描,同时在入院时行血清hs-CRP和TC、LDL-C水平检测,依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实验组(血肿明显扩大)和对照组(血肿变化不大),对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TC、LDL-C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50.82±24.9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16±10.73)mg/L(P<0.01)。而实验组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3.59±0.74)mmol/L、(2.04±0.5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TC为5.24±0.91 mmol/L,LDL-C为3.29±0.83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联合血清TC、LDL-C水平可以更好的预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为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预测
下载PDF
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逯霞 +5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健 闫宝锋 尔阿芭 许菊芳 栾新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比较研究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取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SPR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痉挛量表(CS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CSS评分开始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CSS评分开始降低;观察组治疗2周,1、3、6个月后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GMFM评分开始升高,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GMFM评分开始升高;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后者在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方面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肌电图 A型肉毒素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附17例报告)
15
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木依.阿不 +2 位作者 栾新平 苑杨 张晶晶 《新疆医学》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急性脑膨出是急性颅脑损伤手术中较常见的问题,且预后差。回顾我科自1995年~2005年17例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颅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脑膨出 颅脑损伤术 防治 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资料 脑伤病人 手术中 预后差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脑电图及TCD监测指标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宝锋 逯霞 +4 位作者 苗伟 尔阿芭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里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89-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脑电图及TCD监测指标的改变,分析脑功能及脑血流的变化。方法选取脑瘫患儿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脑电图及TCD监测指标的改变,分析脑功能及脑血流的变化。方法选取脑瘫患儿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测定患儿的脑电图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脑电图及大脑ACA、MCA、PCA血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脑电图及大脑ACA、MCA、PCA的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并提高脑瘫患儿脑内血流,改善其脑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脑瘫 脑电图 TCD
下载PDF
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动态变化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逯霞 +5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健 闫宝锋 尔阿芭 许菊芳 栾新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动态变化对评估痉挛性脑瘫患儿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77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积极临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第2周、第1月分别检测每位患儿血清UCH... 目的分析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动态变化对评估痉挛性脑瘫患儿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77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积极临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第2周、第1月分别检测每位患儿血清UCH-L1水平,同时评估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分析每个时间点血清UCH-L1水平与GMFCS的相关性。随访1年将患儿根据运动功能程度分组,预后良好组(GMFCSⅠ~II级)和预后不良组(GMFCS II~Ⅴ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1年运动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UCH-L1水平对痉挛性脑瘫患儿随访1年GMFCS的预测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两组患儿血清UCH-L1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而在同一时间点预后良好组患儿的血清UCH-L1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每个时间点的血清UCH-L1水平与GMFCS均为正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UCH-L1水平是随访1年运动功能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评估血清UCH-L1水平预测随访1年运动功能预后不良有显著预测价值(P<0.05),且判定血清UCH-L1水平切点为28.7ng/mL对预测随访1年运动功能预后不良有85.6%的灵敏度和78.8%的特异性。结论血清UCH-L1能有效反映痉挛性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程度,随治疗进行而进行性降低,且对患儿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痉挛性脑瘫 预后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宝锋 李彬 +5 位作者 木依.阿不里米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里克 尔阿芭 逯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该术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受试对象... 目的通过分析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该术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照组不行任何治疗,回家正常养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时根据手功能分级(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评定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明细提高(P<0.05),对照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GMFM-66评分随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8,P=0.058>0.05)。而对照组GMFM-6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t=0.822,P=0.432>0.05)。结论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明显提高其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但在粗大运动方面的得疗效不确切,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手足徐动型脑瘫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血清NSE、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的变换 被引量:3
19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逯霞 +4 位作者 许健 闫宝锋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尔阿芭 栾新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比较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群张力和患儿基底节区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小腿三头肌群、腘绳肌、髋内收肌群手术前的肌张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后的肌张力(P<0.05)。对侧基底节区Cho/NAA术后较术前升高,而NAA/Cr较术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患儿NSE水平为(16.4±4.1)μg/L,明显低于术前的(28.9±8.2)μg/L(P=0.000);而术后TGF-β1水平为(64.2±31.5)ng/L,明显高于术前的(32.4±24.7)n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儿各肌肌群张力,调节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脊神经切断术 儿童 磁共振波谱 NSE TGF-β1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逯霞 +4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健 闫宝锋 尔阿芭 许菊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使用效果及肌电图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使用效果及肌电图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电生理监护仪监护,其中A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的剂量为0.5μg/(kg·min),B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的剂量为1.0μg/(kg·min)。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用药前后患儿患儿神经根诱发肌电图(evoked electromyogram,EEMG)的潜伏期以及振幅保留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A组EEMG潜伏期以及振幅保留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分别为(60.5±5.1)mm Hg、(72.3±10.1)次/min,均显著低于A组的(63.8±6.6)mm Hg、(80.6±12.5)次/min。用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给予脑瘫患儿0.5μg/(kg·min)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瘫 儿童 脊神经切断术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