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未培轩 兰晓敬 +3 位作者 吴亭亭 史俊峰 薛延英 王景梅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情况、喂养耐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差异。营养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结果两组喂养第1~6天目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7天,间断组目标达标率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喂养耐受性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1天及第7天,两组ALB、PA、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肠内营养支持后,第7天两组ALB及Hb均较前升高(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早期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效果相当,提高喂养耐受性是提高喂养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喂养耐受性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未培轩 李毅 +1 位作者 王洪瑾 曾皓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大鼠烧伤后血清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变化及烧伤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总抗氧化能力在不同H2S水平下的变化,从而探讨H2S对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72只制备30%TBSAⅢ度烫伤模... 目的分析大鼠烧伤后血清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变化及烧伤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总抗氧化能力在不同H2S水平下的变化,从而探讨H2S对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72只制备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并分为单纯烧伤组、NaHS组和PPG组,每组24只,余下6只大鼠作为非烧伤组。单纯烧伤组、NaHS组和PPG组分别在6h、12h、24h、48h时项点各取6只大鼠采集血清。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H2S浓度,采用试剂盒分析仪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结果与非烧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各时相点H2S水平均降低,6h(35.18±5.46)μmol/L和12h(52.20±5.06)μmol/LH2S水平均降低较明显(P<0.05),各时相点CRP及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升高,TOAC降低(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NaHS组H2S水平在伤后6h(54.77±3.12)μmol/L、12h(52.20±5.06)μmol/L和24h(50.91±3.80)μmol/L均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各时相点PPG组H2S水平降低,CRP及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升高,TOAC降低(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了解H2S对烧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CRP及TAOC的影响,进一步表明了H2S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但H2S能否在严重烧伤炎症中成为新的治疗方向,尚需更多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硫化氢 炎症 C-反应蛋白质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联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未培轩 史俊峰 +3 位作者 翟丽波 薛现英 宋旭光 王景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2期4334-43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态、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态、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80.95%)(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咳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HGB、ALB、P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较对照组降低,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sVCAM-1、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症状改善,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重症肺炎 肠道菌群 T淋巴细胞亚群 营养状态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