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结构表面上FC-72的强化沸腾换热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进家 本田博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表面加工有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四种表面微结构,采用化学蒸汽沉积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层所形成的亚微米粗糙面(Chip CVD),采用溅射方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 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表面加工有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四种表面微结构,采用化学蒸汽沉积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层所形成的亚微米粗糙面(Chip CVD),采用溅射方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层,然后再对SiO2层进行湿式腐蚀技术处理形成的亚微米粗糙面(Chip E),采用一系列微电子加工技术生成的微米级双重入口洞穴(Chip CAVITY)以及采用干式腐蚀方法生成的方柱微结构(Chip PF)。实验所得的沸腾曲线表明,所有微结构表面与光滑面(Chip S)相比都显示出较大的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临界热流密度按芯片 S、E、CVD、CAVITY和PF的顺序增大。对于芯片PF来说,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热流量呈剧烈的增加趋势且临界热流密度时芯片的表面温度低于芯片回路正常工作的临界上限温度85℃,最大临界热流密度可达80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器件 冷却 微结构 强化沸腾换热
下载PDF
基于微肋管的微沟槽表面薄液膜沸腾理论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跃社 周芳德 本田博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5-447,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微肋管的薄液膜蒸发沸腾的输运现象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求解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蒸发扩张半月形液膜中,非蒸发液膜区域液膜形状主要取决于分子膨胀压力;在薄液膜区域与非蒸发区域的连接处存在着一个强烈的蒸发点,... 本文提出了基于微肋管的薄液膜蒸发沸腾的输运现象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求解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蒸发扩张半月形液膜中,非蒸发液膜区域液膜形状主要取决于分子膨胀压力;在薄液膜区域与非蒸发区域的连接处存在着一个强烈的蒸发点,这是膨胀压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征半月形液膜区域压力梯度几乎完全取决于表面张力,因而在该区域内液膜形状可以假定为圆弧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管 非蒸发液膜 蒸发薄液膜 本征半月形液膜
下载PDF
芯片表面微翅片强化FC-72流动沸腾传热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国 余昭胜 +1 位作者 方晓明 本田博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共5页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强化面芯片表面的流动与沸腾传热性能 ,探讨了FC 72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并与光滑面芯片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FC 72过冷度的增大 ,所有实验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增大 .强化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低于 85℃ ,而光滑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高于85℃ .在相同过冷度下 ,强化面芯片的最大热流密度是光滑面芯片的 7~ 9倍 ,表明微翅片结构能显著地强化不带电介质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微翅片 强化 FC-72 沸腾传热
下载PDF
自然循环回路内芯片的强化沸腾换热研究
4
作者 魏进家 权晓波 本田博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25-228,共4页
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自然循环回路系统内表面加工有方柱形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强化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两个芯片,其表面上的方柱形微结构的边长均为30μm,但高度分别为60μm和200μm。沸腾介质的过冷度设为1... 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自然循环回路系统内表面加工有方柱形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强化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两个芯片,其表面上的方柱形微结构的边长均为30μm,但高度分别为60μm和200μm。沸腾介质的过冷度设为10 K、25 K和35 K。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微结构表面芯片上的热流密度急剧增加且临界热流密度时芯片的表面温度低于芯片回路正常工作的临界上限温度85℃,这与其在池沸腾换热中的特点一样。但临界热流密度值与池沸腾情况相比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冷却 方柱形微结构 强化沸腾换热 自然循环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Natural Circulation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5
作者 张正国 李倩侠 +1 位作者 方晓明 本田博司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4年第3期83-87,共5页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A smooth chip and two micro-pin-finned chips were tested. The chip is m...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A smooth chip and two micro-pin-finned chips were tested. The chip is mounted on the base of a rectangular horizontal duct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250 mm high natural circulation loop.FC-72 is used as a coolant. The test conditions are set that the operation pressure of experimental system is 1. 013× 105 Pa, the flow rate of FC-72 is 150 g/min and the subcoolings are 10 K, 25 K and 35 k, respectively. Effect of the subcooling on nucleate boiling and critical heat flux(CHF)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coolingi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CHF for all chips and micro-pin-finned chips sharply enhanced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CHF of micro-pin-finned chips are 2.5~3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smooth chip at the same subcoo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component micro-pin-finne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