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岁朝图中的“柿”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2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在《明宫史》中,记载新年的第一天:"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枣,共装盛之"1,在传统饮食中,新年中"柿饼"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习俗,长期以来成为民间吉祥文... 在《明宫史》中,记载新年的第一天:"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枣,共装盛之"1,在传统饮食中,新年中"柿饼"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习俗,长期以来成为民间吉祥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明清时期,由饮食而及绘画,由普罗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生活习俗演变为翰墨烟云,这是一次由大众文化向士大夫文化转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 柿饼 吉祥文化 岁朝图 普罗大众 士大夫文化 明宫史 栗子
原文传递
墨花清供之《端午景图》
2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21年第2期98-99,共2页
笔者在《王时敏花卉画研究》一文中谈到王时敏(1592-1680)的四件水墨花卉,分别为作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的《端阳墨花图》(苏州博物馆藏)、十八年(1661)的《午瑞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康熙十五年(1676)的《端午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者在《王时敏花卉画研究》一文中谈到王时敏(1592-1680)的四件水墨花卉,分别为作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的《端阳墨花图》(苏州博物馆藏)、十八年(1661)的《午瑞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康熙十五年(1676)的《端午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无年款的《茄竹图》(天津博物馆藏)。在文中,笔者也谈到庞元济(1864-1949)在其《虚斋名画录》中著录一件《王烟客端午景图轴》,但可惜未见作品行世。近日翻阅田洪编著的《王南屏藏中国古代绘画》时,赫然见王时敏《端午景图》,颇为兴奋,遂援笔为文,以补前文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 广东省博物馆 王时敏 苏州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中国古代绘画 清顺治 端午
原文传递
从《秋林读书图》看项圣谟的山水初成
3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20年第10期98-99,共2页
项圣谟(1597—1658)是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之孙,字孔彰,号胥山樵,浙江嘉兴人,擅画山水,早期学文徵明,后来宗法宋人,兼取韵于元代诸家,花卉竹石和人物无不工,尤其长于画松,有"项松"之称。在项圣谟传世作品中,以山水多且精。《... 项圣谟(1597—1658)是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之孙,字孔彰,号胥山樵,浙江嘉兴人,擅画山水,早期学文徵明,后来宗法宋人,兼取韵于元代诸家,花卉竹石和人物无不工,尤其长于画松,有"项松"之称。在项圣谟传世作品中,以山水多且精。《秋林读书图》是项圣谟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是其融纪实性与意象性于一体的艺术佳构。在画中,既可看到师法文徵明(1470—1559)细致山水一路的痕迹,亦可见其独擅胜场的"项松"风采。画中,山麓为山涧、山石与参差不齐的矮树及参天的古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擅胜场 项圣谟 文徵明 传世作品 意象性 项元汴 浙江嘉兴
原文传递
发现陈琼与《莲鹭图》
4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19年第9期102-103,共2页
画史上,有很多湮没无闻的画家。他们传世作品既不多,其生平事迹也史载阙如。人们只根据其少量的作品与极为有限的资料认识他们,使其不止于永远沉默在画史之外。约生活在清康熙、雍正年间的陈琼便是其表表者。陈琼为广东澄海人,字玉山,... 画史上,有很多湮没无闻的画家。他们传世作品既不多,其生平事迹也史载阙如。人们只根据其少量的作品与极为有限的资料认识他们,使其不止于永远沉默在画史之外。约生活在清康熙、雍正年间的陈琼便是其表表者。陈琼为广东澄海人,字玉山,又字德园,号谷隐,一生淡薄自适,隐而不仕,其交游也多限于广东潮汕地区,故其名几乎不出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琼 传世作品 生平事迹 雍正年间 潮汕地区 广东 画史
原文传递
张崇光与《洛神赋图》
5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20年第5期100-101,共2页
张崇光(1860-1918)晚清民初时期的书画家,字子勉,号鹤耶居士,广东东莞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张嘉谟(1830-1887)为书画家兼诗人,擅画花卉,尤擅绘墨兰,在东莞创道生园,著有《墨兰诗集》、《静娱室集》和《静娱室题画诗》;其叔祖张敬修... 张崇光(1860-1918)晚清民初时期的书画家,字子勉,号鹤耶居士,广东东莞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张嘉谟(1830-1887)为书画家兼诗人,擅画花卉,尤擅绘墨兰,在东莞创道生园,著有《墨兰诗集》、《静娱室集》和《静娱室题画诗》;其叔祖张敬修(1824-1864)亦擅诗词书画,创建了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延请花鸟画家居巢(1811-1865)和居廉(1828-1904)昆仲在园中作画授徒,极一时之盛,著有《可园剩草》。张崇光在民初时曾任广东东莞中学图画教员,著有《曼陀罗馆遗稿》和《止止室词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洛神赋图》 书香世家 墨兰 曼陀罗 广东东莞
原文传递
居廉与《捷报连升图》
6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19年第7期100-101,共2页
晚清时期岭南画坛的重镇居廉(1828—1904)擅绘花鸟,兼擅山水、人物。他一生以鬻画为业,为满足受众所需,画过很多吉祥题材的人物画或花鸟画。但这些吉祥题材的绘画,所绘人物均较单一,且构图及构思也较简单,近日笔者观摩的一件居廉《捷报... 晚清时期岭南画坛的重镇居廉(1828—1904)擅绘花鸟,兼擅山水、人物。他一生以鬻画为业,为满足受众所需,画过很多吉祥题材的人物画或花鸟画。但这些吉祥题材的绘画,所绘人物均较单一,且构图及构思也较简单,近日笔者观摩的一件居廉《捷报连升图》则与这些画迥然有别,殊为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报连升图》 潘飞声
原文传递
传承与教诲:杨仁恺简札释读
7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19年第4期102-103,共2页
与书画鉴定家杨仁恺(1915—2008)先生的相识,始于1996年"第二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以论文《广东的三方隋碑》首次赴沈阳参会。随后在北京、上海、澳门、香港、广州等地,因各种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活动,我们还见过多... 与书画鉴定家杨仁恺(1915—2008)先生的相识,始于1996年"第二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以论文《广东的三方隋碑》首次赴沈阳参会。随后在北京、上海、澳门、香港、广州等地,因各种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活动,我们还见过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98年在澳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释读 传承 中国书法 1998年 书画鉴定 学术活动 史论
原文传递
黄胄画猪与新“三多”
8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18年第11期96-97,共2页
“猪”作为画中主角,大多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画坛中。其时,文人画衰微,世俗画与各类主题性创作崛起。黄胄的画猪,大致可略窥一个时代的侧影。谢赫所谓“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便可从黄胄的“猪”画中看见一个时代的“寂寥”。
关键词 黄胄 19世纪末 主题性创作 20世纪 文人画 世俗画
原文传递
岭南“二苏”画中的葫芦
9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19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二苏"是清代中后期人物画家苏六朋(1791—1861)和苏仁山(1814-1850)的合称。两人都是广东顺德人,都以人物画见长而兼擅山水。苏六朋比苏仁山大二十三岁,因而两人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之所以并称,实在是因为同里、同时、同... "二苏"是清代中后期人物画家苏六朋(1791—1861)和苏仁山(1814-1850)的合称。两人都是广东顺德人,都以人物画见长而兼擅山水。苏六朋比苏仁山大二十三岁,因而两人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之所以并称,实在是因为同里、同时、同姓和同擅人物画的缘故,是后世好事者因研究或收藏的需要而所作的"拉郎配"。虽然"二苏"在画风上并无一点相似,但在其人物画中,却都出现过葫芦,将两者作一些简单的比照解读,并联系两者传世的诸多画作,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家 广东顺德 苏六朋 葫芦 清代中后期
原文传递
郭适与徐青藤的隐秘对望
10
作者 朱万章(文/) 《收藏.拍卖》 2020年第1期168-169,共2页
自晚明并称"青藤白阳"的徐渭(1521—1593)和陈道复(1483—1544)出,水墨写意花卉始盛极一时。其后,清初画坛以"四僧"中的石涛(1642—1707)、朱耷(1626—1705)受其浸染尤深,至清代中期,则以郑燮(1693—1765)、李鱓(1... 自晚明并称"青藤白阳"的徐渭(1521—1593)和陈道复(1483—1544)出,水墨写意花卉始盛极一时。其后,清初画坛以"四僧"中的石涛(1642—1707)、朱耷(1626—1705)受其浸染尤深,至清代中期,则以郑燮(1693—1765)、李鱓(1686—1756)、李方膺(1695—1755)等为代表的"扬州画派"诸家传其法乳。而在一些远离主流画坛的区域,亦有不少娴习其水墨花卉者。他们僻居一隅,名不甚显,但却留下不少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个时代画风的特殊印记。清代乾隆时期广东画家郭适即是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青 私印 白文 徐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