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养分系数的影响
1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3 位作者 黄俊杰 宫明波 王瑞英 朱丕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探讨和筛选夏玉米高产高效分层施肥技术模式,设计了不施肥、一层施肥、两层施肥和三层施肥4种不同施肥方式以及分层施肥量的不同比例,研究了分层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养分转运规律、养分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层施... 为了探讨和筛选夏玉米高产高效分层施肥技术模式,设计了不施肥、一层施肥、两层施肥和三层施肥4种不同施肥方式以及分层施肥量的不同比例,研究了分层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养分转运规律、养分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层施肥相比,三层施肥有利于提高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了氮、钾养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在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14.5%、13.0%和46.1%,在成熟期氮、钾养分转运效率分别增加9.1%、75.9%,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8%,100 kg籽粒磷、钾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这种肥料量自上而下呈递减的分层施肥模式优化了肥料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促进了夏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玉米籽粒产量。推荐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为夏玉米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分层施肥 养分吸收 养分系数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丕生 宋朝玉 +3 位作者 王圣健 宫明波 黄俊杰 王瑞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1期32-33,38,共3页
根据多年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技术、小麦季深翻土壤技术、玉米季多层施肥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增加耕层深度、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 根据多年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技术、小麦季深翻土壤技术、玉米季多层施肥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增加耕层深度、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轮作 周年高效栽培 技术规程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丕生 王瑞英 +3 位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宫明波 黄俊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9期204-208,共5页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养分供需平衡、耕层地力持续提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耕层地力 地力提升 技术规程
下载PDF
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
4
作者 朱丕生 宋朝玉 +1 位作者 高峻岭 张继余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65-65,共1页
介绍了两年三熟作物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以为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 春花生 冬小麦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畜禽粪肥及不同用量对大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祥云 宋朝玉 +2 位作者 王瑞英 高峻岭 朱丕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通过对大葱施用不同用量的鸡粪、猪粪和牛粪(牛粪为奶牛粪,3种粪都是干粪)的栽培试验表明,上述3种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既能增加大葱的产量,又能改善其品质,从而获得高产优质大葱。从降低有... 通过对大葱施用不同用量的鸡粪、猪粪和牛粪(牛粪为奶牛粪,3种粪都是干粪)的栽培试验表明,上述3种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既能增加大葱的产量,又能改善其品质,从而获得高产优质大葱。从降低有机肥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考虑,以每公顷施鸡粪、猪粪、牛粪均为15000 kg的用量较为合理;从提高效益和改善品质方面考虑,以每公顷施鸡粪和猪粪均为22500 kg、牛粪15000 kg的用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肥 栽培技术 大葱
下载PDF
麦玉两熟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模式下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宫明波 王圣健 +4 位作者 李振清 朱丕生 盖红梅 高峻岭 宋朝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7-14,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5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5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干物质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呈增长趋势,但叶面积、地上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氮肥(270、360 kg/hm^2),产生盐害,会抑制小麦生长,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模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最高产量的推荐施氮肥量为216.1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叶绿素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朝玉 宫明波 +3 位作者 高倩 王圣健 朱丕生 高峻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55-59,共5页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降低。在玉米小口期、大口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地上部干重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推荐夏玉米施氮量为207.3 kg/hm2,较秸秆不还田模式增加施氮量17.4 kg/hm2,可以增加子粒产量398.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夏玉米氮肥减量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朝玉 高峻岭 +2 位作者 张继余 李振清 朱丕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3,共4页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中高肥力条件下,对夏玉米氮肥减量化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最高产量的农艺措施为N 206.04~237.96 kg/hm2、K2O 109.57~129.44 kg/hm2、种植密度69 270.0~71 479.5株/hm2。获得最高...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中高肥力条件下,对夏玉米氮肥减量化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最高产量的农艺措施为N 206.04~237.96 kg/hm2、K2O 109.57~129.44 kg/hm2、种植密度69 270.0~71 479.5株/hm2。获得最高净产值的农艺措施为N132.32~171.20 kg/hm2、K2O 86.11~108.01 kg/hm2、种植密度70 916.3~73 127.3株/hm2。氮肥适当减少用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密度,可以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减量化 “3414”设计
下载PDF
玉米籽粒脱水评价指标与收获期判断标准的辨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朝玉 朱丕生 +3 位作者 高峻岭 王圣健 李振清 宫明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20-24,共5页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早于生理成熟,东北春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早于收获期。玉米育种研究应该以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成熟标准,以收获时干重最大为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净脱水速率 生理成熟 乳线 黑色层 收获期
下载PDF
胶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朝玉 王振华 +2 位作者 朱丕生 王圣健 张继余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95,共2页
分析了胶东半岛特殊的自然条件及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6项适宜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供胶东半岛的玉米生产参考。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玉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利用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3 位作者 宫明波 朱丕生 王瑞英 黄俊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茎叶和籽粒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及玉米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提... 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茎叶和籽粒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及玉米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最高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31%、10.32%;在最高产量水平下,小麦的氮收获指数降低0.031,小麦和玉米的地上部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59%、10.23%,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7.55%、32.71%。长期麦秸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种模式下,小麦推荐施氮量为200.4~221.4 kg/hm^2,玉米推荐施氮量为186.4~20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周年秸秆还田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籽粒水量与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朝玉 朱丕生 +2 位作者 刘树堂 高峻岭 宋希云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43-45,共3页
以14个糯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籽粒水量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玉米籽粒水量与蒸煮品质动态变化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籽粒最高水量日期的前2天是糯玉米适宜采收期。
关键词 糯玉米 鲜食采收期 籽粒水量 蒸煮品质
下载PDF
如何面对玉米粗缩病对种子经营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朝玉 张继余 +2 位作者 张清霞 朱丕生 刘姝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35,共2页
2007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30%~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据分... 2007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30%~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kg,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种子经营 直接经济损失 发生面积 发病株率 山东省 农业厅 减产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继余 宋朝玉 +4 位作者 朱丕生 李祥云 李振清 王圣健 高峻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研究了粗缩病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畜禽粪肥不同用量对青花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祥云 宋朝玉 +3 位作者 王瑞英 王圣健 高峻岭 朱丕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71-73,78,共4页
通过对青花菜施用不同量的鸡粪、猪粪和牛粪的栽培试验表明,三种有机肥都能提高青菜花产量并改善其品质。从提高经济效益兼顾改善品质两方面考虑,以施猪粪7 500 kg/hm2的处理最好,其次是15 000 kg/hm2的处理,施猪粪和牛粪均为22 500 kg/... 通过对青花菜施用不同量的鸡粪、猪粪和牛粪的栽培试验表明,三种有机肥都能提高青菜花产量并改善其品质。从提高经济效益兼顾改善品质两方面考虑,以施猪粪7 500 kg/hm2的处理最好,其次是15 000 kg/hm2的处理,施猪粪和牛粪均为22 500 kg/hm2的处理居第三、四位。猪粪、牛粪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及改善青花菜品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肥 青花菜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青岛市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建 +2 位作者 孙吉禄 朱丕生 宫明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33-36,共4页
分析了2011年以来青岛市粮食作物的生产结构和发展状况,指出了影响小麦玉米生产的气候、价格和政策因素,提出了未来青岛市粮食生产发展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青岛市 粮食 生产结构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如何面对玉米粗缩病给种子企业带来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朝玉 张继余 +2 位作者 张清霞 朱丕生 刘姝 《种子科技》 2007年第6期32-33,共2页
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今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因为不少农民朋友把... 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今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因为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他们带着病株和气愤的心情找到种子经营者大吵大闹,纷纷要求给与赔偿,于是引发了许多种子纠纷和矛盾。笔者最近也接待了许多前来咨询的农民朋友,大部分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讲解,但是也有不少群众听不进去,总认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甚至说我们偏向种子经营者。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走出误区,也为种子经营单位提出几点建议,特撰此文,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种子企业 直接经济损失 种子经营单位 种子经营者 质量问题 种子纠纷 农民
下载PDF
菌菇渣和番茄秸秆还田对青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敏 王圣健 +4 位作者 赵征宇 翟晓灵 朱丕生 刘树堂 李祥云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57,共8页
本试验以青椒品种萧新19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S1、S2、S3共3个水平即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分别为3∶7、2∶3和1∶1,总量为30 t/hm^(2);副区为A1、A2、A3共3个水平即腐熟剂添加量分别为75、105、135 kg/hm^(2);另设空... 本试验以青椒品种萧新19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S1、S2、S3共3个水平即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分别为3∶7、2∶3和1∶1,总量为30 t/hm^(2);副区为A1、A2、A3共3个水平即腐熟剂添加量分别为75、105、135 kg/hm^(2);另设空白(CK,不施肥料)和常规施用化肥处理,研究菌菇渣、番茄秸秆配以腐熟剂共同还田对青椒产量、坐果数、平均单果重、秸秆产量4个产量相关指标及VC、可溶性糖、亚硝酸盐含量3个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青椒产量、坐果数、平均单果重和秸秆产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增幅分别为8.54%~28.55%、5.34%~16.53%、3.02%~12.83%和2.97%~26.41%。秸秆还田处理中果实V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分别是S2A1和S3A2,比常规施用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4.23%和33.33%。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处理是S2A3,比常规施用化肥减少46.92%。S1、S2、S3三种不同的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搭配比例及A1、A2、A3三种不同腐熟剂用量下,秸秆还田处理青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用化肥(P<0.05),坐果数、平均单果重、秸秆产量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明显,品质指标中果实VC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则略高,但差异不显著。用CRITIC法综合评价,秸秆还田处理得分均高于常规施用化肥和空白(CK),说明采用菌菇渣、番茄秸秆配以腐熟剂还田其效果优于常规施用化肥;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中,菌菇渣12 t/hm^(2)、番茄秸秆18 t/hm^(2)配以腐熟剂75 kg/hm^(2)处理(S2A1)综合得分最高,对于种植青椒而言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菇渣 秸秆还田 腐熟剂 青椒 产量 品质 CRITIC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番茄秸秆和菌菇渣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敏 李祥云 +5 位作者 赵征宇 王圣健 孙永红 朱丕生 王政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3,共9页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为主处理,分别为3∶7(S2)、2∶3(S2)和1∶1(S3)(总量为30 t/hm^(2)),腐熟剂添加量为副处理,分别为75 kg/hm^(2)(A1)、105 kg/hm^(2)(A2)、135 kg/hm^(2)(A3),以不施肥(CK)及施常规...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为主处理,分别为3∶7(S2)、2∶3(S2)和1∶1(S3)(总量为30 t/hm^(2)),腐熟剂添加量为副处理,分别为75 kg/hm^(2)(A1)、105 kg/hm^(2)(A2)、135 kg/hm^(2)(A3),以不施肥(CK)及施常规化肥(CF)为对照,对当季作物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农业废弃物菌菇渣和番茄秸秆共同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以>0.25~2 mm大团聚体为主,其次是<0.053 mm粉黏粒,0.053~0.25 mm微团聚体组分含量最少。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粉黏粒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明显增大,土壤稳定性增强。秸秆还田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增加,粉黏粒有机碳贡献率减少。不同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搭配比例以及不同腐熟剂添加量下,秸秆还田处理间(S2A1除外)团聚体组分含量、R_(0.25)、MWD和GMD均无显著差异(P>0.05)。腐熟剂添加量对团聚体组成有明显影响,随添加量的增加,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的R_(0.25)、MWD和GMD值逐渐减小,粉黏粒含量逐渐增大。不同的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搭配比例下,土壤有机碳及同一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腐熟剂添加量比较,A2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同一团聚体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P<0.05)。不同秸秆还田比例和腐熟剂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P<0.05),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还田 腐熟剂 菌菇渣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玉米栽培的关键技术
20
作者 张继余 高峻岭 +2 位作者 朱丕生 江之训 宋朝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本文全面分析了山东沿海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项适宜的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沿海农业(农业) 玉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