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洞地下河流域水质分析及灌溉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杨国丽 +5 位作者 朱秀群 徐利 朱丹尼 赵一 李衍青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为查明云南南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特征和农业灌溉适用性,分别在雨季和旱季共采集32组地表河水样和24组地下河水样,进行12种常规指标和9种金属元素检测。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利用钠含量法(SC)、钠吸附比法(SAR)、残余碳酸钠法... 为查明云南南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特征和农业灌溉适用性,分别在雨季和旱季共采集32组地表河水样和24组地下河水样,进行12种常规指标和9种金属元素检测。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利用钠含量法(SC)、钠吸附比法(SAR)、残余碳酸钠法(RSC)和渗透指数法(PI)揭示雨季和旱季水体的农业灌溉适用性。结果显示,区内水体主要呈弱碱性,Ca^(2+)和HCO_(3)^(-)为主导型离子。地表河水,常规指标仅NH4+含量超过我国相关水质标准限值,金属元素Al、Pb、Mn和As含量超标,旱季超标率总体高于雨季。地下河水的金属元素Al、Pb、Zn、Cr、Mn和As含量超标,雨季超标率总体高于旱季。工矿业活动排放和裸露型岩溶水文地质是导致水体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据水质评价结果,区内水质整体较好,旱季和雨季水质处于良好及以上级别分别占比89.29%和85.71%。灌溉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区内水体灌溉适用性整体较好,仅在旱季地表河水As含量(54.70μg·L^(-1))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蔬菜和水作标准限值,不适合周边蔬菜和稻田的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地下河流域 常规指标 金属元素 水质评价 灌溉适用性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邹胜章 李录娟 +3 位作者 卢海平 刘芹芹 苏春田 朱丹尼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岩溶区具有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必须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本文在对不同类型岩溶区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分别就现有评价模型在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 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岩溶区具有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必须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本文在对不同类型岩溶区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分别就现有评价模型在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埋藏型岩溶区可采用专门用于承压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的PTHQET模型进行评价,而对于补给区局部裸露的浅埋藏性岩溶区建议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EPIK模型适用于南方裸露岩溶区;北方裸露型岩溶区因表层岩溶带发育程度弱,亦可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针对覆盖型岩溶的特殊性,在欧洲模型基础上提出了PLEIK评价模型,评价因子包括保护性盖层(P)、土地类型与利用程度(L)、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E)、补给类型(I)和岩溶网络发育情况(K);突出了P(保护性盖层)和L(土地利用类型)两个因子的作用,并赋予各因子比欧洲模型更丰富的内涵,同时采用多种可替代参数确定各因子量值,最后给出了防污性能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系统 防污性能 裸露型岩溶 覆盖型岩溶 埋藏型岩溶
下载PDF
岩溶区典型石灰土Cd形态指示意义及风险评价——以桂林毛村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李录娟 朱丹尼 卢海平 夏日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2-562,共11页
为了了解岩溶区石灰土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及富集情况,在桂林毛村采集了3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棕色和红色石灰土进行研究。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质量分数,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可交换态(EXC)、碳酸... 为了了解岩溶区石灰土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及富集情况,在桂林毛村采集了3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棕色和红色石灰土进行研究。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质量分数,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I)、有机结合态(ORG)、残渣态(RES)5种形态,并对其指示意义及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3种石灰土中Cd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早期黑色石灰土、中期棕色石灰土、晚期红色石灰土。形态测试结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Cd形态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质量分数的63%以上,且5种形态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均为铁锰氧化态、残渣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红色石灰土Cd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质量分数的76%,形态分配特征从大到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Cd稳定度和富集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中Cd稳定度逐渐减小,环境二次释放风险逐渐降低;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其中Cd在黑色石灰土中呈显著富集状态,在棕色石灰土中呈中度富集状态,在红色石灰土中呈轻微富集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由早期黑色石灰土到中期棕色石灰土和晚期红色石灰土,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重金属 形态 岩溶区 风险
下载PDF
不同耕作类型下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砷含量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2 位作者 周长松 卢海平 谢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8-720,共13页
针对废弃矿山遗留生态环境问题,选择贵州丹寨废弃金汞矿为研究区,基于野外系统样品采集,通过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区内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汞(Hg)、砷(As)浓度,采用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 针对废弃矿山遗留生态环境问题,选择贵州丹寨废弃金汞矿为研究区,基于野外系统样品采集,通过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区内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汞(Hg)、砷(As)浓度,采用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了区内Hg、As污染程度及生态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旱地土壤Hg、As平均浓度均超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75.47%和67.92%;土壤Hg污染严重,总体呈极重污染级别,土壤As则以中—极重污染级别为主;玉米地上部分(以下简称玉米)Hg、As超标率分别为36.36%和4.55%,玉米Hg处于轻污染水平,玉米As总体未受污染。相比于旱地-玉米系统,水田土壤Hg的超标率和污染程度均更高,超标率高达89.19%,呈极重污染级别,而水田土壤As超标率仅为22.22%,As污染水平低于旱地土壤;水稻地上部分(以下简称水稻)Hg、As平均浓度均略超食品安全标准,超标率分别为54.55%和18.18%,水稻Hg、As污染均高于玉米,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水平。生态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Hg以极强生态风险为主、As以轻微生态风险为主;虽然土壤富集Hg,但其向农作物籽实的迁移量小,因此食用玉米和大米对人体健康尚不构成Hg非致癌风险。然而,水稻As富集导致食用大米对人群产生明显的As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该研究对保障矿区居民生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作物 生态健康风险 废弃矿山 丹寨 贵州
下载PDF
四川昭觉地区优质偏硅酸地下水的特征、成因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8 位作者 朱丹尼 林永生 王佳 樊连杰 李军 蓝芙宁 李衍青 邓日欣 缪雄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859,共11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寻找与开发富含H_(2)SiO_(3)等矿物质优质地下水已成为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昭觉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地下水化学数据...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寻找与开发富含H_(2)SiO_(3)等矿物质优质地下水已成为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昭觉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地下水化学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昭觉地区富H_(2)SiO_(3)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结果】结果显示:(1)全县富H_(2)SiO_(3)(≥25 mg/L)地下水均属于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分布在基底岩石为玄武岩的6个片区,H_(2)SiO_(3)含量一般介于25.74~46.04 mg/L,pH含量一般介于7.4~8.58,TDS含量一般介于49.4~333 mg/L;(2)玄武岩地下水存在HCO_(3)-Ca、HCO_(3)-Ca·Mg、HCO_(3)-Ca·Na、HCO_(3)-Ca·Mg·Na、HCO_(3)-Na等5种水化学类型,总体以HCO_(3)-Ca·Mg为主,其次为HCO_(3)-Ca,再次为HCO_(3)-Ca·Na,三者分别占总采样点数的50.00%、25.76%、12.12%;(3)全县富H_(2)SiO_(3)地下水的形成受水岩相互作用、硅酸盐矿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可溶性、围岩裂隙发育程度、水源涵养及补给条件等四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水岩相互作用占据主导作用;(4)在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进一步揭示影响地下水中H_(2)SiO_(3)分布与迁移的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昭觉地区矿泉水产业的发展及城乡优质水源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硅酸 地下水 玄武岩 生态环境 健康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省
下载PDF
会仙湿地岩溶地下水系统水位动态特征与均衡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一 邹胜章 +4 位作者 申豪勇 周长松 樊连杰 朱丹尼 李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会仙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近半个世纪,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仙湿地水域已严重萎缩,开展会仙湿地地下水动态和水均衡的研究,对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湿地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会仙湿地的水文地质条... 会仙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近半个世纪,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仙湿地水域已严重萎缩,开展会仙湿地地下水动态和水均衡的研究,对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湿地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会仙湿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将会仙湿地划分为两个地下水系统,即马面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河(湖)分散排泄系统,并分别分析了两个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最后对两个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水位波动受降雨影响明显,各监测点水位变幅不均且水位对降雨响应时间不一致。会仙湿地地下水系统的蓄存量为-6.19万m^(3),为负均衡,这与均衡期后期干旱有关;会仙湿地岩溶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径流和蒸发,其系统具有一定的储水调蓄功能,但调蓄能力有限。要长期维护会仙湿地的生态功能,应加强其调蓄能力,可从减少湿地蒸散发量和开采利用量入手,配合湿地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使湿地水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变化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湿地 岩溶地下水 补径排特征 水均衡
下载PDF
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络优化对比分析:以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邹胜章 杨苗清 +4 位作者 陈宏峰 朱丹尼 周长松 李录娟 谢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6-335,共10页
基于我国南方地区岩溶发育极不均匀、水位水质动态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信息熵法和防污性能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在缺少系列监测资料条件下,利用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快速布设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的可行性及其布设原则。根据... 基于我国南方地区岩溶发育极不均匀、水位水质动态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信息熵法和防污性能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在缺少系列监测资料条件下,利用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快速布设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的可行性及其布设原则。根据防污性能评价结果,结合水循环特征,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需由17个监测站组成;采用信息熵法对现有35个监测站进行优化后,认为只需要12个监测站就可组成最优监测网,但这12个监测站点与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得到的点位完全重合,且均位于防污性能差的地区。对比分析认为,以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是可行性的,因为岩溶发育区既是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也是地下水动态变化快的地区,能充分反映地下河系统水质水量变化。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时,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地下河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河管道结构特征,且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系统中部(基本上不存在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不设置监测站点;(2)在距离地下河出口较近的岩溶发育区内(即防污性能差的地区)监测站点可由地下河出口替代;(3)对于多支管道系统,岩溶发育相对较弱且距离较短的小型支管道上可以不布设监测站,由支管道与主管道交汇处的监测站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河 信息熵 防污性能评价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下载PDF
科学保护“桂林之肾”:会仙岩溶湿地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胜章 周长松 +5 位作者 朱丹尼 林永生 樊连杰 谢浩 王佳 李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53-357,共5页
会仙岩溶湿地是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会仙湿地——“桂林之肾”呈现出退化趋势,保护与恢复会仙湿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从形... 会仙岩溶湿地是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会仙湿地——“桂林之肾”呈现出退化趋势,保护与恢复会仙湿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从形成原因、演化趋势、退化成因等角度对会仙湿地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从地质、水文地质等角度对湿地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会仙岩溶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会仙岩溶湿地的修复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 岩溶 湿地 退化 修复
下载PDF
岩溶区典型土壤对Cd^(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2 位作者 周长松 李录娟 卢海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2-409,共8页
文章采用有序批试验,就岩溶区两种典型石灰土(棕色、黑色石灰土)对Cd2+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土对重金属Cd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平均吸附率范围89.84~98.84),黑色石灰土的吸附能力高于棕色石灰土,吸附量随平衡浓度的... 文章采用有序批试验,就岩溶区两种典型石灰土(棕色、黑色石灰土)对Cd2+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土对重金属Cd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平均吸附率范围89.84~98.84),黑色石灰土的吸附能力高于棕色石灰土,吸附量随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两种石灰土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优;两种石灰土吸附镉的动力学特征相似,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反应、慢速反应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棕色石灰土对Cd2+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为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R>0.9),黑色石灰土仅在Cd2+初始浓度为100mg/L条件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WM方程的模拟达到较显著水平(R>0.8);有机质、碳酸钙含量及CEC值是影响石灰土对Cd2+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铁、铝、硅氧化物含量对Cd2+吸附影响不大;综合热力学、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石灰土对Cd2+吸附机理包括土壤颗粒表面官能团的专性吸附及不均匀粒内扩散、静电作用等非专性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石灰土 Cd2+ 吸附
下载PDF
岩溶高原区农业地膜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释放及其对覆膜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3 位作者 周长松 刘菲 谢浩 卢海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4,共8页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土壤中已普遍存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西部岩溶高原区农业土壤中存在的DEHP环境问题,本文选取云南岩溶高原区的红壤及烟...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土壤中已普遍存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西部岩溶高原区农业土壤中存在的DEHP环境问题,本文选取云南岩溶高原区的红壤及烟草地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模拟覆膜土壤环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农膜、土壤介质中DEHP含量,定量研究了地膜中DEHP的释放及其在覆膜土壤中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覆盖于原状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最大,均值为13.57mg/kg;覆盖于加生物抑制剂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略高于未覆土壤地膜,前者DEHP平均值为10.83mg/kg,后者为10.77mg/kg;地膜中DEHP的释放表现为缓慢释放和集中陡升两个释放段,总体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覆膜土壤中DEH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17~3.74mg/kg(原状土)、0.34~4.29mg/kg(加生物抑制剂土壤),在国内外覆膜农田土壤PAEs类化合物检出浓度范围内;土壤中DEHP含量具有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DEHP主要来自于地膜中DEHP的释放。研究认为在短周期内岩溶高原红壤不会出现DEHP的累积,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覆膜种植可有效削减土壤的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地膜 土壤有机污染 岩溶高原区
下载PDF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卢丽 樊连杰 林永生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2期221-227,共7页
土壤和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对维护生态协调、人体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污染修复概念及污染修复技术发展阶段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 土壤和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对维护生态协调、人体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污染修复概念及污染修复技术发展阶段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及相应规范、标准等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与环境保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位动态特征及水文生态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3 位作者 周长松 赵一 卢海平 谢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1-670,共10页
会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年来湿地面积萎缩、退化趋势显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从湿地水文过程的角度,基于野外定点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会仙湿地年季水位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分析... 会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年来湿地面积萎缩、退化趋势显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从湿地水文过程的角度,基于野外定点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会仙湿地年季水位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分析了湿地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换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湿地水位波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会仙湿地地表、地下水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两者均对降水响应迅速,多峰多谷特征显著。湿地中部地表水位较边缘区稳定,各区地表水域相互贯通;地下水位变化受地势、降水、岩溶发育及第四系厚度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与地表水相似的变化特征,但其水位变幅自补给到排泄区逐渐降低。区内地表、地下水转换频繁、水力联系紧密,湿地地下水常年以一稳定强度补给地表水,是会仙湿地重要的补给水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地表水位与水体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R=-0.7808),水位下降期间水体营养盐浓度增高,可能诱发水体富营养化;而湿地地下水位与浅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对湿地生境的扰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地表水位 地下水位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桂林毛村3种石灰土Cd形态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李录娟 朱丹尼 夏日元 曹建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为了了解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在桂林毛村人类活动稀少区采集了黑色、棕色、红色3种石灰土。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全量,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有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及... 为了了解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在桂林毛村人类活动稀少区采集了黑色、棕色、红色3种石灰土。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全量,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有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等5种形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石灰土中Cd全量大小依次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形态测试结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Cd形态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全量的63%以上,且5种形态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铁锰氧化态>残渣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红色石灰土Cd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全量的76%,形态分配特征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Si O_2、TFe2O_3、Al2O_3与Cd的5种形态成负相关关系,Ca O、有机碳、Mn、CEC、pH与Cd的5种形态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重金属 形态 岩溶区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样品Ca^(2+)、HCO_3^-野外测试值与实验室测试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谢浩 陈宏峰 俞建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4-690,共7页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_3^-质量浓...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5组样品中有88.2%的采样点存在Ca^(2+)野外值(CaY)大于实验值(CaS),64.7%的采样点存在HCO_3^-的野外值(HCO_(3Y))大于实验值(HCO_(3S));(CaY/CaS)平均值为1.11,主要集中在1.0~1.2之间(占总数的70%);(HCO_(3Y)/HCO_(3S))平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0.95~1.1之间(占总数的75%)。野外滴定过程中的人为随机误差是造成两种离子质量浓度野外测试值普遍高于实验室测试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岩溶区 比值法 重碳酸根
下载PDF
广昆铁路复线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岩溶塌陷成因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谢浩 申豪勇 王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2,168,共8页
塌陷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本研究以地质环境与隧道建设活动为基础,分析了区内塌陷的发育特征,揭示本区塌陷在隧道建设前后存在三个发生期:缓慢出现期、集中爆发期、后续影响期;本区... 塌陷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本研究以地质环境与隧道建设活动为基础,分析了区内塌陷的发育特征,揭示本区塌陷在隧道建设前后存在三个发生期:缓慢出现期、集中爆发期、后续影响期;本区塌陷发育存在四个阶段:初始稳定阶段、应力初步变化阶段、塌陷阶段、阶段性稳定阶段,并得出月累积降雨量210~290 mm为本区塌陷发生的临界降雨强度;进一步对本区岩溶富水带塌陷发育模式、断裂带塌陷发育模式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引入塌陷斜率因子μ对区内不同地段潜在塌陷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隧道 地下水 发育模式 塌陷斜率因子
下载PDF
不同城镇功能区岩溶地下水化学敏感因子识别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2 位作者 周长松 李录娟 谢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92,共9页
随着西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南城市区岩溶地下水环境压力迅猛增加,水质恶化显著。采集西南岩溶区四个典型城市(遵义市、桂林市、贵阳市和娄底市)的86组地下水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研究了不... 随着西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南城市区岩溶地下水环境压力迅猛增加,水质恶化显著。采集西南岩溶区四个典型城市(遵义市、桂林市、贵阳市和娄底市)的86组地下水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研究了不同城镇功能区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因子。结果表明,工业区岩溶地下水中电导率、总硬度、TDS、Na^+、Mg^(2+)、Cl^-、SO^(2-)_4、NO^-_2、Mn这9项指标的含量均最高,商业住宅区次之,城乡结合处最低;而K^+、NH^+_4和NO^-_3三者浓度表现为商业住宅区最高。研究区各地下水化学组分普遍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工业区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因子为SO^(2-)_4、I^-、Fe,商业住宅区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指标为Na^+、NO^-_2、NO^-_3,城乡结合处的主要敏感指标为Na^+、Mg^(2+)、N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城镇功能区 水化学 敏感因子
下载PDF
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谢浩 朱丹尼 陈宏峰 俞建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样品测试是研究岩溶区水工环问题的重要手段。岩溶区交通不便利、样品运输困难以及测试单位处理样品不及时,导致样品测试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有研究还不能有效解释"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有何影响。为此,本文以云南宣威... 样品测试是研究岩溶区水工环问题的重要手段。岩溶区交通不便利、样品运输困难以及测试单位处理样品不及时,导致样品测试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有研究还不能有效解释"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有何影响。为此,本文以云南宣威市一典型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子色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同一时间点采集的泉水样品按照时间序列对K+、Na+、Ca2+、Mg2+、Cl-、SO2-4、HCO-3、pH、NO-3、CO2(fs)共10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探讨"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样放置过程中,各指标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0. 02~1. 83,HCO-3、Ca2+不确定度值显著高于其他指标; 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pH、K+、Mg2+、Cl-、NO-3服从正态分布;随着时间变化,各指标相对偏差变化范围0%~57. 38%,其中pH、Ca2+、SO2-4、NO-3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10项指标均值含量与变异系数总体呈显著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09,P <0. 05),变异系数为Na+> K+> CO2(fs)> Mg2+> Cl->SO2-4> Ca2+> HCO-3> p H> NO-3,揭示测试滞后对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质量分数低的指标影响尤为突出。在整个实验期间内,水样水质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以各项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的初期稳定阶段(0~3d),以Na+、K+、Mg2+三项指标出现显著变化的初步变化阶段(3~5d),以多项指标发生较为显著变化的混合变化阶段(5~17d),以微生物作用为主的细菌潜在影响阶段(17~35d),以水质趋于稳定的相对平衡阶段(35~75d),其中"细菌作用"和"碳酸平衡作用"是岩溶水样放置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岩溶水样测试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样品测试 测试滞后 水质 影响
下载PDF
贵州省德江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永生 杜毓超 +1 位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0,共8页
针对我国西南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遭遇地下涌水灾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威胁施工安全等问题,开展隧道涌水预测。以贵州德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分析了隧道区内池坝... 针对我国西南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遭遇地下涌水灾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威胁施工安全等问题,开展隧道涌水预测。以贵州德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分析了隧道区内池坝地下河系统、闹水岩地下河系统与隧道的水力关系。同时,对德江隧道分区段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分别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疏干法,对隧道ZK7+200—ZK8+150段、ZK8+550—ZK9+100段、ZK9+650—ZK10+500段等岩溶涌水可能性极大段进行涌水量预测。结果显示,ZK7+200—ZK8+150段涌水量达3.79×10^4 m^3/d,ZK8+550—ZK9+100段涌水量为0.43×10^4 m^3/d,而ZK9+650—ZK10+500段涌水量高达18.25×10^4 m^3/d。结果表明,ZK9+650~ZK10+500为涌水高风险地段,需给予重视。本研究可为施工设计与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江隧道 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河系统 涌水
下载PDF
西南典型地下河系统无机-有机指标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丹尼 周长松 +4 位作者 李军 邹胜章 卢海平 樊连杰 林永生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75,共13页
岩溶地下水为全球约25%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地下河作为主要岩溶地下水类型,是中国西南岩溶区重要供水水源,掌握其水质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对岩溶区水资源保护与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桂林会仙狮子岩地下河系统为例,采集... 岩溶地下水为全球约25%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地下河作为主要岩溶地下水类型,是中国西南岩溶区重要供水水源,掌握其水质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对岩溶区水资源保护与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桂林会仙狮子岩地下河系统为例,采集地下河水样品22组(无机和有机样品各11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测定11项无机离子、10项金属元素及41项有机指标的质量浓度,运用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研究区无机与有机指标分布、污染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狮子岩地下河水中无机超标指标有NH^(+)_(4)(1.33倍)、Fe(1.2倍)、Al(1.5倍)和Mn(1.01倍),超标点多位于地下河排泄区;检出18项有机物,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有机氯农药(OCPs)检出率分别为18.75%、30.77%和91.67%,研究区存在普遍的农药残留(49.14~109.83ng/L)。②与地下水对照值相比,研究区受到10项无机指标的轻度~中度污染、14项有机指标的轻度污染,个别采样点受到NO^(-)_(3)、Fe、Al和Mn的较严重~严重污染,一处采样点遭受苯并[a]芘的极严重污染。③经饮用水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暴露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成人9.98×10^(-3) a^(-1),儿童1.09×10^(-2) a^(-1))和致癌健康风险(成人1.33×10^(-7) a^(-1),儿童2.82×10^(-7) a^(-1))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认为研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机和有机污染,但污染物指标对人体暂不构成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系统 无机指标 有机指标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岩溶区石灰性土壤对Cd^2+吸附的解吸特性及滞后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丹尼 邹胜章 +1 位作者 周长松 李录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7-1414,共8页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Cd^(2+)在岩溶区典型石灰性土壤(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中的解吸特性及滞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2+)在两种石灰性土壤中的解吸量及解吸率均随初始Cd^(2+)浓度和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极显著二次...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Cd^(2+)在岩溶区典型石灰性土壤(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中的解吸特性及滞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2+)在两种石灰性土壤中的解吸量及解吸率均随初始Cd^(2+)浓度和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极显著二次幂函数关系;Cd^(2+)于两种土壤中的解吸率均较小,分别为4.64%—28.93%(棕色石灰土)和2.27%—10.02%(黑色石灰土),显然黑色石灰土对Cd^(2+)的固持性较好.Linear模型是描述Cd^(2+)在2种石灰性土壤中解吸等温模型的最佳方程.Cd^(2+)吸附-解吸等温线不重合,解吸等温线明显滞后于吸附等温线,表明滞后效应的存在.基于Freundlich系数、Cd^(2+)分配系数及吸附量与解吸量间的差异3种方法计算滞后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石灰土中Cd^(2+)初始浓度越高则解吸滞后程度越大,且黑色石灰土中Cd^(2+)的滞后程度略高于棕色石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CD^2+ 解吸特性 解吸滞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