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PDT辅助基础治疗对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临床疗效评价
1
作者 卜晓霜 王晓 +2 位作者 潘涛华 朱丽雷 郭锦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亚甲基蓝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methylene blue photodynamic therapy,MB-PDT)辅助基础治疗对改善牙周炎患者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0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确诊为牙周炎第Ⅲ... 目的:评估采用亚甲基蓝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methylene blue photodynamic therapy,MB-PDT)辅助基础治疗对改善牙周炎患者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0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确诊为牙周炎第Ⅲ~Ⅳ阶段C级,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37°,牙周袋深度>4 mm的患者4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B-PDT辅助治疗。术前和术后1、2周记录2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eeding index,GBI),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周PLI和G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牙的PD和C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B-PDT辅助基础治疗可降低牙龈炎症,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是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新型非手术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光动力疗法 基础治疗 牙周炎 牙槽骨角形吸收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治疗对血细胞指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陈梦洁 刘小乐 朱丽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治疗对血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22年3月于长沙市口腔医院就诊且被确诊为牙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定期进行牙周支持治疗,分为定期支持治疗组(74例)和不定期支持...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治疗对血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22年3月于长沙市口腔医院就诊且被确诊为牙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定期进行牙周支持治疗,分为定期支持治疗组(74例)和不定期支持治疗组(76例),对比两组血细胞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定期支持治疗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均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红蛋白浓度(HGB)相对稳定(P>0.05)。治疗后不定期支持治疗组SII较治疗前下降,MPV、MCV则增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N、PLT、SII、MCV、MCHC和MP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随访期间,定期支持治疗组WBC、N、PLT、SII呈下降趋势;MCHC、MPV、MCV呈增长趋势。结论积极的牙周支持治疗能改善牙周炎患者的血液学参数,缓解体内免疫与炎症失衡状态,有利于治疗效果的维护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支持治疗 血细胞
下载PDF
华氏位片和曲面体层片对上颌窦创伤性积血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安金刚 朱丽雷 张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比较颌面部常用X线平片华氏位和曲面体层对外伤性上颌窦积血/积液所致上颌窦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95年~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累及上颌窦的面中部骨折病人115例,其中术前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114对,术后华氏... 目的比较颌面部常用X线平片华氏位和曲面体层对外伤性上颌窦积血/积液所致上颌窦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95年~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累及上颌窦的面中部骨折病人115例,其中术前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114对,术后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53对。比较上述两种X线片位对于显示外伤性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于不同片位的阅读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存在因观察者之间水平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诊断者之间对于华氏位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评判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曲面体层片对于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较差。结论华氏位可以用来诊断外伤后上颌窦密度是否发生变化,而曲面体层片用来诊断上颌窦密度的变化准确性较差。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导致X线片上颌窦密度增高的其他病变,如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软组织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位 曲面体层片 上颌窦
下载PDF
面中部骨折后上颌窦腔密度变化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安金刚 朱丽雷 张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术前、术后及复诊时X线平片上颌窦密度的变化情况,结合病历记录,揭示创伤后上颌窦积血的变化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面中部骨折病例中术前、术后或复诊时X线片显示有上颌窦...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术前、术后及复诊时X线平片上颌窦密度的变化情况,结合病历记录,揭示创伤后上颌窦积血的变化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面中部骨折病例中术前、术后或复诊时X线片显示有上颌窦密度变化的病例。分析伤后、术后及复诊时华特位片上颌窦密度变化的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病例219例,男性165例(75.3%),女性54例(24.7%)。年龄:3—78岁,中位年龄29岁。78例复诊患者中,复诊时51例(65.38%)上颌窦恢复清亮;19例(24.36%)上颌窦密度较术后减低;8例(10.26%)上颌窦密度无改善甚至较术后增高,其中4例病历记载有明确的上颌窦炎症病史,另外4例可疑存在上颌窦炎症,但病历无相关诊治记载。结论:大部分上颌窦骨折继发的上颌窦积血在伤后或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自行吸收,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上颌窦炎症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上颌窦 出血 密度 华氏位
下载PDF
STA麻醉系统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昊 朱丽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比较 STA 麻醉系统和传统手推式浸润麻醉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接受牙周治疗的患者采用半口对照,分别使用 STA 麻醉系统和传统手推式麻醉,比较两者麻醉效果。【结果】STA 局麻注射仪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 【目的】比较 STA 麻醉系统和传统手推式浸润麻醉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接受牙周治疗的患者采用半口对照,分别使用 STA 麻醉系统和传统手推式麻醉,比较两者麻醉效果。【结果】STA 局麻注射仪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传统的手推式麻醉( P <0.05),治疗时的麻醉效果两者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应用 STA 麻醉系统可减轻注射时疼痛,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牙周炎/治疗
下载PDF
牙间隙刷对正畸患者菌斑控制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姚瑶 朱丽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对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菌斑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18岁固定矫治正畸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30例仅用牙刷刷牙。连续使用三个月,分别在基线、第一个月、第三个月检测菌斑... 目的探讨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对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菌斑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18岁固定矫治正畸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30例仅用牙刷刷牙。连续使用三个月,分别在基线、第一个月、第三个月检测菌斑量。结果使用牙间隙刷后实验组菌斑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在托槽的龈向、近中和远中菌斑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托槽向和舌侧差异不明显。结论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间隙刷固定矫治器 菌斑控制 正畸
下载PDF
不同切口骨皮质切开术对牙龈美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健 朱丽雷 +1 位作者 罗芬 谢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2期31-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骨皮质切开术对牙龈美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骨皮质切开术正畸患者16例,采用传统龈沟切口术式和保留龈乳头美学术式两种手术切口,均采用球钻祛除骨皮质,术后1周拆线并开始正畸加力;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骨皮质切开术对牙龈美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骨皮质切开术正畸患者16例,采用传统龈沟切口术式和保留龈乳头美学术式两种手术切口,均采用球钻祛除骨皮质,术后1周拆线并开始正畸加力;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各项参数指标情况。结果:采用龈沟切口的薄型扇贝形牙龈在术后3个月龈乳头高度有所降低;保留龈乳头切口在术后3个月内可能遗留可见瘢痕;两种手术切口在术后1、3个月的其余各项牙龈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切口预后基本一致,牙龈生物型与术后龈乳头高度改变及可见瘢痕相关,是选择切口术式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口腔正畸 引导性骨再生 附着龈
下载PDF
牙周健康的前哨站刷牙出血病
8
作者 朱丽雷 《健康世界》 2010年第12期23-23,共1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可见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牙龈红肿或刷牙出血是最常见的口腔症状,很多人以为这是“上火”或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并不对此引起重视。其实不然,这是口腔向您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意味着危... “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可见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牙龈红肿或刷牙出血是最常见的口腔症状,很多人以为这是“上火”或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并不对此引起重视。其实不然,这是口腔向您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意味着危险分子(牙茵斑)威胁到了您的口腔健康,应当引起您的高度警惕,若等到出现疼痛或牙齿松动时才重视,则为时晚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出血 牙周健康 出血病 前哨 口腔健康 生命质量 口腔症状 牙龈红肿
原文传递
侧向转位瓣联合GTR治疗牙龈瘤伴根分叉病变患牙1例
9
作者 刘蓉 潘涛华 朱丽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753-754,767,共3页
牙龈瘤是一种常见的牙龈增生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龈乳头。如瘤体组织较大,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角化龈变窄以及骨面和根面暴露等不良预后情况。牙龈瘤是一种在牙龈局部生长的炎性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常发生在牙龈乳头处[1]。主要病因为菌斑、牙... 牙龈瘤是一种常见的牙龈增生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龈乳头。如瘤体组织较大,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角化龈变窄以及骨面和根面暴露等不良预后情况。牙龈瘤是一种在牙龈局部生长的炎性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常发生在牙龈乳头处[1]。主要病因为菌斑、牙石等外界刺激。其主要来源有:牙周膜和牙龈的结缔组织,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引起溃疡、感染或出血,严重时可造成牙槽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侧向转位瓣 引导组织再生(GTR)治疗 根面覆盖
原文传递
冠向复位瓣治疗MillerⅠ类单牙牙龈退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青青 吴昊 朱丽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向复位瓣手术用于治疗单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例单牙牙龈退缩患者,均采用冠向复位瓣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患牙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牙龈退缩高度(gingival recession height,RGH)和... 目的:观察冠向复位瓣手术用于治疗单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例单牙牙龈退缩患者,均采用冠向复位瓣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患牙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牙龈退缩高度(gingival recession height,RGH)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计算术后3个月、6个月的根面覆盖率(root coverage rate,RC);采用根面覆盖美学评分系统(root coverage esthetics,RE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前、术后PD值无明显变化;RGH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3±0.33)mm、(0.48±0.20)mm;CAL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2.16±0.57)mm、(2.07±0.38)mm;RES评分为(8.20±1.34)。结论:冠向复位瓣用于治疗MillerⅠ类牙龈退缩能获得较高的根面覆盖率,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向复位瓣 牙龈退缩 根面覆盖
原文传递
应用牛衍生异体骨重建牙周骨缺损的长期临床疗效:回顾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Christina Tietmann Frank Broseler +1 位作者 朱丽雷(译) 徐莉(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该回顾性研究评价了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骨重建手术的长期效果。54名患者的241颗牙在不考虑遗传问题、医疗状况和社会习惯等因素下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在术前都必须有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术后... 该回顾性研究评价了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骨重建手术的长期效果。54名患者的241颗牙在不考虑遗传问题、医疗状况和社会习惯等因素下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在术前都必须有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术后1年,发现平均牙周探诊深度(PPD)总体降低了2.69mm.从(6.88_±1.89)mm变为(4.19±1.40)mm,而临床附着水平(CAL)总体增加了3.14mm.从(856±2.39)mm变为(5.42±150)mm。术后2年的数据与术后1年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减少量无明显差异。目前有限的研究证明:在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下,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手术,能显著地降低PPD和较高的CAL获得。故上述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缺损,并能获得预期稳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内袋 去蛋白牛衍生异体骨 胶原膜 牙周再生 临床附着获得 牙周探诊深度降低
原文传递
3D打印明胶/骨粉支架促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
12
作者 李昕 刘蓉 +4 位作者 刘巧 贺昊 谢雨朦 李哲争 朱丽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456-460,共5页
目的:将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与Bio-Oss骨粉制备成复合生物墨水。通过生物3D打印构建Bio-Oss/GelMA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以及... 目的:将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与Bio-Oss骨粉制备成复合生物墨水。通过生物3D打印构建Bio-Oss/GelMA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以及促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在GelMA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io-Oss,利用3D生物打印制备GelMA/Bio-Oss/BMSCs复合支架。通过电镜观察、活/死细胞染色、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RT-qPCR检测,探讨GelMA/Bio-Oss/BMSCs生物支架最适合的浓度。结果:骨组织工程支架结构稳定。添加Bio-Oss对打印过程中和打印后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Bio-Oss组显著增强成骨基因OPN、RUNX2、OCN的表达和ALP的活性。结论:GelMA/Bio-Oss/BMSCs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明显促BMSCs成骨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再生 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