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义青 胡顺起 +2 位作者 张品竹 庄重 曹张弛 《干旱气象》 201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9日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鲁南大暴雨发生在"2高对峙"的环流形势下;高、低空急流的位...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9日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鲁南大暴雨发生在"2高对峙"的环流形势下;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和强弱影响大暴雨的落区和降水强度大小;地面β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贝加尔湖以西高压系统加强引导其北部的干冷空气南下进入鲁南地区是地面辐合加强生成初始β中尺度气旋的触发机制;冷暖空气在暴雨区汇合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根本原因;多普勒雷达VWP产品可以很好地捕捉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β中尺度气旋 干冷空气 触发机制
下载PDF
华北冷涡背景下山东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义青 褚涛 刘新磊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基于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山东两次相似环流形势的华北冷涡背景下,造成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6月14日发生的强对流天气(“6·14”... 基于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山东两次相似环流形势的华北冷涡背景下,造成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6月14日发生的强对流天气(“6·14”过程)以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为主,发生在低层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对流层中下层(400~900 hPa)存在较为深厚的暖湿平流,水汽输送充沛,同时造成0℃、-20℃层高度抬升,有利于短时强降水而不利于冰雹产生;2018年6月13日发生的强对流天气(“6·13”过程)以雷暴大风和冰雹为主,发生在较强的条件不稳定层结和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400~500 hPa冷平流以及低层暖平流的同时增强,有利于对流层中层的温度垂直递减率进一步增大,造成-30~-20℃层进一步下降,促成了大冰雹的发生环境。(2)“6·14”过程是由地面辐合线触发,“6·13”过程是由锋面触发。(3)“6·14”过程强反射率因子高度低,无明显高悬强回波结构,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6·13”过程具有单体结构密实和明显高悬强回波结构特征,因此,“6·13”过程对流强度更强,更容易出现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冷涡 短时强降水 冰雹
下载PDF
大港中学学生结核体检监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义青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中学学生 结核病 监测分析 体检 聚集性病例 PPD试验 X线胸片 结防所
下载PDF
2008-2009丹阳市肺结核病人的耐药调研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义青 孙春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5期116-116,共1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程序,规范治疗。方法:对2008-2009镇江辖区丹阳市初治、复治涂阳病例进行培养、药敏,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链霉素和异烟阱的耐药情况占比例最多,耐多药的结核病例比例不小。结论:丹阳市的耐多药...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程序,规范治疗。方法:对2008-2009镇江辖区丹阳市初治、复治涂阳病例进行培养、药敏,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链霉素和异烟阱的耐药情况占比例最多,耐多药的结核病例比例不小。结论:丹阳市的耐多药菌株不断产生,结核疫情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 肺结核 培养 药敏
下载PDF
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瑞 孟令旺 +1 位作者 朱义青 王建林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51-58,共8页
利用1961—2012年山东省35个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了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均生函数建立了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961—2012年山东... 利用1961—2012年山东省35个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了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均生函数建立了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均呈减小的趋势,但减小趋势不明显,未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为2.2 d,存在3.4 a与准8.0 a周期振荡;暴雨平均强度为67.8 mm·d-1,存在2.3 a、3.3 a、6.9 a与准12.0 a的变化周期。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未出现气候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至80年代末期出现年代际减小的变化。山东省汛期暴雨多年平均日数和暴雨强度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鲁南、山东半岛南部和东部地区是山东省汛期暴雨(连续性暴雨)的多发地带及暴雨强度的大值区域。对2003—2012年山东汛期暴雨预测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可较好拟合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变化趋势,对山东汛期暴雨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暴雨日数和强度 均生函数
下载PDF
山东中西部一次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结构和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义青 管叶莉 王玉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3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FY-2G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一次在华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及分裂过程,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FY-2G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一次在华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及分裂过程,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中层短波槽前,高空有中空急流的环境下,触发的对流云团向偏东方向移动中,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对流风暴发生分裂且右移性对流风暴发展加强。风暴分裂后环境风左侧的风暴单体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的露点锋生抵消了反气旋性风暴的受抑制程度,使反气旋性风暴能有所加强并持续更长的时间。环境风右侧的风暴单体发展加强,且持续时间长达2 h。风暴分裂是在单体发展的初期开始,分裂先从中高层开始,然后向下延伸,分裂后相对于环境风方向,左侧单体为反气旋性左移风暴,右侧为气旋性右移风暴。气旋性右移风暴强烈发展为具有低层的入流缺口、中高层的弱回波区及风暴顶的强辐散,与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特征类似。分裂后右移风暴伴有深厚持久的中气旋,其起源于中层4~5 km,然后向上和向下发展,最强旋转出现在高层,旋转速度达29 m/s,这与典型超级单体内中气旋都是中层旋转最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 气旋性右移风暴 触发机制 次级环流
下载PDF
山东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义青 赵海军 +4 位作者 庄重 高安春 曹张驰 张品竹 刘英杰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830-837,共8页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云图资料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可降水量资料对2013年7月4日山东中部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东移、地面中尺度气旋系统发展和东北低压...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云图资料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可降水量资料对2013年7月4日山东中部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东移、地面中尺度气旋系统发展和东北低压槽后干冷空气入侵,是造成本次鲁中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强对流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域并与上升气流最强区对应;负地闪密集区,对应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地闪主要分布在云顶亮温(TBB)<-60℃的区域内,TBB值越低,负地闪越密集。在整个强对流发展过程中,负地闪占绝对优势;负地闪多存在于回波强度>48 d BZ和顶高≥10 km的强回波区;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和GPS可降水量能反映出降水出现时间和降水性质,雷达VIL峰值与降水出现时间较吻合;特殊地形对降水有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中部 地闪 GPS 地形
下载PDF
2011年7月3日山东局地大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义青 魏玉朋 +1 位作者 胡顺起 张京英 《暴雨灾害》 2012年第4期358-364,共7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红外TBB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山东中部地区出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其降水具有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红外TBB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山东中部地区出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其降水具有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自动站风场辐合中心偏冷锋前位置;一个MαCS和一个MβCS是该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出现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强盛到成熟阶段,降水区最初位于TBB梯度最大处,再沿TBB梯度最大处向下风方移动,并始终处于强冷云顶区后侧;自高纬度向暴雨区低空锲入的东北气流对降水过程起触发作用;强降水区位于低层切变线南侧与水汽通量舌区左侧等值线密集带上,并与假相当位温陡立面密集区位置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强降水落区 辐合中心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山东中西部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雷达回波特征和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义青 胡顺起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山东中西部地区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在华北冷涡天气背景下,中层有中空急流配合的冷...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山东中西部地区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在华北冷涡天气背景下,中层有中空急流配合的冷槽叠加在低层低空急流配合的暖脊上,中低层之间水汽和热量的平流差异不断增大。地面露点锋生和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云团在深厚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垂直不稳定层结作用下逐渐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超级单体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V"型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相应的中高层径向速度呈现出一个强中气旋,旋转速度达29 m/s,中气旋的发展和维持使得超级单体发展和维持。6月,当最大反射率因子值达到60 dBZ,出现中等强度以上中气旋且VIL值和VIL密度分别达59 kg/m2和4.7 g/m3以上时,在强对流预报业务中需要注意大冰雹的出现。冰雹发生在风暴单体强中心所在高度和回波顶高下降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命史 超级单体 多普勒天气雷达 VIL密度
下载PDF
鲁中南一次暴雨过程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义青 王庆华 +1 位作者 曹张驰 张品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9-668,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h的再分析资料、GPS可降雨资料和地闪定位资料,对2013年7月4—5日山东中南部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冷暖切变线所引发...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h的再分析资料、GPS可降雨资料和地闪定位资料,对2013年7月4—5日山东中南部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冷暖切变线所引发,暴雨的水汽源于南海;低空急流的强弱和水汽通量的大小呈正相关;暖切变线暴雨的雨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冷切变线暴雨;冷、暖切变线GPS可降雨量表现不同,前者短时间内增幅大,地面强降雨在峰值出现1h后发生,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较敏感,后者强降雨出现前8h可降雨量快速上升,可降雨量峰值对应地面降雨大值,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不敏感;冷切变线对流性更强,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2倍,正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1/2,负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2倍;降雨云团正、负地闪活跃程度呈反相位关系,正、负地闪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强降雨的变化;冷、暖切变线动力结构不同,前者物理量场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后者则为垂直分布;冷切变线上升运动区较暖切变线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切变线 高低空急流 GPS可降雨量 地闪
下载PDF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闪电特征和大风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义青 高安春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9,共9页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2016年6月13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和大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影响背景下,大气层结上冷下暖,随着层结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和不稳定能量的积蓄...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2016年6月13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和大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影响背景下,大气层结上冷下暖,随着层结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和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在较强的深厚垂直风切变环境下触发强对流风暴进而组织成飑线。整个飑线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约占地闪总数的89.25%;在飑线的成熟阶段,负地闪频数达到最大峰值后的5~10 min,正地闪也出现最大峰值;负地闪主要出现在回波发展至成熟阶段,多发生在>45 dBZ的强回波区域中;正地闪主要出现在飑线的成熟至消散阶段;当TBB达到最低值时,飑线达到最强盛阶段,地闪频数达顶峰。利用WINDEX计算的地面最大风速的潜势与观测的地面极大风速较接近;地面大风阶段对应着剧烈的闪电活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最强时刻与正地闪的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地闪 云顶亮温 灾害性大风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义青 高安春 +2 位作者 李炳文 刘英杰 张可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15-16818,16835,共5页
[目的]分析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方法]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3日临沂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次局地大暴雨的动力条件。[结果]这... [目的]分析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方法]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3日临沂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次局地大暴雨的动力条件。[结果]这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西风槽前从中高层向南渗透的小股冷空气和高层(10 km以上)一直维持的东风波等不同尺度、不同高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是强降水发生的前提,地面辐合、东风波与中高层西北气流的相互作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提供了水汽供应。此次降水过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雨区移动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的落区与加密风场辐合汇点的位置非常吻合,可以根据加密风场辐合位置随时间的移动推断下一时刻强降水的落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结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大气垂直风场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动力条件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台风“摩羯”螺旋雨带中衍生龙卷的非超级单体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义青 王庆华 《干旱气象》 2020年第2期263-270,共8页
2018年8月14日受台风"摩羯"外围螺旋雨带影响,山东遭受7个龙卷风,其中影响惠民县姜楼镇的非超级单体龙卷达F2级致灾标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此次强龙卷过程单体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2018年8月14日受台风"摩羯"外围螺旋雨带影响,山东遭受7个龙卷风,其中影响惠民县姜楼镇的非超级单体龙卷达F2级致灾标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此次强龙卷过程单体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台风"摩羯"外围螺旋雨带中,其发生地位于台风中心35°方向约160 km处,为湿度梯度大值和TBB梯度大值相重合区域内。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低空急流、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及较大的低层风垂直切变均利于龙卷的发生。初始阶段小尺度涡旋先在近地面层出现,随后向上发展加强,并自高层减弱消失,且最大反射率因子强中心高度的快速下降和跃升过程对应地面龙卷的出现和消失;龙卷发生前7 min在0.5°仰角径向速度上出现小尺度涡旋,表明龙卷接地或即将发生,小尺度涡旋顶高明显上升可作为龙卷迅速增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超级单体龙卷 卫星云图特征 雷达回波特征 龙卷涡旋特征(TVS)
下载PDF
山东南部一次极强降水的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义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山东南部地区夏季暴雨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发生在山东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 为深入了解山东南部地区夏季暴雨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发生在山东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大气对流不稳定,低层有较强暖平流,中层干冷空气与低层的暖湿空气混合,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度加大;强降水出现在上下层正涡度相叠加、低层正涡度增大的过程中;暴雨中心与云顶亮温TBB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有密切关系;大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能及时捕捉到冷空气和强回波活动情况,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对应2个强降水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顶亮温TBB 大暴雨 中尺度系统 干冷空气
下载PDF
山东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15
作者 朱义青 曹兴锋 +2 位作者 刘英杰 孙长征 胡顺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471-1947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方面,对2010年7月18日夜间和8月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西北部地区的2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方面,对2010年7月18日夜间和8月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西北部地区的2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山东局地大暴雨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这2次暴雨均产生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在850 hPa附近的锋区中,大气均有较强的斜压性;2次暴雨均发生在低层有西南暖湿气流和850 hPa有切变线影响下,θse高能舌后部的密集区内常是暴雨易发地带,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不同点是:前次暴雨过程,700 hPa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主要为700 hPa暖切南部地区;而在后次暴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处于两高之间。[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天气过程 对比分析 山东西北部
下载PDF
2008年12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676-16677,16701,共3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3~6日寒潮天气...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3~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500 hPa鄂霍茨克海附近强大的暖性高压脊阻挡冷空气东移,使冷空气堆积加强,形成横槽并转竖;泰梅尔半岛旋转南下的极涡南掉与转竖的低槽携带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势力增强并取西北路径从黄河流域大举南下,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天气过程 诊断分析
下载PDF
“4·29”山东近海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淑梅 李昱薇 +6 位作者 张鹏 朱晓清 高荣珍 张永婧 梅婵娟 石磊 朱义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56,共15页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脊之上,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为当天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空强劲的西北气流,一方面导致阵风锋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下沉气流的角动量。阵风锋移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所经之地产生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燥,高层水凝物下落过程中蒸发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厚度高达120 hPa的冷池。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与大尺度气旋后部增压叠加,与气旋的减压区形成变压风。冷池与日照暖温度脊之间产生的密度流与变压风叠加,造成地面大风强度增强。冷池小高压入海后气压梯度方向转变造成风向发生旋转,增加了渔船翻扣的风险。日照上空的蒸发作用、锋区梯度、密度流强度、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均比青岛强,导致处于青岛雷暴边缘的日照市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受青岛雷暴主体影响的青岛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密度流 多尺度天气系统叠加 蒸发降温 高空动量下传 变压风
下载PDF
一次低槽冷锋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义青 郭宝阳 +1 位作者 王玉亮 胡世鹏 《山东气象》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PS可降水资料、地闪定位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山东中北部地区一次低槽冷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PS可降水资料、地闪定位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山东中北部地区一次低槽冷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对模拟资料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此次降水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短时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2)整个强降水期间,负地闪占绝对优势,负地闪出现在强对流发展的整个阶段,正地闪出现在强对流减弱消散阶段。云顶温度越低,负地闪越密集,当系统减弱,正地闪迅速增加。当云顶亮温(TBB)下降到最低值,负地闪频数达到极大值时,降雨强度也达到最大。GPS可降水量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具有重要作用。(3)利用模拟结果的分析显示,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闪 GPS可降水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鲁南大暴雨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义青 高安春 胡顺起 《山东气象》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26日鲁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与热带气旋、西风槽及700hPa以下台风远距离倒槽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南气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建立了不稳定层...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26日鲁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与热带气旋、西风槽及700hPa以下台风远距离倒槽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南气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建立了不稳定层结,冷空气触发不稳定层结,引起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大暴雨产生;暴雨区位于se?高能舌与低能舌交汇的能量锋区上,并与水汽通量密集带处相对应;高层MPV1正的大值区对应着低层负值中心的垂直迭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远距离倒槽 湿位涡
下载PDF
多种干旱遥感指数在临沂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张驰 严婧 +1 位作者 李峰 朱义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0期107-112,共6页
为了研究临沂地区适合的干旱遥感指数,利用2012年4—11月MODIS数据反演了临沂地区的NDVI和EVI植被指数,分别构建了温度植被指数(TVDI)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结合地面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建立了上述植被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 为了研究临沂地区适合的干旱遥感指数,利用2012年4—11月MODIS数据反演了临沂地区的NDVI和EVI植被指数,分别构建了温度植被指数(TVDI)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结合地面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建立了上述植被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模型,并反演得到区域性的土壤墒情。通过比较多种干旱遥感指数的反演结果,研究了适宜于临沂地区的遥感干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TVDI_(NDVI)、TVDI_(EVI)、VSWI_(NDVI)和VSWI_(EVI)4种干旱遥感指数与10~20 cm的土壤相对湿度均显著关系,82%通过0.01显著性检验,TVDI指数的相关系数总体比VSWI指数高5%,TVDI_(EVI)的相关系数比TVDI_(NDVI)指数高3%,VSWI_(NDVI)的相关系数比VSWI_(EVI)1%,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温度植被指数 植被供水指数 土壤相对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