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对‘红地球’葡萄白粉病防效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杜蓉惠 何涛 +3 位作者 杜鸿燕 邓维萍 朱书生 杜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施用BA生防菌剂,采用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葡萄叶片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施用BA生防菌剂,采用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葡萄叶片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BA处理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葡萄叶际细菌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BA处理后显著影响了细菌β多样性,BA处理能显著增加Firmicutes门及Bacillus、Brachybacterium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同时使细菌有氧呼吸Ⅰ、甲萘醌合成途径Ⅱ、泛醌生物合成的超级途径、甘氨酸生物合成血红素功能降低,生物素生物合成Ⅱ功能显著增加。因此,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葡萄白粉病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葡萄白粉病 葡萄叶际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涉农高校植保药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李迎宾 陈齐斌 +3 位作者 刘屹湘 唐萍 朱书生 李健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本研究结合“新农科”背景,调研了涉农高校植保药械课程建设情况,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维度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以满足植保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课程设计的适合度、支撑度、有效度... 本研究结合“新农科”背景,调研了涉农高校植保药械课程建设情况,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维度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以满足植保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课程设计的适合度、支撑度、有效度、达成度和满意度等得到学生认可。植保药械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对相关课程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药械 植保专业 人才培养 实操技能 涉农高校
下载PDF
PTA量表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迎宾 张治萍 +2 位作者 朱书生 李健强 刘屹湘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评价。本文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主导(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互动过程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50%课堂讲授+25%自主学习+25%讨论学习”模式,建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评价。本文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主导(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互动过程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50%课堂讲授+25%自主学习+25%讨论学习”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小组建立了一套基于PTA量表的评价方式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实践表明,2021年共计134名与2016—2020年1 099名学生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考核成绩相比,本模式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提升学生成绩起到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植物病理学 自主学习 讨论学习 过程评价
下载PDF
滇黄精炭疽病病原分离鉴定及10种植物源化合物的抑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窦敏 夏燕 +5 位作者 邹越纪 鲁茸格丁 李迎宾 王海宁 朱书生 张治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1-629,共9页
滇黄精是我国大宗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炭疽病成为影响其种苗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本研究对采集自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的12份疑似炭疽病感染滇黄精种苗样品进行了病原物分离,采用形态学、多基因序列(ITS、ACT、CAL、... 滇黄精是我国大宗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炭疽病成为影响其种苗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本研究对采集自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的12份疑似炭疽病感染滇黄精种苗样品进行了病原物分离,采用形态学、多基因序列(ITS、ACT、CAL、CHS-1、GAPDH和TUB2)分析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合致病力测定,表明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引起寻甸县滇黄精种苗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进一步采用平板熏蒸法或带药平板法评价了10种植物源化合物对C. fructicola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α-松油醇、4-松油醇及香芹酚对C. fructicola的抑制效果显著,EC_(50)值分别为54.26、81.74和94.78μL/L。研究结果可为滇黄精种苗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滇黄精 种苗 炭疽菌 分离鉴定 植物源化合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茼蒿水浸液和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娇 徐杰 +3 位作者 左登鸿 苏应威 朱书生 杨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为明确茼蒿水浸液和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主要的抑菌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F-3和锈腐病菌Ilyonectria destructans RS006的抑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水浸液和挥发物的成分... 为明确茼蒿水浸液和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主要的抑菌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F-3和锈腐病菌Ilyonectria destructans RS006的抑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水浸液和挥发物的成分,进一步验证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茼蒿茎、叶水浸液对F-3的抑制效果强于RS006,叶水浸液比茎水浸液抑菌效果更好。叶水浸液浓度为15.0%时,对F-3的抑制率为55.1%。挥发物对RS006的抑制活性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茎叶用量为2.0 g/皿时,茎和叶挥发物对RS006的抑制率均高于85.0%。茼蒿茎挥发物对F-3的抑制率较低且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叶挥发物在叶用量为1.0 g/皿时对F-3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35.3%。茼蒿茎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和有机酸类,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茼蒿茎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挥发物中芳樟醇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利用茼蒿或其化感物质可为三七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茼蒿 三七 挥发物 水浸液 根腐病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对三七根系代谢物的影响及关键代谢物诱导三七抗病性分析
6
作者 王正平 罗丽芬 +3 位作者 张林 段生双 朱书生 杨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6-1688,共13页
【目的】揭示叶部喷施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诱导三七根系的代谢变化,明确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为三七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三七为试验材料,在叶部接种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菌株SL17,于接种4和8 d时测定三七植... 【目的】揭示叶部喷施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诱导三七根系的代谢变化,明确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为三七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三七为试验材料,在叶部接种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菌株SL17,于接种4和8 d时测定三七植株内源JA含量;于三七叶片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JA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三七根系代谢物变化,并检测显著变化代谢物对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灌根后诱导三七叶部抗黑斑病的效果。【结果】叶部接种黑斑病菌4 d时,三七叶部JA和茉莉酸亮氨酸螯合物(JA-ile)的含量增加而在根系减少;接种8 d时,叶部J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而根系中2种物质的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外源喷施不同浓度JA后三七根系代谢变化测定结果显示,三七根系中共检测出125种代谢物,主要分为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酯类、糖类、胺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和酮类等,其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是根系代谢物中的主要成分。与对照相比,叶部施用JA后三七根系中的草酸和氢化乳清酸含量显著增加。进一步测定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功能发现,草酸和氢化乳清酸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氢化乳清酸在浓度为0.001μg/mL时对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F3和锈腐病菌(Ilyonectria destructans)菌株RS6的抑制效果最佳,浓度为0.010μg/mL时对锈腐病菌菌株RS8的抑制效果最佳,浓度为0.100μg/mL时对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菌株D-6的抑制效果最佳;草酸浓度为0.001μg/mL时对菌株F3的抑制效果最佳,浓度为10.000μg/mL时对菌株D-6的抑制效果最佳;草酸和氢化乳清酸灌根后还能明显减小三七叶部黑斑病的病斑面积,且均在浓度10.000μg/mL时诱导抗病效果最佳。【结论】外源喷施JA可改变三七根系代谢,促进氢化乳清酸和草酸的积累,进而增强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并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黑斑病菌 茉莉酸 氢化乳清酸 草酸 抗病性
下载PDF
云南省葡萄霜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7
作者 王境杨 张昊 +6 位作者 孔繁芳 周连柱 杨敏 杜飞 邓维萍 黄晓庆 朱书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5,226,共7页
为明确云南特色葡萄产区葡萄霜霉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7对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云南3个地区的155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析了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与地域之间的关系。7对引物共检测出41个等位基因,114种基因型... 为明确云南特色葡萄产区葡萄霜霉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7对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云南3个地区的155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析了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与地域之间的关系。7对引物共检测出41个等位基因,114种基因型,病原菌群体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无偏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2和0.600。分子方差分析和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不同群体间存在相当大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以及Structure分析表明,元谋群体与宾川、寻甸两群体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基因交流,宾川和寻甸两群体间则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上述结果表明,云南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遗传结构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葡萄间作紫罗兰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邓维萍 美玉 +5 位作者 曾瑜 徐杰 梅馨月 杨敏 朱书生 杜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目的】探明葡萄与紫罗兰间作对葡萄促生提质的效果,为葡萄多样性种植模式提供选择参考。【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筛选紫罗兰、薰衣草和青蒿3种芳香植物中对葡萄促生效果较好的植物,并连续2年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夏黑和红提葡萄生长... 【目的】探明葡萄与紫罗兰间作对葡萄促生提质的效果,为葡萄多样性种植模式提供选择参考。【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筛选紫罗兰、薰衣草和青蒿3种芳香植物中对葡萄促生效果较好的植物,并连续2年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夏黑和红提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紫罗兰对葡萄的促生效果优于薰衣草和青蒿。盆栽栽培中,紫罗兰对夏黑和红提葡萄苗的新梢促生效果显著,节间长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65%和13.35%。田间间作紫罗兰后,夏黑和红提的节间长度增长率分别为17.71%和14.33%,显著高于单作(P<0.05);果穗纵径增长率分别为16.58%和15.74%,高于单作;节直径和果穗横径增长率均低于单作;夏黑和红提叶片SPAD值分别提高11.66%和18.67%,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提高17.09%和28.75%(P<0.05);果实百粒质量、pH值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单作;夏黑总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42.63%(P<0.05),红提总类黄酮含量略低于单作,两者的单宁含量均低于单作。【结论】葡萄间作紫罗兰可有效促进葡萄新梢和果穗纵向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风味物质含量从而提升葡萄品质,可作为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葡萄园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紫罗兰 间作 促生 品质
下载PDF
槭菌刺孢对5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的敏感性
9
作者 龙月娟 汤红 +5 位作者 王勇 高丽芳 杨敏 朱书生 何霞红 毛忠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9-747,共9页
由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R.Hartig)Deighton引起的圆斑病是危害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中药材三七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槭菌刺孢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 由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R.Hartig)Deighton引起的圆斑病是危害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中药材三七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槭菌刺孢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5株槭菌刺孢对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和戊唑醇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病原菌对这5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和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分别在0.04~3.81、0.18~6.72、0.08~7.75、0.44~11.38和0.46~29.85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呈连续单峰频次正态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99±0.64)、(1.77±0.97)、(2.37±1.39)、(2.61±1.48)和(3.18±1.58)μg/mL,供试菌株群体中已出现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且供试菌株对这5种DMIs杀菌剂均存在较强的交互抗性,而菌株对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9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三七圆斑病防治中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槭菌刺孢 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敏感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丝氨酸缓解三七热胁迫机制初探
10
作者 苏应威 刘海娇 +5 位作者 左登鸿 徐杰 徐志贤 马淼 杨敏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7-996,共10页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丝氨酸对三七热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室内利用光照培养箱设置36℃高温处理盆栽三七15 d,期间每2 d分别喷施1次1、3和5 mmol/L的丝氨酸溶液,处理结束后调查三七病叶率。在田间利用自然高温环境胁迫三...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丝氨酸对三七热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室内利用光照培养箱设置36℃高温处理盆栽三七15 d,期间每2 d分别喷施1次1、3和5 mmol/L的丝氨酸溶液,处理结束后调查三七病叶率。在田间利用自然高温环境胁迫三七,每3 d分别喷施1次与室内相同浓度的丝氨酸溶液,胁迫时间延长至30 d,调查三七病叶率以及高温对三七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的影响。测定室内盆栽的三七抗氧化酶活性及代谢物含量变化,阐释丝氨酸缓解三七热胁迫的初步机制。【结果】喷施3和5 mmol/L丝氨酸可显著降低盆栽三七病叶率(P<0.05);1、3和5 mmol/L丝氨酸均可显著降低田间三七病叶率(P<0.05),增加其单株干质量以及人参皂苷Rg_(1)、Re、Rb_(1)和Rd含量。1和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盆栽三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KEGG富集分析表明:丝氨酸处理后一些非酶抗氧化代谢物如糖醇和氨基酸在叶片中大量积累;与植物耐热性相关的糖类物质如蔗糖和海藻糖积累量增加;三羧酸循环中重要代谢产物如柠檬酸、乌头酸和琥珀酸的积累也增加,有助于改善三七的能量供应。【结论】外源喷施丝氨酸能降低热胁迫下三七病叶率,提高三七生物量和皂苷积累,初步认为其机制与提高三七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增强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 三七 热胁迫 抗氧化物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下载PDF
叶面喷施钛微肥对三七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曾丽月 刘红斌 +3 位作者 杨敏 朱书生 邓维萍 梅馨月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6-810,共5页
目的:明确叶面喷施钛微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合成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施用浓度。方法:本试验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林下二年生三七为材料,在叶片上喷施不同浓度的钛微肥溶液(0.04%、0.05%、0.07%、0.1%),检测林下三七生长指标... 目的:明确叶面喷施钛微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合成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施用浓度。方法:本试验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林下二年生三七为材料,在叶片上喷施不同浓度的钛微肥溶液(0.04%、0.05%、0.07%、0.1%),检测林下三七生长指标、根中皂苷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喷施0.1%的钛微肥能显著促进林下三七生物量的积累,林下三七植株株高显著提升;喷施0.07%~0.1%的钛微肥,林下三七根中皂苷含量显著提高;喷施0.05%的钛微肥,林下三七对重金属Cu的吸收显著降低。结论:叶面喷施钛微肥可促进林下三七植株的生长,促进皂苷合成并拮抗重金属Cu的积累,合适的钛微肥浓度为0.1%。本研究为钛微肥应用于三七栽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肥 三七 生长 皂苷 重金属
下载PDF
羧酸酰胺类(CAAs)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朱书生 卢晓红 +1 位作者 陈磊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化合物是一类对卵菌病害具有优异防治效果的新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由3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组成,包括肉桂酰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和扁桃酰胺类。由于这3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杀菌活性且... 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化合物是一类对卵菌病害具有优异防治效果的新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由3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组成,包括肉桂酰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和扁桃酰胺类。由于这3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杀菌活性且相互间存在正交互抗药性,国际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已于2005年底将这3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杀菌剂归为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CAA类杀菌剂的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与抗药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酰胺类 杀菌剂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抗药性
下载PDF
六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书生 袁善奎 +3 位作者 范洁茹 王岩 刘敏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用Calco 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 用Calco 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μg/mL和0.10~3.50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对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μg/mL,对其他阶段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腈嘧菌酯对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对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μg/mL;代森锰锌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μg/mL;甲霜灵对该菌的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交互抗性
下载PDF
三种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黄瓜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及其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书生 陈磊 +2 位作者 卢晓红 李健强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0.34μg/mL;抑制菌丝...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0.34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92,0.70和0.67μg/mL;抑制孢子囊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48,0.31和0.26μg/mL。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的形成均没有抑制作用。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抑制田间采集的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9(±0.24),0.29(±0.04)和0.32(±0.07)μg/mL,供试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正态分布,未检测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吗啉 烯酰吗啉 异丙菌胺 黄瓜疫霉菌 生物活性 敏感基线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抗氟吗啉菌株的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书生 王岩 +4 位作者 刘鹏飞 袁善奎 刘西莉 姜辉 刘亮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2-538,共7页
采用离体叶盘法和活体植株法,测定了从田间分离获得的对氟吗啉具有抗药性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和通过室内紫 外线诱变获得的对氟吗啉及对照药剂烯酰吗啉和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的生存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诱导 获得的氟吗啉和... 采用离体叶盘法和活体植株法,测定了从田间分离获得的对氟吗啉具有抗药性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和通过室内紫 外线诱变获得的对氟吗啉及对照药剂烯酰吗啉和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的生存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诱导 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菌株的适合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和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及田产氟吗啉抗药性菌株, 主要表现在菌株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的减弱。室内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体和敏感菌株混合接种、 继代培养后,其抗药菌株的检出率在混合群体中逐渐降低,其中抗性突变体FR4和敏感菌株以2:8的比例混合接种、培养 7代后,其无性后代中检测不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表明室内氟吗啉抗药性突变体竞争力弱于敏感菌株;而田间氟吗啉抗药 性菌株和室内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则表现出和敏感菌株相似或更强的竞争力,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存在着可 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杀菌剂抗药性 适合度 竞争力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书生 刘西莉 +1 位作者 李健强 司乃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87-1890,共4页
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氟吗啉能被黄瓜植株被动吸收,并通过木质部在体内传导和分布.
关键词 氟吗啉 内吸传导 被动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6种染色方法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染色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书生 刘西莉 +2 位作者 刘鹏飞 范洁茹 袁善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比较了Calcofluor、苯胺蓝、荧光素钠3种荧光染色方法和曲利苯兰酒精-乳酚酸、考马斯亮兰和苯胺蓝组织透明染色法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染液浓度和pH值条件下,3种荧光染色方法均可进行孢子囊、... 比较了Calcofluor、苯胺蓝、荧光素钠3种荧光染色方法和曲利苯兰酒精-乳酚酸、考马斯亮兰和苯胺蓝组织透明染色法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染液浓度和pH值条件下,3种荧光染色方法均可进行孢子囊、休止孢、芽管、附着胞、孢囊梗等寄主组织外部菌体的原位染色,其中Calcofluor染色方法更稳定、简捷和易于观察。曲利苯兰组织透明染色法能观察黄瓜霜霉病菌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但该法更适宜胞间菌丝及吸器的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组织学观察 真菌原位检测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对黄瓜疫霉病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合成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书生 刘西莉 +3 位作者 刘鹏飞 李健强 司乃国 王慧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8-662,共5页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组织特异性荧光染色等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对黄瓜疫霉病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合成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吗啉对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纤维素和非纤维素葡聚糖的合成没有抑制作用,但破坏细胞壁物质在菌丝...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组织特异性荧光染色等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对黄瓜疫霉病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合成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吗啉对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纤维素和非纤维素葡聚糖的合成没有抑制作用,但破坏细胞壁物质在菌丝正确位置的形成和分布,扰乱菌丝的极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吗啉 细胞壁合成 细胞极性 同位素示踪 荧光增白剂
下载PDF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65
19
作者 杜飞 朱书生 +6 位作者 王海宁 何霞红 杨敏 邓维萍 陈尧 李成云 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微气候环境 霜霉病 白粉病 白腐病 炭疽病
下载PDF
葡萄胶孢炭疽菌对3种麦角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31
20
作者 邓维萍 杨敏 +7 位作者 杜飞 刘屹湘 张丽韬 闫莹莹 汪思齐 杨积忠 何霞红 朱书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系统比较了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57株葡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三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烯唑醇、腈菌唑及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的敏感性、交互敏感性及敏感性与生存适合度的相关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菌... 系统比较了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57株葡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三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烯唑醇、腈菌唑及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的敏感性、交互敏感性及敏感性与生存适合度的相关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咪鲜胺的EC50值在0.01~1.58 mg/L之间,高于其对烯唑醇(EC50值为0.05~25.45 mg/L)和腈菌唑(EC50值为0.49~192.93 mg/L)的敏感性;部分菌株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对咪鲜胺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供试菌株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与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低敏感性菌株的致病力和菌落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生存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烯唑醇 腈菌唑 咪鲜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