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企业期限错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仁泽 陈享光 李光武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既是以典型治理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也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支持。基于2007—2020年中...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既是以典型治理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也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支持。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对企业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期限错配,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渠道分析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通过权益性融资、长期债权类融资、政府帮扶三种途径缓解企业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期限错配严重的企业以及理性借款的企业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期限错配 典型治理 金融资本 融资方式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决策和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光武 谭曼 朱仁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69,共28页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和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决策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支出,也显著提高...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和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决策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支出,也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占比。从影响机制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投资机会这两条途径促进企业进行投资支出,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市场和行业竞争程度提高企业的金融资产占比。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缓解企业持有较多金融资产,遏制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和资本的无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企业投资 金融资产配置
下载PDF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华德亚 朱仁泽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8,共7页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qu...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否定之否定定律 分工 扬弃私有制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金融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享光 朱仁泽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78,共6页
金融化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金融化相对应的往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 金融化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金融化相对应的往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厘清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一般运动形式与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一般运动形式是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决条件。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既为我们厘清金融投资与金融化的边界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客观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形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形式 金融化 货币化 脱实向虚
下载PDF
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5
作者 朱仁泽 《中国物价》 2022年第4期23-26,共4页
主流货币政策理论没有明晰产业资本周转对货币的需求与产业资本周转对借贷资本的需求的区别,反而试图把后者嵌套进前者的运行框架,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得以贯彻货币资本的逻辑,从而导致政策过程与政策目标的背离。货币的供给是指在社会... 主流货币政策理论没有明晰产业资本周转对货币的需求与产业资本周转对借贷资本的需求的区别,反而试图把后者嵌套进前者的运行框架,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得以贯彻货币资本的逻辑,从而导致政策过程与政策目标的背离。货币的供给是指在社会总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满足产业资本对货币的需求。借贷资本的供给是指在社会总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满足产业资本债务融资的需求,即对工业资本的追加贷款。借贷资本的供给只有能够促进职能资本积累而不仅仅是借贷货币资本积累时,职能资本家才有借贷的动力。在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的供给与借贷资本的供给混淆在一起。因此,需要在区分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货币政策理论架构,建立相应的货币管理体制;在统筹管理货币的供给与货币资本供给的基础上,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环流 货币资本供给 借贷资本 二级银行体制
下载PDF
《21世纪资本论》是《资本论》——皮凯蒂批判
6
作者 朱仁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9-71,共3页
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皮凯蒂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倒U型"假设相悖。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资本收入占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事实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数量多寡,而是"参与&qu... 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皮凯蒂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倒U型"假设相悖。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资本收入占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事实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数量多寡,而是"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决定了分配收入的数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收入比 私有制 数量 次序
下载PDF
股票最佳投资组合的相关系数法——基于上证A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兵 朱仁泽 《现代商业》 2014年第16期88-90,共3页
随华尔街风暴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证券市场频频波动,尤其近年来我国的A股市场,股票价格波动几乎是毫无规律而言。本文选取A股市场的三组不同的五只股票,研究当相关系数取值不同时构建最优投资组合,来评估股票最佳组合的风险大小,了解... 随华尔街风暴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证券市场频频波动,尤其近年来我国的A股市场,股票价格波动几乎是毫无规律而言。本文选取A股市场的三组不同的五只股票,研究当相关系数取值不同时构建最优投资组合,来评估股票最佳组合的风险大小,了解此时最优组合的特征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参与投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科维茨模型 A股市场 最优投资组合 相关系数法
下载PDF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主流解释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及实证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仁泽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8,F0003,共15页
基础货币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特定的投放机制才能实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将此归结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形成“货币观”和“信贷观”两个解释流派。这些解释没有体现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本质特征。目前基础货币供给实质上是依照生息... 基础货币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特定的投放机制才能实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将此归结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形成“货币观”和“信贷观”两个解释流派。这些解释没有体现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本质特征。目前基础货币供给实质上是依照生息资本的逻辑运行,其投放机制本质上是生息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现有理论模糊了货币作为“收入的货币”与货币作为生息资本的区别,进而将产业资本与生息资本的投融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简单的供需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改变依照生息资本逻辑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生息资本 货币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分工消亡的基础及路径“选择”——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华德亚 朱仁泽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社会分工不仅是一般私有制的基础,也是资本与劳动雇佣的基石。它表现为劳动的固化分割。社会分工的消灭与雇佣劳动的自然消亡相互照应。由于人类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因而人类无法仅依赖自身能力摆脱劳动的分工。自动化是摆... 社会分工不仅是一般私有制的基础,也是资本与劳动雇佣的基石。它表现为劳动的固化分割。社会分工的消灭与雇佣劳动的自然消亡相互照应。由于人类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因而人类无法仅依赖自身能力摆脱劳动的分工。自动化是摆脱社会分工的根本途径。人工智能作为脑力活动自动化的代表,有望解决劳动者劳动的固化分割,并消灭私有制存在的分工基础,最终消灭私有制。但是,在资本主义占主导的社会中,鉴于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博弈动态,私有制在消亡的历史主流中最终进入哪条支流,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 私有制 人工智能 自动化 消灭分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