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蛋白与脂肪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仙龙 吴小易 +2 位作者 李伟峰 王珺 陈国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研究了不同蛋白(48%,43%,38%)与脂肪(12%,10%,8%)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饲料利用、组织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午投喂不同蛋白含量或脂肪含量的饲料对斜带石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 研究了不同蛋白(48%,43%,38%)与脂肪(12%,10%,8%)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饲料利用、组织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午投喂不同蛋白含量或脂肪含量的饲料对斜带石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肠体比无显著影响。下午投喂高蛋白低脂肪(HP-LL)饲料的实验鱼的蛋白质效率〔(1.39±0.23)%〕显著低于低蛋白高脂肪饲料(LP-HL)组〔(1.81±0.30)%〕;HP-LL饲料组全鱼的脂肪含量〔(59.6±4.6)g·kg-1〕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投喂高蛋白中脂肪(HP-ML)饲料组全鱼的蛋白〔(170.9±1.5)g·kg-1〕及肌肉蛋白〔(215.9±3.9)g·kg-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HPLL饲料组斜带石斑鱼血液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投喂高蛋白高脂肪(HP-HL)组和HPML饲料组;HP-LL组实验鱼肝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LP-HL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各饲料组间的肝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LP-HL和HP-LL组肝脏细胞出现最多空泡和脂肪变性。综上所述,在上午保持饲料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下午投喂低蛋白水平(43%或38%)或者低脂肪水平(10%或8%)的饲料不会影响斜带石斑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投喂策略 蛋白 脂肪 生长
下载PDF
饲料中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发育及肠道组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煜 吴小易 +4 位作者 陈国华 王珺 李伟峰 朱仙龙 朱仙龙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成活率、生长行为、饲料利用以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4种添加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率的微颗粒饲料:0%/22%(饲料1),5%/14%(饲料2),10%/8%(饲料3)以及15%/7%(饲料4),饲喂...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成活率、生长行为、饲料利用以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4种添加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率的微颗粒饲料:0%/22%(饲料1),5%/14%(饲料2),10%/8%(饲料3)以及15%/7%(饲料4),饲喂斜带石斑鱼稚鱼。每种实验饲料均设3个平行。试验持续4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以及成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3和饲料4的增重分别为:(449.6±11.4)g和(588.3±61.7)g,显著高于饲料1的数值(185.0±2.5)(P≤0.05)。饲料1鱼体脂肪含量为:(154.7±12.8)g·kg-1,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但其鱼体蛋白含量为(728.3±25.5)g·kg-1,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效率、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以及终末体重中,4种饲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升高,石斑鱼稚鱼肠道脂滴生成数量出现下降,且在饲料4中未观察到肠道脂滴。研究表明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高的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如: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稚鱼 大豆卵磷脂 鱼油 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松阳花鳖与中华鳖四个地理种群形态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晶 刘子明 +5 位作者 吕耀平 陆君 陈跃军 朱仙龙 叶雅萍 谢贵荣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松阳花鳖、德清花鳖、黄沙鳖、黄河鳖和洞庭湖鳖5个群体体色、背部花纹和腹部黑斑的观察,同时测量这5个群体的29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中华鳖群体相比,松阳花鳖在体色... 通过对松阳花鳖、德清花鳖、黄沙鳖、黄河鳖和洞庭湖鳖5个群体体色、背部花纹和腹部黑斑的观察,同时测量这5个群体的29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中华鳖群体相比,松阳花鳖在体色上与其他4个群体存在着差异,其背部主要呈青黑色或青褐色,甲壳上雪花样斑点较多且明显,腹部斑块图案较小,颜色较浅呈青色,腹部7个斑块出现的概率均较低,出现无斑块的概率为31.82%。其中斑块1出现的概率最低。聚类分析显示5个中华鳖群体可分为三支,松阳花鳖与黄沙鳖相距最近,聚为一支;黄河鳖和德清花鳖聚为一支;洞庭湖鳖与其他4个群体相距较远,单独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华鳖背甲周长、裙边宽、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其中松阳花鳖、德清花鳖和黄河鳖的后侧裙边宽/背甲长较大,与其他群体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阳花鳖 群体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