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保葛 柏惠侠 +2 位作者 张艳 李社荣 陈修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50,共5页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里显著正相关(r=0...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里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 9702和 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几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速率 转化酶活性 籽料产量 叶片
下载PDF
大豆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及窄叶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9
2
作者 朱保葛 柏惠侠 张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8,共5页
宽叶、无4粒荚大豆品种鲁豆4号(代号LD4)经烷化剂EMS诱变处理选育出窄叶和4粒荚同时发生突变的稳定突变系E182。突变系与亲本杂交遗传分析表明,“宽叶与窄叶”和“无4粒荚与有4粒荚”2对性状均符合孟德尔单因子的3... 宽叶、无4粒荚大豆品种鲁豆4号(代号LD4)经烷化剂EMS诱变处理选育出窄叶和4粒荚同时发生突变的稳定突变系E182。突变系与亲本杂交遗传分析表明,“宽叶与窄叶”和“无4粒荚与有4粒荚”2对性状均符合孟德尔单因子的3:1分离比率,说明窄叶和4粒荚突变性状均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马群体4种性状类型株数明显偏离2对独立基因的9:3:3:1分离比率,表现连锁遗传,连锁交换值为11.24%±0.81%。对突变系、亲本及二者杂交F2、F3代进行RAPD标记分析,找到了窄叶突变基因的连锁标记OPY6-1300遗传距离为8cM,比Shoemaker等所作的窄叶RFLP标记逼近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突变基因 遗传分析 RAPD标记 窄叶突变基因
下载PDF
蓖麻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保葛 李文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102,共5页
蓖麻是一种高蓄能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两个方面并结合工作综述了蓖麻生物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蓖麻组织培养方面,不同的外植体中以成熟种子的胚轴最适宜,而在不同激素中以TDZ诱导丛生芽... 蓖麻是一种高蓄能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两个方面并结合工作综述了蓖麻生物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蓖麻组织培养方面,不同的外植体中以成熟种子的胚轴最适宜,而在不同激素中以TDZ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最高,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蓖麻离体再生体系。在遗传转化方面,不同的转化方法中以农杆菌介导法最适合蓖麻转化。蓖麻胚轴对卡那霉素不敏感,潮霉素是蓖麻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指出了蓖麻生物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技术培育蓖麻新品种和促进蓖麻生产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生物技术 植株再生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大豆微卫星诱发突变的分子分析
4
作者 朱保葛 孙勇如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Microsatellite or SSR marker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plant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mapp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utagenized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s in ... Microsatellite or SSR marker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plant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mapp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utagenized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s in soybean genome and reveal nature of these mut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mutations at fifteen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detected in genomic DNAs of soybean mutant E182 induced by EMS (ethyne metyl sulfate)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of 485 pairs of SSR primers. These fifteen mutagenized microsatellite loci with repeat number variation were Satt005, Satt117, Satt185, Satt282, Satt290, Satt420, Satt452, Satt483, Satt569, Satt579, Satt600, Satt602, Sat086, Sat107 and Sat135, respectively. Sequencing results of these fifteen loci indicated that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at Satt282, Satt483, Satt579, Satt600 and Satt602 loci were respectively deleted 1-, 3-, 8-, 20- and 1-trinucleotide (all [ATT] 1-20 except for [CAA] 8[TAA] 12 at Satt600 locus) repeats, which made allele sizes at these five loci decrease 3, 9, 24, 60 and 3 bp, respectively. And while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at the other ten mutated loci, Satt005, Satt117, Satt185, Satt290, Satt420, Satt452, Satt569 and Sat086, Sat107, Sat135, we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1-, 6-, 6-, 3-, 4-, 3-, 8-trinucleotide repeats (ATT) 1-8 and 12-, 6-, 16-dinucleotide repeats (AT) 6-16 , making allele sizes at these ten loci increase 3, 18, 18, 9, 12, 9, 24, 24, 12, 32 bp,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eleven events of bas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flanking regions at seven (Sat-107, Satt185, Satt282, Satt420, Satt569, Satt579 and Satt600) of fifteen mutated microsatellite loci. These base mutations consisted of 6 transitions (4T→C and 2 A→G), 2 transvertions (A→T and T→A), 1 insertion (T) and 2 deletions (A and 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EMS mutagenesis could cause different types of mutations at microsatellite multilocus in soybean genome, including repeat number variations in microsatellite regions and random base mutations in flanking regions. We found three mutational biases, which were frequent insertion mutations of repeat units, initiating positions of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of repeat unit insertions/deletions and both flanking-base T↓A of these insertion/deletion positions. In addition, the resolution capacity of high-quality agarose gels was sufficient to distinguish differences of only three base pairs in this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微卫星标记 SSR标记 基因突变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8
5
作者 陈煜 朱保葛 +1 位作者 张敬 梁宗锁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利用硝态氮 (NO3- -N)、铵态氮 (NH4 + -N )及混合态氮对 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 ,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N增加 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 利用硝态氮 (NO3- -N)、铵态氮 (NH4 + -N )及混合态氮对 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 ,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N增加 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好 ,其次是混合态氮 ,而NH4 +-N的效果较差。从 4个品种叶片的GS活性看 ,混合态氮和NH4 + -N的处理效果好 ,而NO3--N的效果差 ;三种氮源处理 4个基因型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增加的顺序与提高NR活性的顺序相同。说明施用三种氮肥能增加大豆品种子粒的蛋白质含量 ,而以施用硝酸钾的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 ,大豆叶片NR活性与子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6 3 ) ,可以把结荚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作为选择高蛋白大豆材料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大豆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蛋白质含量 生物固氮
下载PDF
外植体和培养因子对哈密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邓向东 耿玉轩 +2 位作者 路子显 谷爱秋 朱保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1,共5页
用S-24和网纹香两个哈密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激素、蔗糖等因子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不同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为子叶柄>子叶>茎尖>真叶;胚轴和根不能诱导不定芽,其中子叶柄是最适外植... 用S-24和网纹香两个哈密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激素、蔗糖等因子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不同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为子叶柄>子叶>茎尖>真叶;胚轴和根不能诱导不定芽,其中子叶柄是最适外植体,5~8日龄效果较好。2)在6-BA、zT、KT、2ip和2,4-D五种激素中,6-BA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最适浓度为0.5mg/L。3)LS培养基能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的诱导率和生活力。4)培养基中附加ABA 1.0mg/L可显著提高S-24的诱导率,而附加ABA 2.0mg/L和马铃薯提取液10g/L可显著促进网纹香不定芽的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不定芽 诱导率 外植体 培养因子
下载PDF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晓军 叶春江 +6 位作者 吕慧颖 徐民新 李葳 张利明 王超 罗淑萍 朱保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1420,共10页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热激转录因子A1(HSFA1) 转基因 热胁迫 过量表达 耐热性
下载PDF
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晓丹 吕慧颖 +1 位作者 张敬 朱保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91-894,共4页
模板DNA的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的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并通... 模板DNA的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的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的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的大豆叶片DNA的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的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的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的效果最佳,而4%浓度的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大豆 叶片 DNA 提取方法 缓冲液
下载PDF
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植株生长对外源GA_3的响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葳 朱保葛 +4 位作者 徐民新 张利明 陈修文 马文平 智艳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0-1246,共7页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茎纵向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析两类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之间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外源GA3(40mgL?1)对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同,GA3处理后半矮杆突变体植株在不同测定时段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2.76cmd?1,而矮杆突变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仅为0.92cmd?1,而且成熟期半矮杆突变体植株的平均高度、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节间纵向细胞长度均显著超过对照,外源GA3能够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而矮杆突变体较对照的上述3项增幅均明显小于半矮杆型,外源GA3不能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说明半矮杆突变体的植株生长对外源GA3有明显响应,为GA3敏感型突变体;而矮杆突变体仅在生育前期对外源GA3有一定程度响应,为GA3钝感型突变体。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成熟期植株的内源GA3+1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野生型品种,这可能是二者表型矮化的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杆/半矮杆突变体 赤霉素 植株生长 株高性状
下载PDF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英慧 刘燕 +15 位作者 关荣霞 魏淑红 杨光宇 周新安 张孟臣 杨春燕 朱保葛 李卫东 刘学义 徐冉 孙君明 朱申龙 赵团结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0-1636,共7页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蓖麻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利明 侯玲玲 +2 位作者 李文彬 马文平 朱保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5,258,共4页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蓖麻植株再生体系。以蓖麻成熟种子胚轴为外植体,在含6-BA(0.5mg/L)的MS培养基上每个外植体均能诱导出由若干不定芽组成的丛生芽,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产生6.3个不定芽,健壮的不定芽经伸长、生根而发育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并...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蓖麻植株再生体系。以蓖麻成熟种子胚轴为外植体,在含6-BA(0.5mg/L)的MS培养基上每个外植体均能诱导出由若干不定芽组成的丛生芽,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产生6.3个不定芽,健壮的不定芽经伸长、生根而发育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并能全部移栽成活。本实验所用的3个蓖麻品种在产生不定芽的能力和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利用该体系所诱导的不定芽具有生长健壮和易于生长发育等特点。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蓖麻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胚轴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大豆热激蛋白与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路子显 曲建波 +3 位作者 傅鸿仪 邓向东 朱保葛 陈建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8-325,共8页
对6个华北生态型大豆品种热激蛋白与内源激素变化研究表明:在开花结荚期,高温促进大豆HSP72-73的合成,内源IAA和ABA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大豆品种HSP72-73、IAA和ABA的变化有显著差异,抗倒伏,抗脱落... 对6个华北生态型大豆品种热激蛋白与内源激素变化研究表明:在开花结荚期,高温促进大豆HSP72-73的合成,内源IAA和ABA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大豆品种HSP72-73、IAA和ABA的变化有显著差异,抗倒伏,抗脱落的品种表现较强的HSP72-73合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热激蛋白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将热激转录因子8基因转入大豆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青女 吕慧颖 +1 位作者 朱保葛 张敬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83-787,共5页
植物转化是开展基因工程育种和鉴定基因功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向大豆受体导入热激转录因子8(heatshockfactor8,hsf8)基因,以加强目的基因hsp70的表达和增加转基因大豆的抗逆性,同时探索提高大豆转化率的途径。本文以大豆子... 植物转化是开展基因工程育种和鉴定基因功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向大豆受体导入热激转录因子8(heatshockfactor8,hsf8)基因,以加强目的基因hsp70的表达和增加转基因大豆的抗逆性,同时探索提高大豆转化率的途径。本文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hsf8基因转入栽培大豆品种科新3号中,获得了13株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PCR检测表明,其中的9株呈阳性反应,证明hsf8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本实验获得的实际转化率为2.39%。文中讨论了选择适宜的种子灭菌方法和大豆受体品种对提高转化率的有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热激转录因子8基因 大豆 转基因 种子灭菌法
下载PDF
菜用大豆高效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灿 肖深根 +3 位作者 朱保葛 薛仁镐 卫志明 朱木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5 min,消毒效果最佳,胚尖活力好,且适用于各个品种;预培养时间为2 d,6-BA浓度为3.0 mg.L-1,有利于菜用大豆不定芽的诱导;1.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增加有效不定芽数;0.05 mg.L-16-BA+0.1 mg.L-1IB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交大05-133为最佳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其分化频率为90.86%,诱导15 d后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为4.65个,不定芽平均长度为1.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胚尖 基因型筛选 离体再生
下载PDF
大豆油分含量SSR标记及QTL定位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君 刘学义 朱保葛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大豆油分含量是数量遗传性状。为了选育高油品种,有效利用高油基因和转基因研究,并使其广泛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通过构建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油分基因在基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了标记,结果表明,标记Satt491和油分含量相关,定位于E... 大豆油分含量是数量遗传性状。为了选育高油品种,有效利用高油基因和转基因研究,并使其广泛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通过构建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油分基因在基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了标记,结果表明,标记Satt491和油分含量相关,定位于E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分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基因图谱 辅助选择育种
下载PDF
返回式卫星搭载后玉米叶绿体色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社荣 马惠平 +2 位作者 谷宏志 朱保葛 刘根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报道了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与地面对照玉米在不同取材时期叶片丙酮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和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发现二者的光吸收特性基本相同 ,但吸光度与光吸收带出现某些差异。卫星搭载后 ,单位叶重的叶绿体色素总量和叶绿素a+... 本文报道了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与地面对照玉米在不同取材时期叶片丙酮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和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发现二者的光吸收特性基本相同 ,但吸光度与光吸收带出现某些差异。卫星搭载后 ,单位叶重的叶绿体色素总量和叶绿素a+b含量趋于降低 ,其中以叶绿素b含量降低最甚 ,导致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搭载 玉米 吸收光谱 叶绿体色素
下载PDF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二)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应志 关荣霞 +7 位作者 郭顺堂 韩天富 刘丽君 刘学义 王曙明 许艳丽 张连平 朱保葛 《大豆通报》 2005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杂种优势利用 大豆生产 核不育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利用 杂交种 配制 大豆产量 世界 国内外
下载PDF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应志 关荣霞 +7 位作者 郭顺堂 韩天富 刘丽君 刘学义 王曙明 许艳丽 张连平 朱保葛 《大豆通报》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科研 世界 QTL定位 遗传性状 研究单位 遗传背景 生态环境 作图软件 实验方案 环境互作 精密度 世代
下载PDF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四)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应志 关荣霞 +7 位作者 郭顺堂 韩天富 刘丽君 刘学义 王曙明 许艳丽 张连平 朱保葛 《大豆通报》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大豆胞囊线虫病 科研 世界 抗性品系 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 SDS 生态学 基因型 新思路 猝死病 赤霉菌 发病 互作 接种
下载PDF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应志 关荣霞 +7 位作者 郭顺堂 韩天富 刘丽君 刘学义 王曙明 许艳丽 张连平 朱保葛 《大豆通报》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营养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 Vc含量 脂肪 抗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