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性与同化物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元刚 肖岩岩 +5 位作者 初金鹏 张秀 钤太峰 马鑫 代兴龙 贺明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0-381,共12页
【目的】推迟播期能够维持单位面积粒数已在前期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不同播种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征及分化、退化的差异性,分析植株同化物积累、分配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小麦穗粒数以及丰富小麦高产栽培理论... 【目的】推迟播期能够维持单位面积粒数已在前期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不同播种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征及分化、退化的差异性,分析植株同化物积累、分配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小麦穗粒数以及丰富小麦高产栽培理论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武村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田(35°57′N,117°3′E)进行,以泰农18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24日、10月1日、10月8日、10月15日和10月22日共5个播期处理,观察记载小花发育过程中分化和退化数量动态以及最终结实粒数,测定开花期穗部和茎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计算小花退化阶段整株和穗部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速率。【结果】播期推迟条件下,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和单位面积结实粒数获得了维持,单位面积最大分化小花数明显降低,小花存活率显著提高。推迟播期明显减少了小花退化数量,小花退化速率明显降低。在小花退化阶段,推迟播期加速了整株和穗部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从而为开花期穗干重的维持以及干重穗茎比和氮素穗茎比的提高提供了保证。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分别与穗干物重、干物重和氮积累量穗茎比、整株和穗的干物质和氮的积累速率以及小花存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期明显减少了有效茎蘖和无效分蘖所产生的退化小花数,尤其无效分蘖产生的退化小花数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提高主茎在群体中同化物所占比例能够有效维持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和减少退化小花数,降低了小花死亡消耗。此外,推迟播期提高了可孕花累积生长度日生产效率,降低了退化小花累积生长度日生产效率。【结论】推迟播期明显降低了小花的退化,从而提高了小花存活率,开花期单位面积可孕花数的维持与植株同化物代谢密切相关。适期晚播提高了主茎在群体中的比重,有利于减少无效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小花发育 同化物代谢
下载PDF
播期对冬小麦品种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元刚 董树亭 +5 位作者 贾春兰 杨今胜 柳京国 张明 张吉旺 刘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6-20,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但有效茎蘖率和成穗率呈相反趋势。(3)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 ichards解析表明,第二播期比第一播期(10月8日)和第三播期(10月22日)灌浆启动较早,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势较高,但活跃灌浆期较短。(4)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明显减少,开花后由于第二播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加快,成熟期第二播期的群体干物质最高。(5)随播期的推迟,穗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二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群体发育 产量构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鲁西北地区玉米-大豆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元刚 高凤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6-1655,共10页
为了明确与鲁西北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间作模式,选用登海605和德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作对照,设置玉米和大豆2∶4间作(IC1)、2∶6间作(IC2)、4∶4间作(IC3)和4∶6间作(IC4)共4个处理,分... 为了明确与鲁西北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间作模式,选用登海605和德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作对照,设置玉米和大豆2∶4间作(IC1)、2∶6间作(IC2)、4∶4间作(IC3)和4∶6间作(IC4)共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IC3优势明显,群体籽粒产量略低于SM,但差异不显著;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和相对拥挤系数(K)均高于单作,表明玉米、大豆在间作模式下较单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侵占力(A)和竞争指数(CR)的变化规律均表明在间作栽培条件下,玉米相对于大豆为竞争优势物种;间作群体经济产值显著高于SM和SS,增值范围为13.93%~22.95%,其中IC3的经济产值最高,分别比SM、SS增加4 144.46元·hm^(-2)和3 546.88元·hm^(-2)。间作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作物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保证了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但群体收获指数较低,限制了群体籽粒产量的提高。由于边际优势,间作玉米处理的单株各器官和地上部总重以及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间作大豆与间作玉米表现规律相反,存在一定的负间作效应。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4∶4间作模式下复合群体配置相对合理,生产优势明显。本研究为玉米-大豆间作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模式 干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今胜 王永军 +7 位作者 张吉旺 刘鹏 李从锋 朱元刚 郝梦波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5-361,共7页
探明不同株高、穗位高具有超高产潜力(>15000kghm-2)夏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有利于密植增产。本研究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连续3年达15000kghm-2以上),选用了登海661(DH661,低秆低穗位)、登海701(DH701,中秆中穗位)和先玉33... 探明不同株高、穗位高具有超高产潜力(>15000kghm-2)夏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有利于密植增产。本研究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连续3年达15000kghm-2以上),选用了登海661(DH661,低秆低穗位)、登海701(DH701,中秆中穗位)和先玉335(XY335,高秆高穗位)3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进行试验。在一般高产条件下,这3个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模型解析表明,DH661的产量潜力高于DH701和XY335,其活跃生长期比XY335长近3周。开花后光合特征参数显示,DH661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效率明显较高,尤其是当XY335进入生理功能速衰期时(开花后28d),DH661仍处于缓慢下降阶段,且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DH661的这一特性表明其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夏玉米 株高 穗位高 物质生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少坤 贾春兰 +4 位作者 朱元刚 杨今胜 柳京国 于淼 孙美芝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量最高,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最佳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德州市“吨半粮”产能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艳梅 张贵军 +3 位作者 王春英 张华锋 朱元刚 戴忠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本研究以首季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的优势和主要措施,分析粮食高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灌溉水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均、抗性品种资源缺乏、机收粮食减损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粮... 本研究以首季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的优势和主要措施,分析粮食高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灌溉水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均、抗性品种资源缺乏、机收粮食减损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粮食高产耕地质量,加快品种培育与筛选、充分发挥种子高产潜能,开展技术模式集成、坚实粮食高产科技支撑,加强政府组织保障、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等策略,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现“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为全面推进“吨半粮”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吨半粮 生产能力 路径 秋汛
下载PDF
均匀设计在大豆品种齐黄34栽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凤菊 朱元刚 +1 位作者 王乐政 曹鹏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57-60,共4页
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设置6个播期和6个密度组成6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齐黄34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无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德州地区,齐黄34在6月10日播种、密度为2... 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设置6个播期和6个密度组成6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齐黄34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无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德州地区,齐黄34在6月10日播种、密度为21.94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5 054.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齐黄34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水密调控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8
作者 吴儒刚 苏誉 +4 位作者 刘文海 朱元刚 张英霞 范业泉 张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以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密度组合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丰富小麦新品种阳光18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从群体动... 以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密度组合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丰富小麦新品种阳光18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从群体动态来看,基本苗多的处理产量较高,但270万/hm^(2)基本苗的处理略高于360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表现最佳。从产量结果来看,W2T2组合(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70万株/hm^(2))产量最高,达到8 811.60 kg/hm^(2)。从经济效益来看,W1T2组合(只灌拔节水+270万株/hm^(2))经济效益最高,达到6 661.13元/hm^(2)。因此,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建议采用春季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播种量以基本苗270万株/hm^(2)为宜;从农业收入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建议采用春季灌1次拔节水、基本苗播种量27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密调控 抗旱型小麦 籽粒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紫糯小麦籽粒石蜡切片制作技术优化及淀粉粒累积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娟 夏文荣 +3 位作者 李运 李妍 朱元刚 戴忠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3,共12页
为了探明糯性小麦授粉后籽粒淀粉粒的累积情况,以山农紫糯2号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的脱水、透明和浸蜡等环节进行改进,制作切片后对小麦籽粒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相比较... 为了探明糯性小麦授粉后籽粒淀粉粒的累积情况,以山农紫糯2号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的脱水、透明和浸蜡等环节进行改进,制作切片后对小麦籽粒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相比较,技术改良70%乙醇和无水乙醇脱水时间与逐级透明和渐进式浸蜡环节后,小麦籽粒(授粉后0~14d)不皱缩变形,石蜡切片完整,且染色分明,结构显示清晰。授粉后0~2d,果皮中已经开始积累少量淀粉粒,随着授粉后天数推移而逐渐增多;授粉后第6天,胚乳内部逐渐由游离核期向细胞化过渡;授粉后第8天,胚乳细胞进一步增大,淀粉粒开始累积,但体积较小;授粉后第10~12天,胚乳细胞向无核化发展,不同部位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排列分布呈现明显差异;授粉后第14天,胚乳细胞中几乎完全充满淀粉粒。表明改进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适合于早期小麦籽粒的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果皮 胚乳 淀粉粒 石蜡切片
下载PDF
不同行株距配置下夏播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元刚 高凤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0-2299,共10页
以济谷15和豫谷18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6.0×105株·hm-2)设计5个不同的群体分布,即行距×株距分别为60cm×2.8cm、50cm×3.3cm、43cm×3.9cm、37.5cm×4.4cm、30cm×5.6cm,分析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谷... 以济谷15和豫谷18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6.0×105株·hm-2)设计5个不同的群体分布,即行距×株距分别为60cm×2.8cm、50cm×3.3cm、43cm×3.9cm、37.5cm×4.4cm、30cm×5.6cm,分析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穗重和谷草产量均随行距的缩小、株距的加大而呈上升趋势;单穗重、单穗粒重和株草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收获指数、千粒重和出谷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籽粒产量与单穗重(0.886**)、单穗粒重(0.885**)、谷穗重(0.979**)、生物产量(0.917**)和谷草产量(0.669*)呈正相关,与株高(-0.918**)、穗长(-0.921**)和千粒重(-0.783**)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8个因子对谷子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9996;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产量及相关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0.04%,其反应的信息与基于14个产量及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cm×5.6cm处理的群体具有较理想的产量构成因子,行株距搭配合理,群体空间分布适宜,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显著提高。适当缩小行距、扩大株距有利于夏播谷子高产稳产。本研究旨在为谷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行株距 产量 性状 多重分析
下载PDF
穴距对夏播谷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元刚 高凤菊 +1 位作者 王乐政 曹鹏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61-63,67,共4页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CK)(P<0.05),不同品种间表现有所差异。因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穴距穴播,有利于提高谷子产量,实现机械化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穴距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元刚 赵健皓 +2 位作者 肖岩岩 刘慧 戴忠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2期95-97,共3页
玉米大豆间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突出的优势是能够减少氮肥使用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该文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及相应机理,总结了氮肥合理运作、玉米密植、钼肥拌种、双... 玉米大豆间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突出的优势是能够减少氮肥使用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该文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及相应机理,总结了氮肥合理运作、玉米密植、钼肥拌种、双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等措施对间作系统中氮素利用提高的效果,并根据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氮素 高效利用
下载PDF
立体匀播影响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元刚 朱勇 +5 位作者 王运智 刘慧 吴儒刚 肖岩岩 王士岭 戴忠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9期20-22,共3页
小麦栽培技术的更新对于保证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立体匀播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该文探讨了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 小麦栽培技术的更新对于保证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立体匀播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该文探讨了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以期为丰富小麦栽培理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立体匀播 光合生产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50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子信 杨基敏 +3 位作者 朱元刚 赵明锐 樊红军 马骋 《吉林中医药》 1997年第3期31-31,共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500例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01)赵子信杨基敏朱元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大庆卫生院赵明锐中国人民解放军81112部队医院樊红军长春中医学院研究生马骋【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髓炎结核散...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500例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01)赵子信杨基敏朱元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大庆卫生院赵明锐中国人民解放军81112部队医院樊红军长春中医学院研究生马骋【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髓炎结核散万应散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又是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结核散 万应散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凤菊 朱元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甜高粱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辛硫磷、乐果不同施药方式对夏播高粱粟穗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凤菊 王乐政 +1 位作者 曹鹏鹏 朱元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1-102,105,共3页
以辽杂12和豫粱8号两个品种和辛硫磷、乐果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施药方式进行了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粟穗螟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之间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而穗长差异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对高粱粟穗螟都... 以辽杂12和豫粱8号两个品种和辛硫磷、乐果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施药方式进行了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粟穗螟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之间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而穗长差异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对高粱粟穗螟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以大喇叭口期投放0.1%辛硫磷颗粒剂、盛花末期再用40%乐果乳剂2 000倍喷施穗部,效果最好。同样处理对松散长筒形穗豫粱8号的防治效果优于中紧棒形穗的辽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乐果 高粱 粟穗螟 施药方式
下载PDF
引进绿豆和红小豆新品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乐政 曹鹏鹏 +2 位作者 朱元刚 王士岭 高凤菊 《中国种业》 2013年第8期60-62,共3页
对引进的8个绿豆品种、6个红小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维绿7号、中绿10号、冀绿7号和冀绿9号4个绿豆品种,中红4号、冀红引1号和冀红8937等3个红小豆品种可在德州市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绿豆 红小豆 品种 性状 比较
下载PDF
黑花生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乐政 曹鹏鹏 +2 位作者 朱元刚 王士岭 高凤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57-58,共2页
通过对引进黑花生新品系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研究,分析鉴定各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黑花1号B、黑花3号和黑花4号比黑花单增产17%以上,是目前理想的黑花生新品系,生产上推广应用可达到... 通过对引进黑花生新品系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研究,分析鉴定各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黑花1号B、黑花3号和黑花4号比黑花单增产17%以上,是目前理想的黑花生新品系,生产上推广应用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新品系 生育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影响大豆产量的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凤菊 曹鹏鹏 +1 位作者 王乐政 朱元刚 《耕作与栽培》 2015年第5期11-12,30,共3页
为探索不同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钼、密度对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钾〉密度〉氮〉磷〉钼,产量大于210.79kg/667m。的最优栽培模式为:密度0.8429万... 为探索不同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钼、密度对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钾〉密度〉氮〉磷〉钼,产量大于210.79kg/667m。的最优栽培模式为:密度0.8429万~0.8561万株/667m^2,氮17.345-18.015kg/667m^2,磷33.14-34.610kg/667m^2,钾19.055-19.620kg/667m^2,钼肥1.099~1.173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二次正交旋转 产量 密度 肥料
下载PDF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鹏鹏 高凤菊 +1 位作者 朱元刚 王士岭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61-61,64,共2页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等7个品系建议继续进行第2年区域试验,晋大78等3个品系建议推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区试 黄淮海 山东德州 2011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