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
1
作者 裴子文 朱元霄 +1 位作者 肖府庭 孙瑞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评定,并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中文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和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FMA-U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AROM、CMS评分及FMA-U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S评分和FMA-U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外在注意力焦点
下载PDF
团体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元霄 肖府庭 +1 位作者 孙瑞 马艳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1期587-589,共3页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对照组为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训练,观察组进行团体训练,于治疗...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对照组为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训练,观察组进行团体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BBG、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TUG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BBG、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TUG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团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训练 团体治疗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元霄 章志超 +3 位作者 孙瑞 肖府庭 王国军 马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7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患侧上肢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sEMGBF疗法和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次...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患侧上肢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sEMGBF疗法和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次,其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20min/次,神经松动术15min/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估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关节活动度(ROM)、患侧伸腕肌力(MMT评定法)及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2组U-FMA评分、患侧腕关节主动ROM、伸腕肌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手功能
下载PDF
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元霄 肖府庭 孙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6期359-360,370,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分别给予一对一和团体TOT;20 min/d,... 目的:探讨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分别给予一对一和团体TOT;20 min/d,5 d/周,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U-FMA、UEFT及m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3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团体组高于一对一组(均P<0.05)。结论:团体TOT较一对一TOT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任务导向性训练 团体 手功能
下载PDF
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裴子文 朱元霄 +3 位作者 李贝 汪冕 马艳 孟宪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常用于运动员和健康人群学习运动技能,现也被用于指导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康复。本文综述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指导患者执行外... 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常用于运动员和健康人群学习运动技能,现也被用于指导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康复。本文综述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指导患者执行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时机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外在注意力焦点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3 位作者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