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刍议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普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人才素质和美育教育方面更是中坚力量。作为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首先探讨了在... 普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人才素质和美育教育方面更是中坚力量。作为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首先探讨了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本文就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在此基础上,在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 美育教育 审美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古典舞创作中语言的转化与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以世纪之交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的植根、转化与再生成为主线,旨在对古典舞剧目"语言"所涉及的诸多方面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是建立在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对古典遗韵的追忆。在当代的剧目创作中,中... 本文以世纪之交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的植根、转化与再生成为主线,旨在对古典舞剧目"语言"所涉及的诸多方面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中国古典舞舞蹈语言是建立在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对古典遗韵的追忆。在当代的剧目创作中,中国古典舞力图对"舞蹈语言"进行新的运用、处理、解读与重新转化,使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在民族传统的长河中得到养分,并在审美文化领域中得以创造性的运用与变化,使中国古典舞剧目所蕴含的内在意义能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舞蹈语言 剧目创作
原文传递
对《六舞》历史内涵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周代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为加强和深化等级制度,树立了一种乐舞形式,并用以“制礼作乐”,教化人心,宣扬其“天命在兹”、“德配圣王”的思想,这就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著名的——《六舞》。本文试图透过被儒礼化,规范化的... 周代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为加强和深化等级制度,树立了一种乐舞形式,并用以“制礼作乐”,教化人心,宣扬其“天命在兹”、“德配圣王”的思想,这就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著名的——《六舞》。本文试图透过被儒礼化,规范化的《六舞》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的分析,来对当时《六舞》所体现的艺术内容和艺术风格做一个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舞》 周代 艺术内容 艺术风格 人文意识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特征 文化性质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体验——以《舞蹈赏析课》为例
4
作者 朱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当今高校艺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专业的技艺,还应该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建立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同学们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文从普通高校艺术课程的开设与实施、艺术教师在艺术课堂中的教学艺术以及艺... 当今高校艺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专业的技艺,还应该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建立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同学们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文从普通高校艺术课程的开设与实施、艺术教师在艺术课堂中的教学艺术以及艺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几个方面出发,探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新角度和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教师 艺术课程
原文传递
汉风唐彩承古韵 寻根细认古今源——忆汉唐古典舞第一次教研会议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兮 《舞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40,共4页
由加拿大著名艺术设计师马斯科钦设计的“世界舞蹈日”邮票,让人眼前一亮,欣喜万分的是汉唐古典舞经典剧目《踏歌》,成为邮票里中国舞蹈形象的代表。这样一部经典剧目是孙颖老师用一生的研学经历和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成果,也正是因为《... 由加拿大著名艺术设计师马斯科钦设计的“世界舞蹈日”邮票,让人眼前一亮,欣喜万分的是汉唐古典舞经典剧目《踏歌》,成为邮票里中国舞蹈形象的代表。这样一部经典剧目是孙颖老师用一生的研学经历和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成果,也正是因为《踏歌》在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的一举成名,开启了汉唐古典舞作为专业从无到有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教学剧目 古韵 孙颖 艺术实践 荷花奖 汉风 艺术设计师 跺步 组合训练
原文传递
普通高校舞蹈赏析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兮 《舞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3,共2页
赏析课的特点在于以一种感性的方式,通过艺术的感官形象给人一种直观体验,同学们感兴趣,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但缺点在于,由于直观感受作为主要方式,容易缺少系统分析和理论导向。正如著名学者阿恩海姆所说:“艺术之所以受到忽视,... 赏析课的特点在于以一种感性的方式,通过艺术的感官形象给人一种直观体验,同学们感兴趣,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但缺点在于,由于直观感受作为主要方式,容易缺少系统分析和理论导向。正如著名学者阿恩海姆所说:“艺术之所以受到忽视,是因为它的基础被认为是感如;感知之所以受到鄙视,则是因为它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与思维是两回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只注重感觉、兴趣、爱好。而忽略了艺术中的思想内涵、理性知识及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赏析 舞蹈 直观体验 阿恩海姆 著名学者 学习过程 思想内涵
原文传递
试论<踏歌>的历史价值
7
作者 朱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10,,15,,共5页
《踏歌》是历史的,它的发展渊源流长,内涵丰富厚重;《踏歌》是现代的它展现给人们是舒畅松弛、开放明朗的时代气息,它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为今天多元化的文化审美注入了鹇血液,本文拟从《踏歌》的历史流变、显现意识和现实意义三... 《踏歌》是历史的,它的发展渊源流长,内涵丰富厚重;《踏歌》是现代的它展现给人们是舒畅松弛、开放明朗的时代气息,它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为今天多元化的文化审美注入了鹇血液,本文拟从《踏歌》的历史流变、显现意识和现实意义三方面论述《踏歌》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中国 古典舞蹈 历史价值
全文增补中
《在那遥远的地方》——守望精神的家园
8
作者 胡伟 朱兮 《舞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3,共2页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民歌比作艺术皇冠的话,那么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她像草原上开放的一朵野花,永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她像天际边闪耀的启明星,永远绽放着艺术的光辉。我们景仰...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民歌比作艺术皇冠的话,那么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她像草原上开放的一朵野花,永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她像天际边闪耀的启明星,永远绽放着艺术的光辉。我们景仰王洛宾,怀念王洛宾,了解王洛宾,就从他这首精美的传世之作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 家园 精神 守望 王洛宾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