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
被引量:
4
1
作者
朱冠明
段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勘《法华经》的两个汉译本与梵文本,对《法华经》汉译本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及其理据进行了解释。这些具体的词语考释例证可以进一步证明梵汉对勘对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法华经》
札记
语词
语言研究
汉译佛典
词语考释
汉译本
对勘
解释
理据
例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
26
2
作者
朱冠明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57-67,共11页
情态动词“必”与一般动词“须”连用在先秦便已出现。双音情态动词“必须”在唐代早期形成,有表动力情态中性必然性和道义情态必然性两种语义类型;至晚在南宋初年“必须”又出现第三种语义类型:表知识情态必然性。这一语义在清代消失...
情态动词“必”与一般动词“须”连用在先秦便已出现。双音情态动词“必须”在唐代早期形成,有表动力情态中性必然性和道义情态必然性两种语义类型;至晚在南宋初年“必须”又出现第三种语义类型:表知识情态必然性。这一语义在清代消失。“须”在东汉演变成为与“必”同义的表必然性的情态动词,“必”“须”连用频率增加,为“必须”的凝固成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情态动词
语义类型
必须
词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
40
3
作者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8,共6页
情态动词大都是多义词,同一个情态动词往往被用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意义。历时地看,这种多义性是一种情态意义向另一种情态意义演化的结果。汉语单音情态动词也表现出了这种多义性,其语义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而转喻起着更重要...
情态动词大都是多义词,同一个情态动词往往被用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意义。历时地看,这种多义性是一种情态意义向另一种情态意义演化的结果。汉语单音情态动词也表现出了这种多义性,其语义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而转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单音情态动词
语义发展机制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朱冠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之"是上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词。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之"在中古急剧衰落,给汉语的句法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古汉语中产生或大量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句法现象,如狭义处置式、隔开式述补结构、新型受事主语句...
"之"是上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词。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之"在中古急剧衰落,给汉语的句法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古汉语中产生或大量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句法现象,如狭义处置式、隔开式述补结构、新型受事主语句等都与代词"之"的衰落有关;而"被NV"式被动句、无标记关系小句等则与助词"之"的衰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
衰落
中古汉语
句法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其实”的形成
被引量:
22
5
作者
朱冠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其实”来源于古汉语中位于主语位置的偏正词组“其实”,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其实”的虚化过程,提出了辨别其是否虚化的形式标志,拟定了副词“其实”产生的大致时代,并分析了它在主语位置上虚化的机制。
关键词
其实
形式标志
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
被引量:
69
6
作者
朱冠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17-21,共5页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表示情态意义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其内部成员应具有封闭性和基本一致的形式特征.汉语中的情态动词(一般称为助动词)是汉语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员.根据国外学者对情态语义的研究,我...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表示情态意义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其内部成员应具有封闭性和基本一致的形式特征.汉语中的情态动词(一般称为助动词)是汉语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员.根据国外学者对情态语义的研究,我们可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知识情态三大类,又可分为表可能性、盖然性、必然性三个等级.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及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情态动词
语法范畴
语义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
被引量:
22
7
作者
朱冠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是不少学者关注和讨论过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佛经中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提出另外三项证据证明"不"已经虚化为语气词。
关键词
“VP不”式疑问句
不
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以智《通雅》謰语考
被引量:
5
8
作者
朱冠明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文章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明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所有“语”42 4条 ,发现其中联绵词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类型的双音词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通雅》的“语”并不就是“联绵词” ,而是与单音词相对应的双音组合 ,包括各种类型...
文章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明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所有“语”42 4条 ,发现其中联绵词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类型的双音词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通雅》的“语”并不就是“联绵词” ,而是与单音词相对应的双音组合 ,包括各种类型复合词和词组。这些双音组合结合紧密 ,多有异形。“语”一词虽源于汉贾谊《新书》 ,但所指对象完全不同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谜语
联绵词
双音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关义群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研究“相关义群”的目的是想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挖掘相关义群的内核 ,通过对英汉词义具有人类语言共性的相关义群现象的对比分析 ,论证相关义群理论得以成立的依据 ,并分析相关义群与词义引申。
关键词
相关义群
义位变体
词义引申
对比推导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以智《通雅》中的因声求义
被引量:
2
10
作者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53-55,共3页
因声求义是考释语义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是由对古音研究有巨大成就的乾嘉学者所创造使用。而实际上,方以智先于乾嘉学者在其《通雅》一书中已明确主张并成熟地运用了这一训诂方法,且在具体的语词训释中考求语源、辨明假借,获得了许...
因声求义是考释语义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是由对古音研究有巨大成就的乾嘉学者所创造使用。而实际上,方以智先于乾嘉学者在其《通雅》一书中已明确主张并成熟地运用了这一训诂方法,且在具体的语词训释中考求语源、辨明假借,获得了许多有见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因声求义
语源
假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名词“现在”的来源及中国化
11
作者
朱冠明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0,共8页
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名词"现在"是一个来自汉译佛典的借词,在佛经翻译中对译梵文原典的同义并列结构。"现在"在中古佛典中就具有了时间名词的用法,但从中古至明代中期千余年的中土文献中见不到"现在"的用...
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名词"现在"是一个来自汉译佛典的借词,在佛经翻译中对译梵文原典的同义并列结构。"现在"在中古佛典中就具有了时间名词的用法,但从中古至明代中期千余年的中土文献中见不到"现在"的用例,直到明末才又见于文献,并在清代中期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而彻底融入了汉语。"现在"的中国化途径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认识的佛典语言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
借词
佛典
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
5
12
作者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1X期89-89,共1页
目的:分析牙周炎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替硝唑口服用药)、试验组(替硝唑局部用药)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
目的:分析牙周炎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替硝唑口服用药)、试验组(替硝唑局部用药)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8例(95.0%),不良反应1例(2.5%);对照组治疗有效32例(80.0%),不良反应6例(15.0%);且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疗效确切,和口服用药相比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替硝唑
局部用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
4
13
作者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4X期25-25,共1页
目的:分析阻生齿实施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阻生齿拔除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拔牙手术)、试验组(微创拔牙手术)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用...
目的:分析阻生齿实施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阻生齿拔除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拔牙手术)、试验组(微创拔牙手术)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牙槽完整度、疼痛、拔牙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8.0%),低于对照组的.12例(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阻生齿拔除患者而言,实施微创拔牙术具有安全、无痛的优点,能够减轻恐惧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齿
微创拔牙
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张爱玲小说的修改
被引量:
1
14
作者
朱冠明
刘志荣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苍凉的艺术境界,以及娴熟的语言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张爱玲体”。任何一位成熟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都经过作者精心的琢磨,张爱玲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以她的三篇小说《桂花蒸 ...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苍凉的艺术境界,以及娴熟的语言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张爱玲体”。任何一位成熟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都经过作者精心的琢磨,张爱玲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以她的三篇小说《桂花蒸 阿小悲秋》、《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为例,比较它们首次发表与结集成书出版时的改动情况,看看张爱玲是怎样通过修改,使其小说更臻成熟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形成其统一的艺术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体”
比喻
第三人称
刊稿
全知
叙述角度
深海底
人性剖析
语言技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漢語研究概況
15
作者
朱冠明
《文献语言学》
2021年第1期155-186,211,共33页
近四十年來佛教漢語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漢語史研究的進展。本文首先簡要介紹歐美與日本的佛教漢語研究情況,然後從佛典與漢語音韻學研究、佛教漢語詞彙研究、佛教漢語語法研究三方面介紹國内佛教漢語研究的概況,重點在...
近四十年來佛教漢語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漢語史研究的進展。本文首先簡要介紹歐美與日本的佛教漢語研究情況,然後從佛典與漢語音韻學研究、佛教漢語詞彙研究、佛教漢語語法研究三方面介紹國内佛教漢語研究的概況,重點在佛經翻譯對漢語發展的影響以及近十年佛教漢語研究的新成果。最後總結佛教漢語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漢語
音韻學
詞彙
語法
梵漢對勘
同經異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喻词的历时更替
被引量:
7
16
作者
朱冠明
《修辞学习》
2000年第5期74-75,共2页
比喻的基本形式“本体+比喻词+喻体”从先秦到现代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变化的是对具体的比喻词的运用。南宋·陈联《文则》将比喻分为十种,其中一种为直喻:“一曰直喻,或言犹,或言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见。”直喻即现在...
比喻的基本形式“本体+比喻词+喻体”从先秦到现代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变化的是对具体的比喻词的运用。南宋·陈联《文则》将比喻分为十种,其中一种为直喻:“一曰直喻,或言犹,或言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见。”直喻即现在所说的明喻,在古代最常用的比喻词是“犹”、“若”、“如”、“似”;而现代汉语尤其是日语中最常用的比喻词是。像”(有时也写作“象”)。袁晖先生把现代汉语中这类比喻词分为四组:“象”组、“如”组、“似”组、“若”组,并认为:“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词
现代汉语
日语
历时
明喻
喻体
写作
南宋
先秦
本体
全文增补中
《颜氏家训·风操》“时以为笑”新说
17
作者
朱冠明
李佳琪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33-252,共20页
《颜氏家训·风操》第34条:“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为何“时以为笑”,即乙子有何过失,遭时人嘲笑?这涉及对本段文字...
《颜氏家训·风操》第34条:“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为何“时以为笑”,即乙子有何过失,遭时人嘲笑?这涉及对本段文字的准确理解。以往分析其笑点,有人认为在“误言‘其父’”,有人认为在“不明‘早晚’”,有人认为在“‘已往’犯讳”,等等。本文认为当在乙子不明“顾宅”为“返家”义,答非所问,故贻人笑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早晚
已往
顾宅
原文传递
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
被引量:
28
18
作者
朱冠明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本文介绍了湖北公安方言(属西南官话)中几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包括:语气词“来”、“V人子”式形容词、“把+O+V+它”式处置式,并从古代文献中找出这些语法现象的早期用例。
关键词
来
V人子
“把+O+V+它”式处置式
语法现象
方言
公安
湖北
西南官话
古代文献
“来”
原文传递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被引量:
24
19
作者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11,共10页
"自"和"己"在东汉以前是两个功能和分布都存在很大差异的词。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中"自"产生了做领属语等新用法,"自"和"己"得以在领属语位置上并列连用,并在不晚于隋代凝固成一个复...
"自"和"己"在东汉以前是两个功能和分布都存在很大差异的词。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中"自"产生了做领属语等新用法,"自"和"己"得以在领属语位置上并列连用,并在不晚于隋代凝固成一个复合词。"自"的新用法的来源是译师受其母语影响,将梵文sva一词的领属语用法"移植"给了"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代词
自己
汉译佛典
语言接触
移植
原文传递
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
被引量:
10
20
作者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8,192,共10页
汉语"话题—评论"式受事主语句在中古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即动词后不再用"之"来回指受事主语。这类受事主语句在汉译佛典中有较多用例,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汉语自身的因素所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受到佛...
汉语"话题—评论"式受事主语句在中古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即动词后不再用"之"来回指受事主语。这类受事主语句在汉译佛典中有较多用例,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汉语自身的因素所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受到佛经原典语OV结构的影响。文章通过梵汉对勘材料证明了这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佛经翻译这种通过书面语言接触而影响汉语语法发展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佛典
受事主语句
语言接触
梵汉对勘
模式
原文传递
题名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
被引量:
4
1
作者
朱冠明
段晴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勘《法华经》的两个汉译本与梵文本,对《法华经》汉译本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及其理据进行了解释。这些具体的词语考释例证可以进一步证明梵汉对勘对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法华经》
札记
语词
语言研究
汉译佛典
词语考释
汉译本
对勘
解释
理据
例证
Keyword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with their Sanskrit originals word-by-word
the Lotus Sutra
meaning and origin of a word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
26
2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57-67,共11页
文摘
情态动词“必”与一般动词“须”连用在先秦便已出现。双音情态动词“必须”在唐代早期形成,有表动力情态中性必然性和道义情态必然性两种语义类型;至晚在南宋初年“必须”又出现第三种语义类型:表知识情态必然性。这一语义在清代消失。“须”在东汉演变成为与“必”同义的表必然性的情态动词,“必”“须”连用频率增加,为“必须”的凝固成词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情态
情态动词
语义类型
必须
词汇化
Keywords
modality modal auxiliary semantic type bixu lex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
40
3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8,共6页
文摘
情态动词大都是多义词,同一个情态动词往往被用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意义。历时地看,这种多义性是一种情态意义向另一种情态意义演化的结果。汉语单音情态动词也表现出了这种多义性,其语义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而转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
单音情态动词
语义发展机制
语法化
Keywords
Chinese
monosyllabic modal auxiliaries
mechanisms of meaning extension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XNL007)成果
文摘
"之"是上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词。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之"在中古急剧衰落,给汉语的句法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古汉语中产生或大量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句法现象,如狭义处置式、隔开式述补结构、新型受事主语句等都与代词"之"的衰落有关;而"被NV"式被动句、无标记关系小句等则与助词"之"的衰落有关。
关键词
“之”
衰落
中古汉语
句法演变
Keywords
"zhi"
evanesence
Medieval Chinese
syntactic evolu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其实”的形成
被引量:
22
5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其实”来源于古汉语中位于主语位置的偏正词组“其实”,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其实”的虚化过程,提出了辨别其是否虚化的形式标志,拟定了副词“其实”产生的大致时代,并分析了它在主语位置上虚化的机制。
关键词
其实
形式标志
虚化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
被引量:
69
6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
河南洛阳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17-21,共5页
文摘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表示情态意义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其内部成员应具有封闭性和基本一致的形式特征.汉语中的情态动词(一般称为助动词)是汉语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员.根据国外学者对情态语义的研究,我们可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知识情态三大类,又可分为表可能性、盖然性、必然性三个等级.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及其发展.
关键词
情态
情态动词
语法范畴
语义类型
Keywords
modality
modal auxiliaries
grammatical category
semantic types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
被引量:
22
7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文摘
"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是不少学者关注和讨论过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佛经中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提出另外三项证据证明"不"已经虚化为语气词。
关键词
“VP不”式疑问句
不
虚化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以智《通雅》謰语考
被引量:
5
8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文摘
文章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明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所有“语”42 4条 ,发现其中联绵词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类型的双音词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通雅》的“语”并不就是“联绵词” ,而是与单音词相对应的双音组合 ,包括各种类型复合词和词组。这些双音组合结合紧密 ,多有异形。“语”一词虽源于汉贾谊《新书》 ,但所指对象完全不同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谜语
联绵词
双音词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关义群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摘
研究“相关义群”的目的是想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挖掘相关义群的内核 ,通过对英汉词义具有人类语言共性的相关义群现象的对比分析 ,论证相关义群理论得以成立的依据 ,并分析相关义群与词义引申。
关键词
相关义群
义位变体
词义引申
对比推导原则
Keywords
correlative sememe group
sememic variant
meaning extension
analogical principle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以智《通雅》中的因声求义
被引量:
2
10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53-55,共3页
文摘
因声求义是考释语义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是由对古音研究有巨大成就的乾嘉学者所创造使用。而实际上,方以智先于乾嘉学者在其《通雅》一书中已明确主张并成熟地运用了这一训诂方法,且在具体的语词训释中考求语源、辨明假借,获得了许多有见地的发现。
关键词
方以智
因声求义
语源
假借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名词“现在”的来源及中国化
11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编号:20&ZD304)成果
文摘
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名词"现在"是一个来自汉译佛典的借词,在佛经翻译中对译梵文原典的同义并列结构。"现在"在中古佛典中就具有了时间名词的用法,但从中古至明代中期千余年的中土文献中见不到"现在"的用例,直到明末才又见于文献,并在清代中期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而彻底融入了汉语。"现在"的中国化途径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认识的佛典语言中国化。
关键词
“现在”
借词
佛典
中国化
Keywords
xianzai(现在)
loanword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CBS)
Siniciz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
5
12
作者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机构
即墨市七级卫生院
即墨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1X期89-89,共1页
文摘
目的:分析牙周炎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替硝唑口服用药)、试验组(替硝唑局部用药)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8例(95.0%),不良反应1例(2.5%);对照组治疗有效32例(80.0%),不良反应6例(15.0%);且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疗效确切,和口服用药相比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牙周炎
替硝唑
局部用药
不良反应
分类号
R781.4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
4
13
作者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机构
即墨市七级卫生院
即墨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4X期25-25,共1页
文摘
目的:分析阻生齿实施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阻生齿拔除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拔牙手术)、试验组(微创拔牙手术)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牙槽完整度、疼痛、拔牙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8.0%),低于对照组的.12例(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阻生齿拔除患者而言,实施微创拔牙术具有安全、无痛的优点,能够减轻恐惧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阻生齿
微创拔牙
并发症
分类号
R782.1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张爱玲小说的修改
被引量:
1
14
作者
朱冠明
刘志荣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文摘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苍凉的艺术境界,以及娴熟的语言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张爱玲体”。任何一位成熟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都经过作者精心的琢磨,张爱玲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以她的三篇小说《桂花蒸 阿小悲秋》、《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为例,比较它们首次发表与结集成书出版时的改动情况,看看张爱玲是怎样通过修改,使其小说更臻成熟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形成其统一的艺术风格的。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体”
比喻
第三人称
刊稿
全知
叙述角度
深海底
人性剖析
语言技巧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漢語研究概況
15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21年第1期155-186,211,共33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佛典語言的中國化”(20&ZD304)的階段性成果
文摘
近四十年來佛教漢語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漢語史研究的進展。本文首先簡要介紹歐美與日本的佛教漢語研究情況,然後從佛典與漢語音韻學研究、佛教漢語詞彙研究、佛教漢語語法研究三方面介紹國内佛教漢語研究的概況,重點在佛經翻譯對漢語發展的影響以及近十年佛教漢語研究的新成果。最後總結佛教漢語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佛教漢語
音韻學
詞彙
語法
梵漢對勘
同經異譯
Keywords
Buddhist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Lexicon
grammar
Sanskrit-Chinese comparative collation
Different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same Buddhist Sutra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H711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喻词的历时更替
被引量:
7
16
作者
朱冠明
出处
《修辞学习》
2000年第5期74-75,共2页
文摘
比喻的基本形式“本体+比喻词+喻体”从先秦到现代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变化的是对具体的比喻词的运用。南宋·陈联《文则》将比喻分为十种,其中一种为直喻:“一曰直喻,或言犹,或言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见。”直喻即现在所说的明喻,在古代最常用的比喻词是“犹”、“若”、“如”、“似”;而现代汉语尤其是日语中最常用的比喻词是。像”(有时也写作“象”)。袁晖先生把现代汉语中这类比喻词分为四组:“象”组、“如”组、“似”组、“若”组,并认为:“象”
关键词
比喻词
现代汉语
日语
历时
明喻
喻体
写作
南宋
先秦
本体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全文增补中
题名
《颜氏家训·风操》“时以为笑”新说
17
作者
朱冠明
李佳琪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33-252,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20&ZD304)成果
文摘
《颜氏家训·风操》第34条:“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为何“时以为笑”,即乙子有何过失,遭时人嘲笑?这涉及对本段文字的准确理解。以往分析其笑点,有人认为在“误言‘其父’”,有人认为在“不明‘早晚’”,有人认为在“‘已往’犯讳”,等等。本文认为当在乙子不明“顾宅”为“返家”义,答非所问,故贻人笑柄。
关键词
颜氏家训
早晚
已往
顾宅
Keywords
Family Instructions for the Yen Clan(《颜氏家训》)
“zaowan(早晚)”
“yiwang(已往)”
“guzhai(顾宅)”
分类号
B823.1 [哲学宗教—伦理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
被引量:
28
18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湖北公安方言(属西南官话)中几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包括:语气词“来”、“V人子”式形容词、“把+O+V+它”式处置式,并从古代文献中找出这些语法现象的早期用例。
关键词
来
V人子
“把+O+V+它”式处置式
语法现象
方言
公安
湖北
西南官话
古代文献
“来”
Keywords
“lai”,“V人子”, disposal structur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被引量:
24
19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1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梵汉对勘的<正法华经>语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6CYY015)的资助。
文摘
"自"和"己"在东汉以前是两个功能和分布都存在很大差异的词。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中"自"产生了做领属语等新用法,"自"和"己"得以在领属语位置上并列连用,并在不晚于隋代凝固成一个复合词。"自"的新用法的来源是译师受其母语影响,将梵文sva一词的领属语用法"移植"给了"自"。
关键词
反身代词
自己
汉译佛典
语言接触
移植
Keywords
reflexive ziji(自己)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language contact
semantic/functional transferring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
被引量:
10
20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8,19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梵汉对勘的<正法经华>语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6CYY015)
"第一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编号:200801160)的资助
文摘
汉语"话题—评论"式受事主语句在中古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即动词后不再用"之"来回指受事主语。这类受事主语句在汉译佛典中有较多用例,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汉语自身的因素所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受到佛经原典语OV结构的影响。文章通过梵汉对勘材料证明了这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佛经翻译这种通过书面语言接触而影响汉语语法发展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中古佛典
受事主语句
语言接触
梵汉对勘
模式
Keywords
medieval Chinese,Buddhist scriptures,patient-subject clause,language contact,Sanskrit-Chinese comparative analysis,effect patter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
朱冠明
段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和发展
朱冠明
《语言科学》
2005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朱冠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副词“其实”的形成
朱冠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
朱冠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5
6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
朱冠明
《汉语学报》
2007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方以智《通雅》謰语考
朱冠明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相关义群的认知研究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方以智《通雅》中的因声求义
朱冠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时间名词“现在”的来源及中国化
朱冠明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有效性及安全性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朱冠明
武文伟
姜莎莎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谈张爱玲小说的修改
朱冠明
刘志荣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佛教漢語研究概況
朱冠明
《文献语言学》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比喻词的历时更替
朱冠明
《修辞学习》
2000
7
全文增补中
17
《颜氏家训·风操》“时以为笑”新说
朱冠明
李佳琪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18
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
朱冠明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8
原文传递
19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4
原文传递
20
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