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加强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刃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4期29-30,共2页
要想改善企业的管理,我们就必须懂得组织是如何运转的,如何发挥作用的,必须搞清楚组织中的工人和管理者是如何对组织结构和组织状态做出反应的。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稳扎稳打,立于不败之地,是需要各个环节的密... 要想改善企业的管理,我们就必须懂得组织是如何运转的,如何发挥作用的,必须搞清楚组织中的工人和管理者是如何对组织结构和组织状态做出反应的。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稳扎稳打,立于不败之地,是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的。本文简单阐述了加强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新理念
下载PDF
胸腰椎椎基静脉孔的形态特征及与椎体后凸成型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刃 柏松 +2 位作者 陈得美 徐卫平 赵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sis plasty,PKP)是治疗因骨质疏松、转移性肿瘤等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5%到80%不等,其中将近1%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 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sis plasty,PKP)是治疗因骨质疏松、转移性肿瘤等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5%到80%不等,其中将近1%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大约0.4%会引起截瘫[1]。骨水泥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渗漏,其中,通过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渗漏是最常见的[2]。有研究发现BF与椎体内裂隙相通可能是PKP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3],但并没有进一步从BF的解剖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以BF这个特殊解剖结构为基础,通过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获取健康成人BF的解剖数据;同时获取PKP患者术后CT扫描数据,观察骨水泥渗漏与BF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渗漏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型术 转移性肿瘤 椎基静脉孔 胸腰椎 骨质疏松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刃 周均明 俞文俊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比较肘关节改良前侧手术入路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采用改良前侧手术入路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的Regan-Morrey分型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改良前侧手术入路组(... 目的比较肘关节改良前侧手术入路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采用改良前侧手术入路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的Regan-Morrey分型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改良前侧手术入路组(A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内侧手术入路组(B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2~58岁,平均41.5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肌力减弱率、患侧肘关节疼痛发生率、患侧肘关节旋转及屈伸活动度减少度数、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4.0±4.1)个月,B组随访(13.8±3.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0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肌力减弱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侧肘关节旋转及屈伸活动度减少度数、肘部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B组(均P〈0.05)。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良、可、差例数分别为10、9、1、1例,B组分别为8、9、2、2例。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A组为90.4%(19/21),B组为80.9%(17/21)。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效果均满意,但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相对安全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冠状突 骨折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刃 柳咏 张敦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隧道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膝损伤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小腿外侧皮瓣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刃 柳咏 +1 位作者 俞文俊 汤义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小腿外侧皮瓣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德帅 朱刃 +1 位作者 俞文俊 张黎文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5~60(45.0±2.0)岁...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5~60(45.0±2.0)岁,所有骨折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后6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评估手术预后,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0.2±10.1) min,出血量(20.3±5.2) ml。术后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6.0±0.5)个月。术后6周VAS评分为1.8±0.4,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120.6±1.5)°。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时间(3.0±0.8)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95.6±0.6。结论:可吸收线网兜样编织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能够恢复髌骨解剖形态,可早期功能锻炼达到快速康复,愈后效果良好等优点,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 被引量:4
7
作者 柏松 朱刃 +1 位作者 陈得美 邱志强 《中医正骨》 2012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9~66岁,中位数43岁。左侧11例,右侧6例。按肱骨小... 目的:观察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9~66岁,中位数43岁。左侧11例,右侧6例。按肱骨小头骨折的Bryan-Morrey分型:Ⅰ型9例,Ⅲ型4例,Ⅳ型4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摄X线片显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2例,内固定物位置均满意。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4~10周,中位数7周。均无肘关节骨化性肌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的肘关节G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双向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小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双向加压空心钉
下载PDF
侧卧位InterTan与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柳咏 朱刃 柏松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侧卧位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InterTan组采用Inter... 目的 探讨侧卧位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InterTan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失血及疗效情况。结果 (1) PFNA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和输血量均少于InterTan组(P<0.05);(2) PFNA组手术时间较InterTan组短(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 InterTan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略高于PFNA组(93.3%vs 88.9%),但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4)InterTa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8.9%vs 24.4%,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失血量及手术时间较短,InterTan髓内钉治疗安全性更高,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PFNA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血情况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边孔综合症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社军 朱刃 +2 位作者 柏松 时越 陈得美 《中医正骨》 2010年第5期48-48,50,共2页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症 封闭方法 蠲痹汤 二仙汤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新鲜BodoⅢ型孟氏骨折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骆立晖 周均明 +2 位作者 丁晶 代振振 朱刃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2期1136-1137,1140,共3页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前臂肘关节复合损伤[1]。目前对于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若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患儿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3]。BodoⅢ型孟氏骨折是指桡骨头向外侧脱位伴尺骨干内翻骨折,是儿童第二常见的孟氏骨折,目前对于其...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前臂肘关节复合损伤[1]。目前对于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若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患儿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3]。BodoⅢ型孟氏骨折是指桡骨头向外侧脱位伴尺骨干内翻骨折,是儿童第二常见的孟氏骨折,目前对于其手术治疗方式存在多样化模式。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患儿患肢功能恢复及短期内并发症的差别,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儿童新鲜BodoⅢ型孟氏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复合损伤 桡骨头 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儿童 尺骨干 多样化模式 Ⅲ型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11
作者 龚海英 樊静 +3 位作者 严静 戴爱丽 朱刃 朱映红 《浙江实用医学》 2007年第4期274-274,278,共2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后患者20例,采用术前,术后1、7、14天共四次实时探测。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管径与流速(股静脉与月国静脉),观察有无血栓及形成的范围、管腔加压情...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后患者20例,采用术前,术后1、7、14天共四次实时探测。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管径与流速(股静脉与月国静脉),观察有无血栓及形成的范围、管腔加压情况及回声特征,判断静脉瓣功能。结果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肢股总、月国静脉术后7天完全闭塞1条(1/20),月国总静脉术后7天闭塞1条(1/20),月国静脉术前完全闭塞1条(1/20),月国静脉术前部分闭塞1条(1/20)。急性血栓3例,亚急性血栓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能无创简便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的通畅程度及有无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 骨科手术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东方锅炉CAPP材料定额模块的开发
12
作者 李瑛 朱刃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公司业务 软件公司 材料定额 需求 增加 专业化 CAPP 模块 清华
下载PDF
Ⅰ期后前路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兴 朱刃 +3 位作者 徐文斌 刘刚 方向前 范顺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7~64岁[(38.7±11.4)岁]。损伤节段:T11 2例,T12 5例,L1 6例,L2 8例。骨折按AO分型:A型4例,B型7例,C型10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LICS)7~10分[(8.12±0.87)分]。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11例,D级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后凸畸形矫正、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80—360min[(234.5±57.3)min],术中出血量260~950ml[(387.4±124.4)ml]。患者均获随访14~25个月[(19.8±3.5)个月]。18例Frankel分级至少改善1级。术前Cobb角为(-9.3±4.2)°,术后3d为(4.1±5.3)°,末次随访时为(4.0±4.9)°,术后3d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脊液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神经功能恶化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I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严重胸腰椎骨折治疗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改良肘关节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刃 周均明 +3 位作者 赵兴 方向前 范顺武 俞文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间隙的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月应用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 ~55岁[(42.7±9.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摔伤3... 目的 探讨经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间隙的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月应用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 ~55岁[(42.7±9.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摔伤3例,击打伤1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恐怖三联征”7例.按Regan-Morrey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按O&#39;Driscoll分型:冠状突尖骨折4例,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记录伤肘和正常肘的屈伸旋转活动度,并与正常侧进行比较.应用梅奥肘关节功能指数(MEPI)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改良前侧入路肱动静脉与正中神经之间纵向分离长度约8 cm,横向牵拉宽度约5 cm,在桡侧和尺侧的手术操作角度达50°,远侧和近侧达60°.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屈肘(130.7±5.0)°,为正常侧的96.6%;伸肘(7.6±8.1)°;,为正常侧的84.0%;旋前(86.9±3.8)°,为正常侧的98.2%;旋后(85.6±6.0)°,为正常侧的96.7%.MEPI评分均>75分. 结论 改良前侧入路相对安全且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为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杰 陈意磊 +6 位作者 陈斌辉 干开丰 刘军辉 单治 朱刃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5期3724-3729,共6页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8±6)岁。手术原因:神经根痛4例、间歇性跛行10例、顽固性腰痛2例;初次手术融合的节段数:1节段11例,2节段5例,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5±2.0)年。翻修手术节段:1例L2/3,6例L3/4,7例L4/5,2例L5/S1。患者术前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30)min(120~240 min);术中出血量(220±45)ml(100~280 ml)。1例峡部轻微劈裂,微调进钉点后顺利置入螺钉,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加强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时间(19.5±1.3)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2.9±1.7)分,末次随访为(1.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9±1.5)分,末次随访为(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34.5±3.2)分,末次随访(1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T内固定技术结合MIDLF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邻椎病翻修手术方案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邻椎病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刃 吴思旺 +9 位作者 龚海英 陈贤中 朱轶 魏社军 张长青 樊静 柳咏 俞文俊 朱俊杰 钟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T间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DVT的早期诊断。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未并发DVT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显示术后7d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浆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栓塞形成 血流动力学过程
原文传递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5
17
作者 朱刃 魏社军 +2 位作者 吴思旺 龚海英 陈贤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7、14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于术前及术后3d检测THA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4~74岁,平均51.5岁。患者术后均常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DVT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及非DVT组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术后17例(10.5%)发生下肢DVT,其中THA8例,TKA1例,HFS8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管腔无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静脉血流呈正常周期性改变;术后DVT组患者股总静脉及腘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闭塞。两组间术前及术后7d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两组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及非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372.00±148.62)、(369.00±141.0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分别为(574.00±217.29)、(391.00±120.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骨科大手术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血液流变学 血浆 D- 二聚体
原文传递
骨伤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与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永华 丁乾云 +2 位作者 温朋朋 张齐参 朱刃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5期180-182,共3页
目的:对骨伤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管理措施展开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9月数家民营医院骨伤科因使用中成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共计206例,针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药物使用特点等展开分析,并为中成药... 目的:对骨伤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管理措施展开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9月数家民营医院骨伤科因使用中成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共计206例,针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药物使用特点等展开分析,并为中成药管理措施提供建议。结果:中成药使用方面多以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为主。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多以60岁及以上的患者为主,其占比为40.29%,其次为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患者,其占比为19.90%。用药途径方面多以静脉用药为主,占比为83.98%。在中成药不良反应类型分布特点方面,皮肤及其附件系统位列第一,神经系统位列第二,消化系统位列第三。结论:骨伤科中成药使用过程中,静脉用药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症状类型多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为主,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用药通则规律,并进一步强化中成药使用管理工作,确保疗效的同时,提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骨伤科 用药通则规律 管理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