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勇梅 陈赛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复发仍不可避免。近10年来研究认为,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传统形态学检测由于敏感度较低限制了其在MRD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实时定量...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复发仍不可避免。近10年来研究认为,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传统形态学检测由于敏感度较低限制了其在MRD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实时定量RTPCR的出现为MRD检测提供了准确、敏感、快速的手段。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MRD的有无及其高低不但反映了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而且与预后非常相关,其在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示中有显著作用。MRD检测还能用于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寻找最佳治疗手段提供了依据。本文对MRD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相信随着标准化MRD检测体系的建立必将对白血病复发的预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检测 白血病
下载PDF
白血病的基因研究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
2
作者 陈赛娟 朱勇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研究 诊断 治疗 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应用多重RT-PCR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筛查少见或难以识别的染色体易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海敏 员海洋 +4 位作者 樊星 何海燕 陈冰 施静艺 朱勇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38-114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应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筛查少见/难以识别的染色体易位患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了3组多重RT-PCR以检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率较低的6种mll相关基因重排(mll/a... 本研究探讨应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筛查少见/难以识别的染色体易位患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了3组多重RT-PCR以检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率较低的6种mll相关基因重排(mll/af10、mll/af17、mll/ell、mll/af9、mll/af6和mll/enl)和4种少见融合基因(dek/can、tls/erg、aml1/mds(evi1)和npm/mlf1)。结果表明:126例标本中共检测出11例阳性标本,涉及5种分子异常,其中10例为M5亚型(16.67%),1例为M4亚型(1.51%)。在这11例阳性标本中,2例患者核型分析见到标志染色体,1例患者仅有1个分裂相以致无法分析核型,其余8例用R-显带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多重RT-PCR可便捷地、有效和准确地识别多种少见/难以发现的染色体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易位 基因重排 多重RT-PCR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融合与突变知识库的构建
4
作者 严天奇 陈立伟 +6 位作者 朱勇梅 李剑峰 代雨婷 崔舒雅 姜璐 陈冰 黄金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7-1032,1027,共6页
目的·建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基因融合与突变知识库,以辅助临床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对文献进行文本挖掘,收集ALL相关的基因融合与突变注释信息。基于NodeJS平台的Express框架和MySQL数据... 目的·建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基因融合与突变知识库,以辅助临床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对文献进行文本挖掘,收集ALL相关的基因融合与突变注释信息。基于NodeJS平台的Express框架和MySQL数据库系统的服务端开发环境,构建知识库服务网站。结果·通过对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和人工手动矫正,共收集了246条ALL相关融合和突变基因词条,每项词条包含生物学性状、临床相关性解释、临床指导意见、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等多个生物学和临床相关条目,建立起一个便于管理的ALL相关知识库。结论·该知识库除了包含ALL相关或潜在相关癌症基因基本信息外,还着重整理了临床相关的注释信息,为ALL的临床基因检测及后续的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融合 基因突变 知识库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勇梅 刘元昉 +2 位作者 张苏江 沈志祥 胡炯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细胞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 PCR 方法分析103例初发 APL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FLT3基因的 ITD突变,分析 ITD 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3例初发 APL 患者 FLT3-ITD ...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细胞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 PCR 方法分析103例初发 APL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FLT3基因的 ITD突变,分析 ITD 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3例初发 APL 患者 FLT3-ITD 突变20例(19.4%)。FLT3-ITD 阳性与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和变异型异构体密切相关,FLT3-ITD 阳性患者中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16例,变异型2例,长型2例(P<0.0001)。FLT3-ITD 阳性患者外周血 WBC 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其中 PML-RARα短型和(或)变异型伴 FLT3-ITD 阳性患者 WBC 明显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5)。而 PML-RARα长型伴 FLT3-ITD 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T3-ITD 阳性 APL 患者的诱导缓解率为90%,随访16例(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6(11~47)个月,均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 是 APL 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其发生与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相关。伴 FLT3-ITD 阳性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与发病时 WBC增高具有相关性,而对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基因 FLT3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及其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文 顾柏炜 +8 位作者 朱勇梅 姜春雷 赵瑞华 王爱华 孙慧平 李军民 沈志祥 陈竺 陈赛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微小残留病变、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 PCR对11例慢粒患者治疗前后融合基因(BCR ABL)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对55例...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微小残留病变、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 PCR对11例慢粒患者治疗前后融合基因(BCR ABL)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对55例不同病期患者之间的转录本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慢性期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其BCR ABL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甚至检测不到,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可获得类似结果,而羟基脲、干扰素α或三尖杉酯碱治疗后,其BCR ABL转录本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患者发生急变时,其BCR ABL转录本水平升高约10倍;急变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或加速期患者。结论实时定量RT PCR方法准确可靠,对于监测慢粒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考核疗效以及预测慢粒急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监测 ABL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慢性期 实时定量 RT—PCR 水平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苏江 李建勇 +5 位作者 施静艺 史占忠 顾柏炜 白雪涛 朱勇梅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即FMS样酪氨酸激酶3,是Ⅲ型RTK家族成员之一,其蛋白结构包括5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区(JM),以及胞内由激酶插入区分隔而成的两个酪氨酸激酶(TK)区。目...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即FMS样酪氨酸激酶3,是Ⅲ型RTK家族成员之一,其蛋白结构包括5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区(JM),以及胞内由激酶插入区分隔而成的两个酪氨酸激酶(TK)区。目前研究发现,FLT3基因突变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和Asp835点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较为全面地分析273例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希望最终能为靶向治疗AML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 基因突变 FMS样酪氨酸激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免疫球蛋白 急性白血病 家族成员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DGFRβ和SHIP基因突变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苏江 李建勇 +5 位作者 施静艺 史占中 顾柏炜 白雪涛 朱勇梅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中 PDGFRβ以及 SHIP 等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基因组 PCR、RT-PCR、直接测序以及基质辅助激光吸收电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ss-ARRAY)等方... 目的探讨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中 PDGFRβ以及 SHIP 等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基因组 PCR、RT-PCR、直接测序以及基质辅助激光吸收电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ss-ARRAY)等方法,在273例 AML 患者中检测 PDGFRβ以及 SHIP 等基因突变和 SNP。结果 PDGFRβ R685C 和 SHIP Q1153L 为新发现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0.73% 和0.36%。结论 PDGFRβ R685C 和 SHIP Q1153L 突变有可能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突变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血病 髓样
原文传递
同时具有染色体t(8;21)和t(15;17)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彦荣 王椿 +5 位作者 徐岚 曹琪 朱勇梅 蔡琦 颜式可 杨新潮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报道 1例同时具有t(8;2 1)和t(15 ;17)的染色体复杂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方法 骨髓细胞经过 2 4h培养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RT PCR方法检测AML1/ETO、PML RARα融合基因。结果 染色... 目的 报道 1例同时具有t(8;2 1)和t(15 ;17)的染色体复杂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方法 骨髓细胞经过 2 4h培养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RT PCR方法检测AML1/ETO、PML RARα融合基因。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 45 ,X ,-X ,t(8;2 1) ,t(15 ;17)。RT PCR方法检测发现AML1/ETO及PML 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同时具有t(8;2 1)和t(15 ;17)的AML有可能为一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异位 核型分析 细胞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对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郁柳 徐莹 +4 位作者 陈柯 刘倩倩 王舒蓓 朱勇梅 孙蕴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6-52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对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G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日至2014年5月23日24例因内镜下疑似PGIL(常规活组织检查阴性且尚未治疗)患者,进一步行超声...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对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G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日至2014年5月23日24例因内镜下疑似PGIL(常规活组织检查阴性且尚未治疗)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深挖取活组织检查或行细针穿刺术,获取的组织标本进行Ig/TCR基因重排检测。以活组织、手术病理诊断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内镜联合Ig/TCR基因重排检测对PGI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结果24例患者中,19例最终确诊为PGI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13例发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其余5例为非淋巴瘤病变[胃炎性病变3例、BorrmannⅣ型胃癌(皮革胃)1例、黑色素瘤1例],均未发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确诊为PGIL的病例中14例为B细胞NHL,包括8例MALT淋巴瘤和6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其中11例发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免疫球蛋白κ轻链(IgK)基因重排。T细胞型NHL共5例,其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各1例,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3例,发现TCR基因重排2例。因NK/T细胞淋巴瘤理论上无基因重排,故未列入统计,超声内镜联合Ig/TCR基因重排检测对PGI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2.2%、100.0%、100.0%、50.0%、78.3%。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深取活组织检查及细针穿刺获取组织标本,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对PGIL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提高了淋巴瘤诊断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基因重排 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实时定量RT-PCR标化法和常规法计算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炯 高晓东 +3 位作者 刘元眆 朱勇梅 李军民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改进实时定量RT—PCR的检测计算方法,提高定量RT—PCR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量残留病变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常规定性RT—PCR检测31例APL患者在治疗前后融合基因PML—RARα的表达水平,对两种... 目的改进实时定量RT—PCR的检测计算方法,提高定量RT—PCR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量残留病变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常规定性RT—PCR检测31例APL患者在治疗前后融合基因PML—RARα的表达水平,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常规按照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计算(常规法)和治疗前标准化基线水平计算(标化法)。结果31例患者采用两种定量计算方法结果近似,标化法计算结果示患者在治疗缓解、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期间融合基因PML—RARα转录本对数下降值分别为(2.0±1.9)、(4.9±1.4)和(5.7±0.1),常规法计算结果为(1.9±1.9)、(4.8±1.3)和(5.7±0.4)。在维持治疗阶段标化法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患者个体差异更小。按照标化法计算结果,次要分子生物反应(对数值≥3)和主要分子生物反应(对数值≥5)标准仍然适用。结论采用标化法计算实时定量RT—PCR结果能较好的对APL患者的微量残留病变进行监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个体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适用于治疗前标本缺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PML-RARΑ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