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患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庆兵 王洪志 +5 位作者 王德秀 朱千赜 杨秀鹏 许勇钢 胡晓梅 麻柔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787-2789,共3页
目的:观察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MLD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青黄散(雄黄、青黛)、健脾补肾... 目的:观察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MLD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青黄散(雄黄、青黛)、健脾补肾汤药,治疗36个月及以上,以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善情况,并比较不同遗传学分型疗效。结果:130例患者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18例(13.84%)、80例(61.54%)、24例(18.46%)、8例(6.15%);130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ANC、Hb及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三系血细胞疗效比较,Hb与ANC、Hb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NC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遗传学分型血液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方案能改善MDS-MLD外周血象,对红系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 雄黄 远期疗效 青黄胶囊 中医药 髓毒劳 健脾补肾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含砷中药青黄散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秀鹏 麻柔 +5 位作者 王洪志 郭小青 杜宇 朱千赜 王德秀 许勇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185-1187,1202,共4页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青黄散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青黄散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的MDS患者40例为治疗组,以青黄散为主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6个月。以RT-PCR方法检测青黄散治疗前后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mtDNA拷贝数,同时以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tDNA拷贝数为正常对照组;以试剂盒检测青黄散治疗前后MD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MDS患者的mtDNA拷贝数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经青黄散治疗后mtDNA拷贝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MDS患者经青黄散治疗后MDA的表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砷中药青黄散治疗MDS的机理之一是改变mtDNA的拷贝数,而这种拷贝数的改变可能与砷制剂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黄散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线粒体DNA拷贝数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秀鹏 麻柔 +4 位作者 许勇钢 付中学 唐旭东 王德秀 朱千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情况。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的60例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AML患者MR...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情况。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的60例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AML患者MRD≥10-3为阳性,ALL患者MRD≥10-4为阳性;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AL患者MRD的情况和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L患者MRD阳性者31例,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6个月后MRD阳性转为阴性的有18例(58%);治疗前MRD阴性患者29例,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后6个月后仅有3例转为阳性。与治疗前相比,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的AL患者,WBC和H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AL患者,不仅可以维持MRD的阴性状态,而且还能使部分患者的MRD由阳性转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与循环肿瘤DNA突变位点一致性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攀 朱千赜 +5 位作者 范腾 刘为易 肖海燕 秦嘉岳 黄刚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肿瘤DNA(BM-tDNA)与外周血浆循环肿瘤DNA(PP-ctDNA)突变位点的一致性。方法:用NGS 127-gene panel的骨髓与外周血同期送检者(19例)检测肿瘤DNA,分析BM-tDNA与PP-c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随...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肿瘤DNA(BM-tDNA)与外周血浆循环肿瘤DNA(PP-ctDNA)突变位点的一致性。方法:用NGS 127-gene panel的骨髓与外周血同期送检者(19例)检测肿瘤DNA,分析BM-tDNA与PP-c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外周血细胞的肿瘤DNA(PC-t DNA),并分析PC-tDNA与PP-ctDNA以及BM-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另外检测和分析13例非同期送检患者PP-ctDNA与BM-tDNA的VAF差值,并与同期患者PP-ctDNA与BM-tDNA VAF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同期(19例)与非同期(13例)患者人均PP-ctDNA浓度分别为0.59 ng/μl和0.604 ng/μl,其中位数浓度分别为0.330 ng/μl和0.338 ng/μl。19例同期送检患者BM-tDNA与PP-ctDNA交集位点的VAF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693;P<0.05),其中单碱基置换(SNP)位点VAF的一致性(R^2=0.9712)较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为好(R^2=0.6813),BM-tDNA与PP-ctDNA中有临床意义的位点的检出率和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203,P<0.05)。19例同期送检患者中,12例初诊(R^2=0.9325,P<0.05)和5例治疗后(R^2=0.9875,P<0.05)患者BM-tDNA与PP-ctDNA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的PC-tDNA结果显示,PC-tDNA与PP-ctDNA(R^2=0.8783)以及BM-tDNA(R^2=0.9633)突变位点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与19例同期送检患者相比,13例非同期送检BM-tDNA与PP-ctDNA VAF差值显著增大(P<0.05)。结论:PP-ctDNA浓度稳定,临床有意义位点与BM-tDNA一致性高,样本容易采集,可代替骨髓作为基因检测的生物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代基因测序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EPO、SCF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傅琳洁 于志峰 +2 位作者 张海芳 朱千赜 王文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7期101-102,共2页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最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 辨证分型 EPO SCF
下载PDF
汪缵功虚劳学说对慢性再障治疗的启迪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千赜 于志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通过对《吴医汇讲》中所载汪缵功虚劳学说研读,归纳汪缵功虚劳理论与慢性再障之间的联系并对此进行阐发。汪氏认为虚劳之病因多为内伤,病机多为阴虚内热,真阴易亏。治疗上汪氏主张补肾水、培脾土、慎调摄三大治法,创制虚劳专方保阴煎,... 通过对《吴医汇讲》中所载汪缵功虚劳学说研读,归纳汪缵功虚劳理论与慢性再障之间的联系并对此进行阐发。汪氏认为虚劳之病因多为内伤,病机多为阴虚内热,真阴易亏。治疗上汪氏主张补肾水、培脾土、慎调摄三大治法,创制虚劳专方保阴煎,并举时医治疗虚劳的七种错误认识。汪氏的论点对慢性再障病因病机和治则用药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缵功 虚劳 慢性再障 保阴煎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miR-96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芳 于志峰 +2 位作者 武学润 王文华 朱千赜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2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细胞凋亡及miR-9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和肾阴虚各30例,另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和Fas/F... 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细胞凋亡及miR-9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和肾阴虚各30例,另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阳性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iR-96的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阴虚组凋亡率最高,肾阳虚组最低,肾阴阳两虚组介于两者之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表面两种抗原Fas和FasL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和肾阳虚组。中医各证型组miR-96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以肾阴虚组与肾阴阳两虚组为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的凋亡可能与miR-96的异常表达相关,不同辨证分型之间存在miR-96表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miR-96 细胞凋亡 辨证分型
下载PDF
《王氏医存》肥胖学说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千赜 于志峰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13-14,共2页
通过研读分析《王氏医存》肥人篇,总结王燕昌论治肥胖的特色。肥胖有其常脉与病脉;肥胖病机为脾生湿致胃生痰,阻滞气道,壅塞为病;临床表现以痰邪为主,酒色、劳倦、易怒、嗜食肥甘等因素均可使其变生各证;治疗方面主张治痰需治脾湿,宜早... 通过研读分析《王氏医存》肥人篇,总结王燕昌论治肥胖的特色。肥胖有其常脉与病脉;肥胖病机为脾生湿致胃生痰,阻滞气道,壅塞为病;临床表现以痰邪为主,酒色、劳倦、易怒、嗜食肥甘等因素均可使其变生各证;治疗方面主张治痰需治脾湿,宜早治疗,体现了治病求本和治未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燕昌 《王氏医存》 痰湿 肥胖 防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虚劳伴发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千赜 于志峰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1期1630-1632,共3页
虚劳为临床迁延难愈的疾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是中医归属于虚劳的现代疾病,笔者在跟师临证过程中认识到对于虚劳气阴两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甘温除热法收效不俗。现代人群生活方式可致脾胃多有损伤,虚劳患者气虚发热者亦... 虚劳为临床迁延难愈的疾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是中医归属于虚劳的现代疾病,笔者在跟师临证过程中认识到对于虚劳气阴两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甘温除热法收效不俗。现代人群生活方式可致脾胃多有损伤,虚劳患者气虚发热者亦不在少数。脾气健运是滋肾填精的桥梁,虚劳为病伴有发热辨明发热病机,气虚发热证时采取甘温除热法治疗往往有所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贫血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
下载PDF
青黄胶囊联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德秀 付中学 +3 位作者 王洪志 朱千赜 许勇钢 麻柔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297-300,305,共5页
目的统计青黄胶囊联合健脾补肾中药方案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p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hypo-MDS)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对此类患者作分析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目的统计青黄胶囊联合健脾补肾中药方案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p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hypo-MDS)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对此类患者作分析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诊断为hypo-MDS接受青黄胶囊为主方案治疗12个月及以上的38例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红细胞输注依赖比例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的变化,评估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反应和外周血情况。结果 hypo-MDS较高增生或正常增生MDS发病年龄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危度分层集中在IPSS-R中低危组;治疗3、6、12个月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分别为52. 6%、76. 3%、86. 8%;外周血HGB、PLT计数在治疗3、6个月后持续升高(P <0. 01),ANC计数在治疗6个月后升高(P <0. 05);治疗12个月后,WBC、ANC、HGB、PLT计数均升高(P <0. 05),92. 3%(12/13)需红细胞输注患者逐渐脱离红细胞输注;治疗18个月、24个月、≥36个月、≥60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7. 1%、100%、96. 6%、100%,18个月后不同治疗时间点疗效相仿(P> 0. 05);低危组患者与中危组患者在治疗3、6、12个月时疗效相仿(P> 0. 05)。结论 hypo-MDS与高增生或正常增生MDS在发病年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危度分层及预后转归可能有一定差别;青黄胶囊联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方案对hypo-MDS患者可收获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青黄胶囊联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方案可能对hypo-MDS患者外周血HGB计数的改善更早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胶囊 健脾补肾中药 近远期疗效 外周血象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胡晓梅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世荣 李雨蒙 +7 位作者 王明镜 赵攀 范腾 朱千赜 马俊丽 曲文闻 宋敏敏 胡晓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500,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胡晓梅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用药规律,为MPN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胡晓梅治疗MPNs门诊有效处方50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胡...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胡晓梅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用药规律,为MPN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胡晓梅治疗MPNs门诊有效处方50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胡晓梅治疗MPNs的数据库。结果:对胡晓梅数据库中症状、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得出胡晓梅治疗MPNs的常用药物有柴胡、赤芍、生地黄、红花等15种,核心组合药物中多见红花、赤芍等药物与柴胡关联,并演化得到8首治疗MPNs的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较好地挖掘了胡晓梅治疗MPNs的用药规律,即从虚、毒、瘀病理因素入手,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法,扶正祛邪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辅助平台 中医 骨髓增殖性肿瘤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胡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经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世荣 李雨蒙 +4 位作者 王明镜 赵攀 范腾 朱千赜 胡晓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899-901,共3页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性疾病,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纤维化(MF)最常见[1-2].近年研究[3]发现,JAK-2/V617F、CALR、MPL等基因突变与MPN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临床...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性疾病,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纤维化(MF)最常见[1-2].近年研究[3]发现,JAK-2/V617F、CALR、MPL等基因突变与MPN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较单一,多局限于传统治疗方法如羟基脲、干扰素等,或联合抗血栓治疗,而JAK抑制剂、端粒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胡晓梅
下载PDF
More Benefi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senic-containing Qinghuang Powder Compared with Decitabine for High/Very-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被引量:4
13
作者 Zhu Qianze Xiao Haiyan +9 位作者 Liu Weiyi Quan Richeng Tang Xudong Lv Yan Liu Chi Li Liu Wang Hongzhi Guo Xiaoqing Ma Rou Hu Xiaome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2期11-19,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benefi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senic-containing Qinghuang Powder(QHP)compared with decitabine for patients with high/very-high(H/V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according to th...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benefi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senic-containing Qinghuang Powder(QHP)compared with decitabine for patients with high/very-high(H/V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according to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 METHODS: The OS(mOS) rate, annual OS rate and progress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in patients with H/VH MDS treated with QHP(QHP group, n = 27) and decitabine(decitabine group, n = 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age, proportion of bone marrow blast,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 karyotype an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 on OS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m OS rate of QHP group(29 months) was sign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decitabine group(18 months)(P = 0.043). The OS rates of 1, 2, and 3 years were signi?cantly higher in the QHP group(88.9%, 59.3%, 29.6%)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70%, 25%, and 5%)(P = 0.01).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5-year 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133).The effect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n mO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m OS rate between the QHP group(29 months) and the decitabine group(21 months) in the patients with age 65 years old(P = 0.673). The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QHP group(28.5 months) than that in decitabine group(18 months) in the patients with age of < 65 years old(P = 0.04). The proportions of bone marrow blast cells with 10% or < 10% had no signi?cant effects on the mOS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2 groups(P = 0.429, P = 0.183). In patients with HGB 80 g/L,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57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21 months)(P = 0.047), while in patients with HGB < 80 g/L,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m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265). In the patients with PLT < 50×10~9/L, the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33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16 months)(P = 0.028). In the patients with PLT 50×10~9/L,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338). In the patients with ANC < 0.8×10~9/L, the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20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7 months)(P = 0.014). In 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 the mOS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32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15 months)(P = 0.009). In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karyotyp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882). In the patients with good karyotypes, the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37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20 months)(P = 0.019). In the patients with moderate/poor/very poor karyotype,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685). In the patients with CCI 3, the mOS rate was signi?cantly longer in the QHP group(34 months)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10.5 months)(P = 0.017). In patients with CCI < 3, there was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OS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581). The proportion of progression to AML in the QHP group(18.8%) was sign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ecitabine group(25%)(P = 0.03).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decitabin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senic-containing Qinghuang Powder could help patients to survive longer and decrease incidence of progress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igh/very high 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Qinghuang Powder REALGAR ARSENIC DECITABINE Survival period
下载PDF
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朱千赜 胡晓梅 +5 位作者 王洪志 王德秀 杨秀鹏 许勇钢 郭小青 麻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4、30、40个月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评价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的例数及时间,并对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程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进行比较;记录治疗40个月患者贫血改善情况和红细胞输注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完成了24个月治疗,其中完成了30个月治疗者136例,完成了40个月治疗者118例。150例患者治疗前HGB、PLT、ANC低于正常的例数分别为115例、129例、56例。治疗40个月期间HGB异常患者较PLT及ANC异常患者血液学进步率高,血液学进步时间短(P<0.05),而PLT与ANC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生性患者PLT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明显长于非低增生性患者(P<0.05)。经Person相关性检验,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显著减少(r=-0.92,P<0.05)。结论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HGB、PLT、ANC,且对HGB的改善更为明显,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毒劳 青黄散 血液学进步
原文传递
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HDAC1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飞 许勇钢 +3 位作者 王洪志 王德秀 朱千赜 麻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红蛋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MDS患者,采用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红蛋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MDS患者,采用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6个月。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亚硝酸氢盐测序法(BSP)检测治疗前后骨髓HDAC1基因甲基化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治疗前后HDAC1 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变化,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MDS骨髓标本中,HDAC1基因启动子区CpG1、CpG5、CpG12、CpG23位点呈高甲基化,分别为58.67%、85.67%、63.89%、71.63%,治疗后,上述HDAC1基因启动子区4个甲基化位点呈低甲基化状态,分别为0.67%、0、1.33%、1.33%;治疗后HDAC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加了4.9倍(P<0.01),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加了7.5倍(P<0.05)。结论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可通过降低HDAC1基因高甲基化增加下游HIF-1αmRNA表达,发挥提高外周血红蛋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黄散 健脾补肾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DAC1基因 甲基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
原文传递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砷浓度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千赜 邓中阳 +10 位作者 王明镜 赵攀 方苏 宋敏敏 王洪志 杨秀鹏 许勇钢 伊博文 尚晓泓 麻柔 胡晓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雄黄 砷剂 病人安全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雨蒙 赵攀 +10 位作者 刘为易 肖海燕 朱千赜 范腾 王明镜 朱世荣 王洪志 郭小青 胡晓梅 许勇钢 麻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分析比较两组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预后核型、预后危度、基因突变、生存期、年生存率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78例MDS患者中,脾肾两虚组患者比例[82.05%(64/78)]高于气阴两虚组[17.95%(14/78),P<0.05]。脾肾两虚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8×10^9/L患者比例[35.94%(23/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28]。脾肾两虚组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型(EB-1/EB-2)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7.14%(1/14),P<0.001]。脾肾两虚组伴随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差/极差核型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6]。脾肾两虚组高危(IPSS-R危度积分>3.5分)患者比例[48.44%(31/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01]。脾肾两虚组存在基因突变患者比例[60.94%(39/64)]高于气阴两虚组[42.86%(6/14),P=0.005]。脾肾两虚组存在2个以上基因突变患者比例[39.06%(25/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1]。脾肾两虚组患者4年生存率(26.56%)低于气阴两虚组(42.86%,P=0.018)。脾肾两虚组中有2例[3.13%(2/64)]转化为AML,气阴两虚组中无病例转化为AML。结论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在AN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危险程度、突变基因、年生存率等预后因素方面均存在差异,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测序 预后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为易 全日城 +11 位作者 赵攀 赵红梅 肖海燕 刘驰 朱千赜 王洪志 李柳 吕妍 许勇钢 秦嘉岳 麻柔 胡晓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初诊的47例MDS患者,采用NGS127.genepanel检测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47例MDS患者中,31例(66....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初诊的47例MDS患者,采用NGS127.genepanel检测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47例MDS患者中,31例(66.0%)检测到基因突变,涉及有临床意义的突变基因23个,检出率〉5%的基因共7个,由高到低依次为U2AFl(23.4%)、SF381(12.8%)、ASXLl(10.6%)、TET2(8.5%)、BCOR(8.5%)、TP53(8.5%)、DNMT3A(6.4%)。31例基因突变患者中,16例(51.6%)存在2个以上基因协同突变,其中12例患者的协同基因突变存在于不同基因功能组内,高于单一基因功能组内的基因协同突变(4例)。IDH2.KRAS、IDH2.SRSF2、1DH2-STAG2、KRAS-SRSF2、KRAS.STAG2、RUNX1-PHF6、EZH2.ASXLl、EZH2.ZRSR2、NPMl.NRAS基因之间有共存关系(均P〈0.05)。JAK2、KRAS、NRAS、SH283四个信号通路相关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较低,处于亚克隆地位。1例JAK2突变见于MDS—U患者;1例SH283基因突变见于核型预后极高危患者;2例SETBPl以及2例EZH2突变均见于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预后高危患者。结论MDS患者常见突变基因为U2AFl、SF381、ASXLl、TET2。不同基因功能组内的基因倾向于协同突变。基因突变可用于判断MDS患者预后,作为其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代基因测序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口服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腾 肖海燕 +7 位作者 朱千赜 赵攀 刘为易 王洪志 郭小青 许勇钢 麻柔 胡晓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接受口服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期,并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的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随... 目的分析接受口服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期,并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的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4月1日,终极指标为生存期。生存资料的描述采用Kaplan-Meier分析。影响服用复方青黄散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单变量分析,不同预后因素的组间生存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组间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生存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4个月,1、3、5以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88%、38.23%以及5.88%。44例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后原始细胞比例下降。所有170例患者中,仅2例原始细胞增多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各因素对位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位生存期(55个月)显著长于年龄>60岁患者(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55个月)显著长于男性患者(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13);染色体核型预后很好/好患者中位生存期(57个月)显著长于预后中等患者(4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P=0.042)。分析各因素对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60岁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预后很好/好核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最高,预后差/很差核型患者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2,P=0.031),预后中等患者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44),IPSS-R危度对患者1、3、5以及10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高危/极高危MDS患者仍可以从复方青黄散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雄黄 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